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開發的熱土
——西部大開發、關中-天水經濟區、
喀什和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規劃實施調查
新華社西安10月31日電(記者毛海峰、熊聰茹、任會斌)西部大開發10年,使大西北成為世人關注的開發熱土。「十一五」時期,從經濟增速到基礎設施,從生態環境到民生改善,大西北享受到西部大開發的豐厚「紅利」。
展望「十二五」,西部大開發將進入承前啟後、深入推進的第二個10年, 關中-天水經濟區、新疆喀什和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將成為大西北加快發展的新「引擎」,大西北的明天必定更美好。
西部大開發:「十年打基礎,百年得實惠」
記者調查發現,「十一五」時期,西部大開發使西北各省區在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生態環境等諸多方面取得豐厚「紅利」。
最顯著的成就要數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建成。陝西、甘肅兩省發改委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1999-2008年,陝西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由不足200公裡增加到了近2500公裡,甘肅高速公路由13公裡增加到了1500公裡。
基礎設施的改善,反過來大大拉動了投資。2000-2008年陝西省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5%,甘肅年均增長18.67%。2009年陝西、甘肅兩省固定資產投資又分別增長了35.1%和40%,均高於同期全國30.1%的平均水平。這是自「一五計劃」、「三線建設」後,陝西、甘肅迎來的第三個投資高峰期。
「十一五」時期,西部大開發加大了民生資金投入力度,西北1億多人口的民生問題顯著改善。2000年,新疆一般預算支出中用於民生的支出是37億元,佔整個支出的40%;到2009年,用於民生的支出達到創歷史紀錄的940億元,佔一般預算支出超過70%。
民生的改善,使得大西北老百姓的購買力空前提高,消費增長迅猛。陝西省社科院副院長石英認為,由於西北地處內陸,外貿依存度低,經濟主要由投資和消費帶動,民生改善帶來的消費「紅利」有助於西北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
西部大開發還通過「退耕還林」等政策給西北帶來可觀的生態「紅利」。過去10年裡,國家投入內蒙古的林業建設資金達400多億元,內蒙古累計完成林業生態建設面積1.17億畝,全自治區的森林面積從1740萬公頃增加到236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從14.82%提高到20%。
關中-天水經濟區:大西北的科技「芯動力」和能源「碼頭」
「十一五」時期,大西北的快速發展又新添兩大「引擎」,即關中-天水經濟區、新疆喀什和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去年6月成立的關中-天水經濟區,成為大西北今後發展的科技「芯動力」和能源「碼頭」。
關中-天水經濟區是西北人才和科技力量最集中的地區。據陝西省教育廳介紹,陝西現有高校102所,各類高等教育在校生120.96萬人。在關中地區,每1萬人當中擁有的大學生是285人,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76人,每1萬人當中擁有的科技人員為60人,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5人。
憑藉雄厚的人才和科技力量,目前關中-天水經濟區已擁有西安、寶雞兩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楊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區、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西安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長安國家航天技術產業基地、曲江國家級文化產業基地等7個國家級開發區,形成了航空、航天、輸變電設備、汽車、數控工具機、冶金煤炭化工等重型裝備、工程機械、電子信息、石油裝備九大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大西北今後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技術含量較高的製造業,形成全國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基地。
同時,關中-天水經濟區還將成為大西北的能源「碼頭」。陝、甘、寧、青、新的煤炭遠景預測儲量約佔全國一半。 到2009年底,陝、甘、寧、青、新的電力總裝機規模為6727.83萬千瓦,而西北電網最大用電負荷僅為3159萬千瓦,全年富餘電量高達1000億千瓦時。
「十一五」時期,國家開始在西北大規模興建能源外送通道,並逐漸形成了空中電網送電、地上公路和鐵路運煤、地下管道輸氣輸油的多層次立體式能源產品外送通道。這些通道都經過關中-天水經濟區,關中-天水經濟區成為大西北的能源「碼頭」後,必然會帶動整個大西北經濟的發展。
新疆喀什和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大西北的經濟「特區」
今年5月召開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提出,在喀什、霍爾果斯各設一個經濟開發區,賦予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將其建設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窗口和新疆經濟新的增長點。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之後,「特區」形成的投資熱潮,逐漸讓喀什、霍爾果斯兩地的官員應接不暇。「霍爾果斯建立『特區』,我們並沒有特意宣傳,但政策一出項目和資金便蜂擁而至。」霍爾果斯口岸管理委員會的工作人員楊繼宏對記者說。
霍爾果斯口岸管委會主任梁新淵分析認為,霍爾果斯從口岸向「特區」的升級,不僅僅是名稱上變得氣派、政策上得到優惠,更加重要的是實現「從點到面」「從通道到網絡」「從城鎮向城市圈」的進化升級。在未來幾年裡,霍爾果斯要建成出口產品組裝加工基地、進出口產品集散地、物流大通道和國際商貿中心,其中組裝加工基地要與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接軌。
新疆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高志剛說:「『特區』概念將是喀什和霍爾果斯今後發展的長足動力。這兩大『特區』背靠堅實的內地供給市場,面向廣闊的中亞市場,不久將成為中亞經濟圈發展的支點之城。」
建立「特區」有力地帶動了喀什和霍爾果斯的口岸通關貿易。據統計,今年前8個月,霍爾果斯口岸通關貿易額同比增長了90.9%,進出口貨物量累計同比增長了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