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在山東濟南,杜家坡村的一塊石頭因酷似埃及獅身人面像走紅。
有驢友拍下照片發到網上,1年時間引10萬人專程前來打卡。為了保護這塊奇石,當地已用圍欄將其擋起。
有專家表示,這塊石頭是在25億年前形成的,很罕見。
網友評論
延伸閱讀
始椎類最「長壽」化石!陽泉發現2.54億年前新化石標本
12月4日,澎湃新聞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劉俊研究團隊在山西陽泉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標本、始椎類生物新種——陽泉長壽螈,距今約2.54億年。
據介紹,始椎類生物的體形類似現代的鱷魚,是當時河流湖泊裡的頂級捕食者。它們體形龐大,牙齒尖利,適應熱帶叢林氣候。
距今約2.54億年的晚二疊世的最晚期,華北板塊少有地保存有熱帶叢林環境,為始椎類化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避難所」。陽泉長壽螈能夠存活在晚二疊世的陽泉地區,與石炭-二疊紀的全球氣候變化有很大關係。這類生物的化石更多分布在歐洲和北美洲晚石炭世至早二疊世的地層中,但二疊紀以來,這些地區氣候的持續乾旱化,使得始椎類生物不得不遷徙到氣候更適宜居住的地方。
最新發現的這一化石標本只保留了該生物頭骨的一部分骨片,研究人員研究比對了很多原始的四足動物類群,最終確定它屬於始椎類,這個結果很令人驚喜,此前認為這類化石在早二疊世晚期就已經絕滅了,這個新的記錄比其他已知記錄晚了近3000萬年,刷新了我們對這一類生物化石分布的認識,它也是目前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該研究成果12月1日發表於《化石記錄》(Fossil Record)雜誌。
此前,2018-2020年,劉俊研究團隊對山西陽泉的二疊-三疊地層和生物群開展了詳細的野外工作。今年早些時候報導的二齒獸類新種白氏桃河獸也是出自這一生物群。這次陽泉長壽螈的發現,更加豐富了這一動物群的組成。
(原標題:山東發現25億年前奇石酷似獅身人面像,1年間引10萬人前來打卡)
來源:綜合自@時間視頻、澎湃新聞
流程編輯:TF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