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4月7日,農曆庚子年三月十五。按照民間的說法,今天是泰山老奶奶的生日。要在往年,今天的靈應宮、遙參亭、岱廟、紅門、碧霞祠等一定人山人海。
農曆三月,泰山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日子。一為三月初三,傳為王母娘娘誕辰;一即為三月十五,碧霞元君誕辰。其實按照我家附近的說法,碧霞元君的生日也是在三月初三。因此,每年三月三,我們當地的小泰山也會有相應的慶典。
按照慣例,每年這個時候,岱廟等場所都有廟會。
第一次感觸岱廟的廟會是在2004年的「五一」,那時我還在小學。本來打算去爬泰山,但是遇上下雨,奶奶年邁,我年幼,所以家母只好帶我們去遊岱廟,恰逢廟會。
那時我第一次逛廟會。
記憶深刻的是銅亭、鐵塔、天貺殿的宋代壁畫、東御座的秦碑、天貺殿前的迷糊石……每座大殿前的石階都很長,很滑,我把它們當成滑梯。多年之後才明白,這種行為不文明。
岱廟的城牆重重疊疊,我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在上表面瘋跑。站在牆上往下望,岱東社區正在修路,有個小孩子在新修的排水溝裡玩。
岱廟的建築讓人眼花繚亂,我不停地問我媽同一個問題:「這個地方咱來過嗎?」在我的眼中,每個地方都十分眼熟,都像走過一遍。
奶奶作為從舊時代走過來的人,對傳統十分信仰。不論是在天貺殿的東嶽大帝像前還是在碧霞元君像前,奶奶都十分虔誠地叩拜。
在天貺殿門口,我們合了一張影。
時光荏苒,再次去岱廟逛廟會是在大學。學校離著岱廟就兩個路口,走著十分鐘就到。我和L、J行走在森森古柏間,向他們講述著當年的故事。哪個地方有我的記憶,哪個地方留下了我的足跡。
暮春,岱廟的牡丹花枝招展,後花園百花爭豔。這是真是個好去處!我辦了登山證,每周都要去幾次。幾年的時間裡,岱廟的一草一木可能都記住了我。當不再被重重疊疊的建築迷住雙眼的時候,我也長大了。
王母池是王母娘娘的道場,是三月三的「主會場」。三月三當天我沒去過那裡,我一般都是平時去。下午下課,沒什麼事的時候我就去走走。王母池是一組不大的建築,遊客不多,很幽靜。正殿前有兩株很古的臘梅,比大殿還有高出幾米。每年冬天,這裡的臘梅是一景。
王母池後院的呂祖殿,有呂洞賓祖師顯靈的傳說。這些事情,信則有,不信則無。我注目的是石柱上的楹聯:找又被海姆蒼梧,袖裡青蛇膽氣粗。三醉嶽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仙氣十足!
大殿內很昏暗,神像前的油燈裡點著香油,很像。我曾在這裡見到過坤道的道長們做晚課,祈求國泰民安。
紅門宮是碧霞元君的中廟,在一天門之「上」。對門是彌勒院,不過二者之間有一座「城樓」——魁元閣——相連。如果你去過紅門,那麼在看老版《八仙過海》的時候,你會發現漢鍾離打奸商、張果老賣水果就是在紅門外、魁元閣下取的景。
我對魁元閣裡獨佔鰲頭的魁星印象很深刻,一則當時自己算是個「讀書人」,二則魁星先生雖然長得比較磕磣,但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讀書人的本色。
正對魁元閣的是「孔子登臨處」牌坊,在它西面長著一株紫藤。查閱泰城的老照片,清末的時候,它就在那裡。
而今年的三月十五,還處於疫情防控期間,為確保景區遊覽安全有序,泰山景區提前準備,特提示:
王母池及碧霞祠暫未對外開放。
4月6日至4月7日,為分流農曆三月十五期間的香客、遊客,紅門宮實行24小時全時開門迎接遊客制度。
進山遊覽請做好個人防護,全程佩戴口罩,未戴口罩者謝絕進山遊覽。
配合景區工作人員工作,掃描「泰安通」二維碼(登記個人信息)進山。
泰山聖母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誕辰,祈願國泰民安,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