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下午,平陽縣召開非遺保護工作會議暨傳承人培訓會,來自全縣各地的鄉鎮文體中心(站)負責人或工作人員、非遺傳承人200多人齊聚一堂,以文為媒、以文會友,共話平陽非遺保護傳承,共謀平陽非遺發展大計。
培訓會議上,平陽縣文廣旅體局副局長繆存烈通報了2020年平陽縣非遺保護重點工作和2021年工作思路。回顧2020年工作時,歸納為五個 「新」。一是非遺發展指數評估指標數據取得新的突破。根據2019年度省非遺發展指數公布結果,溫州市總體排名全省第2位,其中我縣在全市排名位居第3位,在全省排名為第16位,較去年排名有所提升。二是非遺數位化進程有新的突破。數字非遺館全面上線,國家級、省級、市縣級非遺項目全面納入,點閱流量達5.64萬人次以上。非遺雲購平臺投入使用,將非遺產品搬到線上採購平臺,今年營業額已達300多萬元。VR景區雲端導覽圖清晰便捷,非遺項目一目了然。三是非遺工作取得新的成果。出版了一系列非遺書籍,如印刷出版《平陽童謠》,「浙江好腔調」49個曲藝項目集錦《溫州鼓詞》平陽專篇,謀劃、定稿《平陽白鶴拳》非遺書籍等。新申報非遺體驗基地2處、創建非遺民宿1處。縣級基地已達41處。四是非遺創新工作有新的亮點。非遺在景區方面,通過非遺展示、非遺展演、非遺體驗等形式,全縣10個3A景區實現全覆蓋,讓業態延伸到景區,逐步實現常態化。非遺在街區方面,在鳴山非遺一條街的基礎上,繼續推岀非遺夜市,讓非遺在歷史街區有了平陽的樣板。此外,非遺在體驗基地、非遺在學校等工作也都有新的突破。五是非遺展示展演活動有新的常態。為應對疫情,各類活動搬到網上,如溫州鼓詞、平陽木偶戲搬到平陽非遺、平陽文旅體資訊公眾號平臺進行展播。同時,為助力旅遊,促進消費,非遺參與旅遊推介,參與文化展示,參與鄉鎮展演,全年完成各類活動417場次。線上線下齊開展,成了非遺傳播的新常態。
謀劃2021年工作思路時,繆存烈重點強調七個「一」。即繼續編輯出版一系列非遺叢書、做好一系列非遺搶救性記錄、開展一系列非遺試點工作、建立一套數據專盤、進行傳承人一系列評估、繼續推進展示展演一系列活動以及一系列創新工作等。
培訓會議上,溫州市非遺中心主任楊思好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各類評估工作,運用自身豐富的工作經歷,以一個個生動的案例為全體同志深入淺出地講述了如何開展非遺項目評估和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評估工作,分別就評估項目的類別、規範管理的核心內容及主要內容、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要求與標準、保護單位的認定等重要內容進行詳細解讀。楊主任的專題講座,使大家深切體會到平陽非遺保護評估工作的重要性,更堅定了大家保護傳承平陽非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會後,縣文廣旅體局副局長繆存烈與20多位省級以上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作了面對面交流座談。大家就項目申報評估、傳承人傳承培養、評估臺帳收集整理等方面工作坦誠交換了意見。
【來源:平陽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