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是什麼意思

2020-12-13 老李說農

農村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 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一些農村老話有很深的道理,它不僅教會了我們後人怎樣做人,而且也告訴我們做事方法,讓我們少有彎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糾紛。當我們與老人相處的時候也是這樣的,一些老人在上了年齡的時候也被稱為「老小孩」的,而農村老話卻教會我們怎麼和老人相處。比如這句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李子來說一下:

俗語「六十不交言」是什麼意思:

六十歲被稱為花甲之年,那麼何為花甲之年呢?老祖宗那時候用天幹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年,而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因此來說六十歲也叫花甲之年。但是老祖宗認為和老人接觸的時候,「六十是不交言」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筆者人到了六十,就是退休的年齡了。而這六十的老人,無論是在言行上,還是頭腦上,或是體力上都不去年輕人了。因此當年輕人和他們交流的時候,則是會出現代溝的,比如你說這方面的,但是老人們聽著卻說另一方面的知識,就不在一個頻道裡面。

而六十歲的老人還是比較固的,他們認準的事情,如果你去反駁他,他是不會聽你的話,而且還容易愛發脾氣。因此來說六十也被稱為「耳順之年」,他們也是愛聽一些好聽的。對於一些忠言逆耳的事情,他們自然也聽不進去的,因此來說,和六十歲的老人說話的時候,不要和他們交心交言,而是順著他們的話而說,讓他們高興才是。

俗語「七十不留宿」又是什麼意思?

俗話說「人過七十古來稀」,那麼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筆者認為老祖宗留下的俗語和現代是有很大不同的,而「人過七十古來稀」是句古語,在古時候人們的生活水平很低下的。那時候醫療條件衛生狀況都不是很好,遠遠沒有現在好的醫療條件,因此來說在古時候一般人很難活到70歲的,所以也就有了「人過七十古來稀」的俗話出現。

鑑於上述原因,主人在和一些七十歲的老人接觸的時候,吃飯自然是可以的,但是一般是不讓他們留宿的,因為一旦主人讓七十歲的老人留宿,如果夜晚發生一些意外情況,而主人家自然也是眾口難辨。雖然說好心,但是卻被一些不良的人說成壞事。所以來說,七十不留宿自然也是這個道理。

農村俗語「八十不留飯」又是為什麼:

記得我有一次去市裡公園,見到一位八十來如何的老人正在鍛鍊身體。當時我認為這老人只有六十多,在攀談以後,才知道這老人86歲了,很是健康。但是在古時候,醫療環境和生活條件自然不像現在這麼發達,老人到七十歲的時候就非常長壽了,何況是八十歲的老人。

而八十歲的老人已經到了仗朝之年,也就是拄著拐杖的之年。也有說是耄耋之年,指八十、九十歲。但是來說,老人在80歲的年齡,身體上自然也是大不如前了,他們是需要兒女的孝敬的。

因此一些八十歲的老人去別人家裡做客的時候,人家為了避嫌,一般是不留老人吃飯的。一是怕老人在吃飯的時候出意外,二是怕一些飯菜不對老人的胃口。所以就有了「八十不留宿」之說。

但是來說:

無論是何種說法,這句俗話「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還是有一些道理的。因為老人在六十、七十、八十這些階段,萬萬不能對待平常人一樣對待他們,而是要做到孝順老人,讓老人過一些美好的晚年才是最重要的。

相關焦點

  • 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
    今天說說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02六十不交言豆上無坑無有芽,手忙刀快眼昏花。兩三點血紅誰見,六十歲人白自誇。「六十不交言」意思就是:60歲了不要和老人交流言語太較真!1、六十也被稱為「耳順之年」,意思就是老人們愛聽一些好聽的,你要順著他們說話。2、不要去和老人討論太多新鮮的事情,新鮮的觀點。「代溝」這個東西還真的是存在的!若在溝通交談中,動了火氣,容易氣壞身體。3、這個年紀的老人,超勞一生已過了奮發向上的時期,思想上轉為保守派。而年輕人還處在進取的階段,與他們交流會影響年輕人的進取心。
  • 農村俗語和老話「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是什麼意思?
    俗語的特點都簡單明了,說起來朗朗上口易於理解,因此它能代代相傳下來。人們現在聽到的許多俗語都包含著深刻的哲理,當然,它們也反映了當時的人們的思想觀念,「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就是一句流傳下來的俗語,當中也蘊含一定的道理。
  • 老話說「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有沒有道理?
    現如今,依然有很多人對於古代的一些俗語、諺語、老話,銘記於心,這樣的話語,有的可能隨著時代變化,成了不可信的東西,但是有些話,即使經歷百年,依然對人們的生活有很多的引導作用,相應的,對於改善人們身體健康,也是有益處的,其中對於「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就需要大家多重視
  • 農村有句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是什麼意思?
    在過去農村老一輩之中一直盛傳說:遇到七十歲或者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來家中做客,不要讓他在家中過夜,遇到八十歲或者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來家中做客,吃飯的時候不要給他準備。那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講究呢?七十不留宿的來歷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語說,五十歲活年年,六十歲活月月,七十歲活天天,八十歲活時時。
  • 農村俗語「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飯」指的是什麼?
    人生在世,不同的年齡有著不同的特徵,在古代的時候,因為醫療條件和當時社會生活條件的限制,所以人們的平均年齡才四十幾歲,而過了五十以上的人都屬於老年人了,所以人們根據生活中的經歷總結出一套關於老人的應該注意的俗語,告訴人們應該在某個年紀就要避免做一些不與年紀相符合的事情,五十不交錢,
  • 農村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什麼意思?
    農村諺語是非常具有魅力的農村文化,揭示了農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傳統思想、民俗文化、道德箴言等等,都是老一輩農民記錄的點點滴滴的精髓語言,告誡子孫很多道理,希望後代們都能傳承下去。小編向大家介紹的俗語是「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六十不勸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是為啥?
    民間俗語,大部分流傳於農村,因為本身我們中國就是一個農業大國,只不過近幾十年改革開放,才開始快速的現代化。所以很多的民間俗語都是以農業文化為背景創作的。能流傳至今的,都是經過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不斷驗證,而且依然適用於我們今天的生活。
  • 「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有沒有道理,非常實用
    古時候民俗俗語俗話,儘管許多 淺顯易懂,但一些使我們煞費苦心難以了解透亮,既然可以歷經上千年歲月滄桑而經久不衰,毫無疑問有它的大道理。如「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沒留飯」,這句俗語該怎麼解釋呢?「六十不交言」這句話的意思是勸誡年青人,不必與六十多歲的老人深入交流,更沒必要造成語言上的矛盾。
  • 農村老話「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有什麼含義?原來是這麼回事
    導讀:農村老話「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有什麼含義?原來是這麼回事正所謂「經典永流傳」!而農村中的老話有很多,但是,能夠一直不斷延續流傳的卻並不多,而我們知道俗語流傳於農村,反映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雖說「五裡不同風」,但也有很多的參考,其中農村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相信很多農村朋友在茶餘飯後閒聊的時候,會時不時的提上一句吧,那麼你知道這句俗語究竟有什麼含義嗎?其中究竟有何講究嗎?為此,小編專門諮詢了懂這方面的老農,在一番聊天之後才知道,原來是這麼回事。
  • 養老文化精粹:六十不勸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
    有些俗語富含做人處世的道理,也有些俗語反映了勞動農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對於生長在農村的人,相信都會從老人口中聽到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老話。老人說的話,紙可包,就說一些老輩人口中的口頭禪,俗話,甚至一些傳承下來的老話,都是很經典的。
  • 俗語「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有何深意?年輕人該看看
    摘要:俗語「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有何深意?年輕人該看看文/農夫也瘋霜降節氣就要到了,天氣也是日漸寒冷了。後來劉大爺解釋說「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李大爺年紀大了,不願意坐是有道理的,以後不要強求。劉大爺這麼一說,我更加迷惑了。這句老俗語說的是什麼醫生呢?有何深意呢?年輕人該看看!六十不交言六十歲正好是花甲之年,也是從中年進入老年的年紀了。
  • 老話「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 其中意思你知道嗎?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來尤其在農村流傳下來了很多經典的俗語,不僅聽著順口且很形象化的表達了一定道理,傳播廣,很容易讓你明白,對於農村常聽到的「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是什麼意思?下面三農苑說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吧。
  • 諺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導語:諺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到底是什麼意思?中國自古以來出現很多民間的俗語,其中就有一句叫做「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這句俗諺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要進行這三個不留?首先,這句俗諺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要人們懂得防微杜漸的道理,人們這麼去實行之後,不但能給自己免去不必要的費事,而且還能不增添他人的煩惱。「七十不留宿」的含義就是假如有七十歲高齡的人到家裡做客,那麼最好讓老人家早點回去休息,不宜留宿在家中。
  • 農村俗語:「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飯」指的是什麼?
    這句農村俗語,是說農村人到了50歲的時候,不向家裡交出自己勞動所得的錢了,家人和外人不要與老人有什麼錢上的來往;到60歲的時候,就不能掌管家務,說這說哪的,家人和外人也沒有必要把自己為難之事一一告訴老人,避免增加老人的思想壓力;到70歲的時候,不管在哪裡做客,都是隨老人意願,不要強留老人在家裡吃飯
  • 農村俗語:「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講的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多多少少都流傳著一些富有特色的俗語,在不同的地方,這些俗語在句式和表達形式上略有不同,但表達的意思卻是相似的。它們在農村被一代一代的口口相傳,富有人生哲理,是我們祖先的重大發明。充滿了我們祖先的智慧,祖先們用「話粗理不粗」的俗語教會我們人際交往、為人處世、農耕經驗等。
  • 老人常說:「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是什麼意思? - 農...
    有些俗語富含做人處世的道理,也有些俗語反映了勞動農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對於生長在農村的人,相信都會從老人口中聽到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老話。今天筆者也為大家分享幾句俗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①「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這句俗語的寓意是在告訴人們,做人做事要懂得變通,靈活多變。而不是一根筋,要懂得避高就低。
  • 農村俗話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飯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比如這句農村俗話「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飯」,我們初看這句話時,會想當然的認為這裡的五十不交錢是五十不借錢,但假如是這樣的意思,那這個六十不交言又怎麼解釋?所以,黑嫂認為這裡的「交」,不能直接理解成借,那究竟該怎麼理解?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 農村俗語: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是什麼意思?文/農夫也瘋狂世人都知道老來難,人年紀一大了,就怕給別人添麻煩,然後遭到子女及他人的嫌棄。可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誰都無法避免的。在農村裡一直都是很喜歡走親戚、串門的,這也是農村人情味的一種體現。但當人年紀大了以後,也就不願意走親戚了,即便是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情,也多數是讓子女代勞了。比如在農村裡過年走親戚,以前往往都是父母領著小孩子去,可是等到父母老了以後,則是子女領著他們的小孩子去了,很少見到有老人出去給別人拜年的。這個也和古人所流傳下來的一句俗語有關:「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七十不留飯,八十不留宿」,為啥不留古稀老人吃飯?
    在農村裡,你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俗語,,它可能會是關於生活的一些小常識,也可能是有關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也有可能是告訴人們到了一定的年齡時,應該怎麼做等等,總之它所涉及的方面無處不在。今天我說的這句話,就是它人們的年齡有關,這一句話就是「七十不留飯,八十不留宿,九十不留坐」。
  • 農村俗語:「五十不蓋房,六十不種樹,七十不做衣」,啥意思?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的農村流傳著很多老話和俗語,他們都是老一輩人智慧的結晶。這些俗語雖然沒有記載在書本上,但很多仍然是很有道理的,不少老話對如今的我們仍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就比如"五十不蓋房,六十不種樹,七十不做衣"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