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的確,如今各個崗位都需要職前培訓,雖說證書並非能力的完全證明,但起碼能夠讓人對未來從事的工作有一個系統認知。
然而,在育兒這條路上,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承擔指導孩子人生的重要責任,卻對孩子的成長規律,乃至身體發育狀況都茫然無所知。如果說產品不合格可以退廠換新,但是孩子呢?孩子的人生還能從頭再來嗎?
成長是一條不可逆轉的路程,不當養育,毀掉的將是孩子的人生。
誰都不是與生俱來就會做父母,為人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 也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成長成才,但僅有願望遠遠不夠的。育兒亦育己,為人父母,只有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在育兒路上遊刃有餘,以科學的養育法,培育出優秀的孩子。
這麼多年,看了不下百本育兒書,從孩子身體成長規律、心理成長階段、情感培養、規矩建立等多方面多維度考量,精挑細選了這10本育兒書推薦給新手父母們。用這些知識武裝自己,相信一定能夠幫助你在教養孩子方面得心應手,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1、《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第6版)
這是一本育兒領域具有絕對權威性的知識百科大全。
權威源自美國兒科學會,它是全世界備受尊敬的兒童健康權威機構。書中的內容經驗來自旗下62 000名兒科專科醫生、兒科次專科醫生、初級護理醫生等集體探討結論。此書出版後,經過了6次修訂,充分保證了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從內容而言,全面覆蓋育兒相關知識,從孕期,分娩、母乳、孩子成長、生病、營養等等,每個階段孩子的表現是什麼?會出現什麼問題?應該如何應對……這本書給予 了充分的科學指導和意見,是每個新手父母必備的科學養育工具書。
2、《西爾斯親密育兒》
這是一本從親密育兒角度來闡釋育兒法的百科書,推薦這本書理由有二。
一是,它的理論研究來自作者親身實踐,威廉·西爾斯博士與妻子瑪莎·西爾斯共同養育8個子女,這本書是他們養育孩子的第一手經驗總結。並且,威廉·西爾斯博士本人是醫學博士,美國兒科學會會員,全美最知名的兒科醫生之一;妻子瑪莎·西爾斯註冊護士,也是育兒顧問和母乳餵養諮詢師。夫妻倆的醫學知識背景,使這本書具有科學指導性。
二是從內容而言,作者提倡的親密養育理論,比如通過母乳餵養、與寶寶同睡、用背巾背著寶寶、及時回應寶寶需求等方式,使父母與幼兒及早建立親密關係,這些理論符合人性發展。孩子的成長反饋具有滯後性,無數事實擺在我們面前:在嬰幼兒時期,孩子是否擁有親密關係,將影響他一生的成長。《西爾斯親密育兒》將會告訴為人父母,如何做一個用愛去養育孩子的父母。
3、《捕捉兒童敏感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常常會被他們某個階段的執拗表現而抓狂:
把所有手裡東西塞入嘴裡,總喜歡摳小東西,突然喜歡上瘋狂塗鴉,急切維護某一種秩序,熱衷於模仿,凡是總愛說「不」……
是我們遇上「問題」小孩了嗎?其實不然。
孩子在某個階段受生命張力表現出對某一樣事物專注吸收的特徵,其實預示著他們正在經歷特殊敏感期。如果家長洞察孩子成長軌跡,能夠抓住孩子敏感期加以良好引導,那麼孩子在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他的心智水平便能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事實表明:很多孩子在成長後出現的各種問題,溯源卻是錯了敏感期的培養。
這一本《捕捉兒童敏感期》中,孫瑞雪老師收錄了200多個孩子(0~10歲)敏感期的真實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長或老師記錄,孫瑞雪點評,是一次可以讓家長大規模,全面深入了解孩子敏感期密碼的金鑰匙。了解兒童成長的規律,破解兒童內心的秘密,推薦這本書。
4、《不吼不叫,給孩子立規矩》
中國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孩子小,往往對處事邊界不清楚,對孩子立好規矩,是幫助孩子培養規則意識,建立與社會和諧相處的方式。
但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懂事又禮貌,而有些孩子卻頑劣令人討厭。也有家長苦惱:明明給孩子立了規矩,孩子也答應的好好的,可常常是說一套做一套,怎麼辦?
立規矩也有方式和方法,這本書從孩子的問題表現著手分析,告訴家長為什麼要立規矩?怎樣立規矩?立規矩過程中要注意什麼事項進行展開,引導家長培養出懂道理,守規矩、更自律的好孩子。
5、《愛和自由》
中國家長對孩子不缺愛,但是缺少正確的愛的表達。這本書,以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為指導,闡釋家長對孩子正確的愛的表達方式。特別是母愛,對孩子一生影響甚重。
「愛和自由」的界限在哪裡?這本書從兒童內心去探討,引導家長如何溫暖而尊重地去愛自己的孩子,真正的愛,不是給孩子我們想給的,而是給孩子想要的。從第一版到第四版,千萬父母因此書改變,千萬個孩子因此書而健康、愉悅地成長,成長為心理有力量、有強大自我、有創造品質的一代新人!
6、《正面管教》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家長的管教方法起到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小對孩子使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將能培養孩子成為棟梁之才;而若從小對孩子嬌慣成性,又或者看到問題之後非打即罵,孩子逆反任性,長大之後也難成有用之材。
對孩子進行正面管教,既不懲罰也不嬌縱,而是讓孩子在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成長,培養出自律、責任感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本書以正面教育為導向,教給家長如何有權威、有規矩、有自由、也有限制地去教育孩子。有事翻翻,沒事備用,是育兒成長路上的有力參謀。
7、《非暴力溝通》
沒有一個父母不渴望給孩子留下慈愛的印象,然而在實際情況中,我們卻往往對孩子實施著「精神暴力」。當孩子不聽話,當孩子一而再再而三挑戰父母的底線,仔細回想一下:你是不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使用了過激的言語?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任意打斷,隨口評議……父母這些不經意的言行,卻會對孩子造成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造成孩子性格變得冷漠、隔閡、敵視……
《非暴力溝通》,從觀察、感受、需求、請求四要素給到有效的溝通方式,令人體會到心中的愛。這種溝通能力,更是父母在養育路上的必修課。
8、《媽媽強大了,孩子才優秀》
在親子關係中,母愛對孩子成長影響最大。然而現實生活中,媽媽卻經常陷入與孩子雞飛狗跳的困境中。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種種不滿和挑剔,其實都是我們對自己的不滿:責怪孩子磨蹭,其實是在怨我們自己無法給出合理的安排;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孩子比,是在對抗我們自己的挫敗感……
雖然這個天下沒有完美的媽媽,但媽媽需要努力讓自己強大,這樣,我們的孩子才優秀。
這本書,以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的理論為基礎,以一個媽媽和教育者的角度給出教養方法,幫助家長去認識孩子不同階段的心理成長規律,用積極而科學的教養方式來回應孩子的種種表現,讓教養變得越來越輕鬆,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
9、《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N歲孩子)
這是一套系列叢書,從0歲開始,直至孩子讀大學。每一本書都針對該階段孩子的成長特性,會出現什麼問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原因,如何對孩子進行引導等等,給出具體的指導意見,幫助不同年齡不同階段孩子的父母用正確的理念,進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幫助孩子更好成長。
10、《教出樂觀的孩子》
養育孩子,就終極目的而言,是能夠培養出一個樂觀的孩子。擁有樂觀特質,即便遭遇困境,他也能一步一步去迎面解決,始終充滿積極的正能量。無論在學業上,還是未來的求職路,或是成長後的生活,擁有樂觀,始終是孩子最大的競爭力,成就孩子的幸福力。
這本書,來自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集30年、千百個成人及兒童研究之精華著成的教育經典。書中不僅有理論與實驗,還有一些關於育兒問題的重要建議。以國際最科學、前沿的教育理念,為中國教育及家庭教育注入更為理性科學的思想與方法。
都說「3歲看大,6歲看老」,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關乎他一生的發展。
作為一名負責任的父母,我們不僅僅只是讓孩子吃飽穿暖讓他長大,而是能夠培養孩子成才,成就屬於他的人生。
那麼,做一名睿智的家長,學會用知識武裝自己,與孩子一同成長吧。
(諾媽 /白羊小媽一枚。世界很大,理想很小,讀書、寫作、遛娃,笑看窗外事,靜寫心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