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學佛之後,是不是真的就改變了命運?
我們每個人最關心的問題,一定是自己命運的問題。人的命運各不相同,同樣對待命運的看法也有著許多的差異。有的人認為生活不幸,這都是上天不公;有的人認為處處受阻,這一切都是天意;有的人認為生活困頓,安公守節自有變好的一天;有的人認為自己所遭遇的一切,抱持樂天知命的態度,不急不躁。那麼,從佛教的角度而言,又是怎樣看待命運這個問題呢?
一、人為什麼有命運
佛教中認為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因果,而人的命運又分為兩部分。三分是命,七分是運。命可以理解為是我們註定了的,也是前世的因果業力決定的。比如說你的父母是誰,你的家庭環境怎樣,你的相貌長相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但人的命運會怎樣,七分就是運了。運可以理解為運氣,運程,運理。每個人一生的境遇,往往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而發生改變。所以,佛法中時刻勸誡世人,多種福田,廣結善因,廣種善果,就可以改造自己的命運。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不起眼的小事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譬如說別人的一句話,你的一個念頭,或者說為了一塊錢等等。轉變、改造我們命運的因素,看似不起眼,但實際影響卻不可估量。一念之差,天壤之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明朝的吳三桂,為了紅顏陳圓圓衝冠一怒,將清兵引入關內。這不僅改變了吳三桂的命運,同樣也改變了李自成的命運,也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而吳三桂也因此背上了叛國禍民的「亂臣賊子」稱號,永遠的被釘在了恥辱柱上。
二、把控命運的力量是什麼?
我們每一個人的命運,到底是誰來把控呢?是上天嗎?還是佛菩薩?還是我們自己。這個就要問問我們的內心了。無論你是學佛修行者,還是不信佛之人。這個都不重要,重要的一定要搞清楚,把控命運的力量是什麼?答案就是我們自己。
1. 性格控制命運
一個人的性格是多年的成長環境養成的,一旦養成,也是最難以改變的。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想要改變自己的性格,有多麼的難。譬如說,佛法中時常勸誡世人,要溫和待人,以善為本。可是往往有很多的人做不到。動不動就發脾氣,認為全天下都欠了自己的。這樣的性格,往往只會讓你產生厭惡,恨不得離他十萬八千裡。所以你看,這樣的人惡緣滋生,又怎麼能有善果和福報呢?
2. 習慣控制命運
佛法中經常說道:煩惱難斷,而去除習氣更難。在我們的生活軌跡中,人往往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習慣。習慣成自然,當你變成根深蒂因的習氣之後,也就往往產生了障礙。所以,這也是很多的學佛修行之人,常常碰到的問題。不好的習氣會成為修證菩提的障礙,一定要滅除。就拿喝酒來說吧,佛法中的五戒之一,由此可見他的重要性。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嗜酒如命的人,要他斷酒比拿命都難。所以你看,不戒懼謹慎,天天念佛、天天修習也沒用。
3. 情念控制命運
人是情感動物,人世間最難猜的就是人心,最難處理的事情就是人的感情問題。世間許多悲劇人物,往往都是感情糾紛引發出來的。輕則家庭破碎、事業不順,重則官司纏身,甚至遭遇血光之災。「色字頭上一把刀」,你以為自己金屋藏嬌,殊不知早已經災禍隨身,只是不自知而已。佛經有云:「情不重則不生娑婆」,一定要有寬廣的胸懷、以智慧為利劍,這樣才能不被感情所左右。學佛之人更是如此。
三、學佛之後,是不是真的就改變命運啦
對於個人的命運,佛經有云:「無病最利,有信最友,知足最富,無為最安。」這是佛法中對於命運的看法。人世間的一切煩惱都是來自於我們的貪、嗔、痴。這三毒也是佛家中人、學佛之人重點滅除的習氣。當我們智慧不夠時,或者說修習機緣未成熟時,這些煩惱仍然還會不斷的困擾我們。按照因果業力的說法,這也是善業力不夠,所以我們仍然還要受報。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能夠控制住我們的是自己。我們可以少一些貪,這樣就少了三分之一的煩惱,少一些嗔又少了三分之一的煩惱,如果又將痴控制住了,那麼人生還會有煩惱嗎?
煩惱都沒有了,你說學佛之後,我們的命運沒有改變嗎?踏踏實實修習、廣種善因,早晚都能收穫到甜美的果子。這個時候福報與好運,你躲都躲不掉。感恩大家,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