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發熱只需3秒!」
「比37℃多3℃!」
「全身版暖寶寶!」
網絡圖,圖文無關
天氣冷了,
被商家封為"過冬神器"的發熱內衣,
賣得熱火朝天!
但發熱內衣究竟靠不靠譜呢?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
《新聞360》之《360實驗室》
準備了5份樣品!
1到4號分別聲稱採用了
吸溼發熱和紅外發熱的原理
而5號是普通的純棉內衣
實驗室將通過專業儀器,
對它們的發熱性能、保溫性能以及透氣性能,
一一檢測!
實驗方法
1、放入恆溫恆溼試驗箱,通過模擬人穿著的狀態,測試過程中是否有升溫值。
2、使用遠紅外檢測儀器檢測樣本的紅外發熱效果,一般紡織品的遠紅外發射率大於0.88,溫升大於1.4攝氏度,就說明它具有遠紅外性能。
結果,令人驚呆!
這些「黑科技」的效果,
還不如……
檢測結果顯示,1到5號樣品中,就吸溼發熱性能來說,2號材質為粘膠纖維的樣品升溫效果最明顯,最高升溫可達10.2攝氏度。
3號作為目前市面上銷售火熱的一款產品,吸溼發熱效果反而最差,最高可升溫5攝氏度,30分鐘內平均升溫只有1.5攝氏度,甚至比不上普通純棉內衣。
而在紅外發熱性能方面,聲稱具有紅外發熱功能的4號樣品,真實發熱效果也和普通純棉內衣差不多。
在保溫率、透氣性方面,幾份樣品也呈現出不同結果。
專家表示,三款宣稱具有吸溼發熱性能的產品只有一件達到了國家標準的要求,另外兩件和純棉內衣沒有明顯差異,沒有相關的吸溼發熱性能。
而具有吸溼發熱性能的產品,雖然具有一定吸溼發熱效果,但是整體的保溫性能差了一點,如果長時間穿著的話,舒適性還是欠缺的。
看來,所謂"發熱內衣",
並不像廣告中所說的那麼美好!
專家介紹,其實只要是衣服,都具有保暖作用,但因為材質不同,保暖效果會有區別。嚴格來講,發熱內衣指在一定條件下滿足升溫要求的內衣,它們並不是自身發熱,而是要靠吸收外來能量轉化為熱源。
專家表示,吸溼發熱其實是纖維在捕捉我們身體散發出來的水蒸氣,然後把水蒸氣轉化為液態之後,它會有一定的放熱效果。紅外發熱是在紡織纖維裡添加了一些紅外線高反射的紅外線輻射材料,它能夠吸收人體發出的紅外線,以紅外的形式反饋給人體,防止人體熱量流失。
早在2010年,我國就已制定《吸溼發熱針織內衣》標準,紅外發熱內衣也有專門的性能評價方法。但不少商家卻打著概念營銷,趁機渾水摸魚。以我們購買的4款發熱內衣樣品為例,只有4號樣品在吊牌上標註的執行標準與所宣傳性能相符。其餘號稱吸溼發熱內衣的產品,吊牌上寫的執行標準,對應的都只是普通化纖針織內衣。
專家建議大家選購時,
認準內衣標籤上
"FZ/T 73036-2010《吸溼發熱針織內衣》標準"
或者GB/T 30127-2013
《紡織品遠紅外性能的檢測和評價》辦法
這樣產品的質量才會有保證
此外,專家提醒,消費者不要過度迷信"自身發熱,輕薄保暖"等宣傳口號。選購內衣時,建議優先考慮羊絨材質,其餘可選粘纖、羊毛、莫代爾含量較高的產品,並且越厚保暖性越好。
詳細報導請關注 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
記者 / 範潔萍 顏斌 嚴為
編輯 / 小燕
你長得「好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