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小夥痴愛做糖人 兩噸白糖學熬糖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新疆小夥痴愛做糖人 兩噸白糖學熬糖

新疆小夥痴愛做糖人 兩噸白糖學熬糖

他願手藝不失傳

都市消費晨報、亞心網訊 (記者秦金俐 圖/陽光)糖人師傅把擔子放在路邊,架上炭爐熬糖,擺上畫著花鳥獸蟲的圓盤,不久總會「呼啦啦」圍過來一群孩子,一個孩子轉動圓盤,指針停在了小鳥圖案上,舀起一勺熬得透明金黃的糖,在石板上快速挪動,短短幾秒一個生動的小鳥即成,粘上竹籤,孩子拿在手裡舔一下,笑得像糖人一樣甜……糖人作為年俗集會文化的重要體現,伴隨著很多人的童年記憶,似乎成為幸福的代名詞。

32歲的羅剛,把童年的記憶變成了自己的一項絕活,隨著春節越來越近,他變得異常忙碌,經常接到表演畫糖畫、做糖人的邀請。連他開的小麵館都起名「糖人」,麵館牆壁上掛著四幅糖塑照片,糖塑是他的作品,每一件都很精美。而他學習這門手藝已經十餘年。

6歲春節趕集邂逅「糖人」

「小時候對糖人的記憶特別深刻。」羅剛老家在重慶,6歲時的春節,他跟奶奶去趕集,他第一次看到有人畫糖人,「遠遠就聞到熬糖的香味,那種香味很特別,我至今忘不了。」手藝人變魔術般把白白的糖變成透明漂亮的小人,讓他十分驚奇。想做糖人、畫糖畫的想法自此在他心裡扎了根。

16歲,羅剛進入技校學烹飪,學習期間他還去附近餐館後廚打工。當時他的心思都在跟老師傅們學雕刻和塑形上,這在他後來做糖人時非常有用。從技校畢業後,羅剛跟隨一位餐廳老闆來新疆工作。一次,他在街上看到了一位在賣糖人的老人。那種熬糖的香味又勾起了兒時回憶,他決心嘗試一下。由於沒有老師,做糖人的過程全憑羅剛通過上網查資料,一步一步邊學邊琢磨。

熬糖用過的白糖超兩噸

做糖人最難的就是熬糖,用文火熬製,糖稀稀拉拉很難造型,並且粘手。用武火熬製,糖極易糊鍋,起疙瘩,糖發黑難配色。熬製的糖沒有亮度,作品沒有光澤,顯得死板沒有靈性。太稠又太快定型,不利於畫糖人時精細操作,影響造型美觀……「這裡面的學問大著呢」羅剛說,為了學習熬糖,他琢磨兩年,用過的白糖不下兩噸,才摸索出適合做糖人的糖稀:熬出的糖用筷子或勺舀起來時必須能拉出長絲才合格。

「我上網查資料,一步一步跟著學。」熬糖用的水很關鍵,雖然照著資料學,但由於水質有差別,南方的方法不一定適合北方,這就需要一遍一遍做試驗。平時他從不捨得買礦泉水喝,卻為了熬糖成箱成箱買。

練習吹糖人和塑糖人過程,手受傷是常有的事,「那段時間手經常有泡,幾乎沒好徹底過,現在還有些印子。」學會了熬糖,又有雕刻、塑形基礎,羅剛做起糖人來得心應手。

自學練就畫吹塑三種技法

做糖人分為畫、吹、塑三種技法,羅剛都自己摸索學會了。

畫糖人是在石板上用糖漿畫出。糖稀熬好後,用小勺舀起,在石板上澆出線條,組成圖案。因糖稀在石板上很快就冷卻了,所以要一氣呵成味的糖人攤。待造型完成後,用小鏟刀將糖畫鏟起,粘上竹籤,稍候凝結即成;吹糖人,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麥秸杆挑上一點糖稀,在對這麥秸杆吹氣,糖稀隨即像氣球一樣鼓起,在通過捏、轉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種造型。最後用竹籤跳下,冷卻後成型。吹糖人以動物造型居多,體態豐滿,常見的是以十二生肖為內容;塑糖人,把糖熬好後冷卻一定溫度後,取出一團,用手像捏泥人一樣捏出需要的形狀。

糖人製作改良創新求推廣

「以前做傳統的東西多,比如十二生肖等,現在我經常做一些喜羊羊、熊大熊二等卡通人物。」羅剛的兒子6歲,他做糖人常會問兒子的意見。他說,雖然沒有刻意教兒子學做糖人,但每次他表演時都會帶上兒子,孩子耳濡目染,對做糖人的細節掌握了不少,這也是潛移默化的傳承過程。

羅剛經常在家裡製作糖人,然後把成品拍下來,或錄視頻,在外表演時,會先給大家播放圖片、視頻和背景資料,然後再現場製作,讓觀眾對這項古老手藝印象更深刻。

「開麵館是為了生活,做糖人是我的喜好和精神追求,我很佩服以前的老手藝人,他們即使做最簡單的事也能精益求精,力求最好,這就是『匠人』精神,我的理想就是,將來能成為做糖人的『老匠人』。」羅剛說,他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和傳播這項老手藝,最怕它無聲無息消失掉。

相關焦點

  • 越南小夥學做糖人,生意特別好,看到上面的花紋,網友:太應付人
    你去一些旅遊景點去旅行時,是不是經常會看到很多小攤子上在賣糖人?把糖漿熬好之後,再把它們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什麼12生肖,還有笑臉,娃娃之類的,什麼要的形狀都能弄出來,做糖人的師傅手藝也是非常好的!很多人都因為太好玩了,所以會買來吃,尤其是一些小孩子,看到這種糖人就走動路了!
  • 日本的剪「糖人」技藝有多高?比起國內的捏糖人,你更喜歡哪個
    就像這個畫糖人、捏糖人,以前很多人都會學上這麼手藝,然後擺在校門口或者公園門口,我們只要出去玩都會覺得很好玩很神奇,買上一個嘗嘗。現在就不一樣了,新玩意實在太多了,這老玩意沒人品嘗,這都沒辦法養家餬口了,所以漸漸的也就沒人願意學習跟傳承了。現在想看見這種的話,還需要到一些偏遠的農村,或許還能看見一兩個老人家在擺攤賣這個。
  • 小糖畫做出大名堂 3噸白糖製成20米糖龍圖
    圖片說明:看,這就是張牙舞爪的「糖龍」  「成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太讓人佩服了,小糖畫也能做出大名堂,有魄力!」在非遺公園的錦江展廳內,一條由3噸白糖製成的全長20米、高3米的「糖龍」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目光。昨日,博覽會錦江展廳相關負責人向記者揭開了製作「糖龍」的「秘方」。據悉,此「糖龍」的製作方、錦江區文化體育局還計劃將「糖龍」申報吉尼斯紀錄。  展廳內,「糖龍」呈騰空狀,周身鱗甲全部由金黃色的糖片組成,栩栩如生、耀眼華麗,現場裡三層、外三層的遊客對眼前的「龐然大物」嘖嘖稱奇。
  • 糖人、糖畫……為什麼過年離不開它們?
    而他也像變戲法一樣,一會捏,一會挑,一會剪,三下兩下,一個活脫脫的小動物就出現在手心裡!除了各式各樣的花鳥蟲獸,還有手拿金箍棒的孫悟空、大肚子的豬八戒……那抹蜜色帶來的歡喜深深烙印在了我們的腦海中。據說,吹糖人的祖師爺是劉伯溫。傳說朱元璋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傳下去,就造「功臣閣」火燒功臣。
  • 六一特輯 | 還記得那個吹糖人的老爺爺嗎?
    16 歲時,我向父親要了5 元錢置了工具、買了糖稀(當時沒糧食自己加工不成),開始挑著擔子,攆會頭、遊四鄉吹糖人。以前吹糖人只有紅薯熬的褐紅色糖稀,色澤單一,作品也很單調。如人頭、猴頭,用熬好的糖稀捺進自製的青石模具裡,冷卻後取出來,一兩分錢一個。有的藝人有打洞吹眼的工藝,只是作品仍然不多,吹出的多是桃、梨、蘋果、公雞等簡單的東西。
  • 大廚總結:做拔絲用水熬糖和油熬糖,哪種方法最好?口感有何不同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拔絲」「拔絲」是廚房常用的一種烹調技法,是以白糖為原料,通過加熱,白糖由固體變為液體,繼續加熱,至170℃左右時,糖液顏色成香油色,並且聞到濃濃糖香。這時候將炸好的食材投入糖液中,攪拌均勻,食用時用筷子夾起就能拔出絲來。
  • 西府「守」藝人——畫糖人:以勺為筆糖為墨
    而喜食酸辣的西府人,同樣對「糖」也有著一種偏愛,「糖人」就是其中的一種。「來,轉一手!」「我要轉個龍。」「我要轉個蝴蝶。」在陝西省寶雞市西府天地民俗觀光旅遊景區「糖藝」攤點前,不少小朋友爭相要糖畫藝人手中製作的「糖人」。堅守中不斷創新賣油糕的、賣麻花的、賣酸奶的,應有盡有,上午十點的西府天地民俗觀光旅遊景區裡很是熱鬧。
  • 吹糖人:小時候做夢都想要的糖人,如今卻銷聲匿跡,難尋蹤跡
    糖人的做法做糖人的糖料,是麥芽糖和蔗糖按照一定比例調製而成,顏色上呈現棕黃色,有的賣糖人為了讓色彩更多樣,會在糖料中加一些色素,而使糖料變成紅色、綠色或者是其他顏色。這在在製作糖人的時候,就會有多重顏色可選,做出來的糖人有幾種顏色,看起來會更好看一些。
  • 宿遷白鹿湖畔的民間藝人史德生:三代傳承吹糖人
    史德生說,他爺爺就是吹糖人的老藝人,至於他爺爺的手藝是跟誰學的,他也說不清楚,只記得他的爺爺曾給他講過這樣的故事:據說,朱元璋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傳下去,就造「功臣閣」火燒功臣,軍師劉伯溫僥倖逃脫。當時,劉伯溫被一個挑擔子賣糖的老人救下了,兩人調換服裝,從此,劉伯溫隱姓埋名,天天挑糖擔換破爛。
  • 非遺味覺-——糖人
    書中對飴糖製作的方法、步驟、要點等都作了敘述,為後人長期沿用,將穀物用來釀酒造糖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砂糖成為民生必需品,是在甘蔗、甜菜穩定成為製糖原料後,得以實現的。  甘蔗製糖最早見於記載的是公元前300年的印度《吠陀經》和中國《楚辭》, 中國和印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植蔗國、兩大甘蔗製糖發源地。
  • 蜂蜜怎麼熬糖稀?蜂蜜能熬糖稀做糖嗎?
    蜂蜜怎麼熬糖稀?蜂蜜能熬糖稀做糖嗎?蜂蜜是蜜蜂採集花蜜釀造而成,是一種甜潤好吃且健康的食品,而糖稀在各種烹飪中常用,那蜂蜜怎麼熬糖稀呢?糖稀又稱「飴糖」,由麥芽中的糖化酶作用於碎米中的澱粉所製成的一種糖,為淺黃色粘稠透明液體,主要成分為麥芽糖、葡萄糖及糊精,味道甜柔爽口,廣泛用於糖果、糕點製品。由於麥芽做法周期較長、工序較多,原本的麥芽糖稀已經很少有人做了,目前較為常見的是用紅糖、白糖、紅薯製作,也可以添加蜂蜜。
  • 做拔絲地瓜,熬糖是關鍵,學會這方法,保證能「拉絲」,香甜美味
    還記得上大學的時候,每次出去聚會吃飯,都會點上一盤甜甜的拔絲地瓜,這可以我們很多女生的最愛啊。相信很多人也都自己在家做過拔絲地瓜,但是卻不成功,沒有「拔絲」的效果。做拔絲地瓜,最關鍵的就是熬糖了,只有糖熬好了,才能拉出長長的絲,才好吃,今天小編就把拔絲地瓜的正確做法分享給大家,做拔絲地瓜,熬糖是關鍵,學會這方法,保證能「拉絲」,香甜美味,一起來看一下吧。【拔絲地瓜】食材:400g地瓜、100g白糖。
  • 做蛋白糖,熬糖還是不熬糖,教你正確做法,香醇酥脆,入口即化
    做蛋白糖,熬糖還是不熬糖,教你正確做法,香醇酥脆,入口即化最近時間很充足,愛上烘焙了,換著歡迎做格式的糕點吃,餅乾,蛋糕都不想再吃了,於是就開始做蛋白糖了。以前做的蛋白糖都是2個雞蛋清,這次就一個吧,少做點,現吃現做口感好。熬糖的時候熬得發紅,有焦糖色了。
  • 做拔絲時是用水熬糖好,還是用油熬糖好呢?口感有什麼不同呢?
    拔絲就是把糖熬至到一定的程度,然後將預先炸好的食材倒入到糖漿中進行快速攪拌均勻,用筷子夾起食材時可以拉出長長的糖絲,是美食烹飪製作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常見的有拔絲地瓜、拔絲山藥、拔絲雞蛋等美食。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她說,她曾經說過的。
  • 手藝人做糖人,熱心腸接濟窮人
    某地有一個手藝人,擅長做糖人。糖人的原材料是他精心挑選的糖塊熬製成黏稠的糖漿,加入些許蜂蜜和秘方,反覆攪拌幾百次後放置冰窖中冷藏一天一夜,方才製成。所謂糖好不怕巷子深。雖然手藝人每天都在行人很少的巷子口,經營每日的生計,且每天只賣三個時辰,便收攤回家。但他的糖人卻有口皆碑,聲名遠揚。
  • 在家也能做糖人,發揮我們吃貨的精神教孩子傳播中國傳統技藝
    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習慣君,糖人大家應該都熟悉,不管是我們小的時候,還是現在我們的孩子,對此都是「敬愛有加」,就是現在嘗一嘗也是回味無窮。今天我們就隨波逐流,和寶寶一起來為國學的傳播和保護做一份貢獻,發揮我們的吃貨精神,讓國學文化經久流傳。好了進入今天的主題,親手製作糖畫。
  • 做「拔絲地瓜」熬糖到底用油還是用水?掌握這方法人人都會做
    過年家宴少不了拔絲地瓜,甜蜜綿長寓意好,掌握熬糖的技巧輕鬆做現在自己成為了兩個大孩子的媽媽,每到過年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做「拔絲地瓜」,它成了家宴中的必備菜品,甜脆可口兒子們特愛吃,甜蜜綿長寓意好,過年吃它討個好彩頭。
  • 吹糖人!口吹手捏的古老藝術,你還見過嗎?
    吹糖人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作品多以十二生肖等動物為主,最早是民間藝人謀生的手段,現在已成為一項民間藝術,看似簡單的技藝,真正的做起來並不簡單。在河南省祥符區,就有那麼一位民間藝人,多年來一直用自己的努力延續和傳承著這項古老的技藝。
  • 糖人匠中國傳統手工技藝的傳承者,糖人也是孩子逐漸消失的零食
    糖人是指將糖用特定的技術製成的各種形狀的食物,做糖人是一種中國傳統手工技藝。過去,糖人匠們總是挑著糖人挑子,帶著用來製作糖人的糖稀走街串巷地招攬生意。在賣糖的過程中,他又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將糖加熱變軟後製作成各種形狀,如動物、人物等,十分可愛,很受小孩子歡迎,自此製作糖人的手藝就一傳十、十傳百地流傳了下來。
  • 王俊凱愛吃的糖人應該這樣做
    糖人是以熬化的蔗糖或麥芽糖做成的各種造型,有人物、動物、花草等。據說宋代即有糖人,多是平面造型,如同今天的糖畫,時稱戲劇糖果,後來也被稱作稠糖葫蘆、吹糖麻婆子、打鞦韆稠飴、糖宜娘、糖官人、糖寶塔、糖龜兒等等。現在糖人在生活中並不多見,很多都是在景區或者博物館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