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門拆遷1年了,現在還好嗎?

2020-12-21 澎湃新聞

2019年

有關小南門拆遷的消息刷爆網絡

明清時期便留下的老城廂

不僅僅是歷史的見證者

更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

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

警鐘樓、梓園、徐光啟故居

夢花街餛飩、草堂雞、德興館

.......

一年過去

這些小南門的代表們

現在還好嗎?

隨著拆遷進程的逐步推進

只屬於老城廂的這份情懷也在慢慢消失

一場說走就走的實地探尋

再次重溫真正的上海煙火氣

曾經的小南門

曾經的南市區,有一個地方叫做小南門,9號線小南門站下來就是。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間,為了防禦倭寇當時修建了不少城牆,慢慢的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城牆中也就只保留了老西門和小南門。

去年2月份,小南門地塊傳出了要動遷的消息,這意味著,這塊「髒亂差」地區也即將畫上句號。雖然這給附近的居民帶來了不少喜悅,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人對小南門的留戀。

小南門的現狀

時代風起雲湧,滾滾向前。城市高樓下,無數老店正在消亡,很多記憶不復存在。一排排舊日裡喧鬧的五彩斑斕的服裝店緊閉大門,懸在歷史的邊緣。

下午3點50分,拆遷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曾經每當夜幕降臨,這裡便燈火交織,人聲鼎沸。而現在,人去樓空,空蕩的街頭只剩一副副空殼堅守在這裡。

廢棄的小院△

孤獨的綠植△

清冷的街道偶爾會看到三三兩兩的爺叔操著地道的上海話閒聊,只用5秒,嗯,就感覺有那味兒了。大部分超市已然緊閉,這簡易但東西齊全的的幾平米儼然成了這裡的珍寶享受著「至尊」待遇。

老爺爺在左邊的凳子上停留一會兒,又換到右邊的凳子停留一會兒。隨著時代的進步,老爺爺也像是給自己發明了一個新遊戲,在自己的一方世界裡感受著時代的記憶。

清洗食材,熱鍋裡冷油開始升溫,一家人有條不紊的行動起來。讓人莫名的想起小時候傍晚守在廚房等著開飯的簡單日子,不管多大在哪裡,腦海裡那口家的味道總是揮散不去。

印著鮮紅大字的舊物回收△

沒有高級住宅區那樣的繁華,也沒有小區裡的那份安靜。但鄰裡仍然能享受每日的飯後暢聊,分享家常。因為這份獨特的美好,老上海的風情得以延續下去。

上海的老底子味道,小南門知道

越來越多的菜系湧入上海,

而小南門卻一直守著那些老底子,

小時候的那些店到去年城改前,

還在賣著那幾樣東西。

這次我們特意去尋這些店,

很想知道他們還在不在

......

好面道大腸面

一代人的青春回憶

好面道大腸面四周被「拆」字包圍。4點30分,三四個店員緊鑼密鼓迅速的籌備起今天的運營。補充調料,擺放食材,麵條在火苗的刺激下滾沸翻騰。汽水啤酒,果汁,被關進大冰櫃,填補昨日狂歡的空缺。

上海的網紅大腸面很多,但紅不過復興中路59號這家大腸面,而小南門這家好面道大腸面竟是復興中路的總店!這很多人不知道!

進入其中,4、5張桌子錯落擺放。歷經重裝,店面環境升級,可算是無意中的收穫了~大腸面的熱浪不時襲來,軟軟糯糯的香味非常濃鬱。作為一代人的青春美味回憶,面臨拆遷,使得人流量急劇下降,老闆探索著開啟米飯套餐模式,試圖維持生計。

德興館

1883年傳承下的味道

德興館建於1883年,是老上海的回憶。德興館現在仍然正常營業。滬上的德興館大大小小有30家,但小南門這家才是傳承了南市區的「一家春」,一樓繼續做點心,二樓三樓做點菜,味道獨一無二。

老員工在20年的廚房熱潮中,都不懼高溫。泰然自若的端上這一份份熱氣騰騰的湯包,這一個個泛黃的蒸籠,正是他們享受恬淡生活的見證,鐫刻著歲月的年輪。

雖然這裡的生煎、大肉麵、八寶辣醬、草頭圈、油爆蝦都聞名遐邇。但仍然難以恢復往日門庭火熱的景象。開門時間縮短,品類減少。

如今,周邊學生們的放學甜蜜和街坊們的生活記憶都付之一炬。

夢花街餛飩

去晚了吃不上

1992年至今的夢花街餛飩,在上海餛飩界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原先開在夢花街的夢花街餛飩,還只是一家小小的店鋪時,就已經人氣火到去晚了就吃不上的節奏。17年因為家裝關了兩年,現在搬到了離夢花街不遠處的中華路。沒想到現在還要經歷一次拆遷的考驗。

在老店的時候每天都是阿姨包餛飩,叔叔煮餛飩,女兒負責端給大家。現在重開,人手增多味道卻依舊保持。最受歡迎的是蝦肉餛飩和菜肉大餛飩,小餛飩也是一絕。

現在過去只能買到生的餛飩,一份是46個,也可以買半份。每個餛飩都個頭十足,老上海的爺爺奶奶喜歡配上蛋皮和榨菜,清爽不油膩,幾代人吃過也不感到稀奇。

山東水餃

15年的堅持與守候

這家山東水餃從05年營業至今,春秋幾載,一口圓鍋、一個電爐、就是這家蒼蠅小館堅守十幾年的起點。

十幾年間,也不知多少小南門的學生放學後為了吃一口餃子,在爸媽面前上演瓊瑤大戲。無聲無息中,小小門面掀起吃貨粉絲的熱捧。

店家是一位山東的老婆婆,就著幾平米的小空間,是餐廳也是家。大部分已經進入拆遷的狀態,這家已經是為數不多還在營業的了。聽著婆婆的故事,愈發感慨起來,正是有一些默默堅持的小人物,卻撐起了小南門骨子裡的味道。

水餃十塊錢一份,比起市區動輒幾十塊一份,真的良心的不能再良心了。有肉餡/白菜和芹菜餡兒。吃起來有一股淡淡的麵湯味,就好像姥姥的手藝。

草堂雞

爸爸輩們的食堂

當圍欄封存,推過磚牆,那些封存的記憶又到了哪裡呢?

土生土長的草堂雞,安頓著附近居民的一日三餐。深受爸爸輩們的喜歡。一瓶石庫門老酒配上一碟草堂雞,三五好友齊聚一堂,就能暢談整晚。

草堂白斬雞、雞鴨血湯、紅燒划水..這些經典本幫菜在這裡都能吃到,回想多年前,無名的小攤推著雞肉橫空出世,憑藉一隻雞在街頭美食江湖中殺出血路。人均只要50 的親民價格,紮根小南門的這10幾年裡,草堂雞的人氣爆棚。

可以買半隻或者四分之一只,雞肉非常嫩滑,蘸上店裡特質的醬汁,不同於市面上的海南雞,有種說不出的清香。有人從小學吃到大學,從學生吃到步入婚姻。

當年一起吃雞的同學早已各奔東西,而草堂雞還在。

老太鹹雞

兩代人一起開的鹹雞店

圍牆確實是開店路上揮之不去的陰影,暮色四合,花燈初上,人流漸漸密,戰鬥,此時才真正打響。

母女兩一起經營著這家小店,經濟實惠米道又好的鹹雞受到了周邊不少居民的喜愛。作為肉食狙擊手,封鎖的主路也不能阻擋通往美食的步伐,點上一份找個角落,聊聊生活裡的孤寂和歡喜。

光啟饅頭店

夫妻饅頭店

「久等了。」

夫妻忙裡忙外的,在幾平米的空間裡大展拳腳,天氣微微涼,外面的我們卻被蒸汽的熱浪包裹住了。藏在角落的饅頭店,夫妻一開就是十幾年。經過歲月的累計,味道早已爐火純青,吃過都說好。

來來轉轉,拆遷之期越來越近,但他們還是堅守在這條街。

「就算拆了,也會在附近找門店,重整旗鼓,到時候一定通知大家。」老闆說。

大碗濃湯麵館

菜市場旁的湯麵館

三位中年人隨意坐下,一碗簡單的湯麵是他們的心頭好,嘴上說著環境就是這樣,但心裡卻對這味道無法拒絕。直接開店菜市場旁邊,餵飽一代又一代小南門的老饕。

老街裡的小南門,是這座城最深的回憶

小南門的弄堂門

相互串通的弄堂

在小南門,還有各種奇特名字的小弄堂,可樂弄、麵筋弄、俞家弄、藥局弄、天燈弄....他們有一個神奇的共同點就是,不管你怎麼走,他們都可以互相串通。

小南門鐘樓

小南門的守望者

中華路581號的院內有一座鋼筋混凝土的消防瞭望塔,當你從小南門地鐵站出站時,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定是這座有著100多年歷史的鐘樓。

1910年建造的警鐘樓,曾是南市區的制高點,守望著無數南市人的平安。雖然已經滿身青苔,雄風不再。但依就被列入了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的隊列。

梓 園

愛因斯坦都去住過

獨立的庭院,氣派的日式大洋樓,就連愛因斯坦都曾經在這邊住過一段時間,它就是藏在喬家路113號裡的梓園。王一亭,浙江吳興著名的畫家,也是梓園的擁有者。

1923年日本關東發生大地震,當時的王一亭組織義賣賑災將所得款都捐贈給了日本政府。為了表彰對中日關係作出的貢獻,日方特派建築師設計了這座「梓園」,門洞上的「梓園」兩字,據說還是吳昌碩所書。

徐光啟故居

緊緊相連9間房

徐光啟上海人,「徐家匯」就是他及其後裔的世居之地。喬家路234號原為徐光啟的故宅,是徐光啟後裔分居的最後一進堂樓。面闊九間,所以被稱之為九間樓。1937年又遭到日機轟炸,原有的9間樓也只留下了7間。

不知道的人經過這,可能根本就不會發現原來這是徐光啟的故居,門口的石碑經過歲月的洗禮也已經開始淡化。在不遠處還有明崇禎年間建造過的一座徐光啟祠,也就是現在的光啟南路250弄

天燈弄

大院裡有99間房

除了有光啟故居,相隔不遠的天燈弄77號裡還藏著一個書隱樓。距離現在有著200多年的歷史,這個大院裡面,有著99間房,因為是私人住宅,每間房間裡面還都有不少壁畫、磚雕、警示牌...

喬一琦故居

明末抗清將軍的故居

明末抗清將軍喬一琦的故居就坐落在喬家路143號,如今的喬家舊居已經成為了七十二家房客的狀態,不過門口仍然保留著當年插旗杆的石墩,石墩兩側「捲雲」和「瓶身三級」的圖案清晰可見

終究我們還是迎來了

和小南門說再見的日子,

小小的過街弄堂、開放式的菜場,

高密集的居住人口,因為這份"髒亂差",

老城廂的風情時至今日仍歷歷在目。

雖然小南門迎來了拆遷,

但是只要它還在我們的記憶中,

那小南門就會永遠存在。

老地方、老菜單、老街坊。

夜幕裡,無數交錯的人生線在這裡重合,

人世間的煙火濁色不過如此。

最近,有粉絲反映沒看到最新內容,

因為微信又改版啦

原標題:《小南門拆遷1年了,現在還好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1年了,上海小南門還好嗎?
    原創 過氣學長 魔都吃貨小分隊去年小南門被列入城改範圍2019年3月我們在動遷之前來過2020年3月我們在疫情下又來了時隔一年,小南門怎麼樣了?——網友我是袮四爺 原來叫一家春的德興館一年前:現狀:德興館還在目前堂食情況受疫情影響老南市那會叫一家春,現在改成了德興館的分店,位置沒變。一樓繼續做點心,小籠包延續蘇錫幫的做法,這味道在上海找不到第二家。
  • 老幾哥,給你們普及一下小南門歷史吧,不要每天都小南門吃喝玩樂
    信陽城的小南門準確位置在申城大道西北端,舊時道臺衙門口(現在的市委老家屬院)處,那裡才是真正小南門的城門位置。小南門夜市燒烤大排檔之所以叫小南門大街,是因為在這條街的西北端有一個城門叫小南門。1953年小南門被拆除,小南門大街也改了名,讓人們對小南門不明就裡,誤把南門當作小南門了。
  • 西安有18城門,唯一的單孔門洞小南門,你知道它的真正名字嗎?
    西安有18城門,唯一的單孔門洞小南門,你知道它的真正名字嗎?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而且國內現今也存有很多古人的建築。雖然在早些年的時候,國家經濟狀況有些落後,受到了很多歐美國家的嘲笑。但人民忍辱負重,不屈不撓,利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成功的將國家發展成為一個經濟強厚的狀況。不但在國際上的地位提升了很大一截,也因此而贏得了很多外國友人的關注,甚至選擇來我們國家觀光和生活。而要說我們國家比較有吸引點的古城建築,西安城門絕對上得其一。西安小南門以其獨特的位置和景觀,深深的讓人著迷。不但將車水馬龍和燈紅酒綠的景象分割,而且這裡也擁有著眾多的美食。
  • 滄州酒廠被拆除了,他將在未來建造,小南門變化很大
    運河區市場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委員、武裝部部長智雷迪表示,針對文明城市創建的需要和人民群眾對城市環境和嚮往持續改善的期待,對該區的違法經營行為進行了集中拆除小南門商業街,截至共拆除違法小棚亭175個、2290平方米。小南門步行街的變化是運河區「清拆違、優環境、美運河、助創城」集中拆違作用的剪影。
  • 陽光城37.16億競得小南門百畝地塊
    2015年新希望競得的中央綠軸白麓城地塊,2017年萬科競得的中央綠軸綜合地塊,2018年時代競得的老港區一二期地塊都是。這些地塊出讓,在一段時期都曾引起轟動。之所以會高光,因為地塊所在的地段和擁有的資源都是少見的,甚至是獨一無二的。
  • 小南門裡還有這些承包你的胃!
    肖海波 攝|老闆惠榮國經營這家小店已經17年了。1997年,惠榮國從部隊復員,1998年回西安開車,2003年開始,在小南門裡開了這家粉湯羊血店。一到飯點,這裡總是排起了長隊。這些年,憑藉著自身過硬的口味,不僅老西安們耳熟能詳,就連很多外地遊客都清楚這是一家網紅店,它甚至還上了百度百科。
  • 黃巖小南門紙扇
    施新華向人展示自己親手做的「小南門紙扇」。小南門這條鋪著石板的小巷子,在過去,曾一度被稱為「紙扇巷」,甚至還有「竹出黃土嶺,紙出溫州城,紙竹成把扇,做扇小南門」的說法。 小南門紙扇,也叫紙殼扇,需要在一尺多長、不到一寸寬的竹片上,留出扇柄,劈出扇骨,然後紮起扇面,糊上細紙,貼上畫片製成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還是要些功夫的,做扇難就難在做扇篾上。」施師傅說,扇篾也叫扇骨,這也是為什麼他家還能堅持到如今的原因所在。
  • 老市區情懷之地小南門隔岸垟地塊被陽光城拿下,溢價...
    導讀小南門區域,老溫州人眼中的真溫州。這裡多年未有供地,政府下了血本,方才拆出70餘畝寶地。今天下午12.58分,歷經72輪,福州欣益澤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陽光城)以37.16億元拿下溫州市舊城隔岸垟地塊,溢價率26.7%,樓面價20680元/㎡1:地塊指標地塊位該地塊位於鹿城區大南街道,東面為小南路,南面為馬鞍池西路,西北面臨河道
  • 九龍坡2020年最新8大拆遷曝光,附拆遷紅線地圖,有你家嗎
    最近拆遷火了,我們之前發了蘭花村的拆遷文章,很多粉絲給我們留言,詢問我們重慶2020年的拆遷計劃,這也是難住了我,要知道拆遷一般都是到最後確定了,才會公布出來,我們寫拆遷也必須拿到準確的拆遷計劃才能報導。 今天我突然發現九龍坡區公布了一份2020年的拆遷計劃第一期,讓我眼前一亮。
  • 2020年保定雄安新區拆遷補償條款,拆遷規劃
    2020年保定雄安新區拆遷補償條款,拆遷規劃在「政治副中心」光環褪去之後,大家的關注度似乎降低了很多。為了城市的發展雖然說現在拆遷成本越來越高,但是拆遷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城市規劃中拆遷就是很重要的一個項目。據說2020年保定要拆遷18個村,那具體的拆遷補償有哪些,拆遷規劃到你家了嗎?關於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你了解多少?(1)農村草房補償1900元/平米。
  • ...母親在這頭,親人在那頭 還有人記得69年前住在小南門的劉桂珍嗎?
    老家在小南門附近  對徐麗媛來說,找到母親在大陸的兄弟姐妹既是尋親,也是尋根。「母親19歲就隨同丈夫到了臺灣,她終其一生,都沒有等到回鄉的那一天。我希望能幫她尋根,找到她在大陸的親人。」  徐麗媛介紹,母親劉桂珍生於1930年1月,老家在瀋陽小南門(如今瀋河區一帶)。
  • 小南門、雙蓮橋…人山人海!
    1878年創辦的藝文學堂。(網絡下載) 那個年代,小南門橋人山人海。
  • 改造後的溫州小南門水上巴士公園 本月底登場
    灰筒青石的亭中亭、碼頭邊的船錨雕塑、溫州古城水系圖浮雕……近日,溫州市區小南門水上巴士公園改造提升工程通過工程預驗收。小南門水上巴士公園改造提升工程項目,由鹿城區溫瑞塘河保護管理委員會出資,五馬街道辦事處負責實施。
  • 城牆貫通大南門-小南門(含甕城)段開建!
    城牆貫通大南門-小南門(含甕城)段開建!經過連續奮戰,鼓樓區所屬的城牆貫通大南門-小南門(含甕城)段房屋徵收工作基本完成,項目建設場地達到建設施工標準。按照整體流程,鼓樓區向市基礎建設工程管理中心正式移交城牆貫通大南門-小南門(含甕城)段建設場地,推動項目建設進入施工階段。城牆貫通大南門-小南門(含甕城)段市全市城牆貫通工程的重要組成,是打造城牆景觀帶的具有重大意義。
  • 贛州小南門13號小區充電樁建成多年 一直是擺設
    沒有充電樁盼著建充電樁  有了充電樁卻通不了電  日前,有市民向《問政贛州》平臺反映  章貢區小南門13號(小南德居)小區  在老舊小區改造(2017年)的時候  就安裝了電動車公共充電樁  >但是一直不能使用,充電樁成了擺設  無奈之下,一些小區居民  只好私接電線給電動車充電  存在消防安全隱患  現場直擊  近日,記者來到章貢區小南門13號(小南德居)小區看到,小區內共安裝了4處公共電動車充電車棚,每個棚有10個
  • 五年過去了,抗癌公社現在還好嗎?
    五年過去了,抗癌公社現在還好嗎?別人患了癌症,你會為他分攤一兩塊錢嗎?如果大家組成一個團體,一人生病,全員攤費,凌駕在個人身上的風險是不是被分散很多?抗癌公社就是這樣一個踐行「眾保模式」的網絡互助平臺。不同於現在蜂擁而入的互助平臺,抗癌公社可謂五載元老,張馬丁創立於2011年,2014年底正式運營。
  • 小南門,清軍攻贛紅軍攻贛之軍事要衝,贛州房掌柜街巷日誌13
    真實而慘烈的兩軍對決小南門就是這麼的具有傳奇色彩,小南門最具規模的是清代鹹豐十年秋(1860年),知府楊豫城建小南門炮城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前後,贛州城東門、南門、西門、八境臺等關隘處的炮臺都是在鹹豐年間所興建的,這些炮臺都是為了防止太平天國的進攻贛州而設置的,當時的贛州城門是相當高的,根本不是現在看到的如此矮小的宋代城牆,若是這麼矮小,如何抵擋軍事進攻,大家可想而知.
  • 溫州古城水系圖靚麗小南門碼頭 塘河水岸又填新景致
    小南門水上巴士公園改造提升工程項目,由鹿城區溫瑞塘河保護管理委員會出資,五馬街道辦負責實施。項目總用地面積1300餘平米,綠地面積477平米,投資超160萬。招標、設計、建設,項目於2016年10月開工,2017年3月底正式完工。經過近半年的改造,如今的小南門水上巴士公園擁有古色古香的灰筒瓦亭、百舸爭流的船錨雕塑、溫州古城水系圖等景觀,公園入口處還著一塊永寧門的碑文。
  • 贛州城區小南門區域發現確診病人,為疫區?!真相是……
    2月1日下午有網友散布「在小南門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感染患者,小南門區域全部封停為疫區」的消息更有一些網友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在微信群、朋友圈及網絡上發布、轉發……小編想告訴大家的是該視頻為不實視頻該消息為謠言事實是真實情況為:小南門厚德路口卡口有一車輛進入時
  • 俄羅斯小姐姐索菲婭·妮姬丘柯,現在還好嗎?
    俄羅斯小姐姐索菲婭·妮姬丘柯,現在還好嗎?Sofia Nikitchuk(索菲婭·妮姬丘柯,也譯作:索菲亞·妮姬切克)。1993年10月20日,出生於葉卡捷琳堡。身高1.77米的她,加上天生的模特身材,她毅然決定,參加選美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