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三家卒中中心晉升「國字號」,卒中救治保障網正成形!

2020-12-16 瀟湘晨報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腦卒中的救治是生死時速,在「急救黃金時間窗」內,腦卒中患者要被送到具備有溶栓、取栓救治能力的醫院進行治療,才能有效預防和減少併發症發生。

目前,東莞已成為全省擁有三家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含建設單位)的五個城市之一;同時,東莞有11家醫院被納入「國家卒中急救地圖」「廣東省溶栓地圖」,東莞腦卒中救治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卒中救治保障網正在成形。

不過,東莞市腦卒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任、東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學科主任陳仰昆教授坦言,雖然東莞卒中防治取得顯著進步,但估計目前東莞新發腦梗塞患者最多也只有約6%(全國平均3%~4%,發達國家8%~15%)接受了靜脈溶栓或者介入取栓治療,患者和家屬由於不懂腦卒中早期識別,容易錯過黃金救治期。

東莞腦卒中救治踏上新臺階

高級卒中中心代表目前國家認可的高水平,不但可開展腦血管病治療中的高精尖技術,並要求擁有高效的卒中救治綠色通道及全方位、高質量的卒中診療服務,與防治卒中中心結成網絡,接受介入取栓轉診的能力。

厚街醫院成為國家「高級卒中中心」認證單位

日前,中國腦卒中大會暨腦卒中防治工程總結會在安徽合肥舉行,會議進行了國家「高級卒中中心」授牌儀式。東莞市三家醫院上榜,其中:東莞市厚街醫院獲評國家高級卒中中心;東莞市人民醫院、東莞東華醫院獲評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建設單位。

市人民醫院獲得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建設單位稱號

近年來,這三家醫院不斷提升技術能力,不斷優化院內卒中救治流程,建立卒中質控制度,建立高效的卒中急救綠色通道,DNT(入門-溶栓時間)均達到45分鐘以內的國內較高水平。三家醫院均擁有強大的介入取栓團隊,成為重症卒中救治的重要屏障。

東華醫院獲得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建設單位稱號

至此,東莞已成為全省擁有三家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含建設單位)的五個城市之一。同時,東莞市人民醫院作為管理單位,連同10家醫院作為參與單位被納入「國家卒中急救地圖」及「廣東省溶栓地圖」,更標誌著東莞在腦卒中救治上的新成就。

加大培訓推動基層救治能力

回顧東莞在腦卒中救治上的足跡,2016年國家制定了腦卒中篩查及卒中中心建設方案後,2017年東莞便開始了行動:東莞市腦卒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成立,對全市醫療機構的卒中防治能力進行摸查,對具備靜脈溶栓能力的醫院進行規範化提升,整合17家醫院構建了東莞市第一張「溶栓急救地圖」。

2019年,第二期的「東莞市卒中急救地圖」新納入9家具備靜脈溶栓能力醫院,地圖醫院達到了26家,並對具備介入取栓能力的醫院增加標註。同年7月,由東莞市腦卒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東莞市人民醫院為牽頭單位)為主要力量,全力推動全市卒中防治建設。

二級醫院的靜脈溶栓能力及綠色通道效率的提高是整個卒中救治體系的重要一環。東莞市腦卒中醫療質控中心在肖衛民、陳仰昆教授帶領下,根據各醫院的建設能力及發展方向,擇優扶持,現場評估指導,幫助各醫院解決卒中救治中實際遇到的難題。

2020年9月,東莞市神經內科專科聯盟/東莞市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組織全市三甲醫院專家還精心準備標準課程,推出面向基層醫院(包括社區衛生中心)的《強基課程-卒中系列》,7場卒中課程,培訓學員800餘人次,深受基層醫護人員的歡迎。

越來越多卒中患者得到救治

目前,東莞市松山湖中心醫院、康華醫院也正在申請創建「高級卒中中心建設單位」;東莞市東部中心醫院、東莞市東南部中心醫院、大朗醫院正在申報國家「防治卒中中心」。隨著東莞腦卒中救治體系建設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卒中患者得到救治。

數據顯示,2019年東莞全市靜脈溶栓797例,較2018年增長38.4%,2019年,全市全年進行介入取栓249例,較2018年增長94.5%。在新冠疫情嚴峻考驗下,2020年1-9月,全市靜脈溶栓仍然達到605例。DNT平均為60.8分鐘,較2018年縮短13.2分鐘。

不過,陳仰昆教授表示,即使東莞按照中國較低風險地區的年發病率推算,東莞新發的腦梗死患者最多也只有約6%接受了靜脈溶栓或者介入取栓的治療,還有絕大部分的患者沒有及時送醫,在腦卒中的救治上,東莞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我國與發達國家在卒中救治方面,最大的差距是居民對卒中識別的能力,很多患者和家人沒有這方面的意識,錯過了黃金的救治時間。」陳仰昆說,開展卒中預防、篩查及卒中識別的教育,將是明年市腦卒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

中風120!快速識別腦卒中

腦卒中的特點是發病急,目前世界公認的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手段是靜脈溶栓治療。通常腦卒中出現徵兆後的4個半小時以內是搶救的黃金時間,錯過搶救黃金時間將大大延誤治療,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一旦發生腦卒中徵兆,要迅速恢復冷靜,及時撥打120,牢記「時間就是生命」。在等待救護車到來時,家人不要隨意搬動患者,尤其不能搖晃患者頭部,儘量讓患者側臥位,解開其衣領,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安撫患者,穩定情緒。

快速識別腦卒中的方法即「中風120」:

◎「1」代表「看到1張不對稱的臉」;

◎「2」代表「查兩隻手臂是否有單側無力」;

◎「0」代表「聆(零)聽講話是否清晰」;

如果有這幾種情況發生的時候一定要記著趕快打120。

【來源:東莞市衛生健康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東莞首家「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在厚街醫院揭牌
    記者了解到,厚街醫院是我市首家獲得國家高級卒中中心認證的醫療機構。上個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舉辦2020中國腦卒中大會暨腦卒中防治工作總結會,並舉行國家高級卒中中心授牌儀式,在該次大會上,厚街醫院得以獲評為「國家高級卒中中心認證單位」。
  • 廣東省卒中地圖發布 186家卒中中心構建1小時急救圈
    如何讓發生卒中的患者及時得到救治,降低致死、致殘率,就近及時的溶栓取栓至關重要。27日,由廣東省醫學會、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辦的廣東省防治卒中中心建設質控管理培訓會在廣州花都召開。會議發布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對全省卒中中心建設、卒中急救地圖建設和質控工作進行培訓。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出席並致辭。
  • 成都發布腦卒中急救地圖 覆蓋7家國家「高級卒中中心」、7家「卒中...
    在這份由成都市衛生健康委、成都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共同發布的官方版成都市腦卒中急救地圖中,首批入圖的33家醫院覆蓋了7家國家「高級卒中中心」、7家「卒中防治中心」,形成了覆蓋全市的快速、精準、高效的腦血管疾病救治網絡。
  • 宜春成立卒中急救地圖救治聯盟
    原標題:宜春成立卒中急救地圖救治聯盟近日,以江西省宜春市人民醫院為牽頭醫院的宜春市8家醫院,共同組建了宜春市卒中急救地圖救治聯盟,已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腦防委審核,正式加入國家卒中急救地圖醫院體系。據介紹,宜春市人民醫院卒中中心為宜春市唯一一家國家高級卒中中心。該卒中中心實現問診、檢測、患者管理一站式全流程服務,並成立了腦血管病專科病房,讓更多的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治療。(胡莎)(胡莎)責任編輯: 小雲【來源:健康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卒中患者到番禺任何一家公立醫療機構 即納入綠道救治
    在我國,腦卒中已經成為國民首要致死病因,2019年《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腦卒中現患人數達1318萬;2018年佔我國居民總死亡率的22%;病後存活人群中的70%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腦卒中也是「因病致貧和返貧」的重要因素,且我國腦卒中發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疾病負擔沉重,防控形勢嚴峻。
  • 市內唯一,年度四星卒中中心!國科大華美醫院卒中中心又結碩果
    」稱號,同時被授予 2020 年度四星卒中中心。為規範和促進腦血管病臨床專科的建設與管理,國家衛健委腦防委在全國開展了卒中中心建設工作。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自 2018 年 6 月,整合多學科資源,啟動高級卒中中心建設。2019 年,獲授「高級卒中中心建設單位」。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建立健全管理機制、梳理優化救治流程, 卒中中心建設成績斐然,今年 11 月正式獲授「高級卒中中心單位」。
  • 番禺發布廣州首個區級卒中急救地圖
    大洋網訊 12月16日上午,番禺區衛生健康局在番禺區中心醫院發布番禺區卒中急救地圖。番禺區內以卒中中心為核心,溶栓醫院為網點,所有醫療機構為哨點的卒中急救網絡體系初步建成,卒中病人在網絡內實施綠道救治管理,確保在區內即可獲得妥善救治。
  • 救治效率最大化 內蒙古卒中急救地圖今日發布
    白曉宇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8月5日電 (張林虎 高飛)5日,內蒙古自治區卒中中心建設工作會議在呼和浩特舉行,會上成立了「內蒙古自治區卒中診治專科聯盟」,發布了「內蒙古自治區卒中急救地圖」,組建了「中風120內蒙古特別行動組」。
  • 雙鴨山市雙礦醫院被授予「國家高級卒中中心」
    這代表國家衛健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認定雙礦醫院腦卒中救治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截止目前,全省範圍內僅有2家省級醫院、5家地市級醫院獲評國家高級卒中中心。  腦卒中因其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佔我國居民死因的第一位,嚴重危害國民健康,引起國家衛健委高度重視。
  • 廣州番禺區發布卒中急救地圖
    ,當時大部分醫院無腦卒中救治關鍵技術(溶栓、取栓、頸動脈內膜切除成形術、介入栓塞、動脈瘤夾閉等),全區腦卒中救治情況不容樂觀。經過臨床經驗積累,2018年6月區中心醫院卒中中心建成,番禺區腦卒中救治網絡微信群正式成立。這樣區內所有公立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33間為成員單位。
  • 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發布 186家醫院打造黃金1小時急救圈
    60家高級卒中中心成「救腦利器」近年來,廣東省大力推進卒中中心和卒中急救地圖建設。省政府高度重視,啟動粵東西北地區市級醫療服務能力提升計劃,給予河源、汕尾、潮州、揭陽、雲浮等五個地市各1.5億元資金支持,重點推進五大中心建設,有力推動當地卒中中心工作開展。
  • 湖口縣人民醫院卒中中心喜迎省衛健委卒中專家組現場評估(組圖)
    ,希望醫院將三級卒中中心建設工作落到實處,並預祝醫院能順利通過此次驗收。他希望各位專家嚴把關,找到醫院卒中中心建設的短板和弱項,並希望醫院要針對這次查出的不足對標整改、精準改進,不斷優化流程,提升救治能力,為老百姓提供實實在在的健康保障。
  • 淄博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舉辦市區域卒中救治論壇
    中國山東網12月5日訊 為進一步加速推進淄博區域腦卒中中心建設,提升卒中救治能力,12月4日上午,由淄博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主辦的「淄博市區域卒中救治論壇」在扁聖書院第一學術報告廳召開,邀請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王翠蘭教授、淄博市第一醫院王姝瑾主任為大家傳經送寶。
  • 黑龍江省成為全國第三個擁有卒中急救地圖省份 首批確定28家救治...
    中國卒中學會何士大秘書長為大會致辭 會上,由黑龍江省衛生計生委正式發布黑龍江省卒中急救地圖,成為我國繼吉林省、湖北省後第三個擁有省級卒中急救地圖的省份,確定了首批28家急性腦卒中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形成覆蓋黑龍江省上千萬人口的快速救治網絡
  • 「江蘇省卒中急救地圖」發布 為生命導航 提高救治效率
    「生死時速」,提高救治速度就能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江蘇省卒中急救地圖正式發布,全省99家擁有卒中急救資質的醫院被納入其中。該地圖致力於實現「三個1小時」的急救時間窗:即發病到呼救不超過1小時;院前轉運不超過1小時;入院到給藥不超過1小時。這將使卒中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大大提升。
  • 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發布
    186家醫院共同打造「黃金1小時急救圈」11月27日,廣東省防治卒中中心建設質控管理培訓會在廣州花都召開。會議發布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對全省卒中中心建設、卒中急救地圖建設和質控工作進行培訓。據了解,全省通過國家腦防委認證的高級卒中中心(含建設)60家,它們與區域內高級卒中中心、卒中防治中心和具有急性腦卒中救治能力並達到要求的醫院等均為地圖醫院成員,目前由186家醫院共同打造「黃金1小時急救圈」,實現「三個1小時」的急救時間窗。
  • 對抗卒中,他有一套絕招
    市中心醫院卒中中心致力於打通環膠州灣卒中救治「垂直鏈條」專家袁海成出了手術室或下社區宣講或到下級醫院傳經驗卒中,就是老百姓所說的「中風」。據統計,卒中已成為我國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成年人殘疾的首要原因。在我國,每年有超過300萬新增卒中患者,防控形勢嚴峻。
  • 五大中心建設|贛州市立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贛州醫院)卒中中心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曾正東、石賢鈴報導:贛州市立醫院卒中中心成立於2017年5月,為中國卒中中心聯盟單位,旨在建立科學急性腦血管病區域協同醫療救治體系,最大限度提高急性腦血管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
  • 何賢紀念醫院獲「防治卒中中心」認證
    ,何賢紀念醫院被廣東省衛健委腦卒中防治工作委員會授予「防治卒中中心」單位。會上發布的「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中,何賢紀念醫院位列其中。何賢紀念醫院防治卒中中心通過「防治卒中中心」認證,標誌著該院在腦卒中的救治能力達到省級標準。  據了解,何賢紀念醫院建設卒中中心以來,患者得到及時的救治,實現番禺區患者急需就近快速得治。近3年,該院溶栓例數為127例,平均DNT(即從急性腦卒中患者到達醫院至獲得靜脈溶栓治療的時間間隔)用時為48分鐘,最短用時僅14分鐘。
  • 汕頭市中心醫院成為潮汕地區首個國家級「高級卒中中心」!
    近日,汕頭市中心醫院被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授予國家「高級卒中中心」。這是潮汕地區首個國家級「高級卒中中心」,標誌著該醫院在腦卒中救治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療關鍵在於發作後3小時內給予積極的溶栓治療,從發病到有效治療的間隔時間越短,治療效果越好,致殘率和病死率越低。加強急救體系建設,提升腦卒中的醫療救治能力和救治質量,是當前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