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惡婆婆袁夫人:你對兒媳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得罪的是兒子

2020-12-09 騰訊網

袁夫人是何許人也?這個角色在電視劇版《知否》並沒有正式出場,只是存活於臺詞中。她是忠勤伯爵府的大娘子,是袁文紹的母親,是盛家嫡長女、盛明蘭大姐盛華蘭的婆婆。

在《知否》裡,好婆婆有,比如對王大娘子來說,盛老太太絕對是一個好婆婆;壞婆婆也有,盛家四個蘭遇到的婆婆都不怎麼好說話。今天,我們將認識一下在《知否》原著裡盛華蘭的婆婆袁夫人是有多麼糟糕。

01.偏愛長媳,欺負二兒媳;

盛華蘭的丈夫袁文紹是嫡次子,爵位輪不到他襲。好在,袁文紹自己知道上進,謀了一個差事,顧廷燁則是他的上司。

袁文紹的大哥在劇中出場過,就是第一集前來提親、故意教唆顧廷燁跟盛長楓打賭的袁文純。他之所以挑撥顧廷燁與盛長楓,不是因為那對聘雁是多麼稀奇古怪的珍寶,而是因為他精於算計,想要讓盛家失去顏面,在袁家面前低人一等。

袁文紹的妻子是袁夫人的侄女,深受她的偏愛。為了讓自己的兒媳婦兼侄女日子過得好一點,袁夫人不僅捨不得讓她站規矩,甚至捨不得讓她這個伯爵府未來的女主人操心管家的事情,把管家的事情全部推給了盛華蘭。

作為嫡次子的妻子,盛華蘭管家屬於吃力不討好。她既要為一大家子的生活做計算,整天為家務事所操勞,又要拿出自己的嫁妝填補袁夫人鬧出的漏洞,就算她把伯爵府打理得井井有條,襲爵的人跟她男人又沒關係,白白為袁文純一家做嫁衣。

袁夫人對大兒媳婦極其溺愛,稍有頭疼腦熱便心疼不已,讓她趕緊休息,對盛華蘭卻極其苛待,不僅在袁文紹的屋子裡塞滿了小妾給盛華蘭添堵,而且讓盛華蘭挺著大肚子給她站規矩。最終,袁夫人的做法得罪了自己的兒子,引起了兒子的不滿。

俗話說不看僧面看佛面,作為婆婆,你在幾個兒媳婦中做不到一碗水端平,甚至偏愛一個苛待另一個,你打的不僅是兒媳婦的臉,也是兒子的臉。

02.經濟上嚴重損害到了兒子的利益,讓兒子忍無可忍。

盛華蘭結婚的時候,帶了一筆豐厚的嫁妝過去。袁夫人極其眼饞,一直想把那筆嫁妝弄到手,好拿來補貼自己的大兒媳婦和自己的娘家。可是,作為一個有頭有臉、有爵位的人家,怎麼好意思堂而皇之地要兒媳婦的嫁妝?

於是,袁夫人想出了一些歪主意。她讓盛華蘭去管家,卻把家裡的銀子管在手裡,迫使盛華蘭不得不拿出銀子補貼家用;她隔三差五就哭窮,讓盛華蘭拿錢給她,不給就一個不孝的帽子扣下來。在她的折騰下,盛華蘭賠了不少嫁妝進去。袁文紹知道之後,被母親氣個半死。

自己作為嫡次子,分不到太多的家產也就罷了,母親為了補貼哥嫂,居然打起自己媳婦嫁妝的主意,嚴重侵犯了他的利益,讓他如何能忍?

最終,袁文紹跟自己的母親鬧翻了,終於改變了自己愚孝的做法,懂得體貼自己的妻子了。

03.連孫子輩都苛待,兒子自然無法容忍。

袁夫人讓人覺得最無法容忍的一點就是,她對華蘭的孩子、自己的孫子都不夠好。

華蘭懷第二個兒子的時候,袁夫人又給她添堵,打著實哥兒旺她的旗號,將實哥兒抱到了她的屋子裡。孩子遠離自己的身邊,讓盛華蘭十分擔心,被嚇醒了好幾次。最終,盛華蘭的擔心成了真。

實哥兒被抱走之後,袁夫人對孫子不上心,沒有好好照顧,以至於年幼的孩子在床上亂爬,打翻了燭臺,盛華蘭的長女去救弟弟,跟弟弟一樣受了傷。

袁夫人不僅不反省自己的過錯,反而把責任推卸到年幼的孫女身上,最終,盛華蘭以死相逼,才留下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出了事情,作為父親的袁文紹也對自己的母親滿腹怨言。

最終,袁夫人得罪了自己的二兒子和自己的丈夫,誰都看她不順眼。

總結:你對兒媳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得罪的是兒子。

作為婆婆,一碗水端平是處理好婆媳關係的基本之道。你偏袒其中一個,苛待另一個,得罪的不光是自己的兒媳婦,還有自己的兒子。

首先,作為婆婆,在給予兒媳婦們的待遇上不能差距太大。人一旦有了參照物,心理的不平衡感往往就越強烈。同樣是兒媳婦,得到的待遇卻千差萬別,待遇不好的兒媳婦自然會感到不滿,會對你有所怨言。長輩做不到一碗水端平,晚輩也很難和睦相處。

其次,作為婆婆,要對孫子輩公平一點。護犢,是為人母的天性。作為婆婆,如果你對兒媳婦不夠好,兒媳婦礙於丈夫的面子也許不會與你計較;可是,作為祖母,你要是讓孩子受了委屈,那麼當母親的就沒有那麼好說話了。孩子,是父母最大的逆鱗。

最後,侵犯了兒子的利益,你跟兒子的母子關係就會遭到重創。人都是現實的,都會格外看重自己的利益。如果父母因為偏心,損害到自己的利益,作為子女對父母肯定會有所怨言甚至會翻臉無情。

對兒媳婦好一點,對孫子輩好一點,也是為了你的晚年和母子關係著想。

END.

今日話題:你對袁夫人的行為有什麼樣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家裡有兩個兒子的,婆婆總會偏心這種兒媳,跟孝不孝順沒多大關係
    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一碗水能端平的婆婆,特別是家裡有兩個兒子的!家裡有兩個兒子的,婆婆總會偏心這種兒媳,跟孝不孝順沒多大關係李奶奶的小兒子這幾年做生意有出息了,為了讓媽媽安享晚年,特地新買了一套房子讓李奶奶住著。
  • 女人春節備禮厚此薄彼:婆婆和我有月子之仇,別想讓我一碗水端平
    陸洋沒有想到,妻子竟然會在春節這麼重要的日子,不對婆家和娘家一碗水端平。這九年的婚姻中,他曾經因為內疚對妻子一讓再讓,換來的卻是妻子的得寸進尺。陸洋覺得,自己對老婆王茗多多少少有點虧欠,是因為2013年王茗懷孕的時候,婆家沒能好好照顧她。
  • 知否:盛華蘭為公公納小妾始末,這個小妾幫助她擺平了婆婆
    看過《知否》電視劇和原著小說的觀眾都知道,盛華蘭有一個特別愛刁難兒媳婦的婆婆,她的婆婆看不得自己的二兒子過好日子,要麼讓華蘭挺著大肚子站規矩,要麼算計華蘭的嫁妝,要麼沒完沒了地給華蘭屋裡塞小妾,總之華蘭在婆家生活的很辛苦。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02」為人父母要一碗水端平,家庭才能和睦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現如今國家政策開放,一些家庭紛紛不滿足只有一個孩子,便開始要二胎,三胎了。但是帶來的後果往往是第一個孩子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愛越來越少,後出生的孩子得到了父母更多的愛。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父母如何處理好子女關係《知否》中告誡我們為人父母對待子女應該一碗水端平,才能夠讓子女相處融洽,家庭才能和睦。
  • 婆婆不忍心兒子做家務,呵斥兒媳,兒媳一句話讓婆婆啞口無言
    尤其是婆婆,當看到自己的兒子被兒媳使喚來使喚去的時候,心裡會很難受,甚至還會呵斥兒媳。其實婚姻裡無需要分工太明確了,做家務也不是女人的專利,往往有些婆婆拎不清楚,最終把關係搞僵。小菲是家裡的獨生女,從小父母一直很寵她,什麼家務都沒有讓她做過,後來遇到了老公坤坤,坤坤對她特別好,而且她也知道小菲不會做家務,兩個人在一起,基本上坤坤在照顧小菲。當兩個人談婚論嫁的時候,坤坤的父母就對坤坤說,「小菲不會做家務,以後的家務要坤坤來做。」坤坤也答應了下來,就這樣兩個人走在了一起。
  • 《知否》原著:明蘭得誥命夫人,向袁夫人討要一紙休書,華蘭感激
    《知否》中庶女盛明蘭嫁給了朝廷新貴顧廷燁,顧廷燁對她一心一意,又因其戰功累累,皇帝下旨特封明蘭為誥命夫人,這樣的稱號實屬不易,要知道在古代的女性是沒有工作的,而誥命夫人卻每個月都可以拿到朝廷給的俸祿,雖然說沒有什麼實權,但是身份地位上就不一樣了,這還和丈夫的官職就有很大的關係,還能在有重大節日的時候參加由皇后娘娘主持的宴會
  • 《知否》原著:華蘭公公的貴妾突然懷孕,袁夫人頓時氣炸了!
    看過《知否》電視劇和原著小說的觀眾都知道,華蘭有一個特別刁鑽的婆婆,為此,華蘭在袁家可是受盡了委屈。連明蘭最後都看不下去了,這才想了一個「餿」注意來幫自己的姐姐。這個「餿」注意是什麼呢?那便是為自己的公公納一個貴妾,袁夫人早年因為不斷地接濟娘家,早就失去了華蘭公公的寵愛,華蘭公公對她也是有諸多怨言,這下突然有一個模樣不錯,溫柔賢惠的貴妾出現,袁夫人的地位自然是受到了威脅。 其實,只要是袁夫人稍微對華蘭好點,對華蘭不那麼苛責,或者不必說「好」這個詞,就只是處於一個「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也許,袁夫人的結局就會不一樣。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袁家為何選小通判家的女兒華蘭做兒媳?
    在影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第一集,華蘭嫁給袁家時,正是袁家最落魄之際,華蘭十裡紅妝嫁進伯爵府,雪中送炭最難能可貴。而且盛家雖然官位不高,軟實力卻匹配得上伯爵府!不信你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中,盛家的四個女兒,除了如蘭下嫁了文炎敬外,其他三個女兒均是高嫁。盛家兒子也都是高娶!
  • 《知否》華蘭總算熬出頭,公爹和相公都向著她,婆婆不敢造次
    《知否》電視劇裡,並未有正面提及盛家大女兒華蘭婆家的事,觀眾都是從側面,比如說從盛老太太或者王氏的談話中,得知華蘭在婆家的日子不好過。盛家雖是官宦人家,但比起袁家這個忠勤伯府,還是不夠看的,而且華蘭的婆婆還是出了名的難侍候。
  • 多子女家庭教育,貴在一碗水端平
    在墨蘭再一次找茬跟如蘭鬧的時候,孔嬤嬤不失時機點撥盛紘:兒女眾多的人家,父母最要一碗水端平,方能家宅寧靜。兄弟姐妹是要謙讓,但不能總讓一方讓,時間長了,父母和子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都會有嫌隙。一家子兄弟姐妹,榮辱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個家族的繁榮昌盛,必須要所有兄弟姐妹齊心協力才行。
  • 小事兒偏向女兒,大事偏向兒子,中國式一碗水端平真的很現實
    想要一子一女,兒女雙全,是大多數人的理想家庭形態,很多家庭往往是有了女兒後,總想再要個兒子,有了兒子的,則往往想再要個貼心小棉襖。不過存在一個問題是,父母們都遵循著「一碗水端平」的信條,甚至有時候會更加的偏愛女兒,也更寵愛女兒,但是在孩子們成年後,往往真正受益的卻是兒子。
  • 《知否》:明蘭讓華蘭給公公納小妾,讓她成功擺脫了惡婆婆的刁難
    此前,由趙麗穎和馮紹峰等人主演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備受網友好評,這部劇改編自網絡同名小說,由正午陽光出品,劇中幾位主演的演技精湛,顏值在線,當然從上線之後的收視率成績來看,圈粉無數,口碑和豆瓣評分不低,總體來說,這部劇還是非常值得稱讚的。
  • 孩子滿月外婆家送來長命鎖,婆婆卻悄悄拿給外孫戴,兒媳要離婚
    有的婆婆就是如此,對兒女和藹可親,但是對兒媳和女婿又成了另一種態度。婆媳之所以很難交心,大部分是因為老人偏心眼,總覺得自己子女最優秀,甚至覺得兒媳嫁給他,是佔了多大便宜。這種優越感,不禁使婆婆飄飄然,從而心裡越發看不起兒媳。公婆做不到一碗水端平,輕則婆媳不睦,重則影響夫妻感情。
  • 中國從來不缺惡婆婆,看看歷史上那些被婆婆逼死的兒媳有多悽涼
    因為婆婆看兒媳不順眼,就棒打鴛鴦,導致兒媳含恨而終,更有因為婆婆的原因選擇了卻一生的人。古往今來,惡婆婆這個詞彙似乎存在於任何一個空間。今天就跟隨一起來幾個典型的因為婆婆而導致兒媳被逼死的案例。第一名:大詩人陸遊的親娘說到惡婆婆的典範,怎麼能少了逼迫自己兒子休妻另娶,導致兒媳鬱鬱而終的唐氏呢?說來這唐氏也是名門出身,大家閨秀。不知道為何升級成了婆婆,反而各種看不慣自己的兒媳。
  • 《知否》原著:長柏有老婆命,盛老夫人先看上餘嫣然,後相中海氏
    小說《水不暖月》裡有這樣一句話:說女人是禍水,不如說女人是風水。好山好水好風光,都在她的身上。好女人,宜家宜室,旺夫旺子旺自己。《知否》原著中,盛老夫人是好女人。因此,即使盛長柏的親媽王氏,想讓兒子娶自己姐姐康姨媽的女兒康允兒,盛紘都表示了拒絕。反而,他繼續和盛老夫人一起探討相看著未來兒媳的人選。而他們也在長柏考上之後,幫長柏和海家二小姐結了親。盛老夫人很滿意,盛紘很滿意,盛長柏也很滿意。
  • 知否結局:婆婆扶弟魔、丈夫愚孝,家族虧空大,華蘭終靠娘家逆襲人生
    華蘭的老公前期愚孝,包容老媽的各種變態行為,包括塞了十七八個小妾,算計華蘭嫁妝,在華蘭的孕期各種作,差點害死華蘭的兒子……袁文紹前期通通選擇性失明,認為自己和華蘭委屈點忍一忍,一家子骨肉可以和和美美的。
  • 茜茜公主是個惡婆婆,虧待兒媳逼死兒子,一身公主病空有美貌
    茜茜公主是個惡婆婆,虧待兒媳逼死兒子,一身公主病空有美貌古代歐洲王室貌美的公主有不少,但伊莉莎白·亞美莉·歐根妮卻能拔得頭籌。一米七三的身高,腰圍卻保持在五十公分左右,她的另一個名字叫做「茜茜公主」。,虧待兒媳逼死兒子,一身公主病空有美貌。
  • 小叔子結婚沒錢買房,婆婆逼坐月子兒媳當保潔,兒子打工回家解氣
    小叔子結婚沒錢買房,婆婆逼坐月子兒媳當保潔,兒子打工回家解氣菲菲跟自己的丈夫劉宇結婚三年了,兩人都是農村的一起外出打工時認識的,劉宇為人老實體貼,跟他結婚菲菲覺得非常的幸福。婚後兩人的生活也是甜甜蜜蜜的,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菲菲的婆婆不喜歡她。
  • "一碗水端平"用英語怎麼說?
    「一碗水端平」,中文俗語,字面意思是「hold a bowl of water level」,意思是處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be fair and just in handling matters),可以翻譯為」give
  • 《王貴與安娜》:婆婆燉雞湯,給兒子、孫女喝完,兌開水給兒媳喝
    安娜讓丈夫買只老母雞回來開葷,婆婆在家燉好湯,安娜喝了一口就覺得味道不對,湯裡一點油水都沒有。飯桌上,婆婆對著兒子做了一個小動作,讓安娜看穿一切。上海女孩安娜嫁給農村來的大學老師王貴,生活雖不富裕,但也還過得去。為了給家人補充營養,安娜讓王貴去買一隻雞回來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