
在歷史上一直都存在著許多的未解之謎,今天筆者來說說「焚書坑儒」的事,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史學家們對秦始皇下令焚燒民間文史典籍一事充滿了怨言。而這似乎也成了始皇帝一生暴政的鐵證了。但是秦始皇為什麼要下令「焚書坑儒」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史料上是怎麼記載的:秦始皇三十四年的時候,在秦始皇的壽宴上,有個名叫周青的僕射就開始對秦皇狂拍馬屁,什麼八荒六合呀,日月當空呀,拍的秦始皇一陣暗爽,並且還給始皇諫言,要把諸侯國改置為郡縣,結果這下就有一群人看不下去了,怕始皇一下就答應了從而損害到自己的利益,於是就上前對秦始皇說,商周建國近千年以來,都是統一天下後分封有功之臣,給君王當作輔佐,而陛下卻要讓有功之臣成為百姓,要是發生齊國田常、晉國六卿之類謀殺君主的臣子,沒有輔佐,誰來救援呢?所以要學習古時候的皇帝,分封有功之臣,天下才能長久。

秦始皇也不知道誰說的更有道理,就問丞相李斯,李斯就說,現在時代不一樣了,五帝的制度也不是一代重複一代,始皇陛下開創了大業,建立起萬世不朽之功,這本來就不是愚陋的儒生所能理解的。況且他們還是說的夏商周的制度,這更不值得學習了,現在天下一統,所有法令都是陛下一人說了算,百姓在家就應該致力於農工生產,讀書人就應該學習法令刑禁。結果他們不好好學習陛下的法令,卻要去學習古人,就建議廢除百家。秦始皇就說,好。 然後就開始了「焚書坑儒」。

而這樣的一場中華文化史上的浩劫,在漢朝的文人眼中認為是秦始皇「棄禮義,任刑法」。以至於他們這樣的觀念對後世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就算是現在的不少著作都是說秦始皇焚書其目的在於滅絕儒學,專用刑法。但是,這樣的觀點就對嗎?筆者並不覺得,原因有二:
其一,從前面的史料記載可知,「焚書坑儒」是由丞相李斯提出來的,而李斯他自己就是師從荀子,等於說他自己就是半個儒家弟子,所以他需要滅絕儒學嗎?而李斯又為什麼要提這樣的建議呢?
其二,「棄禮義,任刑法」的說法最先出自漢朝,而漢朝大家都知道是崇尚儒家文化的,特別是漢武帝時期,更是獨尊儒術。不言自喻,漢朝的學者肯定會這樣說咯。
根據以上兩點,筆者就可以推斷,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目的絕對不是「棄禮義,任刑法」,因為他的目的根本就不是儒家,而是為了帝國的治安。可以說那個時候的秦始皇絕對不可能會是被酒宴上一兩個臣子的言論就不知道怎麼辦的。只是做這樣的事情影響太過劇烈了,他問李斯不過是借李斯之口說出來而已,後來李斯被殺和這件事絕對有直接的聯繫,自古君王不都是這樣的嗎?何況是千古一帝的始皇帝呢。套路啊!至於秦始皇又為什麼會消滅百家典籍呢?

這一點還是因為經過春秋戰國時期,天下分裂太久了,在這段天下紛爭的時間裡,諸子百家在長期辯難爭鳴中,相互取長補短,吸收借鑑,到戰國後期出現學術融合的趨勢。而學術融合是政治統一在意識形態領域裡的反映。所以,百家的學術絕對會對帝國的統治造成阻礙,所以他才會下定決心廢除百家而「任刑法」。這其實和漢朝的治國思路是一致的,只不過他們的路線不一樣,漢朝時「尊儒」而已。都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萬變不離其中。可以說漢朝江山能有400多年的歷史,秦始皇「焚書坑儒」絕對要記大功。

至於秦始皇為什麼會「任刑法」,咱們明天再說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