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水不暖月》裡有這樣一句話:
說女人是禍水,不如說女人是風水。好山好水好風光,都在她的身上。
好女人,宜家宜室,旺夫旺子旺自己。
《知否》原著中,盛老夫人是好女人。
雖然所遇非良人,但她在丈夫離去後,撐起了整個盛家,還培養庶子盛紘。等到盛紘成才之後,盛家還走上了新的高度。
盛紘成器後,盛老夫人也依然在為盛家籌謀。
她深知女人對一個家庭的重要。加上不放心王氏目光短淺,盛老夫人索性把選孫媳的任務,也接了過來。
01盛老夫人的籌謀
起初,盛老夫人把目標鎖定在了閨蜜餘老夫人的孫女,餘嫣然身上。
餘嫣然家室好,性子溫良,是個好媳婦的人選。
而如果盛家和餘家能結親的話,兩家互相幫扶,也能在未來越走越好。
但遺憾的是,等到盛老夫人把自己的意思透出去之後,餘嫣然的父親餘大人不樂意。
理由是,比起把女兒嫁給和自己同品級的盛紘之子,他更希望女兒高嫁,為自己帶來利益。
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與此同時,盛長柏也開始發力,考取功名之路也走得很順暢。那在他的婚事安排上,長輩就更需要慎重。
一來,盛長柏是盛紘的嫡長子,將來要繼承家業。他的妻子也會成為盛家的當家主母。
那這位主母一定要有好的性情和格局,既能和丈夫琴瑟和鳴,又能打理好內宅,讓腎長百在外無後顧之憂。
二來,盛家單看盛紘還是不太夠。盛長柏若能憑藉自己的能力,杏榜提名,他手頭的資本就會更多。而相對應的,他能找到的親家,級別也會更高。
因此,即使盛長柏的親媽王氏,想讓兒子娶自己姐姐康姨媽的女兒康允兒,盛紘都表示了拒絕。反而,他繼續和盛老夫人一起探討相看著未來兒媳的人選。
而他們也在長柏考上之後,幫長柏和海家二小姐結了親。
盛老夫人很滿意,盛紘很滿意,盛長柏也很滿意。
唯一不高興的,是盛長柏的親媽王氏。
一方面,王氏想娶自己的外甥女做兒媳,另一方面,王氏不滿海家,覺得海家規矩多,不讓丈夫納妾,加上海家勢大,王氏覺得自己擺不了婆婆的威風,心裡很不高興。
可王氏表達不滿時,一切早已塵埃落定。王氏只能憋著一股勁兒,等著為難新媳婦海氏。
02海氏的做法
婆婆要為難媳婦,很容易。而媳婦要想反抗,卻很難。
就像華蘭,她聰明,有手段。可遇上一個非要為難她,還覬覦她嫁妝的婆婆,她也是毫無辦法。
結果她一直隱忍著,直到後來明蘭給她出了主意,讓她想辦法幫公公納了一個貴妾。之後,華蘭的日子才開始好起來。
而這距離華蘭嫁入袁家,已經過去了十多年。
與華蘭不同,海氏雖然也遇到了一個不太友好的婆婆,但她在盛家的日子依然過得很好。
其中緣由有三。
一是,海氏娘家勢大,盛家不敢輕看。這也就使得在盛家最有話語權的兩個人,盛老夫人和盛紘,都是站在海氏這邊的。
二是,夫君盛長柏拎得清。盛長柏不像華蘭的丈夫袁文紹那樣愚孝,不懂得理解妻子。
相反,盛長柏還會幫著妻子籌謀,給妻子出主意,讓她能在王氏面前,好過一些。
而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海氏很聰明。她不會拎不清地和婆母對著幹,反而,會把所有事做到盡善盡美,讓人挑不出錯處。
新婚時,王氏要擺婆婆的譜,給海氏立規矩。海氏也很配合。
用原著裡的話來說,就是:
海氏恭恭敬敬地服侍王氏,晨昏定省不說,從早上睜開眼睛到晚上盛紘長柏回府,一直跟在王氏身邊伺候。王氏吃飯她就站著布菜,王氏喝茶她就先試冷熱,王氏洗手淨臉她就端盆絞帕,且始終面帶微笑,絲毫沒有勞苦疲累之意,非但沒有半句抱怨,反而言笑晏晏,仿佛伺候王氏是件多麼愉快開心的事兒。
結果後來,王氏卻主動放棄了給海氏立規矩。
究其根源,王氏也是媳婦。可她卻從沒像海氏服侍自己一樣,服侍過盛老夫人。
平日裡,盛老夫人不計較,別人也不會說什麼。
可一有了對比就不一樣了。
今天盛紘說王氏沒有海氏做得好,明天盛老夫人感慨自己沒有兒媳婦的命。
王氏坐立難安,最後放棄為難海氏。
最後,海氏不僅可以舒舒服服地過日子,還落了一個好名聲。
有人覺得是海氏運氣好,可我卻覺得,海氏在王氏的刁難下,仍遊刃有餘的原因,是應了盛紘的一句話:
因旁人犯錯,自己也跟著犯錯,直如棄珠玉而就草籤,反而會叫自個兒也沒嘴說人家。
海氏深諳此理。
因此,即使婆婆為人苛刻,為難媳婦,不對,可海氏也不有樣學樣,和婆婆對著幹。
反而,她一直謹言慎行,讓所有人都看到自己的好,別讓所有人都抓不到自己的不是。
基於此,海氏一直在盛府過得好,還能在墨蘭劃傷明蘭臉的時候,抓住機會打擊了林姨娘一脈。
特別是在長楓衝進來,準備像曾經無數次那樣,為自己的姨娘助攻時,海氏一席話,讓長楓面紅耳赤,只能灰溜溜地離開。
當時,海氏說:
除了一家之主,從沒聽說過內宅的事兒有爺兒們插手的份兒,三弟飽讀詩書,莫非此中還有大道理?三弟還是趕緊回去讀書吧,明年秋闈要緊。
而海氏這樣說話的底氣,是源於對方做錯了事,而自己沒有做錯事,沒有把柄抓在對方手上。
而這樣的海氏,也讓明蘭忍不住感慨說:「還是長柏哥哥有老婆命!」
03結語
約束自己的言行,不因旁人犯錯,而自己跟著犯錯。
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有難度。
因為人在被為難的時候,很容易情緒上頭,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所以這時候,我們就更需要提醒自己,不要在衝動的時候做決定。
冷靜一下,找回自己的理智。
在別人做錯事的時候,也不要放低對自己的要求,不要把自己拉低到對方的水平線,讓自己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那樣,不值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