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物件:煤油燈
文|風採三農漫談
01
19年年初,農村的老父親來電話說,家裡的房子要拆了,問我要不要回去看看。我坐在電腦前,沉默很久以後,輕輕嗯了一聲。
其實,在城市生活久了,我對農村早已沒了深厚的感情,只剩些許淡淡的記憶。但是,我覺得我需要回去看看,畢竟,我的整個童年都在那裡度過;畢竟,那裡有我最美好的回憶。
到家的那天,天空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整個村子都被濃厚的霧氣圍繞。
家裡的老房子也已經被拆了一半,只剩下我睡的小屋,還在霧氣中孤獨的挺立。
老父說,也不知道你還有什麼重要的東西不,就沒拆你得這件小屋,特地讓你回來看看,自己收拾收拾。
我點了點頭,走進了那間睡了十多年的小屋。
小屋被爸媽收拾的極其乾淨,沒有任何變化,那臺老舊的煤油燈,也還依舊靜靜的站立在書桌上。那一瞬間,我仿佛回到了遙遠的過去,回到了孩提時代。
02
在我小的時候,農村的房子都是土培房,人們的生活也不富裕,大家都是省吃儉用的過日子。
當時雖然已經通了電 ,但是很多農戶家裡為了省錢,卻都幾乎沒有用過,用的依舊是農村的老物件:煤油燈。
而我們家是村子裡最貧困的,所以夜裡需要照明的時候,煤油燈就會冉冉升起。
那時的我在夜裡讀書寫字,陪伴我的都是煤油燈。這樣的情景,一直到了我上四年級才停止。
因此,我眼前的這盞煤油燈,於我而言,並不僅僅是一盞煤油燈,更是我給予我知識的輔助工具;因此,在我長大以後,我對於煤油燈還有著特殊的喜好,甚至對它進行過專門的研究。
據我所知,在9世紀的巴格達,就早已經有了煤油燈的記載。而關於近代的煤油燈,則是在1853年的時候,由一位波蘭發明家所發明.
中國正式的引進煤油燈,則是在清朝末年時期。它的樣式美觀,燃燒科學,亮度也比古代的老油燈亮。因此自它進入中國以後,就深受廣大中國人的喜歡。
甚至,當時的一些外國石油公司,把煤油燈作為石油產品的敲門磚,免費贈送給中國老百姓。待中國老百姓喜歡上煤油燈以後,在向他們出售煤油染料。
到了建國初期,計劃經濟時期,煤油燈就成了農村人的主要照明工具。但是,在那個時間段,農村人很是貧窮,用煤油燈都很節儉,只有在家裡來客人的時候,才會把煤油燈的亮度,稍微的調亮些許。
03
可能,對於很多從小生活在城市裡的人來講,他們沒有經歷過農村的貧窮,也幾乎不知道煤油燈的樣子與構造。
其實,煤油燈這種照明工具,形狀很是滑稽,外形就像是一個柳葉腰、大肚子的胖葫蘆,最上面的燈頭就如同一個蛤蟆在張嘴。在燈頭的另一邊,有一個旋鈕,它可以將燈芯調進跳出,以此來控制燈光的亮度。
而關於煤油燈的構造也極其簡單,傳統正式的煤油燈,燈座、燈筒大都是玻璃製成,燈芯基本都是棉繩,燈頭則是由銅製造。除此之外,它的四周還有很多的爪子,以此來讓煤油燈更加穩固。
不過,在農村之中,使用的大都是自家製作的簡易煤油燈。這類煤油燈的製作方法極其容易,利用廢舊的玻璃瓶,灌滿煤油,在再蓋子上鑽出一個圓孔,將鐵皮包裹的燈芯插入其中,點燃以後即可照明。
到了今天,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科技的創新,傳統的老式煤油燈,已經近乎絕跡。常見的大都是農民自製的簡易煤油燈。
我很慶幸,我書桌上的這臺煤油燈,正是傳統的老式煤油燈。
04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記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紀念。農村老物件煤油燈,便是上個世紀,農村人們的紀念與記憶,也是我們這一代,少部分農村孩子的紀念與記憶。
在我看來,儘管很多的農村老物件已經被淘汰,已經被新的科技工具取代。但是,它們依然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有著收藏保留的價值。
我很感謝父親叫我回來,讓我能夠將這盞煤油燈繼續保留,能夠將童年的記憶重新點亮。
那麼,在你的記憶中,是否也有農村的老物件,還在你的腦海揮之不去?是否也曾有一盞煤油燈,照亮了你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