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薪兩萬到全職太太:那些回歸家庭的女性,過得怎麼樣?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KY KnowYourself

KY作者 / Li

編輯 / KY主創們

前段時間我讀到兩項調查,說是在過去二十年間,越來越多女性在婚後離開職場,成為全職太太,無論她們的學歷、收入水平如何(Wu, 2014;Pew Research Study, 2014)。

也就是說,不論在社會上取得了怎樣的成績,在家庭和職場之間,這些女性都選擇了家庭。

這個結果引起了我的好奇。在女性紛紛追求獨立的今天,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女性選擇回歸家庭?回歸家庭後,她們的生活怎麼樣了?

為了解答這些困惑,我們發起了一項針對全職太太的調研,共收到215份有效反饋。今天,我們結合調研及訪談的結果,來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01.

是什麼讓這些女性選擇了回歸家庭?

首先我們想說的是,的確有一些女性是出於自身意願選擇了回歸家庭。她們厭煩程式化的職場生活,希望有機會做喜歡的事,過更有質量的生活。

在本次調查中,就有20.47%的被訪表示「想要更好地享受生活」是選擇回歸家庭的原因之一。

這些女性通常有能力獲得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但基於對生活的思考,決定回歸家庭。從她們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現代社會女性對理想的生活方式的主動規劃和追求。

我做過三年審計師,忙到生活裡只剩工作。我因此疑惑,自己要半輩子做一顆螺絲釘,還是過更豐富的生活。

幸運的是,我先生尊重我的決定,家庭經濟條件也允許我不工作。我於是成為一名全職太太。時間全部屬於自己後,我覺得我找回了生活的感覺。

——晶晶,31歲

但更多女性是考慮到對家庭資源的最優配置,才決定回歸家庭。

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選擇「覺得做全職太太有利於家庭的長遠發展」作為回歸家庭原因之一的被訪最多,佔所有被訪的38.60%。

一開始我沒打算為了孩子不工作。但是讓老人帶就要因為育兒理念起衝突,請育兒嫂只能照顧,又不能教育,還要花掉我大半個月的薪水,怎麼都不值。我才覺得,還是自己回去帶比較划算。

——鈺,34歲

這種家庭資源的配置方案,可能是來自女性的獨立判斷,也可能是在家庭內部的協商、妥協中形成的。

我和老公都是做研發的,工作很忙,最大的問題是沒時間做家務。長輩們都建議由我調崗解決這個問題,理由是我以這個理由調崗,成功的可能性大。而且我先生比我受器重,我調崗的損失小。

——陽羊羊,29歲

但是,當女性承擔起養育後代和打理家事的任務時,無論她是主動還是被動,我們都需要思考,這背後是否有社會性別分工在發揮作用。

KY小姐姐認識一對生活在上海的外籍夫婦,丈夫在孩子出生後主動選擇成為全職爸爸,妻子則成為breadwinner。雖然不能說這種搭配肯定更好,但我想,決定這樣搭配的他們,是經過了真正坦誠、深入的協商的。

與家庭資源配置的重要性接近的原因,是「遭遇職場和家庭的衝突」。38.14%的被訪認為,這是她們回歸家庭的原因之一。

我會把職場習慣帶回家裡。在工作中講究效率的我很討厭重複勞動。所以當小朋友反覆要聽同一個故事、玩同一種遊戲時,我很容易不耐煩,經常靠我老公打圓場。我自責過一段時間,因為我覺得好媽媽不該是這樣的。

——姚小菲,35歲

現代社會對私人領域和公共領域的明確區分,使家庭和職場在功能、社會網絡上各成體系。我們要分別形成適應這兩個體系的身份,並靈活切換(Fein,1988)。

這一過程會引起個人身份的不確定感(identity uncertainty),令我們困惑自己是誰、應該是誰。當兩種身份不能良好整合時,我們不得不有所取捨(Ladge &Greenberg, 2015)。

職場歧視也是女性回歸家庭的原因之一。女性必須付出更多努力才能獲得與男性差不多的職場成就。一些女性因此轉戰家庭,將丈夫、孩子的成就,看作對自己本可以獲得的成就的補償。

02.

回歸家庭後,她們過著怎樣的生活?

調查中我們發現,不少被訪認為回歸家庭確實給她們帶來了不少好處,包括「有更多時間去做想做的事」和「對日程安排有更大自由」。

回歸家庭後,我找回了對生活的掌控感。家居裝飾、一日三餐、消費支出……都由我說了算。我也不用擔心突然被加塞工作、會議打亂原本的計劃。

我可以自主安排日常活動,學那些看起來不實用但有趣的知識,比如哲學還有塔羅牌,它們比工作更能擴大我對人對事的理解。

——晶晶,31歲

也有不少被訪感到,回歸家庭有利於她們和家庭成員的關係,比如「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47.78%),以及「親子關係變好」(32.22%)。

因為有大把時間,我不會再在遇到問題時急躁地想立刻解決,可以耐心地跟他講道理。他對我的信任和依賴也比以前強,我因此更放心他的成長。

我老公其實也間接受益,我管著孩子,他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就目前來說,我覺得自己回歸的決策是很正確的。

——鈺,34歲

但是,回歸家庭同樣意味著挑戰。

調查中,45.00%的被訪認為,「價值感來源減少,易對自身價值產生懷疑」,是回歸家庭後面臨的主要困境之一。

兒子成績下滑時,我會教育他說「媽媽為了你都不工作了,你怎麼還不好好學習」。但越這麼說他越逆反。他覺得做飯洗衣服不是難事,我是自己想享福,還拿他當藉口。

他根本不知道他對我有多重要。這麼多年,我就做了照顧教育他這一件事,這樣他都不能成才,我豈不是太沒用了。

——在水一方,49歲

職業發展受到影響,想再步入社會時遭遇困難,是回歸家庭的女性面臨的另一主要困境。

除了常見的招聘方的區別對待,全職太太也會懷疑自己是否已經失去了原有的社會價值。

一方面,她們缺乏近期職場經歷來為自己的能力背書;另一方面,因為要顧家,她們也難以和其他人同等程度地投入工作。這使得她們的職場成就感低於他人,進而加深了對自身社會價值的懷疑(Ladeg & Greenberg, 2015)。

孩子上大學後我才重新出來工作,但一直擔心自己沒特長做不好,剛去社區工作時,社區一來陌生人,我就躲起來。有時社區臨時有活動要加班,我也因為要給家人做飯不能加。次數多了,難免覺得自己像拖後腿的。

——琴姐,43歲

03.

我能否放棄職場,回歸家庭?

回歸家庭後的生活喜憂參半,如何判斷自己能不能回歸家庭呢?

如果你正面臨這個選擇,我們希望你先區分一下,回歸家庭是你真實的意願,還是在踐行社會的性別規範。換句話說,促使你回歸家庭的,是你真的從照顧家庭中體會到快樂、滿足,還是你認為,作為一個妻子或媽媽,你應該回歸。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充分的空間選擇。如果你是面臨現實壓力,不得不回歸家庭,我們也希望給你一些讓你生活得更好的小方法:

嘗試靈活的工作形式,或在社區中承擔一些志願角色:

你需要以多元的方式體會價值感,而不僅僅將自己局限在家庭中;

記得保留僅屬於自己的時間:

為家人付出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照顧好他人的前提是先照顧好自己;

建立穩定的支持系統:

回歸家庭的女性更需要與支持、關心自己的人保持聯繫。Ta們能在你為了家庭付出的時候也對你好,而不是要求你去符合社會性別角色,增加你的生活壓力。

除此以外,這裡還有一些小建議,可以幫助你在面臨「是否回歸家庭」的問題時,儘可能做出合適的選擇:

和家人清晰、堅定地溝通你的想法:

是否回歸家庭影響的不止是女性的人生走向,還有家庭以後的形態和氛圍。因此,做出決定的壓力不應該只由女性個人承擔,而應該讓家庭成員都參與溝通和討論。

我們建議你讓家人充分了解你的想法,比如你對於工作或家庭的熱愛,你面臨選擇時的顧慮和擔憂。抱著彼此支持的態度協商解決方案,不要陷入辯論。

聽從理智,更應該聽從感受:

面對重大選擇時,我們常常認為,理智衡量每個選項的利弊,才能做出最正確的選擇。但事實上,我們的感受對於選擇也很重要,比如,我們可能更喜歡某個選項,即使它的利益更小。

如果只根據理智選擇,即使收穫很大的利益,我們也可能體會到身心分離的感覺。而如果將感受也當作選擇的依據,即使有所犧牲,我們也會感到是在做喜歡的事、過喜歡的人生,體會到愉悅和滿足。

一旦選擇,就充分投入:

人難免在做出選擇後感到遺憾或愧疚。但這些情緒不僅不會讓實際情況變好,還會妨礙我們全身心地為當下努力,帶來雙重的心理負擔。

所以,在做了選擇後,就需要專注、充分地投入。選項本來各有利弊,是我們付出了努力,才讓我們的選擇有可能成為最優解。

在當前的社會中,女性看似可以獨立而自由地做出自己的選擇。但實際上,她們仍被一些自身難以察覺的不自由限制著。

這種不自由來自她們在成長過程中對性別規範的內化,也來自社會環境中廣泛存在的父權制特徵。在這種情形下,女性很難建立起真正的主體感,為自己負責(Hernes, 1984; Fang & Walker,2015)。

因此,無論你是否決定回歸家庭,我們都希望你能先停下來審視自己的內心,看清楚這個選擇多大程度上出於你的個人意願、多大程度出於你對社會規範或他人期待的順應;問自己,你是否想清楚了這個選擇的結果,並有能力承擔。

回歸家庭與否,並沒有高下之分。女性在家庭中創造的價值,一樣值得被看見、被肯定。我們所希望的,是每個人都能在選擇時,儘可能聽到內心真實的聲音——

願你能按照你最希望的樣子生活。

有些女性站在職業道路vs.回歸家庭的分岔口,遲疑不決,怎麼選都怕錯。甚至,越是思考,越是不知道,究竟哪條路才是自己真正想走的。

從根本上,這是一種「遠離自我」的狀態。我們用理性分析自我、辨認好壞,唯獨缺席了作為「我」的一種明確的、強烈的、直覺式的感受。而正是這種感受的缺失,讓我們陷入迷茫和猶豫。

總是猶豫不決怎麼辦?我們到底該如何做出人生的選擇?長按識別二維碼,後臺回復關鍵詞【選擇】,了解更多。

References:

Liu, M., &Wang, Y. F. (2019). China's gender pay gap widens in 2018.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1903/07/WS5c80dc02a3106c65c34ed5dd.html

Fang, Y., &Walker, A. (2015). 「Full-time wife」 and the change of gender order in theChinese City. 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 2(1), 4.

Fein, M. L.(1988). Resocialization: A neglected paradigm. Clinical Sociology Review,6(1), 14.

Hernes, H. M.(1987). Women and the welfare state: the transition from private to publicdependence. Women and the state: the shifting boundaries of public andprivate, 72-92.

Ladge, J. J.,& Greenberg, D. N. (2015). Becoming a working mother: Managing identity andefficacy uncertainties during resocializati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54(6),977-998.

Duncan, A.(2019). Surprising Facts and Research About Stay-at-Home Moms. Retrieve from

https://www.verywellfamily.com/research-stay-at-home-moms-4047911

Wu, X. Y. (2014).The Rise and Decline of the Housewif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Individualization. Nanji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2), 9.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全職太太算獨立女性嗎?網友互撕|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同理,全職太太分很多種,既有《三十而已》中顧佳這種高精尖的全職太太,也有《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前期那種好吃懶做的全職太太。還有《82年生的金智英》中,身心俱疲到崩潰的全職太太。現實生活中,更多的全職太太都是你我一樣的普通女人,有她們的困惑和焦慮,也有她們的收穫和幸福。
  • 「辭職當全職爸爸,老婆給我月薪兩萬」
    到最後,其實最大的受害者是寶寶。」曾經幹勁十足的奶爸小強,成了單親爸爸。雖然有網友質疑整個事件的真實性,但「全職爸爸」也借著這起網紅奶爸離婚事件再次受到關注。去年,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87名已婚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丈夫成為全職奶爸,男性贊成的比例(52.4%)高於女性(45.8%)。
  • 職場女性角色變換 「三高」女為何回歸家庭?
    從「社會人」變成「家庭人」,從服務於社會到服務於家人,這種角色的變化,給曾經的職場女性帶來的究竟是什麼?   自從我做了全職太太,立刻洗盡鉛華做了「樸素女」。和以前的同事去逛街,看到一件自己喜歡的大衣,一看標價又放下了,捨不得啊。   以前8000多的月薪,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實在花得不過癮了,把老公的工資卡搜出來接著刷,哪怕把他的臉刷得綠油油的,咱也不怕。可是現在不行了,家裡剛添了一位小寶寶,我又辭職沒了收入,只靠老公一個人賺錢養家。
  • 警惕社會對女性的PUA:為全職太太正名,她們當然算獨立女性
    說「全職太太」不是獨立女性,觀點頗為狹隘。傳統印象裡,所謂「獨立女性」一般指事業有成者,這不算什麼,最好「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如果「膚白貌美,溫柔賢淑」便堪稱完美。社會對完美女性的要求,稱苛刻不為過。
  • 高知女性當全職太太可恥嗎?不,我佩服她們
    有人對「高知女性做全職太太」並不友好,都認為擁有高學歷高能力的人,選擇做全職太太簡直就是浪費多年讀書的時間和金錢,甚是不屑一顧的輕視。即便是自己的親人,仍然對高知女性做全職太太這種做法不理解、不贊同,也認為讀這麼多年的書白白浪費了。高知女性當全職太太可恥嗎?
  • 張桂梅反對做全職太太:基層女性的人生,沒有容錯率
    張校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女人必須得對自己狠,不要指望讓男人來養。」 「全職太太會把你控制在原來的水準,磨來磨去到最後連原來的水準都沒有。」 「你有能力的時候,男的還拿你當回事,你沒有能力,連花瓶都不是。」
  • 媒體評「女性當全職太太」:與其爭論該不該不如尊重自主選擇
    >因為一段採訪,雲南麗江市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又火了:不能接受自己的學生畢業後成為全職太太,「家庭那麼困難,我們把你供到現在,你現在反而當起了全職太太,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了。」山區孩子們在沒有家庭支撐的背景下,回歸家庭、經濟上完全依賴丈夫的選擇,在張桂梅看來,毫無疑問是違背了自己長期以來所堅持的價值觀。
  • 沒有優越的原生家庭,全職太太背後就是懸崖峭壁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近日,雲南麗江市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在接受採訪時直言,不接受畢業後成為全職太太的學生的捐款,她表示,「家庭那麼困難,我們把你供到現在,你現在反而當起了全職太太……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了……
  • 「職業女性」還是「全職太太」?理想妻子是什麼?
    所以當今社會,在女性是應該留守家庭,做家中的賢妻良母,還是活躍在社會上,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這一問題,重複討論了十幾年。但在新時代,接受女性進入社會拼搏的一方基本佔據了大多數,然而在日本2013年也有調查結希望妻子留守家庭的意見也在增加。
  • 校長拒收捐款並喊「滾出去」因學生是全職太太:全職太太怎麼了?
    全職太太有沒有價值?毫無疑問,全職太太當然是有價值的。大到部隊,小到企業,既有衝在一線的領軍人物,也有在後方保障的後勤人員,這是保證打勝仗、組織有效運轉的基本配置。具體到一個家庭也如此。全職太太無疑充當了不可或缺的後勤保障角色,且她們的角色更難扮演,任務更加繁重。在組織中,後勤部門一般會有團隊分工協作,可是家庭裡,一個全職太太要分飾多種角色。
  • 全職太太回母校捐款,校長怒懟:滾出去!網友:這個校長噴不得
    但最近有一位全職太太回母校捐款卻遭到了閉門羹,並且被曾經的校長怒懟道:滾出去!這又是為何呢?我們往下看。近日,因為反對學生當全職太太,一句「滾出去!」讓這位張桂梅校長徹底的火了。各位網友在別著急噴,而且這位張校長也不是誰都能噴的。
  • 高知女性當全職太太是一種資源浪費?專家:萬般的幸福來源
    #「全職太太」通常是指,沒有工作或主動辭去工作,在家庭當中照顧一家人生活起居的女性。而這類女性的工作每天的時間,要比正常的上班族要長,工作的細緻程度也比普通的工作要嚴謹,同時,過程也會更加的繁瑣,不比現代社會當中任何一種職業輕鬆。每天需要照顧孩子,打理家務,負責將孩子教育好,這類女性所創造的是社會和家庭共同的價值。「職業」不是小範圍的概念,並不是到一個公司去上班,每天按公司規定上班、下班就是執業就是工作。
  • 女博士回家做全職太太,兒子:你真沒用,除了洗衣、做飯啥都不會
    01人類學女博士做全職太太被兒子說成沒用 在微博上刷到了一位新晉寶媽的訴苦,她是人類學的女博士,因為婚後生了兩個兒子,所以只能選擇辭職回歸到家庭之中去專心地照顧孩子和老公。也就是說一個人類學的女博士辭職去做了全職太太,這本來是較為正常也是許多家庭在正在面對的事情,結果這位女博士訴苦卻讓我陷入沉思。
  • 學生給學校捐款,校長卻讓她「滾出去」,只因學生當了全職太太?
    ,全職太太,就等於自己辛苦栽培的學生,指望她們通過讀了那麼多書去融入社會,結果自己的放棄了這個機會,回歸了對自己發展沒有作用的全職太太。但是她說這些話以及讓全職太太的學生「滾出去」的背景,是因為她的學校是山區女生學校,學校教書育人的目的,就是要學生靠著學到的知識「走出去」,靠著事業打拼,用自己的能力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靠婚姻也不是靠男人。但是,每個家庭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 女校長罵「全職太太滾出去」:家庭和事業哪裡才是女人的出路?
    那為啥在今天的中國,大家還都這麼迷信國外,總覺得外國女人全職,一水兒的「全職太太」,而不是「家庭主婦」?是的,「全職太太」,「全職媽媽」,「全職主婦」,「家庭婦女」,中文的精妙性就在於,不動聲色,鄙視鏈已經一目了然,人人都想當「全職太太」,委屈被鄙視的,都是「家庭主婦」。
  • 雲南麗江女校長怒斥學生做全職太太|「全職太太」也值得被尊重
    全職太太,一般是指沒有工作或辭去工作,只在家裡照顧一家人衣食起居的家庭主婦。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在孩子出生以後到三歲之前,因為無法離開母親,很多女性會因為家庭選擇辭職專心照顧家人和孩子。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女人越來越獨立,「全職太太」經常會被一些人看不起,甚至會覺得這是一種對社會資源的浪費。
  • 讓全職太太「滾出去」的校長,究竟安的什麼心?
    「家庭那麼困難,我們把你供到現在。你反而當起了全職太太!」「你看男的在外面找小三的多少啊?把你甩在那個地方。你原來那麼有水準,結果當起了全職太太。並不是所有的丈夫都有足夠的認知和修養去理解全職太太這個角色。當你期待著一個靠譜的男人來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時候,那麼選擇做全職太太就是一場豪賭。馬伊琍和姚晨主演過一部電影《找到你》。
  • 性別四問:全職太太、蕩婦羞辱、女性領導、母性懲罰
    莫小北一、全職太太的三組關鍵詞從「家庭主婦」到「全職太太」,雖然發生了語境和評價體系的變化,但全職太太所遭遇的懲罰卻尚未得到全面清算。① 角色還是身份?在理解全職太太時,我們忽視了她的多重可能性,而將之視為只能為此、天生為此,使「全職太太」成為了她唯一的標籤。這樣做,忽視了全職太太生命境遇的豐富。② 無償還是有價?自工業化幕啟,家務勞動作為「私」的構成,雖然服務於人口再生產,但其價值已被嚴重低估甚至無視——這是資本的運行機制和父權制的紅利。
  • 畢業生做全職太太就要滾出去?全職太太真的就那麼不堪嗎?
    事件起因是張校長的一名學生和其丈夫一起來為母校捐款,張校長不滿學生做了全職太太,當著大家的面,對她大喊:「滾出去!」張校長的犀利言辭,引起了很多爭議。很多網友覺得張桂梅校長此舉是看不起全職太太。甚至還有網友認為:張校長是因為自己家庭不幸,所以才遷怒於全職太太。
  • 全職太太女學生來捐款,張桂梅斥責「滾出去」,白培養你了!
    近日,女高校長張桂梅反對女性當全職太太發言引起了網友們激烈的爭論。原來,張桂梅學校的一個女學生帶著丈夫和孩子一起回到了母校,張校長得知對方當了全職太太並要捐款的時候,趕走了對方,叫她「滾出去」!有的網友認為張桂梅說得很有道理,受教育的女性如果當了全職太太,就沒有機會再發揮自己的能力,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就浪費了。而且女性一旦當全職太太,是很容易失去工作機會,尤其是對技能水平要求較高的好工作。不過,也有的網友認為全職太太是個人選擇,不應該被指責,這是對她們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