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特輯】每逢佳節倍思親

2020-12-03 澎湃新聞

【重陽節特輯】每逢佳節倍思親

2020-10-25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我已經長大,您還未老;我有能力報答,您仍然健康。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在連雲法院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投身於司法事業,站在懲惡揚善、維護公平正義的一線,書寫無悔青春華章。重陽佳節來臨之際,儘管思念家人,他們卻不能回到老人身邊。但濃濃的思鄉敬老情已瀰漫開來……

審管辦 趙地

河南寧陵

轉眼,在外求學、工作已經17年,離開父母身邊也已17年。每日馬不停蹄地忙工作、顧孩子,讓我在最有能力照顧父母的年紀,卻時常忽略了對他們的關心。父母從未對我有過半句怨言,他們總是說「家裡一切都好」,讓我不要記掛,鼓勵我好好工作,好好照顧家庭;他們總是認真地讀完我朋友圈每一個動態,細心地收藏我發的每一張孩子照片,默默地把想念放在心裡。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到九九重陽日,我想對父母說:感謝爸媽一直以來的無私付出,我一定會努力經營好自己的一切,不讓你們操心,也祝願你們健健康康,幸福永久!

法警隊 郭東方

河南淮陽

親愛的父母大人,你們養我長大,我陪你們變老。再多的重陽節祝福語,都抵不上一句 :祝父母親健康幸福平安!祝普天之下老人幸福平安!

民庭 劉紅娟

河北定州

從高中住校開始,離家越來越遠。從最初的一個月回家一次,到後來半年一次、一年一次。不知從何時,回家成了掛在嘴邊卻又很難實現的旅程。每當同事說下班去爸媽家,都會覺得無比羨慕,心想要是爸媽在身邊多好。深深的愧疚湧上心頭,對家的思念也愈加的強烈。家即是牽掛,又是歸宿。父母在才有家,有家才有根。願父母長命百歲,讓我時刻有牽掛,心靈有歸處。

刑庭 王鴻

重慶合川

又是一年重陽時,在這吉祥的日子裡愈加想念我的家鄉和家鄉的親人朋友們。千絲萬縷的思念化作最簡單的心願,願您平安康樂。千言萬語的訴說化作最真摯的祝福,祝您重陽節快樂!

行政庭 姜曉靜

湖北麻城

算上讀書時期至今已經離開老家十七年了,隨著這個時間的累加,故鄉的模樣也日漸模糊。以前每次上學離家,感覺更像是逃離故鄉。如今父母年老也離開老家隨子女城市居住,我們回老家的次數越來越少,故鄉之與我們,彼此成長也彼此陌生起來,越發明白古人說的故鄉即他鄉、他鄉即故鄉的惆悵。我想大家大概和我一樣,不管如何變化,想起故鄉,彼此安適,相望而相忘。

刑庭 紀豔麗

山東金鄉

又是一年重陽節,在這樣的節日裡最想念遠在老家的父母雙親。出門求學、工作十幾年,一路走走停停,忙忙碌碌,回家的次數並不多。雖然現代交通便利,聯絡方便,但父母不在身邊,心裡總是時時掛念。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祝父母身體健康,也願天下所有的父母平安順遂!

刑庭 劉勇

山東臨沂

午時未至,手機驟響。

單位提醒:明日重陽,吾是遊子,今在遠方。

走在海棠路上,仰首又北望,

原來心兒和這天空一樣,

沒有一片雲朵,

藍藍的特別空……特別空!

九九重陽,我的心也應該會久久暢想!

暢想什麼,家鄉。

墟溝街的大路上,車來車往,

馬家莊的小河裡,魚兒成雙!

可我落單在路上,

走,

打起包裹,背起行囊,

駛離在海一方,北向家鄉,

從不需要導航!

家鄉沒有我的姑娘,

村裡也沒有了小芳,小芳已嫁郎,

家鄉也沒有了草房,草房成絕響,

家鄉也沒有了荒涼,

家鄉的機器轟轟隆隆不停響,

家鄉雖不再是小時候的家鄉,

但家鄉的名字一直都叫馬家莊,

走,

寫完雜想,打起包裹,背起行囊,

回馬家莊,見爹娘!

民庭 王曉飛

山東濰坊

「你在外面要以工作為重,家裡都挺好,你不用操心」。每一次打電話,這是父母常掛在嘴邊的話,每每此時,我感覺更加愧對他們,父母是這個世界上對我們付出最多的人:當某天我們在鏡中發現自己的青絲變白髮,卻不曾想父母早已經霜華滿頭。希望遠方的父母健康長壽,更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有生之年能夠承歡膝下,以慰平生。

執行局 許喬博

山東淄博

遠離家鄉工作的幾年裡,深沉的感悟越來越厚重:有個歸宿,不用付出,有個關心,不求回報,有份牽掛,不用等價,有份情誼,不求表達,有份感動,給心裡無盡的溫馨,有份溫暖,讓我安心走遠,父母是我最大的寶藏,是我最堅實的堡壘。我沒有過多的想法,只是希望他們能平安健康快樂!

審管辦 張西靈

山東沂南

爸媽,深秋已入,冬日將近,趁寒風未緊、陽光尚暖,多和夥伴們一起嘮嘮嗑、爬爬山,活動活動筋骨;爸爸要記得按時吃藥,媽媽要少點嘮叨。女兒一家一切都好,您的外孫們雖略有調皮,但也可愛懂事,請爸媽勿念。花開花落,歲歲年年,今又重陽,值此之際,女兒唯願二老永遠平安喜樂,也祝天下父母健康順遂。

龍應臺在《目送》中說:「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已經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

或許就在舉手投足的某一瞬間

驚訝地發現父母正面對著衰老

我們輕鬆上下的樓梯

變成了他們眼前難以逾越的大山

我們每日經過的馬路

對他們就是蹣跚前行的衝刺賽道

秋天 適合把一切都染上溫暖的顏色

重陽九九 溫情久久

祝天下所有父母 身體健康

道一句

當歲月磨白鬢角 我愛您依舊

原標題:《【重陽節特輯】每逢佳節倍思親》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每逢佳節倍思親什麼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全詩是什麼節日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兩句詩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每次過節的時候,如果沒有和家人在一起,就會十分思念家人,也會不由自主的念出這首詩。那麼大家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什麼節日嗎?讓我們帶著疑問一起去文中尋找答案吧。
  •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佳節是什麼節日 每逢佳節倍思親指的是哪個節日
    其中王維有一句詩為「每逢佳節倍思親」,大家這道這句詩寫的是什麼節日嗎?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這首詩描寫的是重陽節,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
  • 百年匠人丨霜降又重陽,每逢佳節倍思親
    霜降 · 人間至此秋色盡 傳說,掌管霜雪的青女, 每逢九月十四便下凡來到人間, 在青要山中心頂峰上, 手撫七弦琴,清音徐出, 霜花隨著顫動的琴弦飄然而下
  • 溫總理引用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
    溫總理引用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 點擊播放按鈕,可以「聽」新聞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2004年1月20日上午,溫家寶總理在春節團拜會上講話,在提到臺灣時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此時此刻,我們更加思念臺灣同胞。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與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一道,共同推進祖國的完全統一大業。」「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七言絕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歷來膾炙人口。詩作第一句直接抒情,簡潔而又淋漓盡致地抒寫了自己客居他鄉的思家情懷。
  • 詩詞:每逢佳節倍思親,人共菊花醉重陽
    農曆九月初九日,兩陽相重是重陽。中國人以九為最大的陽數,九九即久久,長長久久是團圓。於是重陽節又叫重九節,民間俗稱老人節。在這一天,人們盼望族中的長輩都能健康長壽,共享天倫之樂。因此,重陽佳節有三層意義。
  • 重陽節手抄報內容——每逢佳節倍思親
    >重陽節手抄報內容——每逢佳節倍思親2016-10-01 10:54:41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晚上,奶奶請全體家人一起到「老家」吃頓團圓飯,也順帶著過重陽節。18:00左右,二伯、二伯母,哥哥和我的一家都到齊了,晚餐開始了,奶奶燒了一桌子她拿手的好菜,有紅燒雞肉,糖醋昌魚,陽澄湖大閘蟹等......餐桌上是色香味具佳,看得我眼花繚亂,口水直流,忍不住不客氣的先吃起來了。大家邊品嘗美味的菜餚,邊談著一些天南地北的三海經,說說笑笑,有多麼的親熱又是那麼的和諧啊!
  • 每逢佳節倍思親,界首鄉重陽敬老正當時
    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年一度的重陽敬老活動如約而至。昨日的界首嚴家村文化禮堂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舞臺上,村漁娘舞蹈隊載歌載舞,臺下老人們圍坐聚餐,拉家常,看演出,老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界首鄉其他各村,也都為老人們送去了重陽禮物,有米、油、水果等,派發的現場,老人們也是歡聲笑語。禮物雖輕,但各村敬老孝老的情誼卻是沉甸甸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年的重陽敬老活動,體現的是傳統美德,體現了各村和諧的村風、鄰裡的和睦,更彰顯了界首各村幹群之間濃濃的大愛。
  • 每逢佳節倍思親——詩詞中的最美重陽節
    談起重陽節的詩詞,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的是王維的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是關於重陽節最著名的詩詞,說出了所有人在重陽節時思念家鄉與親人的感情。語言質樸易懂,情意深沉感人。
  • 每逢佳節倍思親,九九重陽節,給你最溫暖的陪伴
    每逢農曆九月初九,人們登高望遠、插茱萸、賞菊花,共同慶祝重陽節。今天,記得告訴爸媽,我愛你們!佳節思念,不如久久陪伴。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每逢佳節倍思親,九九重陽節,給你最溫暖的陪伴。小時候,他們把你捧在手心,視若珍寶;長大後,他們把所有艱辛擔下,只為讓你追逐夢想。愛別等孝別遲,願時光再慢些,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 「每逢佳節倍思親」品十二首經典重陽詩詞,談重陽節來歷與風俗
    【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又是久長久遠的諧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陽,就有長長久久、長壽尊貴的隱喻在裡面,重陽節由此有著為老人祝壽吉祥、祝福長壽安康的節日寓意,故為」敬老節」。而今又成為我國法定的「老年節」。重陽節歷來有登高的風俗,除此之外還有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陽糕等。
  • 吳永勝:每逢佳節倍思親 —— 寫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
    文/吳永勝每逢佳節倍思親,月兒代表我的心舉杯邀月齊相思,故鄉情結在夢境每逢佳節倍思親,秋風捎去我的情夜深人靜難入眠,思緒萬千看繁星每逢佳節倍思親,秋高氣爽藍天雲思念撥動雲翅膀,愛的行囊飛太空每逢佳節倍思親
  •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裡「每逢佳節倍思親」,想念誰了?
    朗朗上口、千古名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代詩人王維在十七歲時寫就的一首七言絕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那麼問題來了,倍思親的「親」到底是誰?不要著急,讓我們邊賞詩邊分析: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王維十幾歲時便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
  • 「每日一習話」每逢佳節倍思親
    他飽含深情地說:「再過幾天就是中秋佳節了。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知道,在座各位都很思念萬裡之遙的祖國和親人,祖國和親人也牽掛著每一位海外遊子。」「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全句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是,一個人離家在外作客他鄉,每當佳節來臨就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 中秋臨近,每逢佳節倍思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每逢佳節倍思親,對哦!馬上就是中秋節了,感覺年都才過了沒多久,中秋竟已來臨,時光荏苒過得真快啊。,父親把家裡吃飯的桌子抬到院子裡,用個盆裝一盆穀子,燒上十二支香,這可有講究了,得看農曆今年有幾個月,有幾個月就插幾支,然後把煮好的花生瓜子擺上,拿出月餅切好擺在盤子裡,然後全家跪下給月亮磕頭,父親邊磕頭邊念念有詞,什麼保佑今年風調雨順,保佑孩子快長快大全家健康之類的話,等磕完頭起立把每樣東西舉過頭頂彎腰鞠個躬,信完月亮接著就可以吃了,我可是迫不及待了抓起就吃,一家人邊吃邊聊天賞月,父親說今年中秋節天氣好
  • 小學語文教案:《每逢佳節倍思親》
    小學語文教案:《每逢佳節倍思親》 http://www.hteacher.net 2016-07-25 15:44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每逢佳節倍思親,除夕、元宵節這些重大節日裡思鄉的經典古詩詞!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大詩人王維的這首詩題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農曆九月九日即中國的傳統佳節重陽節。節日,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遠在異鄉為異客的遊子,他們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裡肯定也是存在的,但是不一定明顯的流露出來,而一旦遇到「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一發不可抑止。
  • 每逢佳節倍思親 端午節思念親人的祝福語短句子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每逢佳節倍思親 端午節思念親人的祝福語短句子 一、你的衣服整潔環保、身體晶瑩柔軟、皮膚潔白光滑、內心豐富多彩、身材勻稱、稜角分明、氣息芬芳。我真地喜歡你,親愛的粽子!二、端午節,送你一個快樂粽子,先幫你剝掉工作的煩惱,剝掉生活的煩惱,剝掉臉上     原標題:每逢佳節倍思親 端午節思念親人的祝福語短句子       一、你的衣服整潔環保、身體晶瑩柔軟、皮膚潔白光滑、內心豐富多彩、身材勻稱、稜角分明、氣息芬芳。我真地喜歡你,親愛的粽子!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古詩給我的感覺,就如同「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一樣的熟悉和親切感。這首古詩的開頭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直抒胸臆,用「獨」、「異」兩個字表現出了他內心的孤獨,為他思念家人的心情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長安或許是很多人朝思暮想,費盡心力想要紮根立足的大都市,但是每每在這樣的節日當中,都讓人很清楚地感受到自己不屬於這座城市,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有的只是孤寂和陌生。長安越是繁華熱鬧,就越顯得遊子孤獨無奈。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最美鄉愁賞析,品味感傷之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首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平鋪直敘,樸實無華,但情感暗流湧動,字字句句含情。王維首次寫出了一種普遍的遊子佳節思親情感,引發了人們的強烈共鳴。
  • 一千多年來,使無數人與之共鳴的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獨自一人在他鄉就是漂泊就是異鄉人,每次節日來臨會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登高,民間在重陽節這一天有登高闢邪的習俗,茱萸,又名越椒,古人有在重陽節這天佩戴茱萸的習俗。遙望家鄉想著兄弟們登高的時候,身上佩戴茱萸的唯獨缺少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