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很多小夥伴在後臺諮詢筆者關於青島樓市的問題,在幫大家解答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很多青島的剛需小夥伴對置業城陽一直很牴觸,但現實又使得他們不得不選擇北上買房。
很多選擇在城陽買房的小夥伴發出了這樣的一個疑問:很多人更是發出了一個讓筆者不知怎麼回答的疑問:來青島就是為了碧海藍天,既然要北上城陽買房,為什麼要來青島呢?
這樣的問題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作答,畢竟作為一名從剛需群體中解脫出來,義無反顧的跳入房貸苦海的窮屌絲來說,回答這樣的問題,自然而然的會帶有太多的個人情感,因為筆者也是為了這片碧海藍天才來青島的,而且正是因為對著天海的熱愛,才沒有選擇北上城陽。
其中各種緣由,且聽筆者一一道來:
當前青島樓市第二火熱區域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三灣三城」的大規劃下,城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在流亭機場即將搬遷、地鐵一號線即將開通之際,這裡更是成為了青島樓市僅次於西海岸的第二火熱的區域。
在主城區日漸飽和的情況下,城陽區已經成為近幾年剛需外溢的主要區域。 2016年,城陽區(含高新區)一共銷售33251套新房,在青島所有區市中排名第二;2017年銷售33586套新房,依然穩居第二;2018年銷售19889套新房,排到第四;2019年銷售28157套新房,重新回到了青島各區市銷售排名的第二位。
除了銷售量旺盛,2019年城陽的土地供應實現了井噴。2019年2月1日,城陽白雲山片區的5宗地走上拍賣臺,這5宗地的土地總面積超過60萬平方米,成為2019年上半年青島土拍面積最大的一場拍賣。白雲山板塊也在2019年雲集了綠地、海爾、融創、龍湖、青特等眾多開發商。
到了2019年下半年,城陽區上馬街道4宗地成功出讓,兩幅為純住宅用地,建面41萬平方米,最終成交總價16億元。從2019年年末開始,上馬片區各樓盤陸續進入銷售期,有的開發商將毛坯房直接降至萬元線以下。
筆者通過搜索平臺查詢發現,城陽區目前在售的樓盤超過了200個,不可謂不多。
最不青島的一個區域
說起青島,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便是大海、沙灘。「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是青島的代名詞,很多人選擇青島,都是為了這一片碧海藍天。
而縱觀當前青島的這幾個行政區,主城區的市北、市南和嶗山都是在前海一線;西海岸有西海岸新區,東海岸有即墨區,剩下的就是環灣的膠州和城陽。處於膠州灣一隅的城陽,可以說是最不青島的一個區域。
論壇上曾經有人評價城陽:「汙染的不行了,機器轟鳴聲一年365天24小時不斷,比飛機場還厲害,燒廢舊塑料味讓人整日都不敢開窗戶,萬別到城陽買房子,特別是惜福鎮,人文環境連河南都不如,整個東北人的大鄉鎮。」
當然這種話可能說得有失偏頗,但不得不承認,城陽的環境確實不能和「宜居」兩個字畫上等號。
承受不起的通勤成本
之前筆者就跟很多人建議過,如果你在城陽那邊工作,那麼你可以選擇在城陽買房;如果你是在李滄或市北從事朝九晚五的工作,那麼你可以選擇北上城陽;如果你是一個自由職業者,那麼你也可以選擇職業城陽,如果你也是跟小編一樣,在996的邊緣掙扎的打工仔,那麼還是勸你不要去城陽買房吧!
當然,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筆者不想改變太多人的觀點,今天我們只談一下通勤成本的問題。
不得不說,從城陽到主城區,通勤問題一直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至少從目前來看,從城陽到主城區,有兩條線可以選擇,一條是環灣路,一條是高速。這兩條線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平時不堵車都不正常,尤其是環灣路,除了疫情期間,幾乎沒有一天不堵車的。
之前筆者去城陽看房子,無論是置業顧問,還是二手的中介,都在極力的把通勤時間說得很短,但筆者發現,他們所說的通勤時間,都是建立在開私家車的基礎上的。如果沒有私家車,那就更苦逼了,因為到目前為止,主城區跑城陽的公交車還是很少的。可能有人會說地鐵,好吧,等地鐵都通車了,城陽到主城區確實非常方便,可是地鐵要什麼時候才能開通呢?
所以,還是要有一輛私家車,可是那樣的話,時間成本就要被金錢成本所替代了。
以上只是筆者的一面之詞,希望大家一起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