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學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2020-12-19 冬天的雪方冬香

大家好,我是小編方冬香,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春秋戰國時期學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春秋時期(前770一前475年)是中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時期。反映在哲學思想上,既與過去的思想保持著連結,對逝去的歲月懷著一種眷戀,同時又充滿新探索的激情,閃爍出真正意義的哲學睿智和人文精神。在守舊與創新、傳統與革命錯綜交織的社會背景下,產生了孔子、老子等許多哲學大師和中國哲學的基本理論基石。春秋時期社會性質的變化,思想領域的爭論,激化了傳統天命神學體系本身固有的內在矛盾,觸發一場邁向無神論的意識形態變革。其思想先聲在西周末年的《詩經》中就有反映。例如「蕩蕩上帝,下民之闢。疾威上帝,其命多闢」等都流露出疑天、怨天、恨天、罵天的情緒。

之後,不少思想家試圖掙脫神學的侄桔,把原來的「神本人末」關係轉變為人本而神末。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的產生,這給宗教天命論以很大的衝擊,並促成一些範疇,如天道、陰陽等逐步從宗教領域向哲學領域轉換,為中國哲學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前提。進入戰國時代後,進一步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術文化的壟斷,帶來人們思想觀念的解放,形成諸子興起、百家爭鳴的理論繁榮盛況。

按漢代史學家的劃分,先秦思想家通常分劃為儒、道、墨、法、名、陰陽六家,並以前四家為重。下面擇其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作簡要概述。

儒家學派

儒家是先秦諸子百家中較大的學派,與墨家並稱「顯學」。「儒」的前身是古代專為貴族服務的巫、史、祝、卜,後來指相禮為業的知識分子。孔子早年曾以「儒」為業,但除通曉基本禮儀外,還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精通六藝,並以此教授學生。由此形成一個以孔子為核心的學派,後世稱為「儒家」。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w邑(今山東曲阜)人。他可以說是第一個建立體系的哲學家。儘管他一生「述而不作」,但由他的弟子和門徒記錄整理的《論語》一書,仍是代表孔子思想的主要材料。孔子理論體系的核心是「仁」。仁的本義是「相人偶」,即承認別人是和自己一樣的人。仁字分開二人,表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孔子認為正確地認識人類的倫理關係,是治國治家做人處事的準則。就這樣,他把倫理觀放人到哲學的視野進行反思和審酌,成了中國哲學的特色所在。

作為一個教育家,孔子提出許多關於認識方法和學習方法的合理見解。他認為「不知為不知」也是一種「知」,是進一步求知的開始。他還闡明了學習與思考的相互關係,提倡言行一致,善於「溫故而知新」,克服「意、必、固、我」等有害之風,這些符合認識規律的哲理名言,在今天都是很珍貴的思想材料。

孔子的目標是要培養仁知統一的理想人格。他主張為人處事要正直,守信用,重義輕利。「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在他看來,一個人始終不渝地誌於仁,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仁,不斷提高認識和覺悟,就可以實現「仁者不優、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的理想人格。孔子思想中這種執著於理想的精神,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道家學派

道家的創始人通常說是老子,集大成者是莊子(約公元前369年一前286年),習慣把老莊學派歸為道家。《老子》、《莊子》是道家的權威著作。

無論是老子,還是莊子,其思想體系都是以「道」為核心,以「道」為世界的本源和根基,「合於道」是他們追求的最終目標。老子力求從紛繁複雜的現象背後探究事物的本質,是中國哲學形態的一次理性的飛躍。老子第一次對天地起源提出疑問,認為天不是宇宙的根本,萬物的始基是「先天地生」的道。這道無形卻又是實在的,非有非無,亦有亦無,是超越有無的普適性東西。雖然這裡面仍有神秘臆想的成分,但多少否定了「天」的最高權威。老子建立了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辯證法的思想體系。他提出「反者道之動」的著名命題,指出事物向相反方向轉化是合乎規律的運動,要真正領悟到其精妙涵義,只有採取「正言若反」的方式,從對立中把握對立面。為此,老子列舉有無、難易、長短、高下、先後、善惡、智愚、剛柔、損益、榮辱等多種矛盾,證明對立雙方的聯繫和轉化是恆常的現象,這些辯證思想對以後哲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他還把矛盾轉化思想融人人事當中,像「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更是探人人心的哲理名言。

墨家學派

墨家因創始人墨翟得名。墨子(約公元前468年一前376年),魯國人。主要代表當時的平民與小私有財產者的利益,反對儒家對沒落奴隸主貴族的歌功頌德及其繁瑣禮節,推崇大禹治水的刻苦精神。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愛」,即不分遠近、不別親疏、無差等的愛。他認為天下如果普遍實行「兼愛」的話,就能達到「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的平等社會。墨子主張功利主義,提倡「兼相愛,交相利」,其學說的宗旨是為天下興利除弊,人的一切道德行為都要服務於目的,把動機與效果結合起來考察。在哲學上,墨子主要貢獻集中表現在認識方面。他首次提出了檢驗認識是否正確的標準問題,「言必有三表」的解釋,在古代哲學認識史上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墨家在先秦百家爭鳴中獨樹一幟,可惜漢代後,由於封建統治者獨尊「儒術」,墨家成為「絕學」,其傳承亦絕。

法家學派

法家是主要以法治思想為核心,它導源於春秋時齊國的管仲,實際的創始者是戰國前期的李埋、吳起、商較、申不害等。戰國末期的韓非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論和樸素唯物主義的哲學體系。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一前233年)繼承了前代思想家們的法說之理。現存的《韓非子》一書,共55篇,大多系本人所著。在韓非看來,所謂「法」指君主公布施行的政策和法令,是維護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根本。他主張「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儘可能擴大法治影響力,「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厲行賞罰,獎勵耕戰。

韓非的法治理論對秦王朝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的封建國家起了重大的作用。西漢以後,獨立的法家學派逐漸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學的體系中,成為封建王朝統治的工具。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墨家是怎樣的存在?為何沒有勝出?
    春秋戰國是個激烈碰撞的時代,戰場上金戈鐵馬,儘是刀光劍影;外交上鬥智鬥勇,一個人,就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思想上,百家爭鳴,氣貫長虹……沒有哪個時代的競爭,能比春秋戰國更加激烈!如果說法家思想勝在了春秋戰國,儒家思想勝在了封建王朝主流時代,道家思想勝了王朝開端,那麼墨家思想則是貫穿整個封建社會,它盛行的不是某個時期,而是某個領域。墨家思想究竟是怎樣的思想?它和我們熟悉的儒、道、法有什麼不同之處?揭秘帶有神秘色彩的墨家。
  • 法家、墨家、道家和儒家哪家強?看看漢武帝獨尊儒術就知道了
    春秋戰國時期的華夏,有記載的學派有189家之多,百家爭鳴名副其實。但人們記住的無非法、墨、兵、儒、道、農、陰陽、小說、名、縱橫、雜等十餘家而已,其中又以道家、法家、墨家和儒家四派最為知名。那麼,這四家學派哪家的思想最好最強?首先說到墨家,它的主張是兼愛非攻,墨家門徒往往非常節儉、嚴於律己、吃苦耐勞,和西方的清教徒或佛門苦行僧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 原來諸子百家裡的法家、墨家和儒家還有這層關係
    在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因為諸國林立思想開放,所以呈現出了一派欣欣向榮百家爭鳴的景象。在這諸子百家之中,最具影響力和思想特點的當屬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了。其中法家與墨家還同儒家頗具淵源,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戰國時期,人才思想特點及流動形式?儒家、法家、墨家尚賢思想
    導語:戰國時期,人才思想特點及流動形式?異國仕官被諸侯列國所接受,儒家、法家、墨家尚賢思想戰國時期,諸侯之間的戰爭不僅是軍事的戰爭,經濟的較量,綜合國力的競爭,更是人才戰爭,秦國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除了出現多代明君外,也與其引進的人才是分不開的。
  • 儒家、兵家、法家、道家、墨家思想都是什麼?網賭少年竟回頭了?
    1做為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可謂是如雷貫耳。先秦時期諸子百家學派百家爭鳴,為何儒家思想能脫穎而出。在漢武帝時期確立儒家思想為王道思想,在之後的幾千年時間裡不斷奉行,儒家思想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基石。很多人都尊崇姜子牙為兵家學派奠基人。因為姜子牙憑藉兵術滅掉了商朝。縱觀先秦時代兵家人才濟濟。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兵家又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時孫武、司馬穰苴。
  • 春秋戰國時期一場空前盛大的論戰——百家爭鳴
    春秋戰國(又名東周)實際是春秋與戰國兩個時期,但是由於東周是指春秋與戰國兩個時期,並且史書上對於春秋戰國並沒有清晰的分界線故經常直接合稱為春秋戰國。魯國的編年體史書就名為《春秋》(相傳為孔子修訂)②在古時,諸侯覲見時期是春秋兩季。戰國:出自西漢劉向的國別體史書《戰國策》
  • 墨家在春秋戰國時代是顯學,到了了漢以後怎麼失傳?
    春秋戰國是一個充滿硝煙的時期,也是一個充滿英雄、充滿學者大能的時期。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春秋戰國時就是一個文化上的「春滿園」時期。春秋時期,禮崩樂壞,諸子百家,百家爭鳴。除了當時的孔孟之道,更是興起了眾多的新興學派。兵家、法家、縱橫家、道家、陰陽家、墨家、農家等等還有多個可能知名度不是那麼高的學派。這些學派大多產生於春秋戰國時,而這些學派,每個學派都有其非常獨特的中心學說思想,是其他學派無法模仿甚至是無法接受的。
  • 莊子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那麼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誰?
    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孔子名丘,春秋晚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主張人們要「相互愛護,反對暴政」。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荀子。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觀點,認為人們能夠掌握自然規律,利用自然為人類服務。墨家學派創始人要求人們互愛互利,反對不義戰爭。他還主張選舉賢能的人治理國家,提倡節儉,批判貴族的奢侈浪費。
  •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真正上檯面的只有這12個學派,譜寫了東
    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制社會轉型為封建制社會重要時期,當時的「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呈現出了我國歷史上最為輝煌最為卓越的思想大發展,也是我國幾千年文化的核心。據記載百家爭鳴時期學派非常多,至今還能叫的上名字的學派就有189家之多。
  • 春秋戰國時期:皇室衰敗,諸侯爭霸,諸子百家齊爭鳴!
    春秋戰國時期是對一個時期的統稱,是由春秋、戰國、秦漢三個時代的組成,而諸子百家是對三個時期的學派總稱,根據歷史記載,能夠說得上名字來的其實不止百家,而是達到了189家之多的學派。不過根據史書《四庫全書》的記載來看當時的學術流派達到了上千家,只是有一些名聲比較小,而不被宣揚而已。
  • 春秋戰國時期私學興起,除了儒家私學,你還知道哪些私學?
    在《你可知為什麼在春秋戰國時期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這一文中,小編在文化方面的原因,提及了私學的興起。今天大家就跟小編一起系統的認識一下春秋戰國時期的私學吧。私學之所以產生是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大變革,周王室衰微,各諸侯爭霸,不斷招賢納士,人們渴望一展抱負,而知識改變命運,因此開始學術下移,由學在官府轉變成為學在民間,私學也開始興起和不斷發展。
  • 戰國時期,有哪些思想學派?仁義儒家,無為道家,慎戰兵家
    導語:戰國時期,有哪些思想學派?仁義儒家、無為道家、慎戰兵家、謀略縱橫家筆者在前幾篇文章中詳細闡述了,戰國時期魏國在馬陵之戰受到重創後,國力衰弱,面對強大秦國、楚國、齊國,不得不頻繁主動採取合縱連橫活動,依附強國而生,確實取得了成效。
  • 戰國時期墨子,墨家學派創始人,所創墨家可與儒家分庭抗禮
    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文化十分燦爛的時期,在這一時期當中,出現了很多聞名天下的學術學派,比如說儒家學派,再比如說墨家學派,每一個學派都有自己不同的學說,而不同的學派之間有的相互交好,也有的相互抨擊,就比如墨家和儒家兩大顯學,在戰國時期就是站在對立面的,墨子本人更是大肆的抨擊儒家學說,而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關於墨子的故事。
  • 秦始皇為什麼要消滅墨家學派的思想?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曾出現過諸子百家爭鳴的現象,主要體現在各家學派思想的盛行,當時文化十分包容,所以出現了法家、儒家、兵家、墨家等主流學派。這些學派的思想大多都流傳後世,直到如今仍舊存在,比如依法治國是法家思想的延續、尊老愛幼是儒家思想的延續,而孫子兵法則是兵家思想的延續,那麼墨家呢?
  • 精通道家兵家,縱橫家,法家思想,他才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最強者!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思想學術活躍,湧現出了許多傑出的思想家、謀略家。儒家的孔子、孟子自然不必多說;道家的老子、莊子,法家的韓非、李斯,墨家的墨子,兵家的孫武……更是各有千秋。然而在這些璀璨的群星中,有一個人繼承了道家精髓,又創立了縱橫學派,精通兵家、法家、名家、謀略家等一系列思想,成為春秋戰國時期學術界的集大成者。他就是鬼谷子。鬼谷子,本命王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因為他的額前有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
  •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大局勢,法家如何走向政治舞臺?
    形成了我國歷史上的黃金時期,其餘古希臘文明的時間相近。而法家在其中最為耀眼。在連續不斷的戰爭中,各種學派紛紛興起,各抒己見,並與其它的學派進行較量。在當時周王室的衰弱,全國各地的諸侯都開始紛紛崛起的契機。而一直處於底層,飽受壓抑的士階層,開始在政治一展風採。
  • 對於周朝體制:儒家贊同,道家反對,墨家中立,法家是什麼態度?
    、墨家、道家、法家四個學派,對於分封制度之下的周朝體制存在著哪些心思?中庸之道的學派,而所謂的中庸之道也是儒家的管理思想。討論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四個學派,他們對待西周的分封制度是採取不同的態度的,這其實是因為他們看到的現象不一樣,他們做出的判斷就不會相同,進而也就導致他們找到的原因不同,所以做出的應對措施也就不同。
  • 正解:春秋戰國時期的 「百家爭鳴」是指哪些「百家」?
    其他諸家或沒落、或遺失、或名聲不顯、或併入12大主流學派。12大流派分別為: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陰陽家、名家、小說家、方技家。三.12大學派概論(人物、著作等僅涉及春秋戰國時期的,不包括春秋之前和戰國之後)
  • 春秋戰國那些事16:表面無欲無求的道家學派,有哪些秘密?
    16:表面無欲無求的道家學派,有哪些秘密04:10來自融睿歷史在我們的固有印象中,存在於春秋戰國這段漫長的歷史中的道家學派總是虛無縹緲的、不可捉摸的,因為在我們所能接觸到的影視作品當中,道家學派形象被固化了。
  • 春秋戰國那些事22:兼愛非攻的墨家,到底是怎樣一個流派?
    但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與墨相關的,在春秋戰國時期發展並且盛行的一種思想流派——墨家學派。這種學派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那種動蕩戰亂的條件下誕生的,但是它並沒有和統治者的利益有什麼必然聯繫。墨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們用他們的智慧和思想向我們證明:世間是充滿愛和善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