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8月8日訊 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童裝強制性國標——《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範》從6月1日起正式實施至今已經有兩個多月。
根據這一最新國標,嬰幼兒服裝上的標籤應該縫在不會與寶寶皮膚接觸的位置上。然而,昨天,記者走訪了多個嬰幼兒品牌,發現仍有不少在售的嬰幼兒服裝產品的標籤縫衣服內側,即不符合該國標的要求。
◆國標解讀
安全要求全面升級
今年6月1日正式實施的GB: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範》是我國首個專門針對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的強制性國家標準。
據了解,該標準適用於在我國境內銷售的0-14歲嬰幼兒及兒童穿著和使用的紡織產品,包括服裝、床上用品等。根據年齡,國標將市場上的童裝分為兩類:嬰幼兒紡織產品(年齡在36個月以下)和兒童紡織產品(年齡在3歲以上14歲以下)。
按照安全技術類別,這項國家標準將安全技術分為A、B、C類,A類最佳,B類次之,C類是基本要求。嬰幼兒紡織產品應符合A類要求;直接接觸皮膚的兒童紡織產品至少應符合B類要求;非直接接觸皮膚的兒童紡織產品至少應符合C類要求。
此外,新標準在化學安全要求方面增加了六種增塑劑和鉛、鎘兩種重金屬的限量要求。
據了解,根據紡織產品的特點,GB31701標準設置了過渡期,即從標準實施之日起至2018年5月31日,2016年6月1日前生產並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的產品允許在市場上繼續銷售至2018年5月31日。
◆記者走訪
在售服裝仍有標籤問題
昨天上午,記者走訪市區銀泰、開太等百貨商場的童裝專櫃,品牌服裝絕大多數比較規範,但離新國標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嬰幼兒服裝耐久性標籤仍存在不規範的情況。根據最新國標,嬰幼兒服裝上的標籤應該縫在不會與寶寶皮膚接觸的位置上。
在銀泰百貨,記者發現「聖寶度倫」、「moimoln」等都有個別童裝將耐久性標籤縫在了與寶寶頭頸部直接接觸的位置。在一家自稱為韓國童裝的品牌店,記者在衣服標籤上並未找到執行標準、安全技術類別等關鍵信息。在開太百貨,記者發現「Bbebaby」、「卡迪熊」、「Lesenphants」等品牌的幾款嬰幼兒童裝同樣存在著耐久性標籤和皮膚直接接觸的問題。另外,記者翻遍了一款正在特價活動的嬰兒服裝,並未找到相應的標籤。而在市區鐵井欄童裝批發市場等地童裝店,在售童裝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如標籤信息不明確等問題。記者詢問服裝標籤時,店家聲稱「一定是合格的才會進貨」,但無法提供標籤頁。
記者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商家並不知道新童裝國標已經實施兩月有餘。
◆記者調查
媽媽們多不知新國標情況
選購童裝,市民李女士有一套自己的「選購經」:「先看款式,要寬鬆、方便、新潮;再看料子,料子摸上去舒服,不扎手;最後就是價格。」但是,李女士也表示對新國標中的衣服配飾、耐久性標籤等規定並不知情,更不會去看標籤上的安全技術類別等問題了。
在採訪中,多名家長向記者表示,選購童裝時多看重品牌和款式,較少去關注服裝本身的安全問題。「辣媽」範女士表示,去年夏天,她給2周歲的兒子購買了一件短袖,沒想到衣服標籤扎得兒子頸部一圈紅。於是,每次買來衣服,她都會將標籤剪去。
另外,不少家長都表示現今多在網上購買童裝,但記者在淘寶網等多家童裝店鋪的寶貝詳情中均未發現明確標出符合新國標的內容。記者以顧客身份詢問客服,其回答也含糊不明。
◆專家提醒
看「顏值」也要看標籤
對於嬰幼兒服裝,選購上又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
就此,我市一家童裝公司相關負責人建議,家長在選購時首選A類服裝,在注重手感和款式的同時,儘量選擇一些裝飾物較少、沒有繩帶的服裝。其次,特別要注意服裝的標籤。近年來,因童裝用面料偶氮過量引起的兒童皮膚糜爛、長期穿著甲醛超標的劣質服裝致白血病等問題也常有發生。而新國標對增塑劑、重金屬等的限量更為嚴格。
針對嬰幼兒服裝標籤的問題,市人民醫院皮膚科陸醫生表示,因嬰幼兒皮膚比較嬌嫩,服裝標籤縫製在直接接觸皮膚的位置,影響了服裝穿著的舒適性。頻繁摩擦的話可能導致接觸性皮炎等情況。建議家長在選購時選擇標籤外露、顏色淡雅、沒有異味的童裝。另外,大家買回新衣服,特別是直接接觸皮膚,不管價格高低,都應該先洗後穿,再在陽光下進行晾曬,假設pH值超標的話,清洗會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