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公司的中層管理者,都是由骨幹員工晉升上來的。
但令人意外的是,原本業績突出的他們,走上管理崗後,表現卻不盡如人意。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從執行者的思維,轉變為管理思維。
今天與大家分享,新任管理者需要轉變的3種思維。
1、完成比完美重要
一個骨幹員工,最重要的事,就是把本職工作做好。而管理者要面對的,是永遠做不完的事情,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得完美。
所以,從員工到管理者,所要轉變的第一個思維是:完成比完美重要。
俞敏洪在《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一書中,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新東方武漢校區負責人陳向東,開拓少兒英語培訓業務時,面臨的情況是:既沒有教材、教學隊伍、教研體系,也不知道到底該如何推進。
但他篤定少兒英語培訓有廣闊市場,必須立刻開始做。於是,他先把別的機構有經驗的人挖來,再培養成新東方的人。
靠著這些人的運營能力,新東方少兒英語在兩年內,佔據了當地少兒英語培訓市場的半壁江山。
如果陳向東瞻前顧後,或者等到搭建好教學隊伍、打磨好教材才行動,很可能連這片市場的殘渣都撈不到。
從陳向東的案例,我們可以明白:即使是0.1的行動,也比0的空想好。
作為管理者,你需要先快速把一攤子事情支起來,然後進行不斷迭代。而不是等到一個完美的時機、人員配齊、方案無懈可擊時再行動。
2.借力比用力重要
對於優秀員工來說,工作的目標是用自己力量做好每件事。但管理的本質,則是儘可能通過激發別人的資源,取得最好的結果。
所以,員工到管理者,所要轉變的第二個思維是:借力比用力重要。
比如,接到了一個任務A,如果你首先想到的是:
以我的能力可以按時完成嗎?
那麼你就是典型的「員工思維」。
面對同樣的任務,「管理者思維」想的一定是:
我如何調動資源,完成這件事?
如果新手管理者沒有意識到這點,導致的結果只能是:自己沒時間,下屬沒事做,工作沒結果。
作為管理者,你要整合資源,而不僅僅是把自己當作一個資源來使用。
3.勇氣比專業重要
專業人員轉管理崗,往往會遇到一個問題:專業程度很高,但面對非專業領域的事情,就不敢輕易去嘗試。
所以,員工到管理者,所要轉變的第三個思維是:勇氣比專業重要。
羅輯思維CEO脫不花,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1998年,她路過一個酒店會議室,發現裡面在做企業家培訓,老師講的內容讓她深受震撼。
活動結束後,脫不花連忙追問老師,下次在哪裡講,她還想聽。老師說自己一般只在自己公司講,這次是因為給朋友幫忙,才公開講。
脫不花不死心,繼續問:
如果我們也辦公開課,可不可以邀請您來講。
老師回答: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試試。
其實,當時的脫不花,並不知道怎麼做公開課, 她沒有場地,更沒有學員的資源。
此時她的處境,很多管理者都有可能面臨:
有一個目標(比如辦一場講座),但沒有專業的能力,或者面臨資源不足等。
怎麼辦?脫不花的做法是:立刻找到酒店工作人員打聽場地價格,快速定下場地,然後找到老師商定了講課費。
場地找好了,怎麼招生呢?面對最艱難的一個環節,她直接是找到央視行政廣告部的秘書,說服他把廣告部主任的名片夾,給自己複印了一份。
就這樣,脫不花爭取到了老師、談下了場地合作、招到足夠的學員,把課順利做了起來。
脫不花的案例說明,面對複雜的管理任務,優秀的管理者首先會讓自己行動起來,一步一步解決工作難題。
以上,就是從員工到主管,需要轉變的3種思維:
1、完成比完美重要;
2、借力比用力重要;
3、勇氣比專業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