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高端醫療器械公司歸創醫療與通橋醫療已完成合併(合併後名稱為:歸創通橋醫療),合併後完成億元級B輪融資,投資方為國投創新。雙方企業合併後,將繼續發力外周血管介入、植入領域醫療器械產品與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平臺。
歸創醫療成立於2012年11月,專注於外周血管介入治療高端醫療器械研發,曾在2015年獲得4500萬元A輪融資。目前公司旗下主要有兩款主要產品——藥物洗脫PTA球囊擴張導管及藥物洗脫外周血管支架系統已研發成功,並獲得了國家藥監局「創新產品」的認證,還獲得了歐盟安全認證(CE)、實現海外銷售;目前,其研發項目已經擴展到治療動靜脈血管疾病的全線產品,包括外周血管藥物洗脫SFA支架和藥物洗脫PTA球囊等。
根據2018年9月的報導,歸創醫療已經申報了一項國際PCT發明專利、二十多項國內發明專利和相同數目的實用新型專利和兩項外觀設計專利。
通橋醫療成立於2016年,專注於神經血管介入治療領域,其自主研發產品包括顱內動脈瘤彈簧圈、顱內取栓器、顱內血管載藥支架等。公司已提交八項專利申請(其中四項為發明專利),三項已授權,產品研發已取得階段性成功,並完成動物活體實驗,進入臨床實驗階段。 為高效推動兩家公司的產品發展,歸創和通橋完成合併,想要在血管介入領域進行更深的產品開發和市場布局。
目前,臨床上將心腦血管疾病以外的血管疾病——包括動脈、靜脈及淋巴三個系統的疾病——統稱為外周血管疾病。當外周血管因血管狹窄、閉塞或者流量擴張引發疾病時,支架置入術是最常見的介入治療方式,臨床意義重大。
以冠脈藥物洗脫支架為例,它已逐漸超越傳統的開放手術,顯現出成為全球血管治療金標準的趨勢,以它為代表的外周動靜脈血管介入器械也正跨入快速發展階段,歸創醫療便是發展浪潮中的代表之一。
據了解,在歸創醫療進入該領域前,外周血管、顱內血管支架以及部分心血管高端支架產品的國內市場主要被強生、美敦力等跨國公司產品牢牢佔據。但其實,亞洲人群的特性與美國人群的特性有太多不一致,美國的醫療器械部分還不適用於亞洲人群的特性,且價格昂貴,自主研發動力強勁。
更重要的是,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及飲食結構的改變,外周血管病變發病率急劇上升。數據顯示,在中國現有高血壓患者中,患有外周血管疾病的人數約有8000萬左右,其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呈遞增趨勢。且在約1.139億中國糖尿病患者中,外周動脈疾病的發病人數更高達2000多萬。
事實證明,心血管科類器械目前也是全球生物材料中的需求最大、佔全球醫療器械高端耗材市場首位的產品。其中,在心內介入領域,國產佔有率超過七成;而在外周和神經血管介入領域,進口產品佔到九成的市場主導份額,未來進口替代潛力和空間巨大。
以外周支架產品為例,我國僅有微創醫療的一款產品經CFDA批准銷售,但所佔市場份額並不大。在這一領域的知名玩家還有茵絡醫療,36氪曾詳細報導,企自主研發產品包括用於外周血管和冠脈介入手術的醫用導絲和下肢動脈外周血管的仿生支架及破膜器等。
團隊方面,歸創醫療創始人趙中博士本科畢業於四川大學、碩士畢業於南開大學化學系,師承有「離子交換樹脂之父」之稱的高分子化學家何炳林院士;後進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和博士學位,後擔任美國強生研發部門總監,曾參與研發全球首個冠脈藥物洗脫支架Cypher。
延伸閱讀
外周血管介入國內產品尚處發展初期,「茵絡醫療」通過植介入及高端耗材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