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第一反應是回擊嗎?不,是求和!
現在的美國被人諷為「世界警察」,這其中的原因則是因為美國經常幹預其他國家的內務,有時還假借幫助解決問題為由從中謀取利益。而美國之所以敢這樣做其中的一點原因便是其國力強大。自從一戰保持中立通過販賣武器收取黃金髮了大財之後,其他國家的經濟再難同美國相比,而後便形成了美國獨大的場面。但就是這樣的美國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第一反應不是回擊,而是求和。
當初日本之所以做出偷襲珍珠港的舉動,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日本國內的石油已經出現了嚴重短缺,為了資源冒險而為,而根據當時的計劃,沒了珍珠港,日本將會在三個月內登陸並控制美國,所以偷襲珍珠港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日本還沿襲了甲午中日戰爭以及日俄戰爭中的傳統,先進行軍事行動再發布宣戰書,雖然後來日本對其給出了種種解釋,但是不宣而戰的事實擺在歷史長河上不得狡辯。
在當時美國也算是硬氣,不日便將在美國的日僑全部限制起來,關到了集中營裡面。但是在這之前,美國依舊是有想要跟日本求和的意思,至於美國是害怕戰爭還是又想借著戰爭發大財則是不得而知。首先便是當時美國駐日本大使,在事情發生之後不惜跟日本的外相談了數個小時想和天皇見上一面,可見當時美國並不想宣戰,如果要宣戰的話,直接扔下一份文件便可,何必如此大作周章?
而美國在什麼時候對日本宣戰的呢?在一天半之後!美國的國會通過388:1的比例正式通過了對日本宣戰的提議,小編一直有個疑問,那個「1」究竟在想什麼?而實際上美國在這次戰爭中的角色根本不需要通過國會的同意,就能對外宣戰。之所以要通過國會,小編覺得還是美國人當時在商議是否能用其他手段避免美國捲入戰爭,畢竟戰爭的消耗和通過戰爭賺錢一來一回其中的經濟影響不可忽視。
不過即便美國在這件事情上如此拖拉,美國人對戰爭的熱情還是高漲,在戰爭開始後三個月便造出了當時比較簡陋的航母,而國家的軍隊在號召之下只用了三天,便完成原來是日本的二十分之一到超過了日本,雖然其中後勤較多,但是也不得不說其軍事實力強大。不過按照歷史的發展,如果當時美國求和成功的話,經濟上可能比現在要更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