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我們的老祖宗不僅僅留下四大發明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還留給我們眾多民間俗語,如「萬惡淫為首,百行孝為先」「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兔子不可追」「兔子不吃窩邊草,窩邊有草何必滿山跑」等等,這些俗語蘊含著豐富的人生道理,對我們後人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今天這句俗語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那就是「老牛吃嫩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道盡老祖宗的生活智慧,可惜十人九不知。
老牛吃嫩草,它本身的定義是指牛老了喜歡吃嫩草,這樣有助於消化,可是在古代很多豪門大戶上了歲數的老爺都喜歡娶小妾,久而久之就引申為年齡差距較大的老少夫妻配,用來嘲諷某些人年老體弱、無福消受之意。
關於老牛吃嫩草還有一個典故:一樹梨花壓海棠。宋代詞人張先在80歲的時候娶了一個18歲的如花似玉的小妾。蘇東坡便寫了一首諷刺詩來調侃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言外之意,「梨花」是白色,代表蒼蒼白髮的老漢,「海棠」是紅色,代表十八歲的女子,所以「一樹梨花壓海棠」確實是一幅「春色圖」,這也是對「老牛吃嫩草」的最好註腳。
「老牛吃嫩草」在民間俗語中的下一句為:好馬不回頭。此句最早來源於「好馬不吃回頭草」,意思就是說:一匹良馬離開了馬廄,奔向廣闊無垠的大草原,看著遍地鮮美可口的綠草,就會沿著一條選定的線路吃下去,直到吃飽回家,而絕不會東啃一嘴,西吃一口,更不會回頭去補吃遺漏的嫩草。換句話說,並不是所有身後的草都不好,也並不是所有眼前的草都是好草,只是良馬會很仔細吃掉眼前的草,這也就是「好馬不回頭」的由來。
這句俗語是想告誡人們: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既然選定目標,就要堅持不懈地走下去,決不能朝秦暮楚,朝令夕改。比喻有志氣的人立下志向以後,即使遭受挫折,也一往無前,決不走回頭路。現代這句俗語還用來形容男女兩人分手後,表示永遠不再複合的決心。
除此之外,古代民間俗語中還有「吃雞莫待老」一說。古時候人們養雞多半是為了下蛋,可是當雞不能下蛋時,歲數也大了,雞肉也就不好吃了。言外之意:要趁著大好青春年華大膽追求自己的夢想,方不負好時光,不要韶華已逝,再後悔不已,一定要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最正確的選擇,該出手就出手!
老祖宗總結出的這些俗語,實際上是在教導我們如何做人,不要小看了這些俗語老話,這其中蘊含了老祖宗大量的生活智慧,並流傳子孫後代,告誡大家不要重蹈覆轍。多讀讀這些俗語,對我們今後的人生道路會有很大啟迪和幫助。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發表不同意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