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雙語工作坊 | 佛說四十二章經 (序)

2020-12-18 佛教在線

 

 

 

The Sutra of Forty-two Chapters

佛說四十二章經(序)

後漢 西域沙門加葉摩騰 竺法蘭 同譯

Translated jointly by Indian Sramana Kasyapa matanga and Dharmaraksa in the Later Han Dynasty

 

△ 朗讀 | 釋宏添

引言 

《佛說四十二章經》是在公元68年,東漢年間從印度傳到中國的第一部重要佛教經典。這部經是在佛陀涅槃後由祂的弟子總結了佛陀一生所作的重要開示,綜合佛一生所說的大小乘全部佛法。《佛說四十二章經》集結了佛陀關於持戒、忍辱、斷欲、精進、觀空等事的四十二段語錄,反覆強調了持戒的重要性,告訴佛教弟子應該如何修行。

Introduction

The Sutra of Forty-two Chapters was the first Buddhist sutra brought to China in 68 A.D from India during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It represents a collection of all the Buddha’s remarkable teachings as were delivered during his lifetime, and was compiled by the disciples after Buddha’s nirvana. The Sutra contains 42 quotations of Buddha’s teaching of both the Mahayana and the Hinayana, covering areas of discipline, patience, severance of desires, diligence and contemplation of emptiness. In the Sutra, the importance of discipline was emphasized repeatedly, thus providing useful guidance of practice for the Buddha’s disciples. 

 

 

講解 | 釋宏添 北京天開寺

By Bhiksu Hong Tian, Tiankai Temple

 

 

 

△ 朗讀 | 梭羅木木 中文序部分 01:02開始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悅之。明日問群臣:「此為何神也?」 

有通人傅毅曰:「臣聞天竺有得道者,號曰佛,輕舉能飛,殆將其神也。」

於是上悟,即遣使者張騫、羽林中郎將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支國寫取佛經四十二章。在第十四石函中登起立塔寺,於是道法流布,處處修立佛寺。遠人伏化願為臣妾者,不可稱數,國內清寧,含識之類蒙恩受賴於今不絕也。 

 

序二 Preface Two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離欲寂靜。是最為勝。

HAVING attained Buddhahood, the World-honored One thought thus: "To be free from the passions and to be calm, this is the most excellent Way."

 

住大禪定。降諸魔道。於鹿野苑中。轉四諦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

He was absorbed in Great Meditation, subdued all evil ones, and in Deer Park caused to revolve the Wheel of Dharma, which was the Fourfold Truth, and converted the five Bhikshus, Kaudinya, etc., inducing them to attain Enlightenment.

 

復有比丘所說諸疑。求佛進止。

Again, there were other Bhikshus who implored the Buddha to remove their doubts which they had concerning his doctrine.

世尊教勅。一一開悟。合掌敬諾。而順尊勅。

The World-honored One illumined all their minds through his authoritative teachings. The Bhikshus, joining their hands and reverentially bowing, followed his august instructions.

原典 | 中華大藏經《佛說四十二章經》(別本)(宋真宗注)

英譯者 | D.T. Suzuki

轉自 | 菩提字幕屋

英文序 單詞

 

 

△ 朗讀 | 弘惠 單詞部分 00:52開始

 

主要詞彙 Vocabulary

 

 

1、sutra [?su?tr?] n. 梵語:佛經;契經

2、Buddhahood ['bud?hud] n. 佛果

3、meditation [?med??te??n] n. 禪定

4、Wheel of Dharma 佛法之輪;法輪

5、Kaudinya 梵名:憍陳如

6、Nirvana 涅槃

7、Mahayana 大乘;大乘佛法

8、Hinayana 小乘;小乘佛法

9、discipline [?d?s?pl?n] n. 戒律

10、diligence [?d?l?d??ns] n. 精進

11、disciple [d?'sa?pl] n. 信徒;門徒

 

本文由北京天開寺佛法雙語工作坊文宣原創編輯,內容僅限交流學習,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其他平臺如需轉載請說明。大家可在下方評論交流,歡迎加入學習群一同學習。

 

講解 | 釋宏添

英文校對 | Cindy

彙編 | 德山

朗讀 | 釋宏添

弘惠 梭羅木木

排版 | 惟勤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佛法雙語工作坊 |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12章(1)
    The Sutra of Forty-two Chapters - 12 (1) 佛說四十二章經貧窮布施難:窮人在財布施來說是難,但第11章曾經講過布施的功德主要是論心境而不是論對境。而且貧窮人也可以作無畏布施或法布施。給人希望或歡喜,包括助人、讚美等都屬於無畏布施。勸人深信因果,皈依三寶,乃至講解佛法都是法布施,而三種布施中以法布施最為殊勝。
  • 佛說四十二章經之奧義淺談
    這四十二章經是佛教傳入中國,最早的一部經典,其內容是佛弟子,把佛陀曾經說過的四十二句話,總結起來,構成一本經書,四十二章經,和佛遺教經,八大人覺經,共稱為,佛遺教三經。這三本書的特點是篇幅較短,語言精練,其所表達的思想簡單明了,很適合初學者觀看,修習。
  • 《佛說四十二章經》:什麼是真正的「沙門」
    《 佛說四十二章經》是佛教東來時,最早由梵文翻譯而成的中國第一部正式成書的漢文佛教經典,據《後漢書》所載,是由東漢漢明帝夜夢神人而遣使從西域請回來的攝摩騰與竺法蘭兩位僧人所譯,其夢神之說雖屬可疑,但佛教由此而開始傳入中國,卻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從此開始,佛、法、僧三寶具足,具備了傳教的條件
  • 佛教之四十二章經
    我認為支譯《四十二章經》可能性不大,一則《四十二章經》本無梵本可依,二則至支謙時,安世高所譯小乘經典和支婁迦讖所譯初期大乘經典已成規模,譯經的選擇、格式、語言等日趨成熟,沒有必要重譯這樣一部「撮要引俗」的佛經,而更大的可能性是支謙鑑於本經做為中土第一部譯經,而對經文做了修證,而最大的修證即在於用「初序分」替代了此時已隨經文一起流行的<經序>,並在經末添加「流通分」,使其在經文組織結構上更加成熟化
  • 《佛說四十二章經》:出家人的簡捷修行之道
    網圖雖然如此,但是在《佛說四十二章經》第二章中,佛祖仍然為人們指出了一條無修無證的徹底究竟修行之道,使人們可以因此而對照自己的修行之路與境界之高低,而塵俗中人也可以從中少窺佛法修行之一斑下面我們就來粗略的了解一下《 佛說四十二章經》第二章中的內容,對與否,請大家多多拍磚指正。一,佛言: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
  • 佛法雙語工作坊 |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12章(2)
    法師講解  第2分鐘38秒開始   單詞 第5分鐘57秒開始第12章會善知識難:《妙法蓮華經》說遇到善知識是需要很大的因緣,因為善知識可以引導我們發菩提心,令我們得以成佛。有些初學者會喜歡自己看書,但無師自通的學佛方式是行不通的,因為這樣很容易導致知見上的錯誤。
  • 《佛說四十二章經》:佛祖是如何對待罵佛之人的,你能做到嗎?
    前面我們曾經給大家介紹過,《 佛說四十二章經》是第一部漢譯佛經,傳入的時間甚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十二段,卻因為甚通攝大小乘的一切教義而受到佛教徒們的喜歡,言簡而義豐,對於那些初入佛門的人來說,《 佛說四十二章經》不失為一部好的入門教材。
  • 了解經典「四十二章經」
    我們首先要了解這部經為啥稱為《四十二章經》?這是佛法傳進中國來以後的第一部經典,具有佛法裡程碑的象徵意義。整部經的文體形式類似於東漢時期的文體,有點像道士或者儒家經典的章回體,是迦葉摩騰、竺法蘭共譯,這兩位是證果的聖人。
  • 細說《四十二章經》,你不知道的事情!
    看過金庸筆下的《鹿鼎記》都知道,韋小寶把朝廷攪得天翻地覆是因為那部《四十二章經》。這究竟是部怎樣的經書?它隱藏著失落文明?還是遠古秘寶?小說創作固然狂野,現實劇情卻往往更絕,歷史上真正的四十二章經背後,究竟有著怎麼樣輾轉曲折的故事?
  • 《佛說四十二章經》提到三種真如,與佛相應,看看我們有幾種
    《佛說四十二章經》是以什麼為體?以大乘、以實相為體,也講真如法身、也講實相。佛法中提到七種真如:流轉真如、實相真如、唯識真如、安立真如、邪行真如、清淨真如、正行真如。《佛說四十二章經》當中,這些真如都有所提及。一、流轉真如。
  • 佛說四十二章經:古代的頭陀修行有四大特點,現代修行人很難做到
    佛教文化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傳承,在許多方面已經和最初的面目有所區別,比如說在《 佛說四十二章經》第三章中,就還保留了佛教頭陀們最原始本真的面貌,其修行之道和我們今天所見的修行之人大有不同。網圖雖然今天亦有修頭陀之行的人,但卻是鳳毛麟角、極為稀有,人們自然也就很難因此而知道古人的修行之道是什麼樣的,今天我們就和大家從《佛說四十二章經》第三章中去簡略的了解一下,看頭陀的修行是不是真的能夠做到割愛去貪
  • 佛說四十二章經白話文
    佛說四十二章經後漢迦葉摩騰、竺法蘭同譯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離欲寂靜,是最為勝。住大禪定,降諸魔道,於鹿野苑中,轉四諦法錀,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復有比丘所說諸疑,求佛進止。世尊教敕,一一開悟。合掌敬諾,而順尊敕。
  • 《鹿鼎記》為何要把藏寶圖放在《四十二章經》裡,金庸有何用意?
    在《鹿鼎記》的世界裡,一本《四十二章經》引得江湖腥風血雨、動蕩不安,傳聞《四十二章經》裡藏著大清的龍脈裡面有無盡的財富。寶藏為何藏在了《四十二章經》裡?這裡大有說頭。《四十二章經》全名《佛說四十二章經》,是佛教傳入中國翻譯出來的最早的一部經,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經書了。儲存在歷代皇室藏經中,而且在漢明帝以後此經書就廣泛流傳開。佛教流傳到我國後便受到了統治者的歡迎,甚至到後來規定僧人見到皇帝也不必行跪拜禮。我們都知道《鹿鼎記》的背景時代是滿清,滿清入關後統治了明的領土,思想上卻被漢人同化了,當然也包括了對佛教的尊重。
  • 《鹿鼎記》裡時常提及的《四十二章經》到底是何物?且聽道來
    這個伏筆就是大清龍脈寶藏,當年努爾哈赤布下後路,將大量寶藏埋藏於關外,畫出寶藏圖,再將寶藏圖分成八份,分別藏於八部《四十二章經》裡面。努爾哈赤告誡其後代,若哪日在關內無法生存下去,便可回到關外,挖出寶藏,重新再來以便東山再起。小說的主人公韋小寶以其鬼靈的機智斡旋於想得到寶藏的各方勢力之中,最終如願以償,《四十二章經》盡歸於韋小寶之手。
  • 這就是《鹿鼎記》中搶的天昏地暗的《四十二章經》?
    小時看金庸小說入迷,尤其是在看《鹿鼎記》時,對韋小寶的羨慕、嫉妒、恨自不必說。但對《四十二章經》更是好奇不已。在金庸先生的小說《鹿鼎記》中,宮廷、江湖各方勢力明爭暗鬥地爭奪著這本書,這本藏著驚天秘密的《四十二章經》到底講了些什麼?圍繞著它都發生了哪些故事。
  • 韋小寶偷的四十二章經哪來的?這得從漢明帝做夢和一匹白龍馬說起
    漢明帝不做夢,韋小寶就偷不到四十二章經。虛構的清朝人物韋小寶偷四十二章經,怎麼跟東漢的第二個皇帝漢明帝劉莊扯上關係了?這還真不是關公戰秦瓊,因為沒有劉莊做了一個能把自己笑醒的夢,也就沒有四十二章經了,於是韋小寶也就沒得偷了,也許金庸寫小說的時候,就會讓韋小寶去偷金瓶梅了。 大家看鹿鼎記,有八個老婆的韋小寶湊齊了八本四十二章經,找到了清朝藏寶圖。於是有人奇怪:四十二章經不應該是四十二本嗎?
  • 《鹿鼎記》沒說錯,《四十二章經》裡真的有寶藏
    ,今天我們不來討論這部新版的《鹿鼎記》到底好不好,單來聊一聊《鹿鼎記》裡的一樣東西,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四十二章經》。在金庸先生的筆下,《四十二章經》可以說貫穿了《鹿鼎記》小說的全部劇情。各路人馬都希望能夠得到全部八部的《四十二章經》,之後找出經書中藏有的寶藏地圖,並取得大清的寶藏。小說中,《四十二章經》原本由滿洲八旗的八個旗主掌管,各種機緣巧合之下,韋小寶最終得到了全部的《四十二章經》,並最終在八部《四十二章經》的封皮夾層之中找到了地圖碎片,並拼得了大清寶藏的藏寶地圖。
  • 《四十二章經》:中國第一部漢譯佛經(洛陽古代典籍·名人名著篇③)
    佛的42條語錄  《四十二章經》,全稱《佛說四十二章經》。這部經書非常重要,但只有一卷,包含42篇短短的經文。事實上,它是佛的42條語錄的結集,一條語錄即為一章。  從內容上看,《四十二章經》主要闡述早期佛教的基本教義,認為人生短促,世事無常,人們應該拋棄世俗欲望,出家修行。
  • 四十二章經究竟是什麼?這部經書到底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
    在鹿鼎記中有這麼一部經書,因為七本經書之中各自藏著一副藏寶圖,所以受到了各方人士們的搶奪,最終又有著主角光環加成的韋爵爺將其極其並且找到了寶藏,這部經書就是四十二章經。但這個四十二章經究竟是什麼,就成為了一個困惑大家多年的問題,這部經書到底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
  • 《四十二章經》經典七句,領悟如脫胎換骨,改變人生!
    提到《四十二章經》除了對佛教有所了解的人之外,其他人估計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鹿鼎記》中,那八本藏著大清龍脈寶藏圖的神秘經書了。《四十二章經》據傳是佛教最早翻譯過來的經文,全名為《佛說四十二章經》,其傳入目的無非傳教布道,弘揚佛教教義,所以此經文字簡練內容易懂,是以問答的形式寫成的一部經書,此經書分為四十二個段落,顧得名《佛說四十二章經》,是佛教基礎入門的經書之一,要想了解佛教聆聽妙音此經不了不參。正所謂「一生幾多煩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參閱佛經不但可以為自己的人生答疑解惑,還可以消除煩惱執念,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