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拜聖母碧霞元君的時候一定到岱廟拜拜趙柯明朝萬曆年間鑄造...

2020-12-08 我聞集

據考證,這口銅鐘本是碧霞金闕(銅亭)的附屬物。銅鐘鑄於明朝,看似普通的一口鐘,但對研究碧霞元君信仰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為這口鐘上的銘文是 《太上老君說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這部經是道教關於碧霞元君的兩部經典之一。

銅鐘旁邊的解說牌

守護銅鐘的瑞獸牢蒲。

銅鐘底部有八卦符號,圖中是乾卦

銅鐘是奉聖旨於萬曆甲寅年制。《太上老君說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中有「天母運合,玉闕真仙。金蓮發苞,御製熊然。孟夏十八,化現母前。修真合道,受命天仙。」的語句,表明了泰山聖母碧霞元君的來歷

《太上老君說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開篇便說,太上老君於永壽二年三月初三日在王屋洞天演說的這部經。

《太上老君說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的最後部分是:太上老君說天仙寶號 至心皈命禮  泰山頂上,東嶽內宮,曩時現玉女之身,根本即帝真之質。膺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靈而智慧圓融。行滿十方,功周億劫。位鎮天仙之號,策顯碧霞之封。統嶽府之神兵,掌人間之善惡。巡聲赴感,護國安民。大聖大慈,至孝至仁,天仙玉女,廣靈慈惠,恭順溥濟,保生真人,護國庇民,弘德碧霞元君。

相關焦點

  • 祖師聖誕 | 今日碧霞元君誕辰,登泰山禮拜聖母元君
    碧霞元君,全稱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教尊為「天仙玉女碧霞護世弘濟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等。因坐鎮泰山,又稱泰山聖母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等。農曆四月十八,為碧霞元君聖誕良辰。
  • 四月十八天仙聖母碧霞元君聖誕,說說關於碧霞元君的信仰
    農曆四月十八天仙聖母碧霞元君聖誕,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嶽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求子都要拜天仙聖母碧霞元君。碧霞元君是以中國大陸華北地區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稱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國道教和民間信仰中的女神。其道場是在中國五嶽之尊的東嶽泰山,位於山東省的泰安市。
  • 鶴壁濬縣 碧霞元君的行宮聖母廟
    碧霞宮即碧霞元君行宮,又名聖母廟,俗稱奶奶廟。位於河南省鶴壁市濬縣浮丘山南端峰巔,座北向南,前後三進院落,佔地11160平方米,殿宇樓閣87間,是一處規模宏大,布局嚴謹,保存完整的古代建築群,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研究價值。
  • 泰山聖母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誕辰,祈願國泰民安,吉祥如意
    要在往年,今天的靈應宮、遙參亭、岱廟、紅門、碧霞祠等一定人山人海。農曆三月,泰山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日子。一為三月初三,傳為王母娘娘誕辰;一即為三月十五,碧霞元君誕辰。其實按照我家附近的說法,碧霞元君的生日也是在三月初三。因此,每年三月三,我們當地的小泰山也會有相應的慶典。按照慣例,每年這個時候,岱廟等場所都有廟會。
  • 碧霞元君與東嶽天齊是什麼關係
    而東嶽大帝官邸就在泰安泰山腳下的岱廟,岱廟興建於漢代,整個岱廟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而碧霞元君則是住在泰山上,就在天街東面的碧霞祠!泰山被稱作聖山也許跟他倆也有很大關係!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達天意的地方,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聖山,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位帝王親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還有24位帝王派遣臣官去泰山祭祀72次。
  • 出身不凡的「泰山娘娘」碧霞元君,早就已經不是送子娘娘那麼簡單
    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山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1982年泰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87年泰山被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雖然堃哥少時生活在離泰山不遠的地方,沒學會走路就被父母抱著登過泰山極頂,但今天咱們不敞開了聊泰山,而是說說一位出身於泰山的女仙——碧霞元君。
  • 岱廟增加一處新看點!裡面藏有珍貴的明代碧霞元君銅像~
    泰山宗教隨著人類活動產生、發展,歷經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發展到南北朝儒、釋、道三教之爭,唐代泰山道教的崛起,至宋代三教的大融合,明清三教合一的深化,各種宗教不斷豐富自身的內容,使泰山宗教呈現多元化的格局,也被賦予不同的意義。在各種宗教藝術的影響下,泰安地區出現了各種不同的造像,逐步形成了具有鮮明泰山特色的造像藝術。
  • 碧霞元君下廟泰山靈應宮|城中古道院 清靜祈福地
    靈應宮免費領香處《泰山道裡記》有載:「靈應宮,元君下廟也。廟創無考,萬曆三十九年奉敕拓建」。民國時人李東辰著《泰山祠廟紀曆》記述,明正德年間 ( 1506 — 1521 ) ,泰安城西南創建靈應宮,舊稱天仙祠。明萬曆三十九年 (1611 ) ,明神宗頒敕對其進行拓建,形成現今南到山門、北至宮後門、東到東更道、西至西更道的規模,並賜額 「敕建護國靈應宮」。
  • 岱廟文物保護再發力,靈應宮舊物終於進屋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近日,泰安岱廟新增展廳「青銅造像陳列館」對外開放,原本放置於靈應宮的銅像和鍾終於進屋了。岱廟西廊房廊下的六尊銅像和兩口金屬鍾,原放置在靈應宮,2006年移入岱廟保護。「泰安城外古道院,殿宇插漢何清幽」這是清人沈廷芳《銅樓歌》的一句,歌中所詠古道院就是地處泰城西南一隅的靈應宮,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下廟。靈應宮南北長約150多米,東西寬約40餘米,佔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是泰山碧霞元君上、中、下三廟中規模最大的一組建築群。
  • 邱承彬遊記:山東泰安岱廟奇觀三
    泰安岱廟遙參亭院內有元君殿,內有碧霞元君、眼光奶奶、送子娘娘等塑像。   碧霞元君又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萬山奶奶、泰山奶奶等,全稱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經稱為「天仙玉女碧霞護世弘濟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等,因坐鎮泰山,尊稱泰山聖母碧霞元君,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女神,是道教山神信仰的神祇。其道場是在中國五嶽之尊的東嶽泰山,位於山東省的泰安市。
  • 地方神廟、信仰空間與社會文化變遷 ——以臨清碧霞元君廟宇碑刻為...
    當地有「先有娘娘廟,後有臨清城」的俗語流傳,說明了對碧霞元君的祭祀早在官方營建城池之前就已存在,信仰歷史較為悠久。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奶奶」,亦有信眾稱其為「泰山聖母」或「泰山娘娘」。在道教尊崇的女性神靈中,常有「南有媽祖天妃,北有碧霞元君」之說,足見其在北方地區的影響力。她是華北地區頗為盛行的女神信仰,在民間宗教信仰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實際上,對她的崇拜經歷了一個逐漸超越東嶽大帝的歷史軌跡。
  • 信仰的力量——山東省泰安市泰山碧霞元君的信仰
    遠古的時候,人類便有了信仰。那時候的人類本著對自然界的敬畏,信仰火、風等自然界的現象,還有對天的信仰。原始社會的圖騰樣式是對那時候信仰的一種側面反映。信仰是人類的精神寄託,同時它也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只有正確了解信仰,認識信仰,才能發揮信仰的力量,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
  • 老年人登泰山並不難,看完這篇攻略,你也能站上泰山之巔
    其主要景觀有岱廟、岱宗坊、王母池、關帝廟、普照寺、五賢祠等景觀。如果你是下午到達泰山,你可以先遊覽這處景觀,然後逛逛泰安城,休息等待第二天上山。如果你在早上或晚上到達泰山,則先登山再逛岱廟。岱廟俗稱「東嶽廟」,是一座道教廟觀,建於漢代,還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的聖地。歷史上歷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和祭祀都是在這裡舉辦的,岱廟的建築如同宮殿一般,威嚴肅穆,雄偉高大。
  • 《分身感化崇祀千秋》泰山老奶奶聖母碧霞元君修道成仙記-21
    泰山聖母碧霞元君千花公主被封為碧霞元君後,在返回的路途中,看到了人世間的是是非非,回到泰山後,自己下定決心,要改變人間的這些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和大自然帶給人們的一切災難。【《我聞》與您分享我見我聞】泰山聖母碧霞元君因此,她在人們的心目中,威望越來越高,名聲越來越大,越傳越遠。崇拜和信仰她的善男信女遍布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有華人居住的地方。每年的舊曆四月十八日,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生日這一天(從古至今),人流如潮湧上泰山。
  • 西頂廟是碧霞元君的廟宇,道教中的送子娘娘
    西頂廟是碧霞元君的廟宇 在海澱區世紀金源時代購物中的背後,鱗次櫛比的高樓之間,有一片低矮的紅牆綠琉璃瓦廟宇,格外引人注目。這裡就是被稱為北京「五頂」之一的「西頂」,是一座碧霞元君廟。在北京,供奉道教的女神——碧霞元君的廟宇稱為「頂」,又稱「娘娘廟」。
  • 泰山岱廟北門的銅亭和鐵塔,悠長歷史的凝固
    接上文,沿著中軸線參觀遊覽岱廟,在岱廟的北門——厚載門與後寢宮之間,有銅亭和鐵塔可以看看,還有兩個岱廟的後花園。銅亭又名金闕,為萬曆四十三年(1615)鑄造,原置於泰山頂碧霞祠內,內奉碧霞元君。銅亭從泰山頂的碧霞祠,是如何搬運到這裡?這是個巨大的工程。銅亭重簷九脊歇山頂明嘉靖十二年(1533)鑄造。原在天書觀(泰城上河橋北首)。抗日戰爭時期天書觀被毀,鐵塔也慘遭破壞。塔身原為八角十三級,分層鑄造,而後套合。
  • 何為「碧霞元君」和「媽祖」?帶你走進道教
    碧霞元君和媽祖就是兩位地方神。在本篇文章中,小編就來介紹一下這兩位神仙吧。碧霞元君是泰山神,她的全稱為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來源於民間山神文化,後來道教將其奉為泰山娘娘。她庇護萬物生靈,靈力遍及九州大陸,統御五嶽之兵,審查人間善惡,是道教中影響力最大的女神。
  • 走進泰山·岱廟天貺殿,原來如此
    人們來泰山舉行各種活動均源自於民間對主管泰山的泰山神或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的頂禮膜拜,在泰山最重要的廟宇也都是供奉這兩位神祇。到了明朝中期,碧霞元君在民間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就連皇室也來泰山專程祭祀。明清之後,碧霞元君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已超越泰山神,成為泰山祭祀的主神。相傳,二位神仙在泰山都有上、中、下三廟,其中泰山神東嶽大帝上廟在「南天門」,中廟在五松亭「東嶽廟」,下廟在「岱廟」。碧霞元君上廟在「碧霞祠」,中廟在「紅門宮」,下廟在市區「靈應宮」,可見二者宗教信仰地位之崇高。
  • 平原歷史上的碧霞行宮(附碑記)
    文|王玉傑(平原的標誌性建築「龍門樓」)山東省平原縣城東曾有碧霞行宮,又稱泰山聖母行宮,供奉碧霞元君。筆者對此進行了尋訪和研究,簡述於下。碧霞行宮坐落在東關石橋東約160米處,路北,東關小學故址。碧霞行宮的修建。據清代《平原縣誌》明朝進士宋仕《重修碧霞行宮記》一文記載:「東郭舊有祠宇,年久頹圮而遠」。始修時間難以考訂。明代萬曆年間「吾邑士大夫及閭裡過往義士……施金錢米物以數百兩計」「劉叟則又出資助工以求底績。」工程始於萬曆二十年四月十八日,竣工於萬曆二十二(公元1594)年五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