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大街上,石獅子幾乎隨處可見。一直以來,獅子在中國就有獨特的「獅文化」,大家都把獅子看作是喜慶和威嚴的象徵,比如隨處可見的石獅子,再比如「舞獅」的文化。許多旅遊景點也都是以獅子聞名的,比如盧溝橋的獅子,滄州鐵獅子等。
但實際上,中國本土是沒有獅子的,我們在動物園裡看到的獅子,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更有名的應該是「虎文化」,那為什麼到處都是石獅子,而不是石老虎呢?
這其中的原因是非常深刻的。
在中國歷史上,獅子傳入中國的時間其實很早。張騫通西域後,西域人帶來了獅子的存在,東漢時期,西域大月氏將一頭獅子作為貢品送給了中國。作為一種猛獸,獅子的威嚴形象在中國根深蒂固。當時的人將獅子視為一種神獸,就是傳說中的「狻猊」。
傳說狻猊外貌與獅子相似,能食虎豹,讓百獸臣服。狻猊常常出現在中國宮殿建築,香爐上,因而地位很高。佛教文化傳入中國後,獅子的形象就進一步提高了,佛教中的獅子本身就地位不一般,這也讓獅子成為了中國古代人頂禮膜拜的一種「神獸」。
所謂距離產生美,當時的獅子不是一般老百姓能接觸到的,所以逐漸被神化了。但問題來了,老虎平時也不長見到,為什麼地位不如獅子呢?
實際上,老虎在中國古代雖然也是威猛的象徵,但在中國民間的名聲卻不太好,因為老虎是在中國古代山林中其實有不少,也發生過不少老虎傷人的事件,中國古代曾多次組織對老虎的打擊行動,武松因為打虎而成為英雄,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對於老虎,國人更多的是「敬畏」,而不是崇拜。
換句話說,老虎在國人心中是一種猛獸,但只有獸性,而獅子卻發展出了神性。在中國古代,從來只有老虎傷人,而獅子卻沒有傷人的機會。
這恐怕才是獅文化在中國盛行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