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大西北 開發的熱土

2021-01-15 中國政府網

大西北,開發的熱土
——西部大開發、關中-天水經濟區、
喀什和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規劃實施調查

    新華社西安10月31日電(記者毛海峰、熊聰茹、任會斌)西部大開發10年,使大西北成為世人關注的開發熱土。「十一五」時期,從經濟增速到基礎設施,從生態環境到民生改善,大西北享受到西部大開發的豐厚「紅利」。

    展望「十二五」,西部大開發將進入承前啟後、深入推進的第二個10年, 關中-天水經濟區、新疆喀什和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將成為大西北加快發展的新「引擎」,大西北的明天必定更美好。

    西部大開發:「十年打基礎,百年得實惠」

    記者調查發現,「十一五」時期,西部大開發使西北各省區在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生態環境等諸多方面取得豐厚「紅利」。

    最顯著的成就要數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建成。陝西、甘肅兩省發改委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1999-2008年,陝西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由不足200公裡增加到了近2500公裡,甘肅高速公路由13公裡增加到了1500公裡。

    基礎設施的改善,反過來大大拉動了投資。2000-2008年陝西省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5%,甘肅年均增長18.67%。2009年陝西、甘肅兩省固定資產投資又分別增長了35.1%和40%,均高於同期全國30.1%的平均水平。這是自「一五計劃」、「三線建設」後,陝西、甘肅迎來的第三個投資高峰期。

    「十一五」時期,西部大開發加大了民生資金投入力度,西北1億多人口的民生問題顯著改善。2000年,新疆一般預算支出中用於民生的支出是37億元,佔整個支出的40%;到2009年,用於民生的支出達到創歷史紀錄的940億元,佔一般預算支出超過70%。

    民生的改善,使得大西北老百姓的購買力空前提高,消費增長迅猛。陝西省社科院副院長石英認為,由於西北地處內陸,外貿依存度低,經濟主要由投資和消費帶動,民生改善帶來的消費「紅利」有助於西北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

    西部大開發還通過「退耕還林」等政策給西北帶來可觀的生態「紅利」。過去10年裡,國家投入內蒙古的林業建設資金達400多億元,內蒙古累計完成林業生態建設面積1.17億畝,全自治區的森林面積從1740萬公頃增加到236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從14.82%提高到20%。

    關中-天水經濟區:大西北的科技「芯動力」和能源「碼頭」

    「十一五」時期,大西北的快速發展又新添兩大「引擎」,即關中-天水經濟區、新疆喀什和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去年6月成立的關中-天水經濟區,成為大西北今後發展的科技「芯動力」和能源「碼頭」。

    關中-天水經濟區是西北人才和科技力量最集中的地區。據陝西省教育廳介紹,陝西現有高校102所,各類高等教育在校生120.96萬人。在關中地區,每1萬人當中擁有的大學生是285人,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76人,每1萬人當中擁有的科技人員為60人,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5人。

    憑藉雄厚的人才和科技力量,目前關中-天水經濟區已擁有西安、寶雞兩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楊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區、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西安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長安國家航天技術產業基地、曲江國家級文化產業基地等7個國家級開發區,形成了航空、航天、輸變電設備、汽車、數控工具機、冶金煤炭化工等重型裝備、工程機械、電子信息、石油裝備九大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大西北今後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技術含量較高的製造業,形成全國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基地。

    同時,關中-天水經濟區還將成為大西北的能源「碼頭」。陝、甘、寧、青、新的煤炭遠景預測儲量約佔全國一半。 到2009年底,陝、甘、寧、青、新的電力總裝機規模為6727.83萬千瓦,而西北電網最大用電負荷僅為3159萬千瓦,全年富餘電量高達1000億千瓦時。

    「十一五」時期,國家開始在西北大規模興建能源外送通道,並逐漸形成了空中電網送電、地上公路和鐵路運煤、地下管道輸氣輸油的多層次立體式能源產品外送通道。這些通道都經過關中-天水經濟區,關中-天水經濟區成為大西北的能源「碼頭」後,必然會帶動整個大西北經濟的發展。

    新疆喀什和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大西北的經濟「特區」

    今年5月召開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提出,在喀什、霍爾果斯各設一個經濟開發區,賦予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將其建設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窗口和新疆經濟新的增長點。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之後,「特區」形成的投資熱潮,逐漸讓喀什、霍爾果斯兩地的官員應接不暇。「霍爾果斯建立『特區』,我們並沒有特意宣傳,但政策一出項目和資金便蜂擁而至。」霍爾果斯口岸管理委員會的工作人員楊繼宏對記者說。

    霍爾果斯口岸管委會主任梁新淵分析認為,霍爾果斯從口岸向「特區」的升級,不僅僅是名稱上變得氣派、政策上得到優惠,更加重要的是實現「從點到面」「從通道到網絡」「從城鎮向城市圈」的進化升級。在未來幾年裡,霍爾果斯要建成出口產品組裝加工基地、進出口產品集散地、物流大通道和國際商貿中心,其中組裝加工基地要與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接軌。

    新疆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高志剛說:「『特區』概念將是喀什和霍爾果斯今後發展的長足動力。這兩大『特區』背靠堅實的內地供給市場,面向廣闊的中亞市場,不久將成為中亞經濟圈發展的支點之城。」

    建立「特區」有力地帶動了喀什和霍爾果斯的口岸通關貿易。據統計,今年前8個月,霍爾果斯口岸通關貿易額同比增長了90.9%,進出口貨物量累計同比增長了4倍。

相關焦點

  • 大西北大戰略大發展
    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新華社記者 劉錚 黃小希 吳雨  西出嘉峪關,車行祁連山下連綿200多公裡的戈壁灘上,3000多個七八十米高的風力發電機如同「白色森林」,約40米長的葉片旋轉起來發出巨大而深沉的嗡嗡聲。
  • 風勁潮湧氣象新——同煤集團「十二五」轉型發展回眸
    據統計,在「十二五」期間,同煤集團的千萬噸級礦井累計完成的產量佔集團公司總產量的44%,實現利潤185億元,效益日益凸顯。大力消化資源枯竭礦井的虧損包袱。通過建設新礦井,向石炭系延深,保證資源接續,實現消腫減虧。
  • 回眸「十二五」展望「十三五」:中原腹地 夢想起航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十二五」期間,一億中原兒女努力奮鬥,各項改革成效顯著,社會事業穩步推進,重大工程可圈可點,從來沒有哪個時期,我們和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的目標如此接近。明年,我們將進入「十三五」,迎來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階段,迎來河南深化改革開放、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國家全局作出更大貢獻的攻堅時期。
  • 學者點評前十一個五年計劃(規劃) 展望十二五
    四位經濟學者點評前十一個五年計劃(規劃) 展望十二五  第三次歷史性轉型  時鐘撥回到1953年,在這一年,第一個舉國發展目標「國民經濟發展計劃」誕生了。  回眸  計劃經濟下「一五」執行得最好  ■點評人 董志凱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經濟史學會會長  從1953年開始,共制定和實施了十一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規劃)。
  • 【展望十二五】大西北 大戰略 大發展
    這就是大西北,遼闊的國土甚至能夠改變人們感官的比例尺。正如同人們的感官因為距離原因容易出現偏差一樣,不少人對遙遠的大西北的認識依然是模糊的。然而,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堅持把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先位置,發揮資源優勢和生態安全屏障作用。
  • 回眸十二五 展望十三五|追逐「內通外聯」交通夢想 助力綠色崛起...
    「十二五」期間,我縣交通運輸事業穩步協調發展,全縣累計完成交通建設投資14.15億元,同比「十一五」增長8.85%,有力支撐了縣域經濟發展。在山區,人們清楚地知道,要想富先修路,青山綠水惹人愛、山多澗深使人愁的泰順更明白這樣的道理。曬出泰順交通「十二五」期間的「成績單」,14.15億元的真金白銀投向交通設施建設,對於財力有限的泰順而言,不僅是一種決心,更是一種遠見。
  • 天水市委書記:區域協調 振興大西北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孫健芳 實習記者 方迎定 2009年6月,國務院批准了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簡稱《發展規劃》),這是促進西部區域協調發展、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舉措。
  • 十二五期間我國區域經濟四大板塊協調性將增強
    「十一五」以來,中國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穩步實施,區域自我發展能力和區域間協調性日益增強,有力促進了中國經濟增長。剛剛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列為重要內容。展望今後五年中國經濟「新版圖」,「四大板塊」總體格局基本穩定,各區域比較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區域間協調性將持續增強。
  • 展望「十二五」:咱老百姓的春天 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全國人社...
    「十一五」時期,我們面對歷史罕見的國內外複雜環境和重大風險挑戰,隆重慶祝改革開放30周年和新中國成立60周年,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戰勝汶川、玉樹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等嚴重自然災害,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取得了輝煌成就,中國經濟增長全年達9%以上,GDP總量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作為中國人,我們感到前所未有的驕傲自豪和揚眉吐氣。
  • 「十一五」期間金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回眸
    「十一五」期間金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回眸 2011年1月10日 談起剛剛過去的2010年,金山區金山衛鎮橫浦村自主創業開公司的朱育才十分高興:「我們的公司已經初具規模,2010年一年就有20萬的收入,真的要感謝區裡對自主創業的扶持政策
  • 《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解讀
    通過制定和實施《規劃》,總結「十一五」取得的成就,客觀分析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形勢,有針對性地提出「十二五」時期食品工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對主要任務、重點行業和政策措施進行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部署,必將對指導我國食品工業「十二五」時期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食品工業體系,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食品消費和營養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 攀枝花市旅遊業「十二五」規劃
    一、「十一五」旅遊業發展主要成就(一)主要旅遊經濟指標平穩健康增長  「十一五」期間,攀枝花旅遊業經受了甲流疫情、地震災情和經濟危機等突發情況的嚴峻考驗,接待遊客總量逐年穩步增長,年均增長10.6%;旅遊總收入逐年加快增長,年均增長21.9%,較好完成了「十一五」的目標任務。
  • 國務院:「十二五」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以為「一胎」政策在「十二五」期間有所放鬆的人或許還要再等一個五年。中國政府網4月10日消息,國務院印發《國家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簡稱《「十二五」規劃》)。
  • 王曉暉:「十一五」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和國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 王曉暉:「十一五」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   2011年05月27日09:33  來源:人民網
  • 「十二五」財政支出要「錙銖必較」
    「『十二五』時期,我們要辦的事很多,方方面面都需要花錢。我省財政收入增速雖然較高,但無論是省級財政,還是市縣財政,遠遠沒有達到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地步。」徐守盛語重心長:「艱苦奮鬥的作風不能忘,勤儉節約的本色不能丟,必須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情,必須精打細算、錙銖必較……」    民生支出年均增長逾三成    「十一五」時期,是湖南省財政大豐收的時期,一系列數據足可以證明:2010年,全省財政總收入達1862.9億元,是2005年的2.49倍;預計整個「十一五」財政收入累計達6654.9億元,是「十五」時期的2.52倍。
  • 大西北開發的先行者--記蘭州國芳置業董事長張國芳
    當中國改革開放的重點從東南沿海逐步向大西北延伸的時候,最先感知春之信息的是蘭州國芳置業有限公司。該公司董事長張國芳和他的夥伴們,以企業家的敏銳和睿志,深知蘭州隨著大西北的深層次開發,必將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個新的熱點,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歷史發展機遇。面對此,該公司毅然決策,要在甘肅省會蘭州的東方紅廣場,修建跨世紀的建築工程———蘭州國際博覽中心。
  • 專家:「十二五」中國仍不能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十一五」規劃曾提出,2010年比2000年人均GDP翻一番。實際結果是,2010年人均GDP有望達到4000美元,是2000年人均856美元的4倍以上,比2005年的1703美元增加了一倍。  「十二五」初步預定經濟增速在7%左右,比「十一五」預定的年均增長7.5%要低。
  • 《回眸與展望:民國文獻整理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本書是「回眸與展望:民國文獻整理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共45篇報告和論文。2016年11月,會議在上海師範大學舉行,來自美國、波札那和中國的專家學者,圖書館、檔案館、出版社等業界同仁120餘人與會,結合圖書館、檔案館、出版社三方,會議圍繞民國文獻館藏的整理開發與利用、民國文獻數位化建設、民國文獻總書目編制、民國文獻編目區域合作等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
  • 用版畫詮釋傳統戲曲,林隱美術館《新視角-回眸·展望》開幕
    6月30日,「《新視角-回眸·展望》中青年版畫藝術展·第一回」在這裡拉開帷幕。兩位京劇演員在美術館二層閣樓上,為聚集於此的藝術愛好者們獻上了一曲《霸王別姬》。圖說:《新視角-回眸·展望》的版畫 官方圖本次展覽邀請了來自海內外的五位版畫藝術家,以傳統戲曲為表現題材,嘗試運用版畫的藝術語言以新穎的視角詮釋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底蘊。
  • 解讀「十二五規劃」:跨越式發展已是滿弓之箭
    要素保障:破解制約瓶頸  針對「十二五」時期我省實現跨越式發展面臨的要素制約,《規劃》從省情實際出發,重點解決了以下幾個突出的問題。 相對於過去的中長期規劃,《規劃》更突出了「規劃的生命力在於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