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四次滅佛的教訓:古代皇帝為何要滅佛

2020-12-05 驅動中國

 歷史總是在重複中警醒後人,但是總有自作聰明的人,想改寫歷史的規律,結果反而重演了歷史的教訓。中國歷史上有四個帝王向佛法發難,釀成災難,史稱「三武一宗滅佛」。情節各異,結局卻相當的雷同。

  第一位: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南北朝時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音:濤,鮮卑族)親率鐵騎踏平四國,一統北方。當時佛法廣傳,很多人出家修行。他438年下詔,令50歲以下僧侶還俗,以解決兵源;444年,又以佛法搞「迷信活動」為由(詔曰:「假西戎虛誕,生致妖孽」),下詔驅逐僧侶。446年,在重臣崔浩的進言下,發出了最嚴厲的滅佛詔:擊破焚燒佛像及佛經,拆毀寺院,活埋僧侶。當時篤信佛法的太子再三上表勸諫,拖延了詔書的頒布,一些僧人得以逃脫。不幾日,便開始砸佛塔、毀佛像(鑄錢)、燒佛經、殺僧尼……舉國上下,風聲鶴唳。

  不聽同僚苦勸,極力推動滅佛的崔浩,走上了悽慘的結局。崔浩是漢人,自恃功高藐視鮮卑族貴族,他動用巨資把他的書和他主編的國史刻成碑林顯揚,暴露國醜,觸怒了權貴。太武帝親自審問,才華自比張良的崔浩除了承認貪汙,竟惶惑不能應對。450年,這位三朝老臣和他三家姻親被滅族,他死前受刑、受辱,號呼一路,當時人們都說他滅佛遭了報應。兩年後,如日中天的太武帝,竟被宦官殺死,年僅44歲。他兩個兒子(太子和恭宗)也相繼死於宦官之手。452年文成帝繼位後,立即挽回祖父的錯誤,再興佛法,雲岡石窟就是他下詔建造的。從此國泰民安,為以後的北魏孝文帝中興打下了基礎。

  第二位:北周武帝宇文邕

  南北朝末期,北周武帝宇文邕(音:擁,鮮卑族)神勇英武,公元575年(32歲)親徵北齊,34歲時再次統一了北方。574年,宇文邕揚言不怕下地獄,佛、道齊滅,毀佛道經書、塑像,令和尚道士還俗。滅北齊後,又在原北齊境內禁斷佛、道二教,奪寺4萬所為宅第,焚毀佛跡,強迫300萬僧尼還俗,使北方佛法幾乎滅跡。次年六月北伐突厥,大軍齊至,武帝卻暴病而亡,年僅35歲。19歲太子宇文贇(音:暈)繼位,殘暴荒淫,次年就讓位給6歲的兒子,自己專於後宮縱慾,22歲病死。幼子繼位,大權落於其外祖父楊堅之手。581年楊堅廢北周,建隋朝。不到兩年,就滅絕了宇文皇族子孫43個家族,其餘宇文宗室基本被遍殺無遺。唐朝吏部尚書唐臨在《冥報記》中記下了這樣一個故事:

  北周武帝的御膳官拔彪,到隋文帝楊堅時還是御膳官,一日暴死,但胸口一直溫暖,家人不敢入殮。拔彪三日後醒來說:「帶我見皇上,周武帝傳話了。」他見楊堅後,說他到陰間見到周武帝受酷刑,武帝跟他說:「你替我傳話大隋天子,他以前曾是我的同事,如今國庫的金玉布帛,也都是我積蓄的。因為我生前滅佛,現受大苦,請他替我作功德。」於是楊堅通令天下,每家出一錢,為武帝超度。《隋書》記載:楊堅生在寺院時,紫氣滿庭。比丘尼智仙對其母說:這孩子來的非同尋常,須由她親自撫養。楊堅13歲才回到父母身邊。楊堅登基後,果如預言,推動東土佛法走向巔峰,而隋朝也出現了開皇盛世的局面。

  第三位:唐高祖李淵

  隋末戰亂,歷史重演。618年李淵取代隋朝建立了唐朝,猶如他姨夫楊堅代周建隋的翻版,但李淵卻沒有姨夫信佛的傳統。626年,太史令傅奕七次奏本滅佛,言詞激切,李淵不顧絕大多數臣子的反對,五月下詔書:「京城留寺三所觀二所。其餘天下諸州各留一所。」其它寺廟、道觀拆毀,只供養精進的佛、道家弟子,其他都令還俗[5]。當時唐朝只有300多個州府,而全國5,000多所寺廟、50萬僧尼、近百佛洞石窟,這意味著九成以上的寺廟被毀,46萬僧尼被剝奪信仰。不過,六月份就發生了玄武門事變,李世民親政,該詔書沒能執行。如果不是這樣,大唐盛世的歷史恐怕要改寫了。唐太宗海納百川,氣度恢弘,迎來了各邦文明、信仰在大唐交融,在唐初就把經濟、文化發展到了世界的巔峰。李世民登基後,曾賜御食婉言規勸傅奕,但傅奕依舊當堂抨擊佛法。弄得太宗也沒辦法。

  傅奕曾和傅仁均、薛跡同為太史令,薛跡夢中見死去的傅仁均向他討要五千錢欠款,薛跡問:那我還給誰啊?傅仁均說:還給泥人。薛跡又問:泥人是誰?答曰:「傅奕!」當時還有人也夢見了故去的傅仁均,夢中問他:傅奕謗佛該當何報?傅仁均也說:「配越州泥人」。薛跡給傅奕還錢時說了這個夢,沒幾天傅奕暴死。當時人們說:泥人可能喻指泥犁(地獄)中人。日月星辰在循環中運轉,歷史也在循環中重演。朝代的變遷,成敗興亡的故事,都在給後人留下借鑑和答案。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唐太宗這句名言可謂人人皆知。那麼看到上述滅佛的歷史教訓之後,後人還會去誹謗佛法、毀人修行、剝奪信仰麼?大部份人不會,但是總會有個別自以為是的人,自負聰明。歷史中後來出現的兩位這樣的帝王,都成了「現身說法」,留下了更加鮮明的教訓。

JINYAO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四次滅佛的教訓:古代皇帝為何要滅佛(2)
    他恢復佛法,如同太宗登基後廢止高祖滅佛的政策。宣宗在位13年,勵精圖治,民富國興,承平安定,史稱「大中之治」。宣宗也得到了「小太宗」的美譽,史書留芳,為百姓所歌詠。  第五位:後周世宗柴榮  雄才大略,被譽為五代時第一明君的後周世宗的柴榮,全面改革,開疆擴土,戰無不勝,但為何如此短命?敗家毀業於一旦呢?
  • 歷史上曾經出現四次大規模滅佛事件,他們為何要滅佛?原因很簡單
    佛教自從兩漢時期傳入中國後,一直延續到了今天,但是在這幾千年的時間,佛教也曾出現過四次大規模的滅佛事件,事件的主導者分別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周世宗柴榮,這四次滅佛事件給佛教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直到宋朝後才徹底終結了滅佛事件的發生。
  • 歷史上出現了三次大規模滅佛,他們為什麼要滅佛?
    佛教自從東漢時代傳入中國之後,受到中國主流文化中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三教融合的趨勢。儒家、道家從佛教中吸取思想,而佛教由於是外來戶,也自覺不自覺地迎合了儒道文化,這就形成了中國文化中的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情況。我們先來說說佛教的價值觀。
  • 歷史上只有四次滅佛運動?不要忘了武德九年唐高祖李淵的滅佛計劃
    在現代人的印象裡,佛教在中國一直是非常興盛的。我們平時在古裝劇裡經常可以看到寺廟林立以及人們上香禮佛的場景。但是中國歷史上的皇帝都支持佛教嗎? 俗話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古代,皇帝的意志決定一切。歷史上有一些皇帝很喜歡禮佛,例如南朝時期的梁武帝蕭衍就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梁帝講經同泰寺 漢皇置酒未央宮。」這裡的梁帝就是梁武帝蕭衍,同泰寺就是他專門為修行建造的。
  • 歷史上出現了「三武滅佛」,三武帝為什麼要滅佛?
    中國歷史上,其實總共有五位皇帝對佛教極為不滿,其中,有三次大規模的滅佛事件發生,其深層原因大同小異,都是因為佛教對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秩序的破壞,以及社會經濟建設,都產生了嚴重影響,成為社會向前全面發展的絆腳石。
  • 歷史上四次滅佛事件,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佛教自兩漢時期傳入中國後,曾幾度輝煌,一直延續到今天。佛教最輝煌的時候是在南北朝時期和唐朝,特別是南北朝,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道出了當時的佛教是多麼的興盛。然而物極必反,佛教這樣的宗教也一樣,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三次大規模由皇帝發起的滅佛運動,若加上後來的後周世宗時的滅佛運動則合稱為「三武一宗」滅佛運動,然而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四位掌權者要消滅佛教?公元429年,魏滅北涼後,遷徙了河西地區的許多佛學信徒來到平城,使佛教在魏境內盛行起來。
  • 「三武一宗」,歷史上四次大規模的滅佛運動,皇帝無一長壽
    拓跋燾崇道滅佛太武帝拓跋燾是北魏歷史上的第三位皇帝,也是北魏最有作為的幾位皇帝之一,在位期間,致力於南徵北戰,東徵西討,為北魏王朝開闢了大片疆土,隨著戰爭頻繁發生,拓跋燾感覺到兵力越來越少,人力匱乏到常常組織不起一場浩大的戰爭,大多數王朝子民都入了沙門,過上了「與世無爭,不問世事」的生活,這跟拓跋燾的全民思想產生了劇烈衝突
  • 歷史上「三武一宗」四個滅佛事件,為什麼要滅佛?
    佛教自從兩漢時期傳入中國以後,曾經遭受過四次差點滅頂之災,分別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周世宗柴榮,這四次被統稱為滅佛事件。直到宋朝以後儒教大興,才徹底終結了滅佛運動的發生。佛教是外來宗教,是一種異國的意識形態和文化現象,它在中國的傳播、發展,必然會引起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碰撞。佛教也可能是印度第一件就是北魏太武帝滅佛 北魏為了統一北方,鞏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為兵。而當時的和尚寺廟是可以免除租稅、徭役,於是太武帝下詔書:50歲以下的和尚必須還俗服役。
  • 歷史上滅佛的四個皇帝究竟落下怎樣悽慘結局?
    猛戳上方「歷史真相大揭秘」看更多猛文!  佛教書籍中記載了的一段對話。趙匡胤先前擔任五代後周禁軍高級將領時,看到周世宗柴榮禁佛,把菩薩銅像毀壞鑄造為錢幣,便密訪麻衣和尚。趙匡胤問麻衣和尚:「自古以來有滅佛的皇帝嗎?」
  • 古代有過幾次滅佛事件?中國人信奉儒釋道,為何還要滅佛?
    宗教信仰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十分常見的,從上古時代人們對圖騰的崇拜,再到基督教、佛教等宗教誕生並廣泛流傳,再到如今世界上無數大小宗教並存,人們對信仰的追求始終未曾改變。在我國古代,人們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宗教信仰。其中,規模最大的便是儒、釋、道三教,也就是儒教、佛教,和道教。
  • 盤點歷史上四次滅佛運動的原因,原來是這樣的
    今天我來為大家說一下古代歷史上的滅佛事件。中國佛教史上稱之為「三武一宗」之禍,也就是四位在位期間展開滅佛運動的皇帝!「三武」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一宗」是後周的世宗皇帝。他們為什麼要滅佛,怎麼開展滅佛運動的,今天我就給大家說一說這個!反佛怎麼反呢?
  • 此皇帝86歲離世,在位48年,多次出家當和尚,為何最後要滅佛?
    在古代時候,最令人嚮往的職位應該就是要當皇帝,身為皇帝可以擁有金錢和美女還有權利等,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擔當的,因為當皇帝的風險性還是很高的,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個高壽的皇帝——梁武帝。梁武帝在年幼的時候就展現出了驚人的才能,在位期間更是政績顯著,他吸取了齊滅亡的教訓,勤於政務,而且不分春夏秋冬,總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凍裂了。他為了廣泛的納諫,聽取眾人意見,最大限度的用好人才,而梁武帝很喜歡的東西則是佛法了,在位期間多次出家要當和尚,而且40年的時間裡為碰過他的妃子。
  • 中國要爆發四次滅佛運動,為什麼道教卻安然無恙
    在中國最流行的兩個宗教,一個是佛教,一個是道教。道教是我們中國本土產生的宗教。然而佛教是東漢時期從古代印度傳入中國的。佛教教人向善。也就是說應該受到古代皇帝的歡迎才對,但是中國歷史上卻發生四次木滅佛運動。佛教他們遭受了毀滅性的打壓。然而道教卻毫髮無損。這是怎麼回事呢?
  • 為什麼北朝的皇帝要「滅佛」?
    北方這些國家的君主多崇信佛教,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大多在文化上相對落後,自身並沒有深厚的傳統與強大的信仰;另一方面,他們以外族之身入居中原,對於佛陀這個「胡教戎神」有著一種天然的親切感。到了後秦姚興之時,因為迎請了曠代譯經大師鳩摩羅什,翻譯出多部大乘經典,佛教在中國北方的傳播面日益深廣,盛極一時。
  • 歷史上展開滅佛運動的四位皇帝,其中一位皇帝是為了赤裸裸的利益
    但佛教是外來宗教,在中國的傳播、發展必然會引起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矛盾,並且在經濟和政治上也引起了很大影響。由於佛教寺廟享有經濟特權,僧侶不事生產不服勞役,還擁有大量僕役,所以大量的平民為了逃避賦稅徵收而加入佛門。
  • 歷史上展開滅佛運動的四位皇帝,其中一位皇帝是為了赤裸裸的利益
    佛教是外來宗教,在中國的傳播、發展必然會引起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矛盾,並且在經濟和政治上也引起了很大影響。由於佛教寺廟享有經濟特權,僧侶不事生產不服勞役,還擁有大量僕役,所以大量的平民為了逃避賦稅徵收而加入佛門。
  •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幾次滅佛事件
    中國歷史上有五位帝王向佛法發難,四次釀成災難,史稱「三武一宗滅佛」。情節各異,結局卻驚人的雷同,對今天正在重蹈覆轍的人們,也是驚人的警醒。當時篤信佛法的太子再三上表勸諫,拖延了詔書的頒布,一些僧人得以逃脫。不幾日,便開始砸佛塔、毀佛像(鑄錢)、燒佛經、殺僧尼……舉國上下,風聲鶴唳。也許應了「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的規律,不聽同僚苦勸,極力推動滅佛運動的崔浩,走上了悽慘的結局。崔浩是漢人,自恃功高藐視鮮卑族貴族,他動用巨資把他的書和他主編的國史刻成碑林顯揚,暴露國醜,觸怒了權貴。
  • 遇佛殺佛,歷史上這四位皇帝為何要滅佛?
    佛教在東漢時期經天竺傳入中國,在戰亂不止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輪迴轉世」、「因果報應」、「眾生平等」等思想給戰亂時期的普通大眾帶來精神信仰,因而得到迅速傳播,曾發展到「南朝四百八十寺」的鼎盛局面,在隋唐時期甚至一度衝擊了儒學的正統地位
  • 歷史四次滅佛事件,而下令的四位皇帝暴斃而亡,巧合還是因果
    歷史四次滅佛事件,而下令的四位皇帝暴斃而亡,巧合還是因果「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佛教傳入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時間,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影響力可見一斑。在我國,佛教的影響力至今都很大,在民間,有大量的佛教廟宇存在,香火更是不斷,信佛的人不計其數。
  • 中國人信仰佛教,為何古代還有那麼多次滅佛事件?
    不過,比起本土誕生的儒和道,佛教仍然是多災多難,這一點從歷史上多次滅佛事件就看得出來。那麼,古代有過幾次滅佛事件,被許多人信奉的佛教又是為何要被滅呢?總的來說,歷史上的滅佛運動被統稱為"三武一宗之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