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融媒】田超選 讓辣椒產業發展成為貧困群眾增收的「錢袋子」

2020-12-19 騰訊網

在近日舉行的陝西省脫貧攻堅表彰大會暨先進事跡報告會上,鹹陽興平市趙村鎮小田家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田超選榮獲全省脫貧攻堅奮進獎榮譽稱號,成為鹹陽市脫貧攻堅領域唯一獲此殊榮的先進個人。

田超選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尤其對興平傳統的辣椒種植情有獨鍾。2015年5月,他承租小田村300畝耕地,大力發展具有本土特色農業,種植辣椒和油菜。2016年4月,田超選響應黨中央發出的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令,投資1000萬元成立陝西小田家農業專業合作社,吸納社員23人,貧困群眾14戶45人。合作社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理念,採用休耕、輪作等種植結構性調整措施修復農業生態環境,將綠色、健康農業作為基石,大力發展可持續循環農業,從事辣椒、油菜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經營。

為了打響興平油潑辣椒品牌,幾年間,田超選先後走遍山東、四川、甘肅、新疆等地,考察辣椒、油菜種植,同時加強與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的合作,種植的8819和航椒系列辣椒品種和300多畝油菜成為興平農業發展的一道靚麗風景線。目前,小田家合作社流轉土地1000多畝,累計投資4000多萬元建設了標準化生產區、農產品加工區和育苗中心,實現了機械化作業和智能化、精準化水肥一體節水滴灌。引進的辣椒系列產品和壓榨菜籽油全自動化灌裝生產線,生產的「小田家」辣椒和壓榨菜籽油系列產品直供「每一天」超市、京東、淘寶等多家線下線上平臺。許多貧困群眾通過合作社技術幫扶、採購幫扶、勞力幫扶、用工幫扶、經濟幫扶找到發展產業和就業門路,合作社以高於市場百分之十的價格收購群眾的辣椒和油菜籽,每年為社員和貧困群眾支付勞務費用達100多萬元。小田村貧困戶田群顯說,他在合作社打工,每個月收入1800元,對他這個67歲的人來說,已經十分滿足了。

目前,小田家合作社已經成為西農大油菜研究和辣椒示範基地,航天育種秦椒地面培育基地、陝西職業技術學院院實訓基地,田超選又投資建設辣椒標準化育苗種植大棚。田超選滿懷信心的說,現在建這100畝大棚,還是為咱辣椒產業服務。比如育種也好、壯大辣椒產業也好,趙村、桑鎮和湯坊,把過去20年前興平辣椒一片紅,想把興平辣椒產業提振起來,讓辣椒產業發展成為貧困群眾增收的「錢袋子」。

興平融媒記者:王楠 胥正齊 楊剛

相關焦點

  • 寧縣 麒麟西瓜鼓起群眾「錢袋子」
    寧 縣麒麟西瓜鼓起群眾「錢袋子」每日甘肅網4月29日訊 據隴東報報導(記者李建強 通訊員蘇朝暉)暮春時節,走進寧縣春榮鎮昔溝村玉瑤瓜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麒麟西瓜栽植基地現如今,高玉瑤已成為寧縣北川瓜菜種植產業的「領頭雁」。「瓜菜非常適合在川臺地裡種植,這項產業讓大家的錢袋子鼓了起來。」高玉瑤說,「下一步我想繼續擴大麒麟西瓜種植規模,讓村上有瓜菜大棚的群眾參與進來,並對他們進行技術培訓,帶動更多群眾致富增收。」
  • 新蒲新區:辣椒產業成群眾增收「火車頭」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自遵義市打造世界辣椒加工貿易基地以來,新蒲新區搶抓機遇,穩穩抓住辣椒全產業鏈這個「火車頭」,大力發展辣椒產業。初秋九月的早晨,正是辣椒採收的季節,通村路、通寨路將村民房屋與種植辣椒的土地串聯起來。
  • 彭水:布好產業融合發展局 村民就近鼓起錢袋子
    近日,在彭水太原鎮花園村大棚蔬菜基地,當地村民正在基地裡為剛下種的羊肚菌種覆膜,村民王文翠說,政府因地制宜發展產業讓他們家擺脫了貧困。(彭水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年來,太原鎮積極推進「三社」融合發展,推動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布好產業發展局,以「村集體經濟+公司+農戶」的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聘用勞務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 安龍縣黨員示範發展產業促增收
    接下來,我們村將繼續做好以產業帶動就業這篇文章,做大做強食用菌、烤菸等產業,同時通過黨員示範帶動,發展西蘭花、辣椒等蔬菜種植,讓納賴村的產業多元化發展,讓群眾實現人均年收入1萬元以上。」 時下,正值西蘭花田間管理關鍵時期,王國妹與其他村幹部又抓住時機,在基地裡向村民講解西蘭花的管理、種植技術和經濟效益。
  • 靈寶市蘇村鄉:「易地搬遷+產業發展」讓貧困群眾安居又樂業
    該基地於今年3月20日正式開始栽植苗木,共吸納本地群眾538名務工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群眾402名,可帶動每人每天創收100-200元左右,實現了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在段家窪易地搬遷社區農林大課堂,來自全鄉32個村的果品專幹和果農認真聽課,不時提問,時不時還與授課老師進行著熱烈討論。
  • 長子縣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助農增收
    興一批產業 富一方百姓——長子縣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助農增收初秋時節,萬物豐碩。在長子縣廣袤的田野裡,隨處可見農民收穫的身影。南陳村第一書記李傑介紹,「南陳村常年光照充足,適合發展光伏發電。」為了提高貧困戶的收入,南陳村建設了村級光伏電站,選出17戶貧困家庭,為每戶安裝光伏發電裝置以增加收入。江滿堂就是受益者之一。過去,身患殘疾的江滿堂由於自己沒有勞動能力,一家人沒有固定收入,生活艱難。村級光伏電站建好後,經村「兩委」、駐村幹部評選,江滿堂一家獲得了光伏扶貧收益資格,每年年底能領到2000多元的收益。
  • 嶽西馬元:特色種養業鼓起貧困戶「錢袋子」
    產業發展是根植髮展基因、激活發展動力、阻斷貧困發生的長效舉措。一直以來,嶽西縣來榜鎮馬元村充分結合自身特色農業資源優勢,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幫扶、精準脫貧」原則,全力推進「一村一品」「四帶一自」產業發展,積極引導當地貧困戶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讓建檔立卡貧困戶「錢袋子」真正鼓起來了。積極推進「一村一品」,全力帶動脫貧致富。
  • 陝西延川縣關莊鎮:趟出產業好路子 充實群眾錢袋子
    近年來,延安市延川縣關莊鎮因地制宜,狠抓本土特色產業,形成了「鎮有扶貧支柱產業,村有扶貧主導產業,戶有增收致富項目」的產業發展格局。2016年以來,該鎮累計投資8600多萬元發展設施農業,先後建成打則坪等7個設施農業示範園區和馬家溝等9個標準化養殖小區。
  • 陝西省藥監局產業扶貧結碩果 帶動貧困戶穩增收
    村支記趙發軍感慨的說:「這些都是扶貧工作隊給我們村裡送來的錢袋子啊」。讓他感慨的工作隊就是省藥品監管局和縣市場監管局的工作隊。「旱路3座山,水路要坐船,坡地不連片」。位於石泉縣西邊、漢江河北岸的高坎村,是典型的高山村,總面積30.55平方公裡,群山綿延,山大溝深,總人口390戶120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26戶671人,貧困勞動力388人。
  • 河北承德縣:產業化幫扶讓貧困農民鼓起了錢袋子
    通過產業化帶動,截至目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脫貧14487戶、39752人,貧困發生率由精準識別時的11.13%下降到0.48%。承德縣地處燕山深山區,有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地貌,年平均氣溫僅在9度左右,且常年乾旱少雨,給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巨大困難。因此,被確定為國家級貧困縣。
  • 赫章縣安樂溪鄉:貧困群眾遷入集鎮,特色產業...
    豐巖村黨支部書記劉興科說,豐巖村自從整村移民遷入集鎮後,村裡成立了「村社合一」的村黨支部領辦的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盤活老村原來的土地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村民們紛紛成了「產業工人」, 「錢袋子」越來越充實。  山還是那片山,土還是那方土,作為一個生態移民搬遷社區,豐巖村正實現著由過去的「管理鄉村」轉變成現在的「經營鄉村」,煥發著新的生機與活力。
  • 沿河縣客田鎮:產業發展尤正酣
    、深山牧業」的空間布局,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全面發展「短平快」高效農業產業,讓貧困群眾增收,如期脫貧。同時可帶動貧困人口5人以上穩定就業,每人每月增收3000元以上。 種植髮展 穩定增收 產業發展是貧困群眾脫貧的關鍵。為此,該鎮今年在客田社區規劃布局了辣椒1200畝,目前群眾正在進行土地整理中。銅仁市人社局派駐客田社區的駐村幹部李軍介紹,客田社區以前沒有穩定的產業,群眾增收比較困難。
  • [聚集鄉村振興] 光村鎮:特色產業力促群眾增收 396戶貧困戶實現...
    儋州市融媒體中心消息  近年來,光村鎮以產業扶貧為抓手,大力培育跑海鴨養殖、沙蟲養殖、雪茄菸葉種植、百香果種植、火龍果種植等特色產業,採取「貧困戶+合作社+企業」模式,走出一條產業促進就業的脫貧增收路子,讓貧困戶既能打工賺錢,又能享受項目分紅,確保貧困戶有穩定的收益,
  • 大理劍川:木雕產業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大理劍川:木雕產業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2020-08-16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菏澤市鄆城縣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助力脫貧攻堅
    菏澤市鄆城縣黃泥岡鎮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著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產業扶貧為突破口,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大力發展大蒜、辣椒等蔬菜種植特色產業,為貧困群眾開闢了一條增收新路。
  • 廖興號:發展海棠產業 助力群眾增收
    過去,村集體無經營性收入,還因為信訪矛盾問題突出、海棠種植管理不善,導致村集體經濟發展滯後,產業發展後勁不足。駐村工作組從建強支部戰鬥堡壘著手,幫助對門山村配強支部班子,使班子的面貌煥然一新,形成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團結氛圍,大大增強了班子的組織力、戰鬥力和發展力,全面提升了全體黨員的凝聚力、行動力和服務力。
  • 【行進清水·精彩故事】清水:光伏扶貧開啟貧困群眾「陽光增收」模式
    六年來,清水縣堅持以建設「隴東南能源大縣」為目標,搶抓國家能源局定點扶貧機遇,主動作為,乘勢而上,積極推進光伏扶貧,走過了從「先行試點」「積極推廣」到「全面實施」的三個階段,光伏扶貧已成為助推全縣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
  • 公益助農融媒行走進河北蔚縣 打造扶貧新模式
    原標題:公益助農融媒行走進河北蔚縣 打造扶貧新模式   6月11日,由蔚縣人民政府、人民在線主辦的「公益助農融媒行」在張家口蔚縣順利舉行。
  • 切實提高貧困山區農民持續增收能力
    脫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我們要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重大機遇,通過實施「領頭羊」工程、「進萬家」工程、「百城萬村」工程、「品牌」工程、「錢袋子」工程、「兜底」工程,推動貧困山區農民生計轉型,促進貧困山區農民持續增收,從而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讓貧困群眾真脫貧穩脫貧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鄭富超(右)到包聯的牟家壩鎮關公廟村走訪慰問貧困群眾。    他一到任,就認真開展調研,分析研判南鄭獨特的自然地理與產業基礎條件,針對性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讓南鄭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特色產業「鼓起」老百姓錢袋子「鄭書記鼓勵我們要積極推進黑毛茶就地深加工,提升茶產業附加值,帶動更多貧困戶增收致富。」12月24日,在法鎮沙壩村黑毛茶產業扶貧示範園,該示範園負責人王忠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