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位:唐武宗李炎
唐武宗李炎信仰道教,26歲時登基。會昌五年八月(845年),在深入清查後,開始大毀佛寺,詔書明令拆除寺廟4,600餘所,小寺院4萬餘所,佛經大量被焚,佛像燒熔鑄錢,強令26萬多僧尼還俗,古印度和日本和尚也不能倖免。史稱會昌滅佛。大唐盛世,也是佛法的盛世,唐朝後期衰落,佛法依然深入人心。武宗滅佛大失民心,有的藩鎮節度使根本不執行,竟說:「天子自來毀拆焚燒」。政亂中初有安定,社會稍有好轉的「會昌中興」,在四起的民怨中日漸消退。次年民間即傳出武宗滅佛折壽10年、陰曹索命之說。不久武宗突然病死,年僅32歲。繼位的皇太叔李忱(音:陳,宣宗),登基後的頭一件大事就是下詔「平反」,全面恢復寺院僧尼,從此天下修復廢廟的斧斤之聲,不絕於耳。宣宗喜歡效法太宗。他恢復佛法,如同太宗登基後廢止高祖滅佛的政策。宣宗在位13年,勵精圖治,民富國興,承平安定,史稱「大中之治」。宣宗也得到了「小太宗」的美譽,史書留芳,為百姓所歌詠。
第五位:後周世宗柴榮
雄才大略,被譽為五代時第一明君的後周世宗的柴榮,全面改革,開疆擴土,戰無不勝,但為何如此短命?敗家毀業於一旦呢?其實歷史已經給出了答案,後來的宋太祖、宋太宗引以為戒,締造出宋朝的盛世繁榮。柴榮繼位的第二年,955年五月,下詔大毀佛寺。境內佛法寺廟,除了有皇帝題字的可保留外,每縣只留一寺,其它盡毀。全國共拆廟30,360所,毀佛像鑄錢,近百萬僧尼被逼還俗。佛法興盛的年代,許多人不敢毀佛像,柴榮開釋說:「佛是佛,像是像。佛連身上的肉、眼都能施捨,砸佛像鑄錢,佛也會同意的」。鎮州(今河北石家莊正定縣)大悲寺有一尊銅製大觀音菩薩極為靈驗,去砸佛像的人都折斷手腕而死,無人敢再動。柴榮親自用大斧子砍毀菩薩胸部――禁軍統帥28歲趙匡胤(後來的宋太祖)和他弟弟16歲的趙匡義(後來的宋太宗)正在一旁,見證了這段歷史。
柴榮問過精通術數的王樸:「朕能活幾年?」王樸答道:「三十年後非所知也。」柴榮誤以為還能活30年,很高興。而王樸卻另有寓意,柴榮在位五年六個月,五六正和三十之意。959年,柴榮大兵取幽州,契丹沿邊城壘皆望風而下,蕃部連夜晚逃遁。車駕至瓦橋關,柴榮登高觀六師,問來獻酒肉的百姓:「此地何名?」對曰:「歷世相傳,謂之病龍臺。」柴榮默然,立刻上馬回奔。當晚發病,胸生惡瘡。
柴榮以前曾夢神人送給他大金傘加《道經》一卷,之後才得天下。發病當晚他又夢見那個神人索走了金傘和《道經》,他驚醒後說:「吾夢不祥,豈非天命將去耶!」不久,胸瘡潰爛而死。時人傳為毀佛砍像之報。柴榮5歲幼子繼位不到1年,被他的禁軍統帥趙匡胤奪了江山,落得亡國敗家。幾年前柴榮滅佛時,禁軍統帥趙匡胤就曾拜訪神僧麻衣,趙匡胤說:「現在滅佛毀像,可不是社稷之福。」麻衣說:「難道忘了三武滅佛招來的災禍麼?」趙又問天下何時平定?麻衣說:「辰申間當有真主出,佛法亦大興矣。」後來趙匡胤登基於庚申年正月甲辰,應驗了預言。
吸取了三武滅佛的教訓,親證了柴榮的報應,趙匡胤初登皇位就廢止了柴榮滅佛的政策,屢建佛寺、佛像。在當年柴榮親砍佛像的鎮州古剎,971年,趙匡胤下詔擴建龍興寺,並鑄造比原來還高大的千手千眼觀音銅像(共42臂,高 22米),這就是今天正定大佛寺大佛的由來。後繼的宋太宗趙光義更加推崇佛法。伴隨著佛法的復興,宋朝的經濟走向了空前的繁榮。
重蹈覆轍歷史重演
既然歷史是周而復始,今人一定能從歷史的教訓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三武一宗滅佛,身強力壯的四位帝王滅佛後很快暴死。後繼者凡是糾正錯誤,力挽狂瀾的,國家很快走上盛世之路;延續錯誤的繼任者,則是國破家亡,殃及子孫的悲慘結局。自古剝奪信仰的都是以失敗和惡報告終,西方的先鑑更加強烈。公元一世紀時,古羅馬帝國,為了剷除基督徒的信仰,以國家謠言污衊基督徒,用謊言去蒙蔽人民參與迫害,後來招致4次大瘟疫席捲全國,約一半人口在瘟疫中喪生,強大的不可一世的古羅馬帝國也由此衰亡崩解。以古為鑑,可知興替。這裡既有朝代的興替,也有自身的興替。
JIN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