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11條」讓外資銀行更加關注中國市場 訪法國巴黎銀行(中國)CEO...

2020-12-18 東方財富網

  法國巴黎銀行是總部位於歐洲的全球銀行及金融服務機構,業務遍及72個國家,全球及地區僱用員工逾18.9萬名,集團在「零售銀行業務」(包括「本地市場」及「國際金融業務」)和「企業及機構銀行業務」兩大業務範疇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早在1860年,法國巴黎銀行就在上海開設了首間辦事處, 是最早進駐中國的外資銀行之一。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外商獨資銀行)擁有近500名員工,為客戶提供銀行、融資和諮詢服務。銀行也通過在中國的其他途徑,參與企業諮詢和海外股本募資業務,客戶包括本地和海外的企業和金融機構、機構投資者和高淨值客戶。截至目前,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北京、廣州、天津、成都5個主要城市設有分行、支行及辦事處。

  金融對外開放政策再迎利好。日前,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宣布進一步擴大金融對外開放的11條措施(以下簡稱「新11條」),其中提到,允許外資機構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A類主承銷牌照;允許境外金融機構投資設立、參股養老金管理公司;將原定於2021年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到2020年等11條舉措。

  新一輪開放政策的落實對外資銀行意味著什麼?外資銀行如何看待中國市場的潛力?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外資銀行是否會調整在華業務布局?外資銀行如何看待與國內銀行的合作機會?針對上述問題,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了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執行長兼行長賴長庚。

  證券、債券、財富管理市場進一步開放

  《中國經營報》:日前發布的金融開放「新11條」中提到,允許外資機構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A類主承銷牌照,這對外資銀行意味著什麼?外資銀行在我國債券市場開放中如何發揮作用?

  賴長庚: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初期比較熟悉或擅長的業務是跨境業務,比如協助中國企業進行跨境併購、跨境融資、境外上市等業務,這些業務也是外資銀行最大的競爭優勢所在。

  隨著近幾年來中國對外開放的加速以及金融市場的發展,中國出臺了多條開放舉措以更好地發展國內經濟、優化國內金融市場。而且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國內經濟具有更大的空間和發展潛力。

  此次金融開放中提到「允許外資機構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A類主承銷牌照」,將取得A類主承銷業務資格的外資銀行的業務範圍擴展至所有債務融資工具產品,不再僅限於非金融企業熊貓債(熊貓債券是指國際多邊金融機構在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相當於打通了外資銀行在國內債券承銷市場的「最後一裡路」。

  考慮到當前中國信用債市場已經發展得非常龐大,而且在整個國家鼓勵直接融資的背景下,擁有債券承銷牌照是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債券市場非常重要的工具,一方面,外資銀行更加深入中國債券市場;另一方面,外資銀行在積極參與銀行債券市場的同時可引入更多的外國投資者,這些都有助於外資銀行在中國的業務觸角更深入更廣泛。

  《中國經營報》:「新11條」中其他開放措施對外資銀行意味著哪些業務機會?

  賴長庚:「新11條」中其他開放措施,概括來說,是面向證券市場、債券市場、財富管理市場的開放,可以看出,此次開放措施是對中國資本市場較為全面的覆蓋。

  在證券市場方面,例如,「將原定於2021年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到2020年」;「人身險外資股比限制從51%提高至100%的過渡期,由原定2021年提前到2020年」,這兩條舉措將預計時間提前一年,是放開外資準入的重要措施。

  在財富管理市場,有關數據顯示,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總量已突破100萬億。開放措施中提到「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參與設立、投資入股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我相信包括外資銀行在內的外資機構是很有興趣的。

  由於證券市場、債券市場、財富管理市場在國外發展時間較長,也較為成熟,因此引進外資一方面能活躍整個市場;另一方面,外資的流入可帶來更多新產品、引進更多樣化的避險工具優化市場。

  未來將加碼中國境內業務

  《中國經營報》:隨著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加速,外資銀行在國內業務布局是否會調整?可能有哪些改變?

  賴長庚:隨著金融開放政策的出臺以及中國市場的發展變化必然會驅動外資銀行思考在國內的業務布局。

  當前中國金融市場呈現出兩個主要變化:一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國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的重要措施,對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二是在當前內外部環境下,發展國內經濟比以往更堅實是應對外部環境非常重要的「錨」。從中國國內市場發展來看,經過了一段跨境業務的發展,中國的GDP對外貿的依賴度逐年下降,再加上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日益成為國際交易的工具,綜合這兩點,跨境業務的市場需求在下降,同時外國投資者開始用國外的金融投資取代以往的貿易順差。

  可以說,最重要的市場在中國。我相信外資銀行都看到了這個趨勢,必然會把注意力轉向國內市場,更多地關注國內的公司。從國內市場發展來看,外資銀行是有貢獻度的;而隨著中國金融開放程度不斷提高,會有大量外資湧入,繼而會帶來需求,這也是外資銀行的業務機會,外資銀行也會相應地調整發展業務布局與國內金融市場共同成長。

  《中國經營報》:在此背景下,外資銀行如何與國內銀行合作?有哪些合作空間?

  賴長庚:從市場佔有量來說,外資銀行在國內市場份額不足2%,這意味著,外資銀行與國內銀行有著更多的合作機會和空間。

  當前中國金融市場在加速開放,外資銀行與國內銀行可共同合作來優化市場。舉個例子,中國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上的避險工具並不多,當外資大量湧入時,所有的市場信息表現為買入/賣出,這樣的結果就是市場擺動太大。吸引外資對中國金融市場的投資,除了產品外,關鍵還在於增強對企業的信賴度,這就需要監管機構、中介機構、公司治理共同發力,重建資本市場,讓投資者能夠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來投資。

  因此在金融開放的同時,完善金融市場的基礎建設尤為重要,外資銀行則可以利用國外的經驗與國內銀行合作,共同協助政府引進更多產品,調整市場的架構,使之更合乎長期投資者的需求。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

  《中國經營報》:「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已近六年,隨著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走出去」和外資企業「走進來」,這為外資銀行帶來哪些業務發展機遇?

  賴長庚: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第六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合作不斷行遠致深,外資銀行將在「一帶一路」倡議上有更多作為,提供更高質量金融服務的同時,以金融為主軸、聯通各方,為開放型經濟注入新動能。

  金融行業的本質是為實體經濟服務,這也是金融供給側改革進程中的一部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外資銀行應是「資金融通」的先行者,充分利用覆蓋廣泛的環球市場網絡、積澱深厚的海外市場經驗、紮實的專業運作來構建良好的「一帶一路」融資環境,輔助企業獲得高效的融資渠道、便捷的資金結算方式及可靠的跨境支付、從而在各沿線國家順利開展項目,並逐步形成各產業集群及有輻射帶動效應的產業鏈,最終為區域經濟的長足發展奠定基礎。

  以法國巴黎銀行為例,法國巴黎銀行在歐洲有著堅實的業務基石,助力企業聯通14個歐洲「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國。法國、義大利、盧森堡、比利時是法國巴黎銀行的「本地市場」,是本行業務的重要戰略腹地。隨著歐洲國家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參與度漸次加深,法國巴黎銀行將充分挖掘銀行特長,助力更多歐洲、全球客戶融入「一帶一路」;從覆蓋業務層面來講,法國巴黎銀行的「一帶一路」項目涵蓋基建設備、醫療健康、交通運輸及可再生能源。

  《中國經營報》:您認為,外資銀行如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賴長庚: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化合作加深,中國金融市場體系建設日趨完善,國際金融市場對人民幣跨境使用需求也隨之上漲。「一帶一路」倡議與「人民幣國際化發展」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協同效應。根據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表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與展望》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熊貓債發行規模已達2000億人民幣左右。中國進出口銀行面向全球投資者發行20億人民幣「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發行首單30億人民幣綠色金融債,支持綠色絲綢之路建設。

  除了幫助推進那些已經開展的「一帶一路」項目之外,外資銀行應更向前一步,發揮金融領域影響力,利用豐富案例與多層次渠道在國際舞臺傳播「一帶一路」相關內容,讓更多國際投資者參與到倡議的建設中;對接全球資源與潛在項目,共同打開合作新思路,拓寬發展新空間。

  深度樂觀來自於利好政策

  經過多年發展,外資銀行在華營業機構不斷增多,其對國內市場的貢獻度也在提升。據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介紹,截至2019年4月,共有來自54個國家和地區的215家外國銀行在華設立了41家外國銀行法人,有115家外國銀行的分行和153家代表處,外資銀行的營業機構已經達到982家。

  在當前金融開放背景下,如何把握開放機會、如何布局成為擺在外資銀行面前的難題。多年以前,外資銀行來到中國之後,其優勢主要集中在跨境業務,隨著時間的積累和業務的積累,也有部分外資銀行開始探索零售業務。

  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銀行之一,自1860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經過100多年的發展,法國巴黎銀行(中國)也摸索出特色發展之路。去年年底,該行從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NAFMII)獲得了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B類主承銷業務資格,獲批開展「境外企業熊貓債」主承銷業務,也是國內第三家獲取此資格的外資銀行。隨著「新11條」中債券市場開放力度進一步提升,法國巴黎銀行(中國)的債券承銷業務也贏來一大利好。

  在採訪開始的時候,賴長庚自我介紹道,「我是個很樂觀的人,你慢慢就會了解到了。」隨著採訪的不斷深入,他的這種樂觀體現在中國金融發展趨勢及外資銀行在華展業的憧憬中。

  賴長庚認為,金融開放是趨勢,尤其是「新11條」發布以後,中國金融開放進程加速。毋庸置疑,這為外資銀行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很多外資銀行起初進入中國,最開始是做跨境業務,隨著金融開放政策的出臺以及中國市場的發展變化必然會驅動外資銀行思考在國內的業務布局。」賴長庚表示,最重要的市場在中國。我相信外資銀行都看到了這個趨勢,必然把注意力轉向國內市場,更多地關注國內的公司。另外,隨著外資流入,相應的會帶來需求,這也是外資銀行的業務機會。

  正如卓佳集團行政總裁楊斌官指出,和改革開放初期完全不同的是,現在中國市場吸引外資的已經不是廉價勞動力,而是知識層面及其消費能力的提升。「根據聯合國的2019年世界投資報告,無論是流入中國的外資還是中國的海外直接投資都非常強健。這可以表明現在中國的業務環境非常健康,因為資本流動就意味著企業在開展業務,在進行海外投資。」

  另外,談到從去年開始,國內發生多隻金融產品違約,這是否會使得外資銀行更加警惕?賴長庚認為,「我不認為暴雷是件壞事,我是個樂觀主義者,相反,在我看來,問題項目一一暴露出來之後,市場後續發展會越來越好。」

  本版文章均由本報記者郝亞娟張榮旺採寫

  老闆秘籍

  1。「新11條」中其他開放措施對外資銀行意味著哪些業務機會?

  「新11條」中其他開放措施,概括來說,是面向證券市場、債券市場、財富管理市場的開放,可以看出,此次開放措施是對中國資本市場較為全面的覆蓋。

  在證券市場方面,例如,「將原定於2021年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到2020年」;「人身險外資股比限制從51%提高至100%的過渡期,由原定2021年提前到2020年」,這兩條舉措將預計時間提前一年,是放開外資準入的重要措施。

  在財富管理市場,有關數據顯示,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總量已突破100萬億。開放措施中提到「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參與設立、投資入股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我相信包括外資銀行在內的外資機構是很有興趣的。

  由於證券市場、債券市場、財富管理市場在國外發展時間較長,也較為成熟,因此引進外資一方面能活躍整個市場;另一方面,外資的流入可帶來更多新產品、引進更多樣化的避險工具優化市場。

  2。外資銀行如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化合作加深,中國金融市場體系建設日趨完善,國際金融市場對人民幣跨境使用需求也隨之上漲。「一帶一路」倡議與「人民幣國際化發展」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協同效應。根據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表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與展望》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熊貓債發行規模已達2000億人民幣左右。中國進出口銀行面向全球投資者發行20億人民幣「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發行首單30億人民幣綠色金融債,支持綠色絲綢之路建設。

  除了幫助推進那些已經開展的「一帶一路」項目之外,外資銀行應更向前一步,發揮金融領域影響力,利用豐富案例與多層次渠道在國際舞臺傳播「一帶一路」相關內容,讓更多國際投資者參與到倡議的建設中;對接全球資源與潛在項目,共同打開合作新思路,拓寬發展新空間。

  簡歷

  賴長庚,華盛頓大學MBA畢業。1982年至1995年期間,曾就職於美國大通銀行和美國運通銀行;1996年至2005年間,擔任法國巴黎銀行多個重要崗位;2005年至2012年,擔任法國巴黎銀行大中華區固定收益部主管及亞太區企業業務主管;2012年至2018年8月,擔任法國巴黎銀行大中華區環球市場部主管;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擔任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從2019年2月起,擔任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執行長兼行長。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責任編輯:DF120)

相關焦點

  • 外資銀行在中國
    紐約銀行(Bank of New York)  加拿大豐業銀行(Bank of Nova Scotia)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  商業發展銀行(Business Development Bank)  東方匯理銀行(Calyon)  花旗銀行(Citibank)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redit
  • 法國巴黎銀行賴長庚:中國資產吸引力持續上升
    預計人民幣匯率將維持相對穩定,在此前提下,中國國債對於外資的吸引力將大增。  持續推進中國業務  中國證券報: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開放提速。法國巴黎銀行近期在中國有怎樣的業務規劃?  法國巴黎銀行集團在中國大概投資有三十幾億歐元等值的資本金。此外,集團還是南京銀行股東,也投資了消費金融和汽車金融,以及車貸公司、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接下來還會通過多種方式推進中國市場布局。  中國證券報:請介紹一下法國巴黎銀行參與境內債券承銷業務的計劃?
  • 中國十大外資銀行排名,滙豐銀行居首
    在中國的外資銀行有:花旗銀行,渣打銀行,東亞銀行,滙豐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星展銀行,恒生銀行,美國銀行,東京銀行,華僑銀行,滿地可銀行,澳新銀行、荷蘭銀行、德意志銀行、永亨銀行、南商銀行、友利銀行、巴黎銀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瑞穗銀行、法國興業銀行、三井住友銀行、摩根史坦利國際銀行、摩根大通銀行、大華銀行、韓亞銀行、華商銀行、華一銀行、協和銀行、華美銀行、新韓銀行、大新銀行
  • 南京銀行股權爭奪:法國巴黎銀行不爭第一大股東
    同時還補充道,「巴黎銀行通過QFII席位增持的股份,與原來法巴銀行對南京銀行的存量持股是否可以合併處理,暫還不確定,需要更高監管層來定奪。」  上述回應似乎讓事件顯得更加撲朔迷離。而隨後兩個多月,仍未見南京銀行對有關大股東的爭議給予明確的說明,市場對此猜測不斷。  其間,法國巴黎銀行通過QFII還在不斷增持,而紫金集團方面卻不見動靜。
  • 外資銀行在中國:探索中加速
    圖為2002年3月21日,第一家外資銀行——花旗銀行上海浦西支行開業。加速與磨合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根據承諾,中國銀行業在入世後5年內將逐步開放國內市場。穩定的開放預期及一系列政策調整推動了外資銀行的加速發展。
  • 法國巴黎銀行中國2宗違法遭罰270萬 行長賴長庚遭罰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8日訊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昨日公布的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上海銀罰字〔2020〕3號、9號、10號、11號)顯示,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存在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和可疑交易報告兩宗違法違規行為。
  • 法國巴黎銀行大事記
    2000年5月,法國兩家主要商業銀行<巴黎國民銀行>與<巴黎巴銀行>正式合併,合併後的名稱為法國巴黎銀行。2008年10月6日法國巴黎銀行斥資145億歐元(198億美元)富通集團分支機構,並將獲得富通的國際特許經營權,發行約1.326億股新股支付其中90億歐元,55億歐元為現金。
  • 法國巴黎銀行:謹慎關注歐元、日元 做空紐元
    基金商城1折起購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abs)周三(11月30日)撰文建議投資者短線謹慎關注美元兌歐元、日元;做多美元兌紐元。內容如下:  自觸及美國大選後的新高后,美元似乎已失去了一些上行的勢頭。
  • ...樂睿思|東方匯理銀行|中國法國工商會|法國_時政|mazars中審眾環
    法商會主要工作任務圍繞三個方面展開:一是幫助在華法國企業的發展,建立一個在華法企商務交流的最佳平臺,提供商機及商務交流,維持中法商務圈的持續發展;二是幫助有意向進入中國的法國企業,為希望拓展中國市場的企業提供各項諮詢服務,協助企業快速融入中國市場;三是在中國建立及維護法國品牌形象,推廣法國品牌,建立同中國企業的聯繫,促進中法企業直接對接合作。
  • 外資銀行擴大在華業務布局
    近年來,滙豐對零售銀行業務持續投入,已擁有內地外資行中規模最大、覆蓋最廣的服務網絡,使用我們環球銀行服務的個人客戶數量連續3年保持雙位數增長。設立『國際銀行業務中心』是滙豐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加大投入零售業務、拓展網點業態的新裡程碑。」他說,未來計劃在國際化金融需求集中的區域繼續開設「國際銀行業務中心」,支持更多的內地個人客戶與世界互聯互通。
  • 大灣區為外資銀行帶來發展新機遇
    外資銀行也瞄準了大灣區建設將帶來的發展新機遇。此前,多家外資銀行高管透露,所屬機構將利用在跨境業務等方面的優勢和特色,積極參與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之中。除了計劃拓展網點和業務範圍,有的外資銀行已把布局大灣區定為集團層面的戰略性工程。
  • 法國巴黎銀行投資法國辦公市場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 REIM)代表由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 REIM)盧森堡管理的Next Estate Income Fund III(NEIF III)收購了克利希拉加納(Clichy-La-Garenne)的一棟辦公樓。該建築位於ZACEntréede Ville de Clichy的混合開發區,毗鄰環路。
  • 魏峰:美國制裁巴黎銀行,殃及中國
    法國巴黎銀行的教訓由於被指控為蘇丹、伊朗、古巴轉移資金,法國巴黎銀行近幾年一直被美國司法部緊緊咬住,最終不得不在上月末,成為首家對違反美國對外製裁法律指控認罪的歐洲銀行。儘管法國政府施盡全力,央行行長、財長、外長甚至總統紛紛親自出面,軟硬兼施地請求美國不要過於重懲巴黎銀行。
  • 法國巴黎銀行助力中國優秀鋼琴學子登臺雅各賓國際鋼琴節
    現場,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執行長郭奕乾先生、法國巴黎銀行基金會執行董事Jean-Jacques Goron先生、雅各賓國際鋼琴節藝術總監 Paul-Arnaud Pejouan 先生還為4位青年學子頒發了「明日之星」證書,鼓勵他們繼續追尋鋼琴夢想,以音樂的力量影響更多人。
  • 入華四十年,為什麼說外資銀行保守?丨外資銀行系列研究
    入華四十年,如何評價外資銀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認為,外資銀行在中國沒有起到鯰魚作用,是銀行跨國經營存在的普遍現象;真正的開放不僅僅是機構準入的開放,更要注重開放型市場的建設。短期來看,在華外資銀行資產規模表現出負增長的趨勢,由2018年底3.50萬億元的總資產下降至2019年末的3.37萬億元,資產總額下降3.71%;長期來看,近十年間外資銀行總資產的CAGR僅為2.68%,遠低於銀行業的平均CAGR 11.38%,規模增速相對較慢。
  • 法國巴黎銀行宣布:老佛爺百貨集團推出微信支付
    法國巴黎銀行宣布:老佛爺百貨集團推出微信支付 中新網上海11月9日消息,法國巴黎銀行9日宣布,已經在法國最大的百貨集團巴黎老佛爺百貨集團推出微信支付,之後還將逐步在歐洲其他地區引入該行動支付技術。
  • 廣東外資銀行數量全國最多
    目前,已有來自全球19個國家和地區的58家外資金融機構在廣東省內設立了263家外資銀行營業性機構,廣東省已成為全國外資銀行最多的省份。其中,7家香港銀行的14家分行在廣東省20個城市設立了66家異地支行,填補了粵東、西、北等11個偏遠城市外資銀行金融服務空白。
  • 下月11日起可到外資銀行存錢-(組圖)
    ,還可發行信用卡未在我國註冊的外國銀行分行只能吸收100萬元以上人民幣定期存款,鼓勵外資銀行本土註冊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副主任宋大涵昨日說,根據加入世貿組織承諾,我國將在今年12月11日前,向外資銀行開放對我國境內公民的人民幣業務,並取消開展業務的地域限制以及其他非審慎性限制,在承諾基礎上對外資銀行實行國民待遇。
  • 樣本數據分析告訴你: 在華外資銀行的分行主要分布在哪兒
    我國金融業擴大開放為外資銀行在中國業務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在華外資銀行和中資銀行在經營方面存在一些明顯的不同,其中一個差異就是在華外資銀行普遍不像中資銀行那樣分支行等營業網點密布全國,和中資銀行相比,在華外資銀行的營業網點可以說非常少。
  • 外資銀行熱捧網銀 手機銀行僅花旗銀行一家
    據悉,在金融服務較發達的香港,類似的「手機銀行」已經在多家銀行推出,與電話銀行、網上銀行、傳真銀行等多方位為用戶提供服務。由於在香港3G業務早已推出,所以其「手機銀行」的功能比內地的「手機銀行」更具豐富性,比如加入了圖像、視頻的效果,用戶通過手機理財時更加具有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