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詳細描寫了盛家嫡長子——盛長柏的一系列婚禮流程,今天小編從盛長柏的婚禮流程,來看看古代大家族成親的系列流程。
盛長柏是盛家的長子嫡孫,盛老太太和盛紘對長柏的親事,格外重視。長柏科舉之路十分順暢,逢考必中。他剛考中舉人,盛紘的好多同僚就有好多人透露出結親的打算,但是盛紘有自己的想法,想給自己的兒子尋找一個門第高貴的兒媳,覺得長柏以後能有一個厚實、得力的嶽家扶持,才能仕途順遂。
而如果想娶高門貴女最基本的要求必須是考中了進士才行,所以盛紘堅持讓兒子繼續參加科舉考試,果然,長柏哥哥也很爭氣,第二年果然考中了進士。
盛紘知道自己的老婆在親事方面不靠譜,也看不上康家的女兒,早早地委託盛老太太幫著張羅。盛老太太相中了海家的嫡次女——海朝雲,這個海朝雲是孔嬤嬤都讚不絕口的人,據說她的人品德行都是極好的,盛老太太看上了海家的女兒,但是海家未必看得上盛家的門楣,畢竟盛家和還是有些差距的,海家是東陽名門,海家的老太爺是兩代帝師,海朝雲的父親、兄長都在朝為官,海家門第比盛家高許多。
盛老太太對這門親事很有信心,尤其是她年輕時候張羅過養子盛紘高娶王老太師嫡次女的婚事,很有經驗,所以從說媒階段,盛老太太就開始籌劃了。
一、說媒提親
因為自己家的門第不如女方,那麼就只有從個人魅力身上下手了,盛老太太效仿當年自己帶著盛紘去王家求親的經歷,讓和自己家有通家之好的媒人帶著盛長柏親自去上門求親,海家的太太一見長柏哥哥玉樹臨風、溫文爾雅、氣質磊落、身姿挺拔,不用說家世,心裡就先同意了一半。
後來又掂量著長柏的父親盛紘也是朝廷的中品官員,還有一個忠勤伯府的姐夫,還有一個體面的舅舅家,門第還算湊合,主要是長柏也考中了進士,人品、相貌也很體面,再加上自己家的女兒因為海家家訓,容不下妾室,門第太高的也未必看得上自己家的女兒,最後綜合考慮,同意了這門親事。
二、三書六禮
大約長柏哥哥很受中老年婦女的青睞,提親以後,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後來看長柏哥哥孤身一人在京城,恨不能讓長柏住到自己家中去。後來盛紘官職調動,回到京城,海家老爺謀了外放,怕以後女兒出嫁太麻煩,所以就主張在年前趕緊把婚事辦了。
盛紘覺得海家是書香清貴人家,仰慕人家的家風,所以主張按照全套古禮備婚,首先盛海兩家開始過六禮,古代的六禮是指: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個步驟。
1.納採:是指男方向女方送彩禮求親
其中盛家按照當時的習俗,準備的彩禮裡面有一隻捆的結結實實的大肥雁,這就是所謂的「聘雁」,當時已經流行假的大雁了,如蘭還納悶:現在不都是漆雕的嗎,怎麼還是活的?說明盛紘對這門親事的重視程度。
2.問名:將男女的年庚八字進行匹配
盛紘特意讓自己的好友大理寺的柳大人去海家納採求親,帶回來了海家小姐的八字庚帖,盛紘又請官媒裝模作樣地核對了一下。
3.納吉:將庚貼於神前佔卜請示
盛紘特意把兩人的庚帖放到先祖牌位前供奉了兩天,當然,結果一定是吉兆。古代婚禮雖然講究「合八字」,其實在真正想結親的人家來說,八字只是象徵性的合一合,那種以八字不合拒婚的人家,多半是從內心裡不想結親的,所以在真正要結親的人家,只是走走過場。
4.納徵:包括男方的彩禮和女方的嫁妝
原著裡沒有說盛家的彩禮,但是長柏作為盛家長子長孫,有盛老太太、王大娘子和盛紘的全力支持,彩禮自然很厚重,盛家雖然門第不算高,家財卻很豐厚,忠勤伯爵府的當家袁夫人就一直覬覦華蘭的嫁妝,說明盛家的財力還是很厚滴!
原著裡特意描寫了海家的嫁妝:
婚期將近,海家的嫁妝流水價的抬進盛府,家具包括床桌椅屏,一色泛著好看的紅光,衣料足足有幾十大箱子,還有各式擺設裝點,還有陪嫁過來的幾百畝田地和不知多少家店鋪。嫁妝場面聲勢浩大,可以說是十裡紅妝,把姑娘一輩子要用的銀錢衣裳都備齊了,具體到恭桶臉盆壽衣都準備全了。
5. 請期:確定結婚吉日
經過前面的一番準備,婚事定在了臘月十八,大吉大利。
6. 親迎:結親。
盛家和海家都在朝為官,尤其是海家,兩代帝師的海老太爺雖已致仕,但在清流中的威望猶在,這回海家嫁女,幾乎半個北方士林的頭面人物都來了,盛家和海家的同僚、姻親都參加了婚禮,場面非常隆重,因為原著是以盛明蘭的女性視角來寫的,古代未出閣的女子,對這種拋頭露面的事情參與不多,所以沒有詳細描述,但是婚禮場面卻非常體面,盛家娶回海家的女兒,確實是提高了自己家的體面。
都說長柏哥哥優秀,但是海家的女兒更優秀,否則在這場婚事當中,海家不會佔據主角,盛家是上趕著被挑選的,當然最後結局圓滿。盛家和海家聯姻對長柏來說,有了強有力的嶽家可以依靠,未來官場便少了很多阻力。
長柏和華蘭的婚事在盛家都是比較盛大的,作為嫡長子、嫡長女,兩個人身份地位使然,婚事都比較隆重,當然誰也沒有想到,不久的將來最小的女兒盛明蘭將會迎來更加盛大的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