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已至,單衣單褲無法抵禦瑟瑟寒風,而裡三層外三層裹成熊又不符合當下都市麗人們的審美追求。這時,買一套「自發熱內衣」穿上,似乎便可「美麗不凍人」。
這些被商家封為「過冬神器」的發熱內衣究竟能否自發熱呢?還是有一些質疑聲,紅星新聞記者近日了解到,專家表示,內衣的材質只有透氣不透氣的說法,「發熱纖維」只是商家的一種宣傳噱頭,消費者切勿輕信。
電商平臺上不少在售的發熱內衣
『現象』
發熱內衣熱銷 不同品牌的材質不一
11月下旬以來,冷空氣突襲,成都開啟「速凍」模式。而此時「自發熱內衣」依靠商家宣稱的「無痕」「超薄」「發熱」等廣告語獲得不少人的青睞,銷量直線上升。
紅星新聞記者在淘寶、京東、1號店等電商平臺上以「自發熱保暖內衣」「自發熱內衣」等為關鍵詞搜索,發現產品信息動輒一百頁,價格比普通內衣要貴,基本在一百元到幾百元之間。淘寶網上一款發熱內衣月銷量竟高達「25萬+」。在線下,各個超市也擺出了不同品牌的發熱內衣,不少消費者前來選購。
記者發現,這些發熱內衣品牌眾多,材質五花八門,並沒有統一的稱法。從吊牌標示上可以看到,主要成分有聚酯纖維(滌綸)、粘纖、莫代爾纖維、腈綸、氨綸、錦綸等。有些品牌的簡介中還特別標出其加入了特殊材質,如「吸溼發熱德國新型纖維」「保暖黑科技德絨發熱纖維」「進口東麗熱絨纖維」「萊卡纖維」等。
大多數發熱內衣商家聲稱,衣服採用了「黑科技」材料,可以自己發熱,保暖效果也是槓槓滴。
一些品牌的內衣宣稱加入可以發熱的材質
『專家:』
「過度功能化,只是透氣性不同,並非發熱」
這些內衣的材料真能散發出熱量嗎? 「這是一件很容易揭穿的事,我幹了40多年的服裝,從來沒見過還能自發熱的內衣。」前成都服裝行業協會的一位業內專家直言。
紡織鞋服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也給出了否定答案。他說,所謂的「發熱纖維」並不能發熱,只是商家把這些東西「過度功能化了。」「一些纖維透氣,一些不透氣而已。不透氣的保暖效果好,透氣的就差。一般生活中,冷你就多穿點,降低透氣性;熱就少穿點,增加透氣性。」程偉雄認為,就是這麼簡單的原理。
對於發熱內衣並非什麼「高科技」,上述業內專家也給出了同樣的看法:因為不管是什麼樣的材質,通過吸溼都可以發熱,纖維吸溼發熱機理是當纖維吸收水分時,纖維分子中的親水基團與水分子結合,水分子的動能降低,同時轉換為熱能釋放出來。比如羊毛、莫代爾纖維吸溼發熱效果好,而普通腈綸、滌綸的吸溼發熱效果較差。歸根到底,這是「保暖的效果多與少,而不是纖維自身能不能發熱」。
「說得難聽一點,(自發熱)無非是商家的一種噱頭。」程偉雄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其實早在十多年前就有服飾品牌打出了「發熱」「自發熱」的營銷口號。
從健康與環保角度出發,程偉雄建議,市民購買內衣最好挑選天然纖維,比如棉、麻或蠶絲等,並多查看其具體成分。另外,購買時應該選擇正規渠道、正規品牌,不要簡單地以價格高低為標準來選擇。
來源:紅星新聞
相關熱詞搜索:發熱內衣品牌保暖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