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7月3日,美國代表顧盛和清廷代表耆英在澳門望廈村普濟禪院籤訂了中美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美望廈條約》。美國就此獲取了侵害中國主權的領事裁判權,並獲得「最惠國待遇」,享受中國給予其他國家的一切權利。
一、背景
19世紀初的世界,英國已經成為世界資本主義最強大的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而此時的大清帝國仍然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曾經的國勢,從乾隆末年就呈現出江河日下之勢。吏治敗壞,國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此起彼伏,清王朝的統治面臨深刻危機。
與清王朝日趨衰落相對應的是,英、法、美各國的資本主義卻在迅速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的快速發展,「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於全球各地」,努力尋找新的資源及產品生存空間。歐美列強為了擴大商品市場,爭奪原料產地,加緊了徵服殖民地的活動,中國作為一個幅員遼闊的古老封建國家,自然成為了他們侵略擴張的最佳對象。
歐美列強竭力向中國推銷工業產品,企圖用商品貿易打開中國的大門,但結果並未能如願。於是,英國就採取了極其卑劣的手段,向中國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鴉片,以滅絕人性的方法追逐巨額暴利。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600萬兩,造成財政枯竭,國庫空虛。煙毒泛濫摧殘了人民的身心健康,敗壞了社會風尚,也造成工商業的蕭條和衰落。
為改變這種局面,1838年12月,道光皇帝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派往廣東禁菸。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虎門銷煙。林則徐銷煙連同把名義上屬於英國人的鴉片庫存全部銷毀。這讓英國人惱羞成怒,成為英國對中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的藉口。
二、望廈條約
在林則徐領導的廣州禁菸運動中,美國鴉片販子的利益也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他們於1839年5月聯合上書美國國會,要求美國政府與英、法、荷等聯合起來對付中國。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後,美國派加尼率東印度艦隊來中國沿海護僑,保護美國利益。
1842年3月22日,美國東印度艦隊抵達澳門。時值清軍在閩浙戰場連遭敗績,清軍向英軍議和之際。4月13日,加尼乘人之危,在未向中國通報的情況下,指揮「星座號」直駛黃埔,開創了美國軍艦擅闖中國內河的惡劣先例。
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1842年8月29日,中國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國提出的議和條款,在英軍艦上正式籤訂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而加尼在得知《南京條約》籤訂的消息後,逕自致函兩廣總督祁填,要求要求清政府給予美國片面最惠國待遇。但加尼的使命只是「保僑」,戰爭結束之後其使命已經完成,根本沒有談判籤約的權力。雖然沒有籤約,但期間幾經波折,加尼基本摸清了大清的底牌。1843年4月21日,加尼率東印度艦隊啟程返航。
中英《南京條約》籤訂的消息傳到華盛頓,美國總統約翰·泰勒於1842年12月諮會國會,要求派遣代表來華商談建立新的經濟關係。1843年5月,美國政府派顧盛為特使來華,其使命就是要求中方給予美國與英國同等的通商條件。7月31日,顧盛使團從華盛頓啟程出發,一路顛簸,歷時208天,於1844年2月24日抵達澳門。
1844年6月18日,清欽差大臣、兩廣總督耆英與顧盛在澳門附近的望廈村進行會談。在談判過程中,美方軟硬兼施,採用訛詐的手法,脅迫中方談判者。耆英屈服於壓力,抱著「一視同仁」的宗旨,接受了美方所擬定的條約草案。
耆英後來在奏摺中寫道:「奴才督率黃恩彤及各委員,逐款指駁,不敢稍有遷就,往復辯論,多者十餘次,少者亦五六次。」美方草約原有47款,經多次磋商,討價還價,最後四易其稿,定為34條。
1844年7月3日,雙方正式籤訂了《中美五口通商章程》和《海關稅則》。因籤約地在澳門望廈村,所以又稱《望廈條約》。望廈條約是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籤訂了眾多喪權辱國的條約之一,也是清政府和美國籤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打開了美國對中國的侵略之門,美國從此肆無忌憚!
三、危害更甚的《望廈條約》
《望廈條約》
中美《望廈條約》共34款,並附有海關稅則。主要內容為美國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與英國同等的權利。也就是說,英國通過鴉片戰爭獲得的特殊權益,除割地、賠款外,美國全部獲得,而且在許多方面危害中國更甚:
1.協定關稅:"倘中國日後欲將稅率變更,須與合眾國領事等官議允"。
2.擴大領事裁判權範圍:中國國民與美國國民發生訴訟事件,美國國民由美國領事等官員捉拿審訊,按照美國法律與慣例處理;美國國民在中國與別國國民發生爭議,中國官員無權過問。由此,清朝對美國國民的逮捕、審訊定罪、懲治的司法權力全部喪失。
3.侵犯中國的領海權:美國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國港口"巡查貿易",清朝港口官員須"友好"接待。停泊在中國的美國商船,清朝無從統轄。
4.片面最惠國待遇,如中國日後給他國以某種優惠,美國應一體均沾。
《望廈條約》使美國享有英國在《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賠款外的一切特權,同時還擴大了侵略權益。是比中英《南京條約》、 中英《虎門條約》及其附件更細緻更完備的不平等條約。它是加在中國身上的又一道更為沉重的枷鎖,並成為爾後中法《黃埔條約》及其他帝國主義列強與中國籤訂不平等條約的範本。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