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24小時開機、平均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手術室護士的一天都...

2020-12-06 海報新聞

5月12日,山一大一附院手術室裡,醫護人員正在手術。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5月13日訊(記者 董昊騫 孫夢媛)在醫院,有這樣一群護士,他們平時穿著綠色的「戰袍」,沒有固定的下班時間,幾乎每天都要工作十多個小時。他們的手機24小時開機,遇到突發情況隨叫隨到。他們是「戰鬥」在手術室裡,不可或缺但並不那麼被廣為人知的手術室護士,他們是無影燈下的「天使」。5月12日,國際護士節,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了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近距離接觸這群可愛的「幕後天使」,走進他們的工作與生活,感受他們的心酸和歡樂。

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最長時二十多個小時都在手術臺上

「咔咔」點擊滑鼠和敲擊鍵盤的聲音在手術室響起。

山一大一附院手術室護士長梁淑增在安排當天的急症、日間手術和第二天的手術。

這一天,是5月12日國際護士節。本該過節的她依然忙碌在第一線。

「這些儲物盒,是我們一位同事範老師設計的,申請了專利,是獨一無二的,讓我們能很整齊地放置手術間這些物品。那邊放置鉛帽的架子,也是我們自己設計的,能旋轉,方便拿放。」在各個手術間進行巡迴時,梁護士長指著手術室各處的細節,如數家珍。

「我們手術室的護士人員較為緊張,每天工作持續在十多個小時。」談及自己科室的護士們,梁淑增很心疼,「我們大部分護士家住得很遠,要麼趕頭班公交車,要麼父母來送。但又因為我們下班時間不固定,可能晚上8點或者10點,甚至更晚才結束,比如有一天我們的手術凌晨4點才結束,所以有些住的遠的護士只能讓家長過來接,成年累月這個樣,大家很辛苦。」她以一臺肝移植手術為例,一臺這樣的手術再順利也得10多個小時。而護士還需要提前上臺。不順利的時候,可能要站在臺上20多個小時。

5月12日,手術室裡大家各司其職。

手術室護士的「五點」掌握

時間回到2000年初,山一大一附院開展肝移植。當時,梁淑增出去學習相關技術,但因剛剛開展,每臺手術的時間較長,有這麼幾臺,20多個小時,她自己從頭至尾都在那兒站著。「其實我們護士也和醫生一樣,當我們站在臺上時,勞累、睏乏、飢餓等通通感覺不到,直到手術結束知道很成功,才考慮到自己已經20多個小時沒有閉眼了,20多個小時沒有吃飯喝水了。」

正是這樣高強度的工作,讓手術室的護士們經常有些身體吃不消。「最近疫情漸漸恢復,前來做手術的患者也增加了很多,我們已經有兩名護士累暈了。」一滴淚珠順著眼眶滑落在臉頰,梁淑增語氣中滿是心疼,「比如前段時間,我們手術室的一位同事,她家裡老人手術住院了,但因工作需要,愣是沒有請假,手術結束後,晚上才去父親的病房陪護。」

談起科室的護士,梁淑增忍不住落淚,「我們有的手術甚至要從早八點做到下午六點,甚至晚上八點、晚上十點……這期間不吃飯還可以,不喝水確實渴得受不了。」

所以,梁淑增會給手術臺上的人員準備牛奶、酸奶、巧克力、水等。問問他們想喝什麼,術中把他的口罩稍稍撩起來,用吸管餵給他們,補充體力。

作為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家長」,梁淑增深知手術室護士的不易。「手術室護士對能力要求很高。」她說,一名手術室護士至少要做到「五點」掌握:掌握整個人體的解剖,掌握所有20多個專業的實時手術方式,掌握每一名專家的手術習慣,掌握1368臺儀器設備的操作及常見簡單故障排除,掌握800多種手術耗材及不同型號耗材的實施應用。

梁護士長收整查看手術室內物品。

護士節當天,手術室裡準備的鮮花。

相關焦點

  • 王克榮:從事傳染病護理工作34年 為患者24小時開機
    王克榮:從事傳染病護理工作34年 為患者24小時開機 央視網消息:目光真摯、話語輕柔、兩個深深的酒窩,王克榮給人的第一感覺就像鄰家大姐。「我的工作就是為愛滋病病人提供幫助和服務。」作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紅絲帶之家的護士長,王克榮每天都要與愛滋病「零距離」。
  • 探訪安徽省立醫院醫護人員:工作很累 但他們都在堅持
    其實,正如陳磊所說,這只是醫生的正常工作狀態。每天都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連續進行四五臺手術,坐門診一上午都沒時間喝水,值夜班的話要工作20多個小時,就連「大肚婆」也得高強度工作,沒有特殊照顧……在普通人不知道的背後,醫生的付出,他們所承受的,是你無法想像的。
  • 空中管制員: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守護空中回家路
    中國江蘇網2月21日訊 一張機票,幾個小時,伴隨一路的好心情,異鄉的遊子就能回到溫暖的故鄉。而在這背後,高高矗立的機場塔臺裡,空中交通管制員奮戰在春運的第一線,伴著一道道沉著的管制指令,一個個航班的起起落落,正是他們,守護著旅客的空中回家路。
  • 走近手術室護士:無影燈下,別以為遞把手術刀很簡單
    你印象中的護士,是不是都穿著白色制服,戴著燕尾帽,說話輕聲細語,舉止溫婉大方? 其實……不完全是啦! 還有這樣一群護士,他們每天穿著手術服,「裹」得嚴嚴實實,個個步如疾風,語如彈珠。比起溫婉,他們更追求嚴謹;比起輕柔,他們更享受節奏。
  • 武漢耄耋爺爺照顧生病的孫子,守手術室11小時,感動又暖心
    許多年輕人都很喜歡宅在家中,也許是因為不想出門,但是如果一個人每天都在家中宅著,並且不經常出門活動活動,會很容易出現意外,然而這都是每個人應該注意的地方。3號那天,小夥開始進行手術,爺爺在門口一直等著小夥出來,結果一等就等了11小時,等到小夥出來後才離開。正是因為如此,護士也被祖孫情感動到了,到後來,護士不僅僅照顧小夥,還幫忙照顧爺爺。
  • 8小時工作,24小時思考
    高效精英人士工作如同作戰用兵,必須做到三思而後行,從而實現「未戰而妙算勝」。在企業中大部分人漫無目的隨意工作,高效精英人士先思考再行動,有思考的行動才更有價值。 怎樣能夠工作更有成效,做到全力以赴 ,怎樣做到全力以赴?8小時工作,24小時思考。
  • 這個機器人一個頂十個,24小時執勤不睡覺!
    Dave Miano是克利夫蘭診所服務中心建築工程的項目建築師,他聲稱,在短短一天時間內,這些AGV 機器人在近5000次往返中總共行駛了1000多英裡。Schachinger稱這些機器人「非常高效」,並且它們不需要固定的工作時間表。「絕大部分情況下,這81輛AGV 機器人中,都至少有約65輛在執行工作。「他補充說。
  • 做到這幾點,讓你的一天不止24個小時
    每天早上被鬧鐘吵醒,艱難地從床上爬起來,匆匆忙忙來到公司開始一天的工作。跟往常一樣,大量的工作需要你在這一天之內完成。好不容易趕在下班之前完成了今天的工作,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吃完晚飯後,說不定還有一些家務事等著你。
  • 工作以後,如何每天擠出一小時的學習時間?
    前幾天和一個同事聊天,我問他最近在看什麼書,他嘆了口氣,搖搖頭說,現在晚上到家以後要帶孩子,要處理家務,有時候也要在家裡加個班,沒有時間看書,一點點個人的空間都沒有。進入職場以後,我們還能保持每天一小時的學習時間嗎?
  • 化龍派出所民警李忠藝:不值班也要24小時待命,隨叫隨到|你好,人民...
    「從你穿上警服的那一天開始,你的肩膀上就扛著一份責任,你的每一項工作都與老百姓的利益緊密相連,馬虎不得。」幾年前,李忠藝曾主辦過一起塵封十幾年舊案,至今仍印象深刻,也讓他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作為一名公安民警的責任。這是一起因糾紛打架造成一人死亡的案件,由於當年偵查和技術條件的局限性,案件一直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 耄耋爺爺為90後孫子守手術室門口11小時 醫護心疼將祖孫一起照顧
    3日上午8點,孫子進手術室,爺爺守在門口11個小時寸步不離,眼巴巴地盯著手術室的門,直到晚上7點,才跟著平車返回病房。了解到夏家祖孫相依為命的情況後,五天來,護士們連這位年近90歲的爺爺也一起照顧,為他送飯,替他伺候孫子。小夏大學畢業後,宅在家中從事電商行業,因為活動少,29歲的他,身高不到一米七,體重卻高達110公斤,糖尿病隨之而來。
  • 為什麼一天是24小時,一小時是60分?權威科普
    可是,只要你對我們的時間體系有稍微的了解,你就會發現,我們使用的時間體系非常奇怪:一天有24小時一小時有60分鐘,一分鐘有60秒一秒有1000毫秒在一天中,我們就使用了3個完全不同的計量方法來度量時間除了大拇指意外,我們每隻手有12個指節,兩隻手正好24個指節。為什麼是24小時?讓我們一步步來理解這個概念。每天24小時的概念來自於古埃及。最初,古埃及人也是採用十進位將白天分成10個小時。
  • 醫院護士工作苦,48小時休一天,兩年沒有回過家,工資讓人意外
    醫院護士工作苦,48小時休一天,兩年沒有回過家,工資讓人意外在大家的印象中,作為白衣天使的護士,絕對是個體面有受人尊敬的職業。而她們的收入也讓很多人十分的感興趣,畢竟一進醫院,花錢如流水,卻沒人願意講價。作為醫院裡的一員,她們的待遇肯定也不會差。
  • 若有一份工作,每天工作12個小時,工資一天800,你會願意做嗎?
    最近手機向我推送了一則消息:如果有一天,有人向你拋來一份offer,每天工作12個小時,工資每天800元,你會願意做做嗎?這則消息成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馬上就點擊進入瀏覽了。在這篇問答下,不少網友都發表了看法。
  • 一天工作12個小時,包吃住,工資一天800,你願意做嗎?
    近日,有個網友發帖問,一天工作12個小時,包吃住,工資一天800,你願意做嗎?我想大部分人肯定會願意的,一天800的工資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尤其對於出苦力的人來講,巴不得找個這樣的工作呢。1、一天800的工資對於很多人來講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我三叔今年55了,最近這幾天正忙著找工作,年前在一家家具廠打工,每天從早7點到晚8點,一天幹13個小時,一個月滿打滿算也就掙個八、九千,合到每天也就不到300塊。
  • 臺媒:兩岸青年低頭族現象普遍 每天滑手機數小時
    (臺灣《旺報》 資料照片) 中新網1月2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現代人越來越依賴手機、3C產品,兩岸青少年「低頭族現象」最為普遍,無論上課、逛街、聚會,總捧著手機滑滑滑。大陸學生每天低頭刷屏幕時間長達5小時17分,多所大學為了讓青年學子「抬頭」,開始推行「無手機課堂」。臺灣低頭族不遑多讓,年輕人一天平均埋首上網4小時。
  • 女護士被拒入法國籍,竟因每周工作超48小時,中國醫生扎心了……
    拒絕的理由是,這名護士每周工作時長超過了法國政府規定的每周最長工作時間48小時,平均每月271小時的工作時間也被認為違反了法國的工作規定。隨後,這名女護士的朋友將這封拒絕信發布在網上後,引發全球網友關注。
  • 每天上千次詢問測溫 南京市中醫院設24小時預檢崗把好防"疫"第一關
    這樣的話,南京市中醫院進院前預檢分診臺的每個護士每天幾乎都要問上千次,重複著上千次的測體溫動作。自疫情爆發以來,這支隊伍不分白天夜晚、無論陰晴雨雪,24小時堅守崗位,嚴格篩查著人員進出,構築起醫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上千次的問詢,不錯過一絲的「可能」南京市中醫院進院區的預檢分診點,分別設置在醫院正大門、急診大門入口。24小時堅守崗位,測量所有進入醫院人員的體溫,詢問流行病學史,做好分診工作。
  • 一天沒休,每天16個小時……
    一天沒休,每天16個小時…… 2021-01-02 1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天護士節,你知道護士服有幾種嗎?
    這些護士們經常忘記了下班時間;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待命,一有緊急情況,立刻放下一切趕到醫院;醫生沒上手術臺時,她們已經「全副武裝」,做足了準備,麻利地進行無菌臺的鋪設,熟練地備齊手術所需的一切物品,仔細地檢查每一件無菌物品,以及包布是否完整,滅菌效果是否達到,各項信息是否齊全,為了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她們認真、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