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他真的殺學子燒史書了嗎?
一直以來都有一個誤區,大家都說焚書坑儒,就把他們當成一件事情了,其實,這是兩件事情:焚書和坑儒。
焚書坑儒,又稱「焚詩書,坑術士(一說術士,即儒生)」,西漢之後稱「焚書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毀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
「焚書坑儒」一詞出處《史記·卷121·儒林列傳》的說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經常被「坑儒」觀點引做證據的是《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秦始皇長子扶蘇的話(「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西漢末孔安國(孔子10世孫)《〈尚書〉序》亦言:「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西漢劉向《〈戰國策〉序》:「任刑罰以為治,信小術以為道。遂燔燒詩書,坑殺儒士」。
六國統一後,丞相李斯怕儒士得到重用他失去偏愛,建議秦始皇燒儒士之書。秦始皇三十四年置酒鹹陽宮,當時的博士官周青臣和博士官淳于越就爭論封建分封制度的得失。李斯作為法家的代言人對分封制持否定的態度,他的觀點主要分為兩點:一是當時的儒生厚古薄今太愚昧太固執,不懂得變通,藉助古代的事情來擾亂社會的治安;二是儘管六國統一了,但是六國遺留下來的很多的辯士,這群人在民間造成了極壞的影響,不利於統治。所以他攛掇秦始皇收拾這幫人。
但是,真正的歷史上,秦始皇焚書並未焚燒醫學、農牧等技術實用書籍。
當年的阿房宮存了很多古籍,被項羽一把火全燒了,結果這口鍋還扣到秦始皇頭上了。
秦始皇當年活埋的也不都是儒士,其中很多都是江湖方士。
焚書和坑儒只是表面的一種現象,在深層次上是文化的衝突。
坑儒
秦始皇想要長生不老,就招了大量的方術來到鹹陽為他煉製長生不老的丹藥。其中有侯生和盧生兩個人,私下裡面就議論,說;秦始皇這個人太剛愎自用,對權力從不滿足,這樣內心都清淨不了的人,怎麼可能長生?
秦始皇聽到此話,就把所有的憤怒都發洩在了鹹陽的方士身上,四百六十多人被坑殺在鹹陽。秦始皇認為這樣做還不解氣,就把天下的儒生方士都發配到邊疆去戍邊。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焚書坑儒」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