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有很多的東西都代表著王權,這些東西就是王權的具體化身,比如「尚方寶劍」「傳國玉璽」這一類的東西就是王權的具體化事物。那麼傳國玉璽和氏璧是怎麼來的呢?它的身上又發生過哪些故事呢?
這玉璽的原材料一出世,便伴隨著血光之災。在它曾經還是塊玉的時候,一直低調地隱藏在荊山的一塊石頭裡。春秋時期,一位楚國的樵夫,以失去雙腳的代價,使這塊玉揚名於世——這個樵夫名為卞和。卞和上山砍柴時,無意間看到了一隻鳳凰落在一塊青色石頭上。民間素有「鳳凰不落無寶之地」之說,卞和當下便認為,這石頭肯定是個寶貝!驚喜的他自知人賤福薄,於是便去獻給楚厲王。楚厲王自然重視此事,於是,他鄭重其事地讓人叫來宮內最著名的玉匠。結果,這玉匠到來以後,粗粗一看便說:什麼玉?這明明就是一塊石頭!楚厲王面子盡失,惱羞成怒,立即命人砍掉了卞和的一隻腳。只剩了一隻腳的卞和回到家中,眾人對他有憐有辱,家人也是哀嘆不已。卞和內心之痛苦無人可知,家人勸他將那惹禍的石頭丟了。但這卞和什麼也沒有說,只是死死地抱住它。後來,家人再也沒有看到過它。眼不見心自淨,家人以為,卞和早已對它死心了。事實上,卞和只是將它藏了起來。
幾年以後,楚厲王被弟弟熊通殺死,熊通上位,號武王。這一次,卞和拖著一條腿又去了皇宮。可惜的是,雖然大王換了,但這玉匠沒有換。這玉匠一看到卞和,自然記得他——大王面前,怎可自打自臉?若承認這是一塊玉,自己便犯了欺君之罪!於是,他這一次更是粗看一遍後,稱這是一塊石頭。結果,卞和又被砍掉一隻腳。此後,卞和成了全國最出名的騙子——他竟敢兩次拿一塊石頭去宮中騙大王,這事放在當時想不火也難。楚武王在一次出行中病逝,其子楚文王繼位。這一次,卞和再也不敢去皇宮了——為這玉他已成無腳之人。
但他心有不甘——這明明是鳳凰棲息之石,為何無人承認它是寶貝?絕望的卞和抱著玉在荊山下日夜痛哭。此事越傳越遠,最終傳到了皇宮之中。文王心內蹊蹺,於是便派人去問他,是否因為失去雙腿而難過。卞和對來人痛哭道:「我並不因失去雙腿而傷心,我傷心的是,明明是塊寶玉,卻被說成是石頭!明明是忠誠的臣民,卻被說成是騙子!」來人將卞和的話傳給了文王。文王細思以後,令人傳了卞和進宮。當著卞和的面,命人將石頭剖開——裡面光華璀璨,出現了一塊寶玉。文王大喜,卞和心中更是悲喜交加,而那玉匠自然人頭落地。隨後,文王命人重賞卞和。為獎卞和之忠,寶玉被良工雕琢成璧以後,便取卞和之名,名為「和氏璧」。
卞和失去雙腳後,寶玉終於現出本相。而它剛剛出場,就又釀造了一場血案。不祥的氣息,環繞著和氏璧。而此後的歷史上,它又不斷地引起了層層波瀾。多年以後,楚威王將這塊和氏璧賜給了功臣昭陽,這昭陽是楚國令尹(楚國最高官職),一生戰功赫赫,並在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率兵攻打越國,在殺死越國國君無疆以後,將興化一帶併入了楚國。昭陽是個武將,得了寶玉以後難免想要炫耀一番,於是便在某日宴請大臣們時將和氏璧拿了出來。但此玉不可輕易示人,它已是楚王宮中世代傳承的寶物。寶物一出,禍事便起。宴散後,昭陽命人妥善保管和氏璧,誰知下人驚惶來報:玉已不見!昭陽大驚,依人盤查,發現一名為張儀的門客嫌疑頗大。
這張儀是誰?他乃魏國人,師從鬼谷子,師兄是蘇秦。二人從鬼谷子門下學成後,蘇秦自認才學比不上張儀,張儀之才能可想而知。張儀完成學業後便來遊說諸侯,而當時他之所以能入昭陽之宴席,自然也是因為他才華出眾。出眾的人總是會被嫉妒,那些無能門客看張儀一來便搶了自己的風頭,於是便趁著和氏璧被竊,暗中向昭陽耳邊吹風:「張儀素來貧窮,品行鄙劣,一定是他偷去了您的玉璧!」於是,大家如狼似虎一般,喚人將張儀拘捕起來,拷打了幾百下。可張儀雖然家貧,骨氣還是有二兩的。他咬緊牙關,始終沒有承認,而搜身也沒有搜到實物,沒辦法,昭陽只得放了張儀。張儀帶著一身傷回到家中,其妻見了以後又悲又恨又羞:「唉!您要是不讀書遊說,怎麼會受到這樣的屈辱?」張儀問妻子:「你給我看看,我的舌頭還在嗎?」妻子以為他玩笑,便回答道:「都這時候了,你還開玩笑,舌頭不在了,你怎麼和我說話?」張儀笑了:「這就夠了。」
張儀養好傷以後直奔秦國,並在師兄蘇秦的暗中幫助下見到了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十年(公元前328年),秦王終於發現了張儀的才能,並正式聘他為客卿(僅次於相國),與他共商攻打各國諸侯之大計。此時,張儀正式以秦國客卿的名義寫了一封信給昭陽:當年我陪你喝酒,宴席上我並不曾偷你那和氏璧,你卻命人鞭打羞辱我。現在你聽好了,你要好好守護你的國家,這一次我要偷你的城池了!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就此被封為武信君。
因失了和氏璧,楚亡了國,這之間的聯繫令人感慨。回過頭來想:到底是誰偷了和氏璧呢?當時昭陽根本沒有查出來。50多年以後,和氏璧再次出現——這一次,它的擁有者是趙國太監纓賢,而趙惠文王貪玉,便據為己有。按中國玄學的說法,像和氏璧這一類的絕世珍寶,總是伴隨著兇殺與搶奪,是沾滿了鮮血的不祥之物。在中國,因和氏璧引發的故事遠遠沒有結束。
因為代表著王權,所以這些寶物總是伴隨著血光。這也表明了人對權利的嚮往,就像魔戒一樣,總是誘惑著人,但是得到他的人,因為寶物代表的是王權,所以很多人都想得到它,這就要考驗得到人的能力了,如果是個霸主就像秦始皇,那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能力不夠肯定拿到這樣寶物也是禍害。只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