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張愛玲異類粉絲的亦舒

2020-12-19 騰訊網

亦舒

唐朝有位詩人名叫崔信明,有名句「楓落吳江冷」,餘秋雨讚嘆道:「寥寥五個字,把蕭殺晚秋的浸膚冷麗,寫得無可匹敵,實在高妙得讓人嫉恨」。但這樣一位詩人,除了這個孤句之外,就還有一首詩留下來,他的其他作品,據說都被某粉絲扔江裡去了。

《舊唐書》裡說,這位崔信明,有天在江上遇見一位粉絲,粉絲說,我聽說過您那句「楓落吳江冷」,不知道您還有什麼作品。崔信明見有粉絲來致意,心中大爽,就把自己百餘首作品拿給他看。粉絲一一翻開完畢,冷笑一聲:「所見不如所聞」。啪的就把詩集給扔到江裡去了。

且不急著譴責這位粉絲,只說這位崔先生,竟然都沒掰扯兩句,就那麼走了。是他修養好?還是認清現實,知道多說無益?還是因為他本來氣場就不夠強大呢?人家一批評,他就心虛了,人家扔水裡,他也覺得是他那堆破爛最合適的歸宿了。

我嚴重懷疑是最後一種,因為要不然的話,他還可以再寫啊。估計是那回被粉絲傷透了心,就此金盆洗手了。

粉絲有時比「黑」更可怕,有人「黑」你,你會警惕地不給對方留下空隙,可是,當粉絲無限敬仰無比熱情地對你揮動著螢光棒,但凡常人,都會視為命運派發的福利,輕飄飄地不那麼設防了。這種情況下,粉絲若想傷你,便如打入內部的特洛伊木馬,直殺你個措手不及。

這不是作者的錯,也不是粉絲的錯,這是生活的錯,生活的多樣性,註定人與人或許能在某個層面上相互理解,但也只是在某個層面上相互理解,超出這個範疇,很容易化友為敵,縱然弄不出把人家作品扔水裡的極端之事,雙方總有一場齟齬,張愛玲與她的超級粉絲亦舒便是如此。

亦舒第一次出現在張愛玲的視野裡,是在1976年,宋淇寫給張愛玲來信中。宋淇寫道:「另附阿妹一文,大罵其胡蘭成,此人即『亦舒』,寧波人,心中有話即說。」

可不是「有話即說」,亦舒的這篇文章,題目就很潑辣,叫做「胡蘭成的下作」,文內更是為張愛玲大不平,說:

「我十分孤陋寡聞,根本沒聽過胡蘭成這名字,香港長大的人哪裡知道這許多事,恐怕都覺得陌生,所以看過之後覺得這胡某人不上路,張愛玲出了名,馬上就是他的老婆,書中滿滿的愛玲,肉麻下作不堪,這種感覺是讀者的感覺,張愛玲或是瀟灑的女性,與眾不同,不介意有人拿她當宣傳。

所謂丈夫,是照顧愛護撫養妻子的人,願意犧牲為妻子家庭共過一輩子的人,自問做不到這些,最好少自稱是人家的丈夫。胡某人與張愛玲在一起的時間前後只兩三年,張愛玲今年已經五十六歲,胡某於三十年後心血來潮,忽然出一本這樣的書,以張愛玲作標榜,不知道居心何在,讀者只覺得上路的男人覺不會自稱為『張愛玲的丈夫』。女人頻頻說『我是某某的太太』,已經夠煩的,何況是這種男人,既然這門事是他一生中最光彩的事,埋在心底作個紀念又何不可。」

她的這篇文章,是針對胡蘭成的《今生今世》而言。《今生今世》一出,張愛玲不勝困擾,她給夏志清的信裡說:「胡蘭成書中講我的地方夾纏得厲害,他也不至於老成這樣。後來來過很多信,我要是回信勢必出惡聲。」

她沒有回信,因為她不能出惡聲,她不能出惡聲,因為她不想為胡蘭成利用。她給宋淇夫婦的信裡便提到過,她不想白白便宜了「無賴人」,罵他也是為他做宣傳。而宋淇夫婦也為她擔心這一點,1976年,他們看過她的《小團圓》,建議她起碼暫時不要出版,說:「『無賴人』如果已經死了,或在大陸沒有出來,這問題就算不了什麼,可是他人就在臺灣,而且正在等著翻身機會,這下他翻了身,至少可以把你拖垮……」

可見,無論是張愛玲自己,還是為她著想的朋友,都對胡蘭成非常警惕,輕易不去惹他。但那口氣總咽不下去,現在,冒出一個快言快語的亦舒,那樣潑辣地大罵胡蘭成,宋淇自然連忙告訴張愛玲,張愛玲看了,別管是否全盤贊成亦舒,先喊了一聲「真痛快!」

在這個時候,他們是同一陣營裡的,按照常理,一個陣營裡的人,應該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總之時刻保持同一口徑,可是,這種情形,只是發生在俗人堆裡。愛玲不俗,她的粉絲亦舒也不俗,「我愛偶像,我更愛真理」,亦舒沒有這樣說,卻是這樣做了。兩年後,還是這個亦舒,同樣快言快語地大批張愛玲的新作《相見歡》:

「整篇小說約兩萬許字,都是中年婦女的對白,一點故事性都沒有,小說總得有個骨幹,不比散文,一開始瑣碎到底,很難讀完兩萬字,連我都說讀不下去,怕只有宋淇宋老先生還是欣賞的。

我本人一向把張著當聖經,可是摩西忽然復活顯靈,反而嚇個半死,我看這些名著,完全是葉公好龍式的,不過是一種懷念的姿勢,最好是能夠永遠懷念到底,只當讀小型紅樓夢。商業社會年輕一代為生活奔波得透不過氣來,張愛玲的作品無疑可以點綴生活,如一對罕見的白底藍花古瓶,可是現在原主人忽然又大量生產起來──該怎麼辦?如把它當古玩,明明已大大貶了值;當新貨,它偏偏又過了時。

由此可知,復出是萬萬不可的,要不寫它一輩子,認了命。我始終不明白張愛玲何以會再動筆,心中極不是滋味,也是上了年紀的人了,究竟是為什麼?我只覺得這麼一來,仿佛她以前那些美麗的故事也都給對了白開水,已經失去味道,十分悲愴失措。世界原屬於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這是不變的定律。」

不愧是拿張著當聖經的人,下筆如張氏一樣狠毒,只是首先把「宋淇老先生」捎帶著著實大可不必,白白多得罪一個人,其次,張愛玲是不是如她所言,不可再復出,也未必。儘管,她文中的兩個比喻,都是生動別致的。

自古美人如良將,不許人間見白頭。這話說得殘忍,似乎人家曾經美過,曾經英雄過,就負有維護大眾感覺的義務,要麼死掉,要麼將自己囚禁於不得見人的所在似的。亦舒對一個作家作此要求更屬無理,別管張愛玲還是不是她心中的張愛玲,人家自己,總有發聲的欲望。畢竟,人都是為自己活著,別人的觀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當然了,亦舒也是為了張愛玲好,她希望張愛玲不要破壞已然在讀者心中形成的光輝形象。有這個想法,說明亦舒到底是不能了解張愛玲,形象云云,都是小格局裡的事物,是普通言情作家的追求,而大師,不可能把這個太看在眼裡,畢卡索說,重複自己,比抄襲別人更可恥,張愛玲也說,讀者不希望作家改變風格,只想看一向喜歡的,他們以前喜歡的,大都期望可以再次讀到,比如某某作家那樣,但我學不到。

也許,亦舒和張愛玲的這場爭論,體現了她們對於張愛玲不同的定位。亦舒本人,只希望張愛玲將祖師奶奶的形象保持到底——她的 「師太」的名頭也是從這裡接過來的嗎?張愛玲心中卻有著更為宏大的寫作理想,雖然她在《我和蘇青》一文中,說只有把蘇青和自己放在一起是不反感的,客氣話之外,更有別的內涵,她恥於和冰心式的單薄的矯情為伍,而在寫實這一點上,她和蘇青算得同黨。

至於文學成績,她是不把蘇青看在眼中的,給宋淇的信裡說,雖然蘇青的書賣得比她好,她一點不妒忌,因為知道蘇青沒她寫得好,同理,她也不妒忌韓素音,雖然後者在美國比她紅。

即使在最落魄的日子,張愛玲依然有一種自信,相信自己的文字可以不朽,而不僅僅局限於「最棒的言情作家」之列。所以,在美國那些年,她生活上盡己可能地刪繁就簡,老覺得時間不夠用,拼命地寫寫寫,不能說完全是為了生計。另一方面,她也明白,要從言情作家變身為大師,就不能怕得罪讀者,有時恰恰要跟他們的閱讀期待對著幹,幾時曾見大師是肯俯就的。

《相見歡》就是一部對著幹的作品。正如亦舒所言,通篇對話,幾乎沒有情節,但情節其實正在對話中展開,在那些破碎的隻言片語中,我們可以拼湊出兩個老女人的前世今生,她們曾經的美與愛。而歲月帶給我們的悲傷,並不是目睹滄海瞬間桑田的驚悸,更在於平淡時日裡,看真實的美,被日漸消磨。

這或者是張愛玲想傳遞的,有點像實驗派的電影,又靠近張愛玲所喜歡的海明威的「冰山寫作」的理論。即使不算一部成熟成功的作品,起碼是張愛玲的一次試驗。但像亦舒這樣的讀者,是容不得偶像亂試驗的。她寧可偶像待在福馬林中,做一個不老的完美殭屍。

張愛玲對此自然不以為然,她給宋淇的回信裡為自己辯護,說,中國人的小說觀,我覺得都壞在一百二十回《紅樓夢》太普及,以至於經過五四迄今,中國人最理想的小說是傳奇化(續書的)的情節加上有真實感(原著的)細節,大陸內外一致。

而亦舒本人的作品,正是以傳奇化的情節與真實感的細節取勝,在她每一部小說裡,都有太多細節,讓都市女性感同身受,那些艱辛、掙扎、喟嘆,都曾在自己心中輾轉過千百遍,但到作品的結尾,總能給女主角安排一個傳奇化的結局:或是有錢的爹娘來認親,或是吊得金龜婿,最起碼也像喜寶那樣,寂寞優美地坐擁金山——她那長籲短嘆的哀傷,已經令無數女吊絲豔羨。

所以,亦舒說:「朋友喜歡半生緣而我不,整個故事氣氛如此沉鬱,到了完場,不幸的女主角始終沒機會揚眉吐氣,照樣得骯髒地生活下去。

當然不及傾城之戀好看,女主角笑吟吟一句『你們以為我完了嗎,還早看呢』,令讀者自心底笑出來,拍手稱好,呵她終於修成正果,多麼痛快!

我希望看到男主角練成神功,升為教生,女主角得償所願,傲視同儕,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為什麼不呢,在現實不可能,故寄望於小說。

真實生活苦難重重,荊棘遍地,苦悶無聊之至,你愛看駱駝祥子?我不要看,我愛看華麗的俊男美女教事,賞心悅目。」

亦舒與張愛玲,只能在「傾城之戀」裡交集,但便是「傾城之戀」,也比亦舒筆下那些大頭夢更為寫實而殘酷,之後張愛玲的調子更在華麗裡不動聲色地沉暗下去,與亦舒的口味分道揚鑣,亦舒不明白這一點,她的憤怒因此而顯得粗暴。相形之下,張愛玲的態度更值得玩味,她不滿地說亦舒和水晶都恨不得她快點死掉,免得破壞形象。但同時又極其理性地說:「這些人是我的一點老本,也是個包袱,只好背著。」

亦舒和水晶們的責備固然令她不爽,但也是這些人,曾經推崇她,熱愛她,幫她在大眾中普及,是她的包袱,更是「老本」,從這一點看,張愛玲比那些動不動指責粉絲困擾了自己的明星們,要清醒得多,也智慧得多。

相關焦點

  • 聊聊女作家吧,亦舒、瓊瑤、張愛玲寫情愛的女人都不含糊!
    首先,《喜寶》是亦舒打響名頭的第一本書,她寫的是一個平民少女通過攀附富人,實現階級躍遷的故事。在這種不道德的交易中,喜寶作為一個高材生一直有掙扎。她給這段感情定義的是「嫖客和妓女」的關係,為了麵包,喜寶一次次選擇回到他身邊,但是很難享受其中。
  • 《色戒》:張愛玲小說中的異類
    《色戒》:張愛玲小說中的異類 【2007.09.28 09:20】 來源:科技資訊網
  • 還原《流金歲月》裡的亦舒女郎
    《流金歲月》中的蔣南孫和朱鎖鎖,作為知心閨蜜,從讀書到工作到婚戀,一路扶持前行,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牽動了無數書迷的心。往前一點,2020年10月上映的電影《喜寶》,改編自亦舒的同名小說。再往前一點,2017年的現象級電視劇《我的前半生》,改編自亦舒的同名小說。
  • 《我的前半生》亦舒原著小說粉絲不滿 子君變化大
    ­  根據香港作家亦舒原著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我的前半生》正在東方衛視等平臺熱播,對於很多原著粉絲而言,亦舒筆下的子君是現代獨立女性的代表人物之一,但電視劇中的子君卻變成了一個誇張的上海作女,讓很多原著粉悲憤至極,但沒看過原著的普通觀眾卻看得歡樂至極。
  • 閆紅:以史料結合講訴張愛玲一生
    《你因靈魂被愛》書名:你因靈魂被愛作者:閆紅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定價:36.00元內容簡介:胡蘭成、桑弧與賴雅,誰是張愛玲一生摯愛閆紅以史料結合張愛玲小說、信件,將張愛玲與母親、父親、姑姑、弟弟的糾結親情,與炎櫻、蘇青、傅雷、柯靈、夏志清、宋淇、鄺文美、莊信正等人的複雜友情,與亦舒、三毛、水晶等粉絲的往來淵源,特別是與桑弧、胡蘭成、賴雅、佛朗士幾段情緣的來龍去脈一一道來。閆紅眼毒心靜,筆下有理也有情,騰挪自如地刻畫民國女子的纏綿情事之餘,也大刀闊斧地書寫了時代邊緣的落葉長風。
  • 閆紅說 |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但出名太早也不好
    一直有種說法,說張愛玲後來被胡蘭成摧毀了,理由呢,是她後期創作能力顯著下降。亦舒原本是張愛玲的老粉,看到《相見歡》氣到要回踩,張愛玲倒也坦然,把這樣情緒化的粉絲,視為自己的一點老本——曾經受到過怎樣的膜拜,現在就坦然接受對方激烈的幻滅。
  • 馬思純讀張愛玲著作遭張愛玲粉絲打臉:女版靳東
    馬思純讀張愛玲著作遭張愛玲粉絲打臉:女版靳東近年來,小花馬思純大火,憑藉《左耳》出道的她演技為人稱讚,備受四方關注,去年馬思純還憑藉《七月與安生》獲得影后,可謂前途無量。馬思純除了在影視圈很有造詣之外,她私下裡還是個「文藝小青年」,經常在微博分享張愛玲、饒雪漫等知名作家語錄,談其作品觀後感等等,然而近日馬思純讀張愛玲著作談觀後感,卻遭到張愛玲粉絲打臉,文藝青年人設崩塌12月15號,馬思純更新微博發文談讀了張愛玲的《第一香爐》觀後感,據悉馬思純要出演《第一香爐》改編的影視劇,而此次她談觀後感,可謂做足了功課。
  • 馬思純讀張愛玲作品,感慨萬千發讀後感,結果被張愛玲粉絲吊打臉
    馬思純也是近些年火起來的流量小生,娛樂圈中真性情女其中一枚,與自己的好姐妹好閨蜜周冬雨的互懟日常也是讓雙方的粉絲們都很歡樂,塑料姐妹花中的真感情大家也是很羨慕了。馬思純的長相不算出眾,但是很有辨識性能夠很容易的就讓別人記住她。
  • 電影《喜寶》口碑遇冷 亦舒IP加持難挽頹勢
    國慶檔之後新片寥寥,《喜寶》既有亦舒小說的IP作為「裡子」,又有郭採潔這一知名度不低的明星作為「面子」,為何表現如此乏力?看口碑就不難理解觀眾為何在首映日後「臨陣脫逃」。截至10月22日15時,在豆瓣平臺共有11467位觀眾為影片《喜寶》打出了平均3.4分的低分。
  • 《流金歲月》作者亦舒,粉絲從18到80歲,想讓女人透口氣
    原來在那人身上撿不到便宜,可以罵那人不仁不義---亦舒《流金歲月》最近看2020版電視劇《流金歲月》,喜歡得不得了,幾集下來,感覺其有了前幾年熱播劇《我的前半生》的味道,也有了原作者亦舒,那種略帶古典的,愛情迷毒之感。有人不喜歡亦舒,覺得她的文風過於放縱,給人狹隘、自私的感覺。
  • 亦舒這一生比她的小說精彩百倍,精彩度和狗血度絲毫不遜色於熱播...
    最近《我的前半生》那精彩萬分的劇情,不斷地在刷新司令的三觀,無數次把司令的三觀給震的粉碎我們都知道,這部電視劇是根據亦舒的同名小說給改編的,電視劇推出之後,遭到了亦舒粉絲的集體diss,大家都在表示,雖然這部電視劇表面上披著亦舒這層外殼,但是實際上這部電視劇改編的根本沒有亦舒身上那種風骨原著書裡的子君,雖然失去了自己的唯一可以依靠的婚姻,但是也絕對不會讓自己的尊嚴掃地
  • 因為胡蘭成,張愛玲與蘇青反目成仇
    張愛玲與蘇青彼此相似,越是相似越相惜,但越是相惜越會相比。胡蘭成一見張愛玲而傾心,蘇青雖不甚情願的為胡蘭成和張愛玲遷了橋,但終歸默認,但她從沒想過胡蘭成與張愛玲會愛的那麼轟動,甚至成了一場傾城之戀。蘇青和胡蘭成是有過曖昧的,眼看著這個自己也傾慕的男子,轉眼和自己的好朋友死死糾纏,心中的醋意一下子就爆發了,因為胡蘭成選擇與張愛玲相愛,而不是選擇自己,無疑是承認了自己不如張愛玲。張愛玲作為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姑娘,自然是沒有看透背後的故事。蘇青惱羞成怒,甚至在自己的文章中暗諷胡蘭成無能,自己試過了,且有些嫌棄,所以才推給了別人。
  • 假面騎士與異類騎士對比圖:異類w成雙色怪人,異類馳騎車禍現場
    假面騎士時王作為平成時代的收尾之作,雖說在整體的劇情令人詬病。但有些還是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比方說前輩們的回歸,當然這個主要是因為情懷的加成。其次就是異類騎士的設計,個人感覺整個假面騎士時王最為成功的地方就是這些異類騎士的設計,既保留了假面騎士原本的特點,又有了怪人的感覺。
  • 馬思純錯用語錄 張愛玲粉絲懟馬思純引文以訛傳訛
    馬思純就讀用錯張愛玲語錄道歉!網友:女版靳東微博是明星和粉絲溝通的橋梁,不少明星會在微博上分享生活,馬思純就屬於其中一個。一直以來,小編總覺得馬思純挺文藝的,沒想到最近卻因為錯用張愛玲語錄遭到張粉回懟,難道馬思純要變成下一個靳東了嗎?
  • 亦舒:搶閨蜜男友,不認親骨肉,她的一生,比小說更狗血
    特別是其中唯一的女作家亦舒,她的人生,遠比她筆下的故事更精彩!如果說,每個男生的青春裡都有一個江湖,那麼,每個女生的青春裡,也都有一個亦舒。越成長,就越渴望活成亦舒筆下的女郎,自尊、精明、冷靜,像河流,像火焰。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亦舒的前半生
    亦舒是香港著名情感小說作家,在內地也是赫赫有名,擁有眾多鐵桿粉絲。從1960年代初踏入文學圈至今,五十餘年亦舒已出版了300本書,早已趕超臺灣多產作家瓊瑤。亦舒的文學之路是怎樣煉成的?背後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故鄉情緣  亦舒的童年是在上海度過的。  亦舒原名倪亦舒,祖籍寧波鎮海。
  • 她是民國驚世才女,從70多年前紅到現在,粉絲遍布全球!
    隨便羅列一個她的粉絲名單:蘇童、亦舒、三毛、朱天文、朱天心、蘇偉貞、白先勇、施淑青、黃碧雲、李碧華、戴文採、林青霞、林懷民、趙文瑄、黎明柔、李安、侯孝賢、楊德昌、蔡琴、許鞍華、關錦鵬、陳凱歌、趙薇……對於她的評價了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喜歡她的人,對她的過人之處大加褒揚,好得無法用語辭來形容;不喜歡她的人,因為其與胡蘭成的婚姻和離開大陸後所作的兩部反動小說,將其斥之為漢奸文人
  • 亦舒讓人清醒透徹的10句話,女人看過後,會有不一樣的視野
    隨著《喜寶》的上映,亦舒又成為了人們熱議的作者。有人說,亦舒的文字清醒透徹,也有人說,亦舒的文字三觀不正。的確,亦舒是個褒貶參半的作者,她的文字風格統一,都塑造著堅強女性的形象,可她也總是很犀利,常常說著一些有點刺耳的真理。
  • 「亦舒ip+狗血劇內涵」,《我的前半生》能否成為「ip新編」新範本?
    其實,一直以來,不同於瓊瑤IP的過度開發和網文小說的大量改編,亦舒尚是一座未被開發的「金礦」。作為知名女作家,亦舒以探尋新時代下女子的不同命運和選擇為長,同時其敏銳的洞察力、深刻的筆觸刻畫了一系列經典女性形象,而《我的前半生》更是堪稱關注女性命運和獨立價值的經典之作,子君從家庭主婦到失婚棄婦,再到獨立自強的新生,影響了當時大量讀者。
  • 中國十大美女作家排名 冰心僅第十,張愛玲第一
    說起中國的美女作家,其實在小編心中最有感情的還是張愛玲,曾一口氣看完張愛玲所有小說,之後愈發好奇她,就去看了白落梅的《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看完之後,竟然一個人在宿舍裡號啕大哭,仿佛經歷那一切的是自己,總是覺得那麼可愛的女子,晚年不應該那般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