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手術室護士:無影燈下,別以為遞把手術刀很簡單

2020-12-08 澎湃新聞

你印象中的護士,是不是都穿著白色制服,戴著燕尾帽,說話輕聲細語,舉止溫婉大方?

其實……不完全是啦!

還有這樣一群護士,他們每天穿著手術服,「裹」得嚴嚴實實,個個步如疾風,語如彈珠。比起溫婉,他們更追求嚴謹;比起輕柔,他們更享受節奏。

他們的工作支撐起了龐大的手術室最繁瑣、也最嚴謹的日常,他們與外科和麻醉醫生一起保證了每一臺手術的安全與成功。

我們帶你走近這樣一群「隱藏」在手術室、不常被你看見的護士,一群笑稱自己「見到月亮比見到太陽機會更多」的人。

朱炎逢,復旦大學護理系第一屆男護士中的佼佼者,護理界「稀有物種」。2005年7月進入華山醫院,同年12月被選入手術室成為一名專科護士,結束輪轉後主攻普外科、泌尿外科手術護理。已經有超過10年手術室經驗的他儼然已是一位「資深人士」,資歷尚淺的年輕醫生有時候會開玩笑地叫他「朱教授」,討教些體位擺法、手術器械選擇甚至是手術入路的問題。當然啦!大部分時候大家還是親切地稱他「朱小弟」。

張偉燕,比「朱教授」晚一年進手術室,主攻神經外科手術護理。第一次「上臺」就是給陳銜成教授(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很儒雅的老教授)「洗手」的她,感覺自己「好像還能勝任哦!」,一路努力至今,成績不俗。她自嘲:「手術裡呆太久了,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啦!既然幹這行,就愛這行吧!」 別看她柔柔弱弱又很低調,每天「搭檔」的可都是超超超大牌哦!你連見都見不到的男神們,人家天天約,羨慕不?

陸小露,病房工作2年,手術室工作6年,主攻骨科、手外科、心胸外科手術護理。高三那年生了一場闌尾炎進過手術室,覺得「太酷了」,果斷地把高考志願表從零志願到最後一個志願統統填上了「護理系」,全校絕無僅有。

「手術室裡的護理工作,很多時候都是在和自己較勁,你對自己有追求,就會與眾不同。」芳齡29,絕對「美女」一枚的她自稱,「起早貪黑沒時間戀愛,相個親,一聽你是手術室的,趕緊『十萬個為什麼』,煩人!」俏皮又可愛。

在手術室護士長賴蘭老師(我們的手術室大總管)眼裡,這三位「年紀不大但很成熟」的手術室護士都是「很好的孩子」,「任勞任怨,積極陽光,正能量滿滿,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人」,用此刻流行的話說,是「一股股的清流啊」!

「他們的成長經歷應該就是我們大部分手術室護士成長的經歷,他們的工作就是我們的日常工作,他們的未來就是我們手術室護理的未來吧!」賴蘭老師這樣誇讚他們。

感受一下「清流們」忙碌的日常工作吧。

07:15

很多辦公室一族剛醒吧?一年四季,除了出夜班,他們這個點都已陸續地換鞋進入手術室,在各自的更衣室換上衣服,戴上帽子口罩,「全副武裝」地進「現場」了——一天緊張忙碌的工作由此開始。

「手術室工作是只有上班時間,沒有下班時間的,手術到幾點就是幾點,到半夜一兩點也常有,習慣啦!」朱炎逢說。

「周一到周五我從不約人,從來不,約了要被人罵!」偉燕姑娘笑著說。

07:30

人到齊,沒有多餘的廢話,直接進入主題。匯報夜間急診手術實施情況、病理交接、高值耗材清點交接等,急診班護士匯報當天擇期手術病人訪視情況,特殊病人需重點關注的護理環節……

學習,是貫穿在手術室護士的整個工作生涯中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手術室是對護士專業知識技能要求極高的地方,因為護士們面對的是各個科室、各類手術、各種突發情況的配合和處理,失之毫釐差之千裡……

沒有足夠的積累和把握,他們不敢輕易踏上手術臺,必須胸有成竹。

07:45

進入手術室。因為每一臺手術的前期準備工作量很大,最重要的兩個護理「角色」——「洗手護士」(簡單地說,就是臺上傳遞器械的護士)和「巡迴護士」(簡單地說,就是臺下配合手術的護士)通常比主刀醫生提前1小時甚至2小時就會進入手術室,開始忙碌的準備工作。

關鍵詞1:器械準備

每臺手術中需要用到什麼手術器械,包括常規的手術器械包、專科手術器械,主刀醫生特定器械,外來植入物器械……他們會提前在腦中列個清單,如果有疑問,就和手術醫生提前溝通,術前全部準備好。

一臺手術多少器械?最簡單的手術大概要準備50至60件吧,碰到大型的手術,比如神經外科的動脈瘤、骨科的脊柱側彎,一臺手術兩三百來件物品那都是小case。別看這些手術剪刀樣子差不多,用途差別大得很,線剪、組織剪、彈簧件、槍剪、膽囊剪、腦膜剪……功能完全不同;同樣是止血用的「蚊式鉗」和「小彎」不擺在一起簡直看不出差別……

而對手術室護士,用「如數家珍」形容他們對待器械的態度絕不為過。

陸小露:「骨科手術量大,用到的器械和材料也多,都需要提前一天準備。有一次去物品間準備第二天手術的器械,放在推車上,比我人都高出好多好多,為此我還特意請人拍了張照片留念呢!」

張偉燕:「手術開場前像過電影一樣的,在腦子裡過一遍手術的流程,順便過一下每個醫生的習慣喜好,隨時可以遞出去,像『先知』一樣,醫生高興我開心,對病人也好,何樂不為!」

除了準備,他們還要檢查手術器械的完整性,小到手術刀上的螺絲釘、卡口,大到各種儀器設備,電刀電極,都要仔細檢查,保證手術可以順利進行。

關鍵詞2:無菌!無菌!無菌!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手術室護士一項頂要緊的工作就是協助醫生建立無菌的手術區域。

千萬別小看穿手術衣、戴手套、鋪手術桌這樣簡單的動作——小到第一塊鋪巾,面朝哪裡放下,摺疊1/3還是1/2,大到給皮膚消毒,暴露手術部位,特別是Time out的實施……八百樣細節都必須要「窮講究」,一步不能錯。錯一步,「後果很嚴重!」

「無菌概念是進入手術室的第一條基本原則,從實習進入手術室那天起,帶教老師就不斷地、再三地強調,非黑即白,絕對容不得半點馬虎。無菌區域裡的東西絕對不能汙染。整個手術過程時刻關注手術區域,要像條件反射一樣地遵守各項無菌操作規則。」

小露說,她用了差不多半年時間讓「無菌」成為自己的「內在本能」——「強迫症,很雞遭,隨你怎麼說都行,反正已經改不掉啦!」

「手術室護士是什麼風格,手術室就是什麼風格的。我們操作嚴謹,有時會影響醫生的手術習慣。尤其是剛進手術室的年輕醫生,常常需要我們反覆『警告』。」朱炎逢對自己管轄區域很有「使命感」,「有時候你太溫柔了,記不住,兇一兇就記住了……」說起「兇人」,朱炎逢還是覺得有點「囧」。

手術前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是協助醫生固定患者的手術體位:既要使手術部位能充分暴露,但又要保證病人肢體處於舒適、安全狀態。

當然,對於巡迴護士,核對患者基本、手術名稱、手術方式、手術部位、手術部位標記、藥物過敏史、皮膚情況、檢查報告等基本信息,及隨身攜帶物品如病歷、影像資料、術中特殊用藥等都是常規必須執行的。

09:00(左右啦!)

手術開始!

關鍵詞3:傳遞器械——要的就是feel!

看美劇的時候常常覺得:醫生一伸手,要什麼有什麼,舉手投足酷斃了,有木有!

你可知道,那個簡單的「傳遞」,背後需要有多少年默契的配合?

聽說,某部國內的電視劇,為了拍一個傳遞器械的特寫,讓演員練了好久都沒導演想要的那「feel」,最後還是請了專業的手術室護士「出山」才搞定了,你以為那feel想要就有的?苦練多少年啊!(據說!至少5年……)

傳遞的動作,不僅需要洗手護士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還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高度的責任心,能夠及時準確地處理手術中的各種情況,心有大局,忙而不亂。

「基本要求是所有器械都很熟悉;高一層的境界是,了解各種術式,熟悉手術步驟;最高境界是,看得懂解剖結構,知道手術下一步可能怎麼走。最好!還能了解醫生的手術偏好,思維走在醫生前面,這才能做到『要啥有啥』,甚至醫生還沒開口,器械、敷料、縫針就已經遞上了。」

據說上海灘有一位「大佬」,出門演示手術可以不帶助手,但洗手護士一定要帶著走。

「可以理解啊!」朱炎逢說,「我這兩年間好像突然頓悟了,一下子就明白了解剖的結構,覺得大部分手術我都能看懂了。這需要時間的積累,還需要自己好學。」

「醫生手術臺上都很著急的,如果你給的器械不是他們想要的,發個脾氣也不是沒可能哦。」說起剛「洗手」那會兒,小露姑娘說,「怕怕」。

關鍵詞4:數紗布!不開玩笑!

很多人好奇,手術中要數紗布到底是不是真的?

「開什麼玩笑,當然是真的!非常非常關鍵啊!」

開場前清點紗布總數。手術結束關閉體腔前、關閉體腔後、縫合皮膚後,洗手護士清點手術臺上的紗布數,巡迴護士清點臺下的紗布,四遍清點,一遍不能少,數字必須準確無誤才算核對完畢。

豈止紗布,手術中使用的各類器械和物品都要清點,腦棉、縫針……一件不能少,連手術刀上的一個最細小的螺絲都不能少!只有確保了所有物件數量完全吻合,告訴醫生「清點完畢」,醫生說「謝謝」,才能開始縫合。

「不然你以為呢?100、200件東西,都憑感覺呀?」

「有一次一塊紗布不小心被裹在了手套裡,急得大家找遍了整個手術室,最後在垃圾桶的手套裡翻出來了……這種苦誰做誰知道啊!」

「我們腦外科最小的針,縫合血管的,就2毫米,彎頭的,不是在無影燈下連看都看不見,手術室層流的風一吹就可能吹跑了。不是沒發生過啊,翻遍手術室都一定要翻到的!」

所以,別小看清點,再怎麼小心也不為過啊。

當然,現在老師帶教時都會把自己的渾身本領、豐富經驗傳給年輕人,怎麼傳遞器械不容易掉,什麼姿勢醫生更容易操作……手術室定期還會舉辦各種技能比武,挖掘好的方法和最佳實踐……經驗+創新,是進步的保證嘛!

在有些手術中,還會有留取標本的環節,像腦外科手術的標本,最小的只有一兩毫米,洗手護士用鹽水紗布包妥,巾鉗固定,「不能遺漏,不能汙染,這關係到對患者病情的判斷,直接影響他術後的治療方案,也是原則性問題,必須嚴謹。」

總之,在一臺手術的過程中,護士不僅僅要擔任手術醫生的左右手,更要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既要有團隊協作精神,又要有慎獨的品質。

??:00

時間請自行腦補,多的一天十幾臺手術,大型手術一天三四臺也很常見,誰算得準幾點啊!不過基本上,最後一臺手術結束,月亮是肯定出來了啦,所以叫他們「月亮天使」嘛! 

手術結束!

手術後,手術室護士要立即對術中使用的器械進行預處理,然後送至消毒供應中心進行清洗、包裝、消毒處理。

在每場手術結束,在醫生休息、消毒的間隙,手術室護士還要及時將手術室內清掃完畢,準備好下一場手術的器械,準備迎接下一場戰鬥的到來。

不「洗手」的時候,三位護士也會輪到「巡迴班」。

要負責交接病人,確認病人信息,隨時注意室內整潔,及時增添手術所需的物品,協助洗手護士無菌打開,同時記錄備查;手術間隙,還要完成手術安全相關記錄,按醫囑及時用藥,與洗手護士詳細核對器械、敷料、縫針等……

「每次做巡迴時,在計步器上都排名很高很高,一天下來2萬步不奇怪。」張偉燕說。

在賴蘭老師的電腦桌面上,有這樣一個籤名表,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加班超時時間。由於手術室護士人手短缺,加班的情況就像家常便飯,即便這樣,手術室的護士們仍然任勞任怨,每天充滿了幹勁兒。

因為,「跟醫生並肩搶救病人的感覺非常棒,能瞬間讓自己忘卻一身的疲勞,馬上投入到下一臺手術中。」

手術室工作,什麼時候最有成就感?

朱炎逢:和醫生配合默契,把一臺手術流暢地做下來的時候吧。有些醫生會說喜歡和你一起搭檔做手術,他們做手術演示時也願意你去配合。這個時候很有成就感。

張偉燕:聽醫生說某個手術病人病情好轉的時候。我們平時主要和醫生打交道,和病人接觸不多。有一次一個小女孩,黃疸很厲害,典型的「小黃人」,肝移植手術時間很長,後來聽主刀醫生說,手術後黃疸退了,小女孩活蹦亂跳了,一瞬間心裡覺得好開心!好開心!

陸小露:被醫生讚美的時候吧,覺得自己相當「牛逼」,忍不住會有點傲嬌。

手術室護士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朱炎逢:性格開朗,好溝通。很多人覺得手術室不用和病人和家屬打交道,人際關係比較簡單,其實不完全對,因為我們要和各種醫生打交道,每個醫生性格不同、風格不同,自己的溝通能力和情商都很重要。另外,一定要好學。做洗手護士的時候,你可以站在那兒,醫生要什麼你給什麼,但那樣你就不可能有進步,也成不了好的手術室護士。好學佔70%,時間積累佔20%,天賦佔10%吧!

張偉燕:團隊合作。在手術室個人能力再強也沒有用,要有協作精神,和醫生協作,和麻醉師,和巡迴護士,甚至有時路過別的手術室,看到忙不過來也要願意幫忙,團隊合作是個人成長的基礎。

陸小露:膽大,還要心細。有時候碰到有些醫生違反無菌操作的,要敢講。但自己操作的時候一定要心細,嚴謹,一根弦繃緊才能做得好。還有就是好學,記得實習那會兒沒日沒夜的,但回家的公交車上,我都在做筆記,反覆看,反覆學。沒辦法,手術室護士就是這樣的。

你們和外科醫生是什麼關係?

朱炎逢: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如果你自己對專業有追求,能力也可以,醫生會尊重你,有時候忙不過來,他們也會願意等你,默契是相互的。

張偉燕:像親人一樣吧,有時覺得手術室一個樓面就是一個大家庭,和醫生待一起時間比家人還長。既然是親人呢,就相互包容,手術臺上發了脾氣也不當真,臺下照舊很和睦,一切都是為了病人嘛!

陸小露:工作這麼久,我還是相當崇拜外科醫生噠!我覺得我們是合作關係,我喜歡和他們一起工作,開刀,救人,非常非常有成就感!成為手術室護士我覺得很榮幸!

未來十年覺得自己哪方面可以更加精進?

陸小露:對疾病的整體理解,對手術方法的整體理解。

張偉燕:希望自己對各種手術術式把握得更精準吧,對手術方法有更深的理解。另外也希望按照自己的職業規劃,一步步、踏踏實實地完成,論文、職稱晉升都能順利完成。

朱炎逢:視野吧!對人體解剖更深入地了解,對手術室作為一個整體空間的更深入理解,比如怎麼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更好地提高效率等等。另外,還很希望自己更多地參與到培訓和帶教中去,有新鮮血液不斷進入,手術護理工作才能不斷有進步。

華山醫院手術室護士全家福

相關焦點

  • 國際護士節:雖終年「不見天日」,他們是無影燈下的「溫暖天使」
    在很多人眼中,手術室無疑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因為那一道道門隔斷了他們的等待和擔憂,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那一道道門後有這樣一群人。一襲襲綠色洗手衣,一頂頂花色手術帽,一張張藍色口罩,她們是無影燈下的溫暖天使。「5·12」國際護士節,我們把鏡頭聚焦到他們身上,為大家分享這裡的「戰鬥」與溫情。
  • 鹿城管理天使、手術室護士長康凱:心有大愛,一路前行
    今天我們帶您走近鹿城管理天使、包頭市第四醫院手術室護士長康凱,了解她和她熱愛的崗位。她在無影燈下就是這樣做的,在每一個兢兢業業的執業年份中,始終不忘「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宗旨。她,就是包頭市第四醫院手術室護士長康凱,用自己的愛心、熱心、誠心滿足著每一位手術病人的需求。
  • 無影燈下的溫暖—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進修有感
    之前一直以為手術室的護理工作主要是配合醫生手術,患者一入手術室就被麻醉醫師用麻醉藥送入夢鄉,不需要與患者有過多的交流,當我到來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手術室進修後,才發現手術室的老師特別重視與患者的交流。
  • 手機24小時開機、平均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手術室護士的一天都...
    他們是「戰鬥」在手術室裡,不可或缺但並不那麼被廣為人知的手術室護士,他們是無影燈下的「天使」。5月12日,國際護士節,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了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近距離接觸這群可愛的「幕後天使」,走進他們的工作與生活,感受他們的心酸和歡樂。
  • 揭開手術室護士的神秘面紗 吳曉舟:終年「不見天日」 但呼吸最好的...
    2017年5月11日訊,在大醫院的手術室裡,通常會擺放著一張一尺高的小凳子。這張小凳子是為手術室護士準備的,但不是讓他們坐著的,而是讓他們站著的。每天,手術室的護士都會站在這張小凳子上給醫生遞器械,最忙的時候,要從早上8點站到第二天凌晨。
  • 手術室護士不就是遞刀的嗎?你每臺手術寫寫寫的是什麼?
    我說我是手術室護士,隨即他就說:是不是就是遞刀的?後來在又有一次家裡來人,飯桌上同樣的問題,問我,你還是護士呀?我說,恩,是手術室護士「那你是不是就是幫醫生遞什麼刀呀,鉗子之類的?」不過加了一句,「如果我不知道醫生手術下一步要做什麼,那我也不知道遞什麼,所以我是知道醫生每一個步驟,而且要提前知道醫生下一步要做什麼。」可能很多人知道做手術嘛,肯定是醫生啦,可能還有一兩位護士當助手,又可能還知道有位上麻藥的醫生。
  • 「渤海灣畔春來早」洗手護士:用苛刻的仔細杜絕手術中任何差錯
    臨近年關,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的手術室,和「隱藏」在手術室裡的洗手護士一起,過一個「忙碌」的春節。在醫院,有這樣一群護士,你並不常見。他們每天身著手術服,疾步如風穿梭於手術室;他們追求嚴謹,不容一絲差錯;他們支撐起最為繁瑣的工作,與主刀醫生和麻醉醫生的完美配合保證了每一臺手術的安全與成功。他們就是洗手護士。
  • 手拿冰冷的手術刀滿懷溫暖的仁愛心
    一個冷靜的大腦、一柄冰冷的手術刀和一臺完美的手術背後,是一顆對家庭與人情有著深刻理解的心。
  • 無影燈的光像一股暖流照進她的身體
    但當手術室護士來接她的時候,她不免又緊張了起來。這是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嘛,哪有人會在這個時候開心呢?換手術服的時候,看到小麗哆嗦成一團的雙手,護士安慰她道:別緊張啦,你這個就是個小手術,一會就完事兒!小麗強裝鎮靜地點點頭。在那一刻,如果不是嘴唇閉得緊,也許別人都能聽見她牙齒的聲音。正值一月的南方,溫度有點低。
  • 武漢美萊麻醉中心|無影燈下的守護神
    術中的生命守護神麻醉:不僅要「睡著」更要安全醒來麻醉醫生 手握生死線你從未見過他們口罩下的臉龐卻在手術臺上伴著他們的聲音「入睡」他們對你的安危和手術醫生同樣關心可你卻並不了解他們的工作他們是醫院裡看不見陽光的「曠工」更是無影燈下,您生命的守護神
  • 護士手繪解剖結構圖 這個手術室裡有24位「靈魂畫手」
    「很多人覺得了解解剖圖是醫生的事情,但是我覺得作為手術室的器械護士,這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器官進行手繪之後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醫生每一個手術步驟,更精確地將器械遞交給醫生。」淮安市婦幼保健院手術麻醉科護士王星雲說。
  • 今天護士節,你知道護士服有幾種嗎?
    >今天我們來盤點下福鼎市總醫院護士們的「戰袍」!綠色代表科室:手術室綠色代表的是旺盛的生命力、生命復甦,可以減輕病人的恐懼心理,當病人看到綠色時,內心會多一份對生的渴望。一年近1萬臺手術,科室40個護士,365天夜以繼日「連軸轉」……她們是「戰鬥」在手術室裡,不可或缺的手術護士,是無影燈下的「天使」。她們是「戰鬥」在手術室裡,不可或缺的手術護士,是無影燈下的「天使」。
  • 【「嘉寶杯」十佳護士】瑞金醫院北院手術室供應室護士長 楊利英
    【「嘉寶杯」十佳護士】瑞金醫院北院手術室供應室護士長 楊利英 2020-05-20 0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手術刀,打開了生命的一扇門
    當時,我脫的光光的躺在冰涼的手術床上,幾個護士在我周圍轉著,用酒精棉擦拭著我的腿部,雖然是夏季,卻有冬天的感覺,有死亡的氣息。麻醉師給我打麻藥,我有暈暈的、飄飄的、麻麻的感覺,身材魁梧的凌大夫,戴著藍帽、白大褂走了進來,只聽叮叮噹噹的響,也能聽見他們低語,我卻無力說話,不長時間,就給我做完了。盤子裡放著筷子頭那麼大小的一塊骨頭,一個護士指給我看說,這是你腿上的骨刺。
  • 走近幾位河北戰疫護士的護士節:「患者康復就是最好的節日禮物」
    今年護士節的主題為「致敬護士隊伍,攜手戰勝疫情」。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河北763名護理人員逆行出徵支援湖北。他們與時間賽跑、同疫情較量,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大愛、專業與無畏。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記者深入石家莊多家醫院,走近這些戰疫凱旋、堅守崗位的白衣天使。和往常一樣,省中醫院消化內鏡室副護士長靳衝吃過早飯,早早來到了醫院。
  • 首期中華護理學會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班學員畢業典禮舉辦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 通訊員 宋琦 張英英11月13日上午,首期中華護理學會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班學員畢業典禮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舉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手術室基地負責人、手術室護士長翟永華帶領手術室其他護士長、帶教老師及14名學員在第一手術室示教室參加畢業典禮,翟永華和宋琦護士長為學員頒發畢業證書併合影留念。
  • 湖北護士拿斧頭分蒙古國羊肉 術業有專攻,斧頭好像沒有手術刀聽話...
    湖北護士拿斧頭分蒙古國羊肉 術業有專攻,斧頭好像沒有手術刀聽話……時間:2020-11-24 12:2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湖北護士拿斧頭分蒙古國羊肉 術業有專攻,斧頭好像沒有手術刀聽話 近日,一則湖北護士拿斧頭分蒙古國羊肉消息引網上熱議。
  • 評論:在手術室拍留念照不合職業規範
    醫院手術室裡能不能拍照,這是近日網上爭議最多的話題。  話題由一組手術室照片引起。這組「肇事照片」拍攝於今年8月15日。照片剛剛上網時,沒有具體時間地點,只有不少網友批評拍照醫生的留言。  缺乏具體情境交待的照片,讓拍照醫生被抬上了輿論的「手術臺」,網上的一片指責聲就像手術刀一樣刺向醫生。後來有人解釋說,因手術室即將搬遷,這是醫生在成功完成手術後拍照留念。  這種特殊情境很快得到網民的理解。
  • 「八卦」手術室:為啥護士總愛催醫生脫內衣?
    依稀記得,自己充滿恐懼地走進手術室,躺在手術臺上。正當陷入自我焦慮時,突然護士喊了一聲:快把內衣脫了?很疑惑,手術室裡只有2個男醫生、2個女護士,這位女護士到底是讓誰脫內衣,即便是脫內衣,會不會很尷尬?文:小人物當鋪後來,在一位醫生朋友那裡得知,很多醫生做手術都是要脫衣服的。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