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四問:全職太太、蕩婦羞辱、女性領導、母性懲罰

2020-12-17 選調生

莫小北

一、全職太太的三組關鍵詞

從「家庭主婦」到「全職太太」,雖然發生了語境和評價體系的變化,但全職太太所遭遇的懲罰卻尚未得到全面清算。

① 角色還是身份?

在這裡,角色指個體在特定場合所承擔的行為模式,身份則是固定不變、與生俱來的特質。在理解全職太太時,我們忽視了她的多重可能性,而將之視為只能為此、天生為此,使「全職太太」成為了她唯一的標籤。這樣做,忽視了全職太太生命境遇的豐富。

② 無償還是有價?

自工業化幕啟,家務勞動作為「私」的構成,雖然服務於人口再生產,但其價值已被嚴重低估甚至無視——這是資本的運行機制和父權制的紅利。所以雖然坊間會覺得全職太太悠閒,輕視她工作的價值,但這實際上抹煞了她們的付出,特別是付出過程中的情感工作:面對日復一日、千篇一律的勞作,她們對煩悶和疲憊的自我消化。這些,都不是無償的勞動。

③ 自願還是被迫?

自願和被迫更適合被看做是連續譜的兩個端點,全職太太究竟是主動的選擇還是被動的產物,見仁見智。一方面,因為被家庭需求的拉力和父權文化、市場歧視、公共支持缺位的推力所左右,全職太太做出的選擇或者是迫於無奈的選擇,或者是家人勸說的結果,或者是剝削下層(僱保姆)的體現。另一方面,一些女性確實通過做全職太太而獲得了自我實現與自我滿足。要想將自願和被迫兩種現實剝離開並不容易,根本還是要還原所處情境的內涵並理解行為的邏輯,畢竟選擇不是在社會真空中做出的。

二、蕩婦羞辱的三點思考

成都確診女性所遭遇的網絡暴力,讓人想起了「蕩婦羞辱」這個話題。

其一,「性」是評價女性的重要維度,依此,女性被分為單純、正統和淫蕩、邪惡兩個極端,對「蕩婦」的羞辱即與此有關。

其二,宏觀上說,蕩婦羞辱是一個結構化的過程,厭女的制度引發厭女的實踐,後者又反過來鞏固和再生產前者。

微觀上說,蕩婦羞辱是一個自證預言。通過惡意揣測的流言蜚語,蕩婦被製造了出來。

其三,至少有三種理解蕩婦羞辱實踐邏輯的路徑:制度、資源-權力和規範。可以將它們統合起來考慮,制度即國家和市場所建構的性別不友好環境,這是蕩婦羞辱嵌入的背景,資源對應女性社會經濟地位的劣勢,導致被羞辱為蕩婦的女性的無權,規範即男權制的約束。

三、誰天生就是領導?

有時候聊天,常有種觀點認為男性適合當領導是不爭的事實,因為他們大氣、吃得開。——這兩個詞,分別從人物性格和角色品格兩個方面概括了在性別社會化的過程中,男領導所「特有」的品質。我們不妨對此問一問,果真如此麼?

首先是性格。不是品質好的就是男性,而是男性就具有好的品質。反過來,如果成為敗將——喪失了男子氣,甚至被逐出男性隊伍,那麼男性也會被歸為是婦人之仁,不具備優良品質。

第二點是角色期待。不是職位呈現為男性氣概,而是男性氣概定義了職位。男性佔有職位,故而擁有了定義什麼是「好」的權力。所以,女領導也多會表現出傾向男性特質和犧牲女性特質的特點。

歷史由勝者書寫,我們也多偏愛成功的傳說,這樣的迷思反映在性別格局中,就是男性與好的對等,好的背後,則是權力的體現,也是利益的俘獲。

四、母職懲罰背後的緊張

母職懲罰,即母親由於生育數量、生育年齡等而遇到的社會排斥,包括職業(如高流動性、兼職而不是全職)和薪資兩個方面。

在母職懲罰之前和同時,女性會遭受大量的緊張,這體現在:

① 家庭與工作。面對家庭與工作的不同期待,是對母親的平衡技術和策略的考驗。

② 文化與自我。坊間仍然把成為母親視作對女性的認同即女性身份的「合法性」,這容易構成對非「常規」女性的汙名。

③ 密集與鬆散。密集母職意味著對母親的過密化期望,鬆散母職與之相反。密集母職使女性疲乏不堪,鬆散母職則易於遭到「不負責任」的批評,為母親帶來負疚感。

④ 家庭與政策。協作母職意味著母親職責的履行是通過合作的方式來完成的,隔代撫幼即是如此。公共資源的不足(如公共託幼機構)導致了對家庭資源的「徵收」。

作者/來源:社會學吧

#社會百態#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警惕社會對女性的PUA:為全職太太正名,她們當然算獨立女性
    說「全職太太」不是獨立女性,觀點頗為狹隘。傳統印象裡,所謂「獨立女性」一般指事業有成者,這不算什麼,最好「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如果「膚白貌美,溫柔賢淑」便堪稱完美。社會對完美女性的要求,稱苛刻不為過。
  • 「職業女性」還是「全職太太」?理想妻子是什麼?
    從古至今,性別觀念一直存在。但是我們都在呼籲人人平等,性別平等。所以當今社會,在女性是應該留守家庭,做家中的賢妻良母,還是活躍在社會上,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這一問題,重複討論了十幾年。但在新時代,接受女性進入社會拼搏的一方基本佔據了大多數,然而在日本2013年也有調查結希望妻子留守家庭的意見也在增加。新華社報導:2013年日本內務府於15日發表的《關於男女共同參與社會之輿論調查》結果明確顯示,贊成「男性應在外工作、女性應守護家庭」這一觀點的日本人達到了5成以上。
  • 媒體評「女性當全職太太」:與其爭論該不該不如尊重自主選擇
    >因為一段採訪,雲南麗江市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又火了:不能接受自己的學生畢業後成為全職太太,「家庭那麼困難,我們把你供到現在,你現在反而當起了全職太太,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了。」有網友認為,受教育女性當全職太太是一種資源的浪費;也有網友認為,選擇當全職太太是個人自由。梳理張桂梅本人的從業經歷來看,她在麗江華坪等滇西貧困地區堅守了40多年,將自己前半生都奉獻在了麗江,她的工作是為了她所看重的女性學生群體,希望她們能夠成為獨立自主生活的人。
  • 畢業生做全職太太就要滾出去?全職太太真的就那麼不堪嗎?
    張校長此話並非是歧視全職太太,而是有一點恨鐵不成鋼的意思。一句「滾出去」,是老母親般的痛心。是看到一隻雛鷹重又退回鳥籠的悲傷。她不是全盤否定全職太太的價值,而是憂慮自己學生的生存問題,畢竟對於大多數家境普通的女性來說,全職太太的確是高風險職業。
  • 王政:選擇「全職太太」,也就選擇了被動的人生
    近日,華坪女高張桂梅校長在一檔電視訪談節目中直言反對學生當全職太太,她提到一名學生畢業後回到華坪女子高中,打算給母校捐一筆錢,得知這名學生沒有工作,而是一名「全職太太」,她十分失望,拒絕了她的捐款。張桂梅反對學生做「全職太太」的做法引發了熱議,有人認為全職太太不應該被社會低看,只要沒有丟失自我,就是獨立女性;更多人覺得「全職太太」並沒有工資收入,談不上獨立;也有觀點強調女性的身份並不只是單一的「全職太太」和「獨立女性」之間的對立,不應該建構女性內部之間的身份鄙視鏈。
  • 當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發聲|2020性別關鍵詞
    2020年,女性一次次將自己從他者的身份上撈出來,從冠姓權之爭,到「普通自信」的調侃,再到全職太太之辯,女性對自身的性別位置與處境進行了深刻反思。儘管如此,籠罩在她們頭頂上的烏雲仍在不斷積聚。N號房、蕩婦羞辱、PUA、化糞池警告、拉姆案、陰婚……在家庭內部與公共空間中,女性仍遭遇著不同形式的暴力。
  • 高知女性當全職太太可恥嗎?不,我佩服她們
    有人對「高知女性做全職太太」並不友好,都認為擁有高學歷高能力的人,選擇做全職太太簡直就是浪費多年讀書的時間和金錢,甚是不屑一顧的輕視。即便是自己的親人,仍然對高知女性做全職太太這種做法不理解、不贊同,也認為讀這麼多年的書白白浪費了。高知女性當全職太太可恥嗎?
  • 高知女性當全職太太是一種資源浪費?專家:萬般的幸福來源
    #「全職太太」通常是指,沒有工作或主動辭去工作,在家庭當中照顧一家人生活起居的女性。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思想上更為獨立,想要做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在處理任何事情上有自己的見解,成為了高知女性。此時有很多人都會問,高知女性當全職太太值得嗎?畢竟最初學習知識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報效社會,如今在畢業沒多久之後,居然選擇放棄了,自己曾經追求的事業,而做了全職太太去照顧人。
  • 從月薪兩萬到全職太太:那些回歸家庭的女性,過得怎麼樣?
    原創 KY KnowYourselfKY作者 / Li編輯 / KY主創們前段時間我讀到兩項調查,說是在過去二十年間,越來越多女性在婚後離開職場,成為全職太太,無論她們的學歷、收入水平如何(Wu, 2014;Pew Research Study, 2014)。
  • 《三十而已》全職太太算獨立女性嗎?網友互撕|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這兩天,熱播劇劇《三十而已》引出全網熱議的話題,全職太太算獨立女性嗎?童謠在《三十而已》中飾演的全職太太顧佳,活得有頭腦有格局,生活精緻有追求,內外兼修,相夫教子更不在話下,簡直是個完美主婦。隨著這個人設的走紅,童謠發布了一則微博。
  • 全職太太的一把辛酸淚告訴你,女人經濟獨立有多重要
    就在前不久,一則山村裡好不容易供出來的女大學生當了全職太太,然後女校長痛心疾首的新聞在微博引起了大眾的熱議不過,她們抨擊的並不是女性不能選擇去做全職太太,或者全職太太有多麼多麼不好,而是這個女生是由那個校長費盡心血才培養出來的,那個校長的初衷就是想讓更多的窮人家的女孩子去讀書上學,以後在社會上能經濟獨立,人格獨立,不用依賴於男性,然後有能力了以後再幫助更多的和她們經歷相似的女孩走出被安排好的早早地嫁人生育的命運。
  • 沒有優越的原生家庭,全職太太背後就是懸崖峭壁
    」這一言論引發了熱議,有網友認為,受教育女性當全職太太是一種資源的浪費,也有網友認為,選擇當全職太太是個人自由。她說的「教育改變三代人」,不是指讓女孩做全職太太相夫教子,而是讓這些女孩子自立自強地活在世界上,不依附任何人,提高女性價值,改變山裡父母的觀念,女孩也能有大出息。張桂梅的學生,有的成了醫生,有的成了老師,有的成了警察,她們都是一屆又一屆女學生的榜樣。倘若她接受了這位全職太太的捐款,很可能讓學生覺得「女孩學得好不如嫁得好」,這無疑是一種「開倒車」。
  • 張桂梅反對做全職太太:基層女性的人生,沒有容錯率
    對此,有網友認為,高知女性當全職太太不僅是自甘墮落,也並非獨立女性;也有網友表示,當全職太太是個人選擇 事實上,張校長反對女性當全職太太,不是歧視,而是憂慮。 做全職太太就像是一種「逆水行舟」的倒退,怕你辜負生活,更怕你辜負自己。
  • 「蕩婦羞辱」「受害者有罪論」說這些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如果不是同為女性在遇到此類事情能引起強烈共鳴,從而聲援擴散,那是不是就會有更多力量不足的人逐漸「失聲」?這不是幫誰,這是為所有女性,為我們自己的權益發出憤怒的聲音,正是因為有「姐姐來了」,有人在抗爭,我們才能在爭取我們平等權利的時候一呼百應。
  • 雲南麗江女校長怒斥學生做全職太太|「全職太太」也值得被尊重
    全職太太,一般是指沒有工作或辭去工作,只在家裡照顧一家人衣食起居的家庭主婦。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在孩子出生以後到三歲之前,因為無法離開母親,很多女性會因為家庭選擇辭職專心照顧家人和孩子。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女人越來越獨立,「全職太太」經常會被一些人看不起,甚至會覺得這是一種對社會資源的浪費。
  • 校長拒收捐款並喊「滾出去」因學生是全職太太:全職太太怎麼了?
    她看慣了太多底層女性無法經濟獨立不得不依附於丈夫最終喪失自我的例子,她的憤怒背後其實是對學生未來的擔憂。也有反對張校長的,認為她太以偏概全,否定了全職太太的價值。我們今天不討論張校長的做法合理與否,我們就來聊聊全職太太。01.
  • 張桂反對當全職太太,窮人家的女孩你真當不起全職太太
    讓張桂梅再次爆紅,因為談起一個學生回來捐款,了解這個學生正在做全職媽媽,沒有收入,張桂梅怒了,說:滾出去,家庭那麼困難,我們把你供到現在,你現在反而當起了全職太太,你看男人在外面找小三的多少啊,你被社會所淘汰了,他的事業你也無法幫忙,出主意的能力你都沒有了,所以,女人靠能力!
  • 高喊全職太太滾出去的張桂梅,活該被罵上熱搜
    有人說她過於極端,挑起性別對立;還有人質疑她道德綁架,幹預女性自由選擇的權利;更有網友直接人身攻擊她為「滅絕師太」。昔日全國點讚的教書育人楷模,一夜之間被黑得體無完膚。再者,如果不談女高,女性該不該做全職太太?在我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女孩自身的條件。
  • 為母校捐款卻被罵「滾出去」,當全職太太有錯嗎?
    最近,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拒絕全職太太捐款引起熱議。張校長反對其學生當全職太太,因此不接受她的捐款,並說:「滾出去!」而辛苦走出去的學生當全職太太,這顯然違背了她的辦學初衷。當全職太太不好嗎?為什麼張校長如此反對她的學生當全職太太呢?因為在她看來,當全職太太是有風險的,而她的學生,沒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先天條件,承擔不起這種風險,只有穩定的事業才是她們最可靠的保障。
  • 張桂梅校長怒斥全職太太「滾出去」
    在視頻裡,張桂梅校長亮明了自己的態度:「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女人必須對自己狠,不要指望讓男人來養。」你怎麼看呢?A:忍不住要說髒話。難道要讓女性又工作又帶娃又照顧家庭才算體現女性地位?為什麼要來譴責全職媽媽?難道不是應該談談男人在家庭裡的角色嗎?再說,一個男人可以讓女人安心做個全職太太有何不可?非得到外邊拼來拼去?孩子誰帶?家務誰做?男人嗎?在中國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