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引發的瘋狂:400多年前的金融泡沫炒作

2020-10-10 麻辣變態牛


鬱金香

從土耳其傳入歐洲

鬱金香大概在16世紀從土耳其等地傳入西歐。

1559年瑞士博物學家康拉德格斯納,在巴伐利亞(德國拜仁州)南部旅行時,在奧格斯堡一個外交官的花園裡看到了一朵奇特的花。


康拉德.格斯納


聽從主人口中得知,這朵花叫鬱金香,波斯文"dullband",是「頭巾」的意思,負擔高額費用從奧斯曼帝國的君士坦丁堡進口的奢侈品。

這種花在當時的歐洲非常脆弱而且很罕見,只有相當富有的人才種得起這種花。

在此之後的10年到11年間,鬱金香在荷蘭、德國成了達官貴人瘋狂追逐的對象,阿姆斯特丹的有錢人不惜重金差人赴君士坦丁堡直接取花回來。



一個世紀以後,鬱金香成了家家必備之物,上至貴族,下至店主、商人,哪家要是不種上幾朵鬱金香,就被人們視為毫無品位。

在哈萊姆,有一個商人耗費半數家財購得一株鬱金香,其目的僅僅是為了給朋友炫耀。

然而事實上,鬱金香既沒有玫瑰的美麗和芳香,它的花期又很短,生性多嬌,不易移植成活。

但這非但沒有成為鬱金香的弱點,反而成了人們瘋狂追逐它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一個人要是能在他的院子裡種上一株需要加倍精心呵護才能存活的花朵,這會是對這個人身份地位和財力的有力體現。

貝克曼在《發明史》中,以散文的形式描述了鬱金香:

除非偶然,植物裡極少有像鬱金香那般柔弱、易病及多斑的。未經栽培,自然生長狀態中的鬱金香多為單色,闊葉和超長莖根。在花商的眼裡,培植過的鬱金香倍受鍾愛。其花瓣更淡、更小、色彩更繽紛,花葉嫩綠嫩綠的,煞是迷人。這件文化之傑作變得愈加美麗,長得愈加柔弱。由於採用了最高超的園藝技術和受到最精心的呵護,它會難以移植,即使移植了也不易成活。

喜歡鬱金香的病弱多嬌,勝過那些健康茁壯的花植。可偏偏獨愛病弱多嬌,這可能是人類最早的迷惑行為之一了吧。


鬱金香

市場高價炒作

從此,鬱金香因病得福。其價格在歐洲節節攀升。市場開始瘋狂追逐鬱金香,荷蘭的基礎工業被冷落。大老闆、小商販,大家紛紛放棄舊業,開始了鬱金香的種植產業。

到1635年,據說一株鬱金香的市場價一度達到250弗羅林。這是個什麼概念呢?當時市場上8頭肥豬,或者24隻肥羊的市場價也不過240弗羅林。也就是說,一株鬱金香,可以換回8頭豬,另外找你10弗羅林。

所以,

同學,處對象嗎?家裡有個鬱金香園子的那種。

最誇張的是,當時荷蘭有兩株稀有品種,在當時還算不上最上等的。投機商們迫切想得手,最後一株用12英畝建築宅地的代價買下來,另一株花費4600弗羅林,外加一輛嶄新馬車、兩匹灰馬外加一套馬具成交。

市場如此的瘋狂和不理性,恐怕土耳其成最大贏家。


貴族手持鬱金香

布蘭維爾的《遊記》記載了這麼一件事情:

一個富商剛剛收到從外地運送過來的一株價值連城的鬱金香。負責轉運的水手來到富商的辦公室報信。作為回報,富商送他一條紅鯡魚。結果這個嘴饞的水手趁富商不在時,看見富商的辦公桌上放著一顆「洋蔥」,心裡納悶這麼高雅的辦公室怎麼能放「洋蔥」這種俗物呢?不如讓我幫忙解決了吧。於是,將其偷偷裝進口袋,帶出了辦公室。

當暴跳如雷的富商找到水手的時候,這個可憐的傢伙已經把「洋蔥」吃得只剩最後一口了。他可能做夢都想不到,自己所以為的「洋蔥」,其價值足夠整艘船所有人一年食物的開銷了。憤怒的富商將水手告上法庭,水手最終因貪食一顆「洋蔥」而鋃鐺入獄。


鬱金香根莖,的確與洋蔥有幾分神似


為滿足鬱金香市場的進一步擴張,1636年,在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以及鹿特丹、哈萊姆、雷登、奧克馬、霍恩等地紛紛開設鬱金香期貨市場。於是具有賭博特徵的交易逐漸開始了。

很多對投機天生敏感的證券經紀人自己也著手大規模鬱金香交易。他們用輕車熟路的手段操縱花價,低買高賣,賺了大筆投機的資金。

所有人都圍著鬱金香市場團團轉,大家都希望這股狂熱會永遠持續下去。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資金都流進荷蘭,其他基礎產業的資金也紛紛流向鬱金香市場。

很多人將房屋和土地及低價出售,轉手購買鬱金香以待投機操作。鬱金香市場引發了荷蘭社會的全民瘋狂投機行為。

泡沫的破滅

終於,有一部分聰明人看出來這個遊戲有點過於虛熱了,在不久的將來肯定要降溫。隨著這種心理的蔓延,鬱金香開始受市場情緒的影響,價格開始下跌,隨後再也沒能反彈。

恐慌心理開始在市場蔓延。

違約事件開始發酵。比如,甲乙達成協議,在乙處花費4000弗羅林,購買10株鬱金香,並於一個月後交貨。結果臨交貨時,市價已降至原來的十分之一。這時甲要麼不願買帳,要麼不願付多餘的差價。


鬱金香當時的價格走勢圖


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很多人就像過坐山車一樣,前期一夜暴富,後期又重新變得一貧如洗。很多富人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房屋宅地贖不回來。大家頓時都傻眼了。

這些事件直到最後平息時,荷蘭政府也沒能拿出有用的措施來緩解損失。整個國家的工商業,也因為受到鬱金香的強勢排擠而深受打擊 ,直到多年後才恢復元氣。

這便是著名的荷蘭鬱金香事件,是人類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金融泡沫經濟,此事間接導致了作為當時歐洲金融中心——荷蘭的衰落。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第一個金融泡沫,荷蘭的鬱金香炒作風潮
    無論什麼商品,一旦沾上金融屬性,其價格就不再以供求關係為準了。到那時候便是「人有多大膽,便有多高價」,古今中外概不如此,荷蘭的鬱金香就是其中最早的一次金融泡沫。17世紀初期,荷蘭憑藉造船業和航運業的發達,變成海上馬車夫,取代西班牙人稱霸世界海洋。
  • 鬱金香泡沫:一場「有香氣」的金融泡沫
    任誰也不會想到,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金融泡沫」,竟然和荷蘭的國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場發生在17世紀荷蘭的全民「炒鬱金香」的事件,更引來大仲馬在《黑色鬱金香》裡這樣的形容——「有些災難是可憐的作家無法用語言形容,而必須直陳給讀者事實的。」
  • ICO與荷蘭鬱金香泡沫
    作為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投機活動,17世紀荷蘭的歷史事件——「鬱金香泡沫」昭示了此後人類社會的一切投機活動。在對財富狂熱追求的過程中,由於羊群效應、理性的完全喪失等,鬱金香泡沫的最終破滅,帶來的是千百萬人的傾家蕩產。今天,我們回頭再看300多年前,荷蘭人爆炒鬱金香時的種種怪誕行為,可能會覺得他們都是一群瘋子,但今天的我們,炒作ICO這種虛擬貨幣,又比當時的那些荷蘭人炒作植物鬱金香高明多少呢?
  • 鬱金香效應:不在泡沫中重生,就在泡沫中死去
    300多年前,鬱金香球莖的價格堪比黃金,這股熱潮幾乎席捲了荷蘭各個階層,無論富人還是窮人,整個荷蘭都為之瘋狂。鬱金香球莖,成了一場狂熱的金融投機活動主角。人們絕難想到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第一起重大投機狂潮是由一種小小的植物引發的。
  • 鬱金香泡沫到底發生過沒有(圖)
    說到泡沫,股票泡沫、樓市泡沫、藝術品、電商等各種泡沫,都很像400多年前荷蘭的鬱金香泡沫,當時的一顆鬱金香球莖能買下一棟豪宅……  F記者:看來你這兩年身家大漲,學問也水漲船高,還知道鬱金香泡沫炒的不是花,而是球莖;不過,雖然每次一講到泡沫,大家就都拿鬱金香說事,其實,這事情的疑點不少。  M總:幾百年前的歷史,難道還有什麼獨家內幕?
  • 鬱金香泡沫|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金融泡沫
    小美導讀:17世紀荷蘭的鬱金香一度在鮮花交易市場上引發異乎尋常的瘋狂,鬱金香球莖供不應求、價格飛漲,荷蘭鬱金香市場儼然已變成投機者伸展拳腳的、無序的賭池。鬱金香泡沫這一事件,也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投機活動。   經濟泡沫  泡沫(Bubble),就像小孩吹的泡泡一樣,總會有破掉的時候。
  • 曾被人「炒作」引發一國經濟危機,如今大家還在種,此花魅力真大
    但是,有種花除了這些作用,它還在世界經濟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曾被人們瘋狂「炒作」,從而引發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危機,不得不讓人驚嘆它的魅力!曾被人「炒作」引發一國經濟危機,如今大家還在種,此花魅力真大此花名叫「鬱金香」,咱們平時在花卉市場經常可以見到,一束束手捧花或者盆栽花都比比皆是,價格也不是很貴。在一些城市的綠化帶、公園花壇也經常可以見到鬱金香,還有一些愛養花的朋友也喜歡在陽臺種上那麼一兩盆。總之,鬱金香在中國也很常見。
  • 一朵美麗動人的鬱金香 是怎麼引發一個國家經濟泡沫的
    16世紀時,在維也納皇家花園當園丁的克盧斯修從出使土耳其的大使那裡得到了鬱金香,才將鬱金香帶到了荷蘭,並且成為了荷蘭的國花。圖片來源網絡鬱金香引發的經濟泡沫由於當時的鬱金香屬於稀有花種而一些投機商發現了這個商機,就開始炒作鬱金香,他們先是高價從各地收來鬱金香,再以更高的價格賣給貴族們。一傳十,十傳百,導致更多人加入了炒作鬱金香的行列,甚至於漁民農民都加入了鬱金香的投機中。
  • 天價鬱金香(鬱金香泡沫事件)
    這種花它從種子到開花要7~10年,但是它的那個球莖可以通過幾個月就栽培種出來了,所以在鬱金香泡沫這個事件當中主角就是鬱金香花的球莖。鬱金香開一次花最多也就是一個禮拜,所以沒人傻到在一個禮拜的時間去炒作這種花,大家都想趕在開花之前把這個球莖轉手賣給願意出更高價格的人,然後買了這個球莖的人,又想找到一個願意出更高價格的人,依次循環,這場金融泡沫的初期就是這樣形成的。
  • 鬱金香引發的泡沫經濟
    提起鬱金香,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將其作為國花的荷蘭,然而據考證鬱金香的原產地是中亞地區,並在土耳其進行了多次品種改良後培育為園藝品種,16世紀,荷蘭商人將其帶到了荷蘭。
  • 鬱金香是荷蘭國花,也是世界第一場金融泡沫泡沫破裂資產
    16世紀末,荷蘭人從土耳其那邊引入了鬱金香,鬱金香色彩鮮豔,很受當地人的喜歡。鬱金香物以稀為貴,這句話放在哪個時代都適用,當時的荷蘭人瘋狂喜歡鬱金香,並且將它的價格炒到很高,到17世紀30年代的時候,一支鬱金香的價格,甚至可以買到4隻公牛。
  • 鬱金香泡沫的來龍去脈
    鬱金香是荷蘭的國花,代表著博愛、體貼、高雅、富貴、善良等含義。但是在金融史上,提起鬱金香,就不得不談到著名的「鬱金香泡沫」。1635年,人們購買鬱金香已經不再是為了其內在價值或作觀賞之用,而是期望其價格能無限上漲並因此獲利。漸漸地,由這種花所帶來的狂熱成為一種流行趨勢,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了買賣鬱金香的行列裡。鬱金香的「瘋狂」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為了滿足鬱金香的狂熱交易,專門為此設立了買賣會場。
  • 一場狂熱的鬱金香泡沫,擊碎了荷蘭的大國之夢
    荷蘭被稱為「鬱金香之國」,不過鬱金香的原產地卻並不是荷蘭,而是小亞細亞。誰也不曾想到,這種在原產地非常普通的花卉植物被帶到荷蘭後,卻引發了一場全國性的投機狂熱,而巨大的泡沫破裂後,荷蘭的大國之夢也隨之被擊碎。
  • 通過鬱金香泡沫分析泡沫金融危機對社會的影響
    在眾多泡沫金融危機中,備受人們關注的是1634年-1637年荷蘭鬱金香泡沫——「本質上毫無用處的」鬱金香球根,在一個個酒館、拍賣會,甚至是遠洋歸來的貨船上,被賣出了驚天的價格,以至於後世人們在談論鬱金香泡沫金融危機時,將它變成投機狂熱的代名詞,並摻雜著對投機市場的懷疑和投機事件的警惕。
  • 一朵花也能引起金融災難?400多年前的荷蘭,究竟經歷了什麼?
    事實上,金融危機並非是現代社會才有的新鮮事物,17世紀的荷蘭也經歷了一場規模巨大的金融泡沫,泡沫的產生居然和一種花朵——鬱金香有關。想知道是怎麼回事嗎?快來和瓷兒一道看看吧! 一、金融危機和商品經濟規律 人類社會開展了一定規模的交換經濟後,商品持有者同貨幣持有者的交換速率不斷加速,並且兩者間開始出現第三方代理商或投機商。
  • 人類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金融泡沫經濟引發者——鬱金香
    20世紀中葉,荷蘭鬱金香種植規模發展到兩萬多英畝,佔全世界鬱金香出口總量的80%以上,行銷125個國家,成為無可爭議的「世界花後」。1634~1637年, 是荷蘭歷史上「鬱金香狂熱」時期。新品種和珍奇品種的鬱金香被高價買賣,成為人們競相追逐的投資對象。金融市場上的鬱金香數量超過了實際種植的數量。投機商開始囤積鬱金香球莖,並推動價格上漲。
  • 全球400年發生過哪些金融危機?
    相信大家對2008年的金融危機一定還留有深刻的印象,金融危機帶來的連環效應合社會影響是巨大的,那麼全球近400年還有哪些金融危機呢? 01 1637年荷蘭鬱金香泡沫 1593年,一位荷蘭商人格納從土耳其進口首株鬱金香,由於這種花是進口貨,因此擁有鬱金香花便成為有錢人的符號。
  • 鬱金香泡沫,商業炒作,投機取巧,羊群效應,喪失理性,傻瓜接盤
    每次談到房地產,是不是就會有人聯想到泡沫,那到底什麼是泡沫呢?咱們今天就從一朵花產生的泡沫聊聊。對,你猜的沒錯,就是鬱金香泡沫事件!與南海泡沫、密西西比泡沫的不同,鬱金香泡沫的產生並沒有明顯的官方背景,基本是民間投機產生的。
  • 鬱金香事件帶來哪些啟示 瘋狂投機的背後是一場災難
    提到「經濟泡沫」這個名詞,人們往往會與17世紀著名的鬱金香事件聯繫在一起。這次由於鬱金香引起的一場經濟危機,也成為了世界金融史上的一個經典的案例。從這次危機中,我們也獲得了許多的啟示。為我們今後經濟的發展和金融體制的改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在17世紀時,鬱金香作為一些新的品種引入西歐。
  • 比特幣有泡沫嗎?它與鬱金香泡沫的區別在哪?兩者結局怎麼樣?
    讓萬象意外的是,其中不乏拿鬱金香泡沫來說事的,並且會說比特幣跟鬱金香一樣會走向泡沫之路。一說到泡沫,就讓萬象想起鄧紫棋那首歌:愛就像泡沫,一觸就破。話說,泡沫就一定會破嗎?在萬象的世界觀裡,泡沫無處不在。不管是房地產、股市、大宗、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等等。這些資金量龐大的地方,哪裡沒有泡沫?但是破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