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

2021-01-11 俗世讀書人

01緣起

「一個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祖輩們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和智慧,歸納總結後傳下來的俗語,始終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以至於每個人對俗語的理解也是千變萬化。

今天說說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

02六十不交言

豆上無坑無有芽,手忙刀快眼昏花。兩三點血紅誰見,六十歲人白自誇。

「六十不交言」意思就是:60歲了不要和老人交流言語太較真!

1、六十也被稱為「耳順之年」,意思就是老人們愛聽一些好聽的,你要順著他們說話。

2、不要去和老人討論太多新鮮的事情,新鮮的觀點。「代溝」這個東西還真的是存在的!若在溝通交談中,動了火氣,容易氣壞身體。

3、這個年紀的老人,超勞一生已過了奮發向上的時期,思想上轉為保守派。而年輕人還處在進取的階段,與他們交流會影響年輕人的進取心。

4、這個年紀的人,剛開始進入老年人的生活,有點不適應,忌諱的事情特別多,容易得罪他們都不知道。

03七十不留宿

《漁家傲·七十光陰能幾日》七十光陰能幾日。大都二萬五千日。過了一日無一日。無一日。看看身似西山日。不做修行虛度日。

「七十不留宿」意思就是:70歲了就不要留宿人。

小編認為可以分兩種解釋:

第一種,不在老人家留宿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年輕一輩一般逢年過節都會去看看老人,一是,聽聽老人傳授人生經驗,二是,看看老人身體健康。那為什麼不留宿呢?

1、老人一般生活的地方都是環境較好一點的農村,環境好但是交通不方便,不利於第二天年輕人上班。

2、在老人家裡留宿,如果夜晚發生一些意外情況,如:磕磕碰碰、心臟病、腦溢血、哮喘等的發作。

3、老人如果晚上死了,同睡一個屋,被認為不吉利。

第二種是不讓老人在我們家留宿1、老人住我們家,有些藥沒有隨身帶,要吃藥怕找不到,影響健康。

2、晚上起來夜尿,燈開關、房子路線等都不熟,容易磕磕碰碰。

3、老人大都認床認環境,可能睡不著。本來睡眠就淺,很有可能就一晚上睡不著。

4、早上年輕人起來上班,也很可能吵到老人家。

5、古人迷信,最主要還是怕人死在家裡,這樣家裡基本一段時間不會住人的。

綜上所述:雖然看著不近人情,但也是古人經驗的總結,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04八十不留飯

《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八十不留飯」意思就是:80歲了,就不留下來一起吃飯了。

這話小編也認為兩種解讀:

第一種,不在老人家吃飯1、你在老人家吃飯,還要讓老人給你做飯,一個80歲的老人給你做飯,於心何忍!

2、老人吃的飯菜偏清淡、軟糯,年輕人不習慣,又不好意思不吃,尷尬。

3、怕老人在吃飯的時候出意外,這種事情說不清楚的。

第二種,就是不留老人在我們家吃飯1、老人家的飯比較難準備,他們牙口不好,大多喜歡軟爛、清淡的飯菜。和我們平時吃的不一樣。難搞!

2、年輕人吃飯快,老人可能為了跟上我們的吃飯速度,加快進食的節奏,容易嗆到噎到,出現意外死亡。

3、古代交通不好,如果留著吃晚飯,很容易晚上走夜路回家,不安全!

4、留下來吃飯意義不大,老人基本上吃不下多少了,而你還要準備一大桌子菜,你麻煩來,老人也尷尬。

綜上所述:雖然不近人情,確有有理可依!

05結束語

這種觀點可能讓人覺得過於傷害老人。但是確告誡了眾人如何「規避和老年人相處的風險」。

這句俗語,雖然有些危言聳聽,甚至不顧世俗禮法,但卻飽含古人生活的智慧,是對人世百態的總結和提煉。

多讀俗語,對我們今後的人生道路會有很大啟迪和幫助。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 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一些農村老話有很深的道理,它不僅教會了我們後人怎樣做人,而且也告訴我們做事方法,讓我們少有彎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糾紛。比如這句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李子來說一下:俗語「六十不交言」是什麼意思:六十歲被稱為花甲之年,那麼何為花甲之年呢?老祖宗那時候用天幹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年,而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因此來說六十歲也叫花甲之年。
  • 老話說「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有沒有道理?
    現如今,依然有很多人對於古代的一些俗語、諺語、老話,銘記於心,這樣的話語,有的可能隨著時代變化,成了不可信的東西,但是有些話,即使經歷百年,依然對人們的生活有很多的引導作用,相應的,對於改善人們身體健康,也是有益處的,其中對於「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就需要大家多重視
  • 農村俗語和老話「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是什麼意思?
    俗語的特點都簡單明了,說起來朗朗上口易於理解,因此它能代代相傳下來。人們現在聽到的許多俗語都包含著深刻的哲理,當然,它們也反映了當時的人們的思想觀念,「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就是一句流傳下來的俗語,當中也蘊含一定的道理。
  • 「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有沒有道理,非常實用
    古時候民俗俗語俗話,儘管許多 淺顯易懂,但一些使我們煞費苦心難以了解透亮,既然可以歷經上千年歲月滄桑而經久不衰,毫無疑問有它的大道理。如「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沒留飯」,這句俗語該怎麼解釋呢?「六十不交言」這句話的意思是勸誡年青人,不必與六十多歲的老人深入交流,更沒必要造成語言上的矛盾。
  • 農村俗語「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飯」指的是什麼?
    人生在世,不同的年齡有著不同的特徵,在古代的時候,因為醫療條件和當時社會生活條件的限制,所以人們的平均年齡才四十幾歲,而過了五十以上的人都屬於老年人了,所以人們根據生活中的經歷總結出一套關於老人的應該注意的俗語,告訴人們應該在某個年紀就要避免做一些不與年紀相符合的事情,五十不交錢,
  • 農村俗語「六十不勸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是為啥?
    比如這句農村的民間俗語「六十不勸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聽過這句話的人不知有多少,但是細細想來,這句俗語雖然揭示了一定的道理,但是似乎又有點違背我們中國傳統的孝文化。說到老人,一般人年紀大了,身體漸漸衰弱,新陳代謝消化等功能都會下降,而到了六十歲,一些老人還會認為自己的身體不錯,在勸酒的過程中,不會刻意節制,而老人對於酒精這種東西的代謝能力有所下降,強行勸酒容易出事,所以出現了這個說法「六十不勸酒」。人到了七十歲的時候,也就到了我們常說的垂暮之年。
  • 農村有句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是什麼意思?
    在過去農村老一輩之中一直盛傳說:遇到七十歲或者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來家中做客,不要讓他在家中過夜,遇到八十歲或者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來家中做客,吃飯的時候不要給他準備。那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講究呢?七十不留宿的來歷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語說,五十歲活年年,六十歲活月月,七十歲活天天,八十歲活時時。
  • 養老文化精粹:六十不勸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
    有些俗語富含做人處世的道理,也有些俗語反映了勞動農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對於生長在農村的人,相信都會從老人口中聽到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老話。老人說的話,紙可包,就說一些老輩人口中的口頭禪,俗話,甚至一些傳承下來的老話,都是很經典的。
  • 俗語「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有何深意?年輕人該看看
    摘要:俗語「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有何深意?年輕人該看看文/農夫也瘋霜降節氣就要到了,天氣也是日漸寒冷了。看到他老人家年紀大了,我想給他搬一個板凳坐,他老人家就是不坐。我當時就鬱悶了,這個李大爺真奇怪,有椅子不坐,偏偏要站著。後來劉大爺解釋說「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李大爺年紀大了,不願意坐是有道理的,以後不要強求。劉大爺這麼一說,我更加迷惑了。這句老俗語說的是什麼醫生呢?有何深意呢?年輕人該看看!
  • 農村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什麼意思?
    小編向大家介紹的俗語是「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七十、八十、九十在這裡指的是老人的年齡,這裡要闡述的是老人來到家中做客,作為主人家在接待老人時應該注意些什麼。七十不留宿,當老人來到別人家中,如果老人不願意留宿家中,主人家不可強留,因為七十歲到了古來稀的年齡,留宿可能讓老人由於換了環境而睡不著覺,影響老人的身體健康,很多老人都不習慣在外過夜。
  • 農村老話「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有什麼含義?原來是這麼回事
    導讀:農村老話「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有什麼含義?原來是這麼回事正所謂「經典永流傳」!而農村中的老話有很多,但是,能夠一直不斷延續流傳的卻並不多,而我們知道俗語流傳於農村,反映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雖說「五裡不同風」,但也有很多的參考,其中農村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相信很多農村朋友在茶餘飯後閒聊的時候,會時不時的提上一句吧,那麼你知道這句俗語究竟有什麼含義嗎?其中究竟有何講究嗎?為此,小編專門諮詢了懂這方面的老農,在一番聊天之後才知道,原來是這麼回事。
  • 諺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導語:諺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到底是什麼意思?中國自古以來出現很多民間的俗語,其中就有一句叫做「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這句俗諺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要進行這三個不留?首先,這句俗諺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要人們懂得防微杜漸的道理,人們這麼去實行之後,不但能給自己免去不必要的費事,而且還能不增添他人的煩惱。「七十不留宿」的含義就是假如有七十歲高齡的人到家裡做客,那麼最好讓老人家早點回去休息,不宜留宿在家中。
  • 老話「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 其中意思你知道嗎?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來尤其在農村流傳下來了很多經典的俗語,不僅聽著順口且很形象化的表達了一定道理,傳播廣,很容易讓你明白,對於農村常聽到的「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是什麼意思?下面三農苑說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吧。
  • 農村俗語:「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飯」指的是什麼?
    這句農村俗語,是說農村人到了50歲的時候,不向家裡交出自己勞動所得的錢了,家人和外人不要與老人有什麼錢上的來往;到60歲的時候,就不能掌管家務,說這說哪的,家人和外人也沒有必要把自己為難之事一一告訴老人,避免增加老人的思想壓力;到70歲的時候,不管在哪裡做客,都是隨老人意願,不要強留老人在家裡吃飯
  • 老人為何三不留: 七十不留宿, 八十不留飯, 九十不留坐?
    "七十不留宿, 八十不留飯, 九十不留坐",這是民間文學中最流行的一種。為什麼70後的老人三不留?為什麼老人三不留: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這三句俗語的意思是,老人70歲以後,如果到親戚、朋友家裡串門,主人不要強留其住;80歲以上的老人,不要強留其吃飯;90歲以上的老人,更是連坐也不留。
  • 民間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怎樣理解?教人量力而行
    文·段宏剛俗語是民俗文化的濃縮,許多俗語用很少的文字表達了很多道理和經驗,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具有顯而易見的指導價值。「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句俗語在民間流傳很廣,是人們從生活常識裡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
  • 俗語「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下半句才是精華,更值得深思
    我國的傳統文化內容豐富而寬泛,可以說它是從形成並流傳至今的文化,而俗語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在農業文明時,更是發揮了它舉足輕重的作用!俗語是我們的先哲在生產,生活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精華」,一輩輩的傳承,傳承至今!
  • 俗語說「70不留宿 80不留飯 90不留坐」,古人為何這麼不近人情?
    俗語說「70不留宿 80不留飯 90不留坐」,古人為何這麼不近人情?「70不留宿 80不留飯 90不留坐」,這樣對老人是不是太冷酷?比如,男子二十為弱冠、三十為而立、四十為不惑、五十為知天命,六十歲稱花甲之年,七十歲為古稀之年,八十歲杖朝之年,耄耋之年指的是八九十歲,百歲之人稱期頤。一百二十歲為花甲重開,一百四十歲稱古稀雙慶。另外,男子99歲稱白壽(取百去「一」之意),男子108歲為茶壽。
  • 農村俗語「七十不留飯,八十不留宿」,為啥不留古稀老人吃飯?
    在農村裡,你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俗語,,它可能會是關於生活的一些小常識,也可能是有關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也有可能是告訴人們到了一定的年齡時,應該怎麼做等等,總之它所涉及的方面無處不在。今天我說的這句話,就是它人們的年齡有關,這一句話就是「七十不留飯,八十不留宿,九十不留坐」。
  • 農村俗語:「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講的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多多少少都流傳著一些富有特色的俗語,在不同的地方,這些俗語在句式和表達形式上略有不同,但表達的意思卻是相似的。它們在農村被一代一代的口口相傳,富有人生哲理,是我們祖先的重大發明。充滿了我們祖先的智慧,祖先們用「話粗理不粗」的俗語教會我們人際交往、為人處世、農耕經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