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清河中學在素質教育的實踐中,始終把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作為育人的價值追求,學校積極開發利用各種資源,實施學生的自主發展模式,打造學生發展平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主動發展。學校以核心素養培育為突破點,以學生為中心,積極開展回歸教育本源的教育教學實踐,引領校園健康和諧發展。
深化課程改革,建構「自主對話」的課堂模式。大力推進教與學方式的改革,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和諧、互動的教學環境,全面關注學生的發展,形成高效、富有個性的學習策略。學校堅持先學後教,以學定教,探索以「對話單」為載體,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旨的教學改革。經過近幾年的實踐,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課堂教學形式發生了徹底轉變;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學會了合作交流,學會了自我展示,學習能力大大提高。「自主對話、小組合作」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傳統的「先教後學」,「填鴨式」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主學習,構建起科學的知識網絡,進行針對性強的必要練習,及時進行達標檢測,雖然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少了,卻比傳統的課堂學習節奏更為緊張。原本封閉的課堂教學模式被打破,「師生互動、教學相長」得以實現,學生真正成了課堂主角。課堂教學開放性不斷加大,教學效率逐漸提高。
豐富課程資源,提供促進發展的課程支持。學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深入開展課程改革,努力提高新課程實施水平,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除國家課程外,學校發動全體教師,充分利用淮安、本地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等途徑,先後開發了《淮安歷史名人傳略》《可愛的淮安》《周恩來》等73門校本課程,編撰了《走進古詩詞》《淮安地方文化》《三國演義》導讀、《走進文學名著》《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等49本校本教材,形成了一批深受學生歡迎的優質課程。豐富了學校教育的內容,強化了學生的新課程理念,改善了教育教學效果。供學生選擇的空間很大,基本形成了涵蓋思想教育、人文素養、科學素養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為學生建構全面的知識和能力基礎,同時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開展實踐活動,鍛造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學校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教育與管理功能,努力把校園建設成為學生智慧和素質發展的大舞臺。通過學生會民主改選、成立學生自管會、創建「周恩來班」等形式,讓學生參加學校的各項工作,增強學生主人翁意識。充分利用社團活動、勞動周、文明監督崗等多種平臺,提升學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聘請校長助理,落實學生校長助理管理範圍,突出品學兼優、德才兼備的學生校長助理的示範引領作用,就學風建設、校園衛生、習慣養成等方面發揮監管和督促作用,帶動團委、學生會尋求解決辦法,培養他們的使命意識、擔當意識。開展社會調研、問題研究、角色擔當等實踐活動,調節學生身心。學校有戲劇社、文學社、街舞團等30多項社團活動,體育文化節、藝術節、女生節、校園模範人物評選、元旦大合唱,英文歌曲大賽、課本劇表演、詩歌朗誦會、辯論賽等,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充分利用日月洲西遊文化主題樂園、吳承恩故居、漕運博物館等淮安本地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培養學生了解社會,熱愛家鄉以及相互交往協作的能力,激發服務家鄉的熱情。組織學生開展「清河——清華夏令營活動」,到南京中山陵、揚州史可法紀念館開展社會實踐、拓展訓練,開闊學生視野,增強學生體驗,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更好地幫助他們了解和認識社會,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
顏廷發 於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