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趙愛玲
近期一系列銀行業擴大開放的政策力度加碼,讓外資銀行從中覓得更多擴大業務布局的機會。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首個「國際銀行業務中心」近日在上海南京西路支行正式設立,成為外資行在內地開設的第一家專注滿足個人客戶國際化銀行業務需求的網點。
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行政總裁廖宜建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正在推動金融與資本市場的加速開放,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投資環境,不斷完善和提升資本市場的效率、穩定和透明度。這將會吸引更廣泛的全球投資者加速布局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從而推動中國與全球經濟的進一步融合。
滿足跨境金融需求
談到為什麼選擇目前的時間節點開設「國際銀行業務中心」,滙豐中國副行長兼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總監李峰表示:「近期多項金融市場開放舉措的加速落地,為外資銀行在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中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近年來,滙豐對零售銀行業務持續投入,已擁有內地外資行中規模最大、覆蓋最廣的服務網絡,使用我們環球銀行服務的個人客戶數量連續3年保持雙位數增長。設立『國際銀行業務中心』是滙豐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加大投入零售業務、拓展網點業態的新裡程碑。」他說,未來計劃在國際化金融需求集中的區域繼續開設「國際銀行業務中心」,支持更多的內地個人客戶與世界互聯互通。
據了解,滙豐集團在中國及多個海外主要市場率先配備了使用中文提供服務的專職國際服務專員。滙豐中國通過加強境內外聯動為內地客戶不斷增長的國際化銀行業務需求提供更全面的支持,雙向布局開創內地外資行個人國際化銀行業務的新格局。目前,除在中國市場服務本地居民以外,滙豐集團在全球範圍服務的海外華人客戶已達150萬。
李峰說,在全面構建開放型經濟的進程中,國內居民個人財富快速增長,國際間的交流互動也日趨密切,推動了個人跨境金融需求的持續增長。滙豐新設立的「國際銀行業務中心」配備了具有深厚海外市場工作背景的業務團隊,他們對海外市場及客戶在海外的潛在金融需求有著深入洞察和豐富經驗,能夠為即將赴境外工作、生活或學習的客戶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支持。他說,除了全方位支持個人客戶的國際化金融需求,新網點還將引入豐富的線下定製化活動,邀請留學、職業發展、醫療、旅行和生活等領域的專家及意見領袖參與,為具有國際視野的客戶打造一站式金融生態圈,持續提升客戶體驗。
據了解,滙豐是中國市場上規模最大的國際銀行,在所有的外資金融機構當中,擁有最為全面的金融領域服務牌照。1984年,滙豐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家獲得由中國政府發出的全面銀行牌照的國際銀行;2007年,滙豐成為首批本地註冊的外資法人銀行,為本地客戶提供全面的人民幣業務。
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和節奏更加積極
隨著銀行改革開放政策不斷出臺,近兩年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取得明顯進展。尤其是2019年10月15日,李克強總理籤署國務院令,公布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本次修訂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的外資銀行準入、業務範圍和監管措施等方面的對外開放政策,為進一步擴大銀行業對外開放提供更好的法治保障。
談到切身感受,廖宜建說,過去幾年,銀行業的改革開放步伐不斷提速,一系列密集的金融業開放舉措陸續落地實施,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和節奏也更加積極。2019年7月公布的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進一步放寬了外資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讓眾多外資機構能夠深度參與中國資本市場。近期,國務院發布《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提出了要全面取消在華外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限制,無疑將進一步豐富市場供給,增強市場活力。
廖宜建說,與此同時,資本市場的開放也在持續推進。滬倫通、滬港通、深港通的啟動,深化了境內外股票市場的互聯互通,拓寬了雙向跨境投融資渠道;國際主流指數對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認可,更令這一規模和潛力巨大的資本市場在國際投資者資產配置中日益受到更多關注,並將繼續推動中國資本市場更加快速地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主流。
中國經濟增長和金融市場開放給外資銀行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廖宜建認為,中國加快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種種「引進來」的舉措,為國際投資者和發行人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倡議和人民幣國際化正成為中國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和金融體系的重要平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啟動以來,其全球影響力不斷提升。從貿易結算到正式「入籃」,人民幣正穩步走向一種可兌換、可自由使用的國際性貨幣。
廖宜建還談到,《外商投資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多部重要法律法規已於今年1月1日起同步實施,這標誌著中國在打造法治化、國際化、市場化營商環境的道路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在一系列密集的開放舉措、新法規陸續落地實施的推動下,中國的營商環境正得到持續優化。世界銀行最近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再度提升,躍升至31位,中國已連續兩年位列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他說:「排名的提升非常能夠反映實際情況,無論是我們銀行自身還是我們的客戶,都切實感受到了近年來營商環境正變得越來越開放和寬鬆,很多業務流程的要求正不斷簡化。例如,在銀行新業務推出的流程上,過去很多是審批制,而現在很多業務陸續轉變為只要求備案,這顯著提高了運營效率,提升了客戶體驗;此外,各項法規中對企業辦理銀行業務時需要提交的證明材料也在不斷精簡,提交方式也陸續從紙質方式轉變為電子方式。這些都大大加強了企業開展業務的便利性,並進一步提升了外資企業來中國投資的積極性。」他認為,營商環境法治化的持續提升,對於來中國投資的外資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相信隨著新一輪改革政策、法律法規的落實,中國將向全球企業和投資者展現出更大魅力,並將繼續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
中國銀行業市場投資回報高於全球
據了解,中國市場對外資銀行仍然具有很大吸引力。在全球大型經濟體中紛紛實施QE乃至負利率的背景下,中國距離零利率乃至負利率相去甚遠,投資回報率優勢明顯。另外,雖然2017年以來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規模增速回落到個位數,但放眼全球,與其他市場相比,中國市場依然具有旺盛的融資需求和不斷增長的特色化金融服務需求。在當前全球不確定性加大的背景下,我國市場相對穩定,可以提供避險投資場所。我國銀行業市場回報率顯著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談到對2020年中國銀行業發展的展望,廖宜建稱,中國金融業的進一步開放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等戰略重點的推進,將為包括滙豐在內的國際金融機構帶來更多業務機遇。通過穩定、持續地推進經濟轉型和深化金融改革,中國的決策者們致力於發展多層次的金融體系,建立更加透明的資本市場。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積極態度和實質舉措,將對拉動世界經濟增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他說,相信未來通過新一輪金融變革與創新,中國將會構建一個更為高效明晰的金融制度體系,推動中國金融領域的改革開放實現更高質量和更高層次上的成功,並在全球金融市場中擔當更為重要的引領角色。他表示:「未來將進一步發揮滙豐作為領先國際銀行的優勢,通過積極參與金融市場開放、『一帶一路』倡議、大灣區建設、人民幣國際化、綠色金融等多個領域,支持中國的各項發展重點,同時在資本市場開放中發揮連接海內外參與者的橋梁作用,協助全球投資者把握中國資本市場開放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