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員貪腐的兩大法寶,貪汙也是門「藝術」!

2020-09-05 韓苑史話

導言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都有佼佼者,貪汙也不例外。明朝的官員對此深有體會,貪多少?怎麼貪?貪汙真的是門藝術啊!

說到貪腐,一般人都會想到明朝,明朝官員貪汙赫赫有名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方面是明朝官員的工資極低,另一方面就是朱元璋殺貪官的手段讓人不寒而慄。當然,主要原因還是前者,俗話說「人不能讓尿憋死」,官員們想了兩種方法來「賺外快」,那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折色火耗淋尖踢斛。

在說貪汙法寶之前,讓我們先對明朝工資之低有個基本概念。

做官真的能餓死人!

大概是朱元璋本人出身貧困,早年可能遭到過官員的盤剝,這不僅讓他對貪官深惡痛絕,甚至於對所有官員都非常刻薄,這一點十分完美的體現在明朝官員工資上。朱元璋給官員們的工資是多少呢?一品大員一年一千零四十四石米,往下遞減,正七品知縣一年只有九十石米!

《中國歷代糧食畝產研究》給出的明朝的一石米約重153.5斤(明代594.6克的一斤)。

我們以知縣為例,管理一個縣的縣官一個月的工資只是7.5石,請注意,這些收入他要拿去養老婆孩子,還有一大批人。明代的知縣和今天的縣長不同,那年頭知縣還兼任很多職務,他既是縣長,還是縣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財政局長、稅務局長、工商局長、縣施工隊隊長。一個知縣管這麼多事,打賞下面的小吏是免不了的,要不誰心甘情願給你幹活。

他手下還有一大堆的長隨,分等級為大爺、二爺。大爺有門政大爺(看門的)、稿籤大爺(籤押房磨墨的),下面是一群二爺,包括&34;、&34;、&34;等人,這些人是知縣籤押房裡的辦公人員,此外重要部門知縣都會派人去看著,知縣還會帶著自己的廚師、師爺。這幫人都靠知縣養著,如果只靠這七石米,他們只能喝西北風了。

大明寶鈔,廢紙難燒

洪武年間,一到發工資的時候,縣官就找人提著米袋去拿自己的工資,七石半米(活像討飯的),還算是按時發放,到成祖時候,就只能領到俸祿的十分之六,其餘的部分怎麼發呢?發鈔票!

這絕不是開玩笑,不是銀兩,而是紙幣。明朝初期,紙幣通行全國,按說給紙幣也沒什麼,但我們接著往下看就會發現問題了。成祖時,十貫鈔可以換一石米;到了仁宗時候 二十五貫鈔才能換一石米。這就是通貨膨脹!

你說發吧,也行。元朝就喜歡發紙幣,而且還搞得不錯,以金銀為兌換媒介,這就是典型的金銀本位幣制度。可問題是朱元璋他不懂經濟啊,他一遇到事就加印寶鈔,他一開始就印不停,明朝初年,每年的收入只有幾萬兩銀,可發行的紙幣卻有好幾千萬兩。拿著一張紙,上面印著五千兩,就想當五千兩用?老百姓可不傻!

實話實說,明朝的官員還真是可憐,拿著連擦手都費勁的寶鈔,簡直是欲哭無淚。

折色火耗與淋尖踢斛

面對昏天黑地的生活,明朝的官員們絞盡腦汁,發明出了各種各樣神奇的貪汙手段,這裡我們來介紹兩個最著名、歷史最悠久的招數。

折色火耗。大家可能聽說過火耗這個詞,當時交賦稅往往是實物,如穀物、絲織物等,但有時也會改徵銀兩和銅錢,而熔鍛碎銀時候可能會有損耗,官府就用這個名義來徵收多餘銀兩。其實到底有沒有火耗主要看官府,這歷史悠久的招數經久不衰,直到清朝雍正年間這招才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話說回來,這招是官府規定的,其可操作空間就很少,而下面這招完全依靠個人能力。

淋尖踢斛。這一招十分值得提起,百姓交納糧食的時候,官府是用斛來裝的,百姓將糧食放進斛裡,再稱重,計算自己完成的糧食份額。谷堆要按尖堆形裝起來,會有一部分超出斛壁堆形裝起來,會有一部分超出斛壁。就在百姓為交完公糧鬆一口氣時,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官吏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準斛猛踹一腳!此時超出斛壁的部分穀粒會倒在地上,老百姓慌忙去撿,了,此時官吏會大聲叫喊:「別撿,那是損耗!餵,說你呢,還撿!」。

這就是淋尖踢斛,踢出的部分就是所謂糧食運輸中的損耗,這部分就成為官吏的合法收入。那麼老百姓呢,只能回家再送糧食來。這一招最關鍵的就是踹斛這個動作。

那一腳的風情。要知道,這一踹是很有講究的,官吏們為了這一踹苦練了很久,具體方式有可能是先在自己家附近找棵樹,從踹樹開始,以樹幹不動、落葉紛紛為最高境界。這玩意只要踹出來就是自己的,這也是明朝官員的必修課

總的來說,這兩大法寶實在是太過常見,一些明臣如三楊、徐階、張居正等人,他們也靠這項收入養活自己,到最後甚至連皇帝也默認這些為合法收入。

說了這麼多,但是我還是想提醒大家。朱元璋的低工資制度,只是這些事情出現的一部分原因。朱元璋本人要負有責任,但是這並不能成為一個官員貪汙的藉口,官員自身的心性才是造成這一些事情的根本原因!


預告:下一篇,講一講明朝因貪腐成名的三大原因!

相關焦點

  • 明朝官員貪腐的兩大法寶,貪汙也是一門「藝術」!
    導言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都有佼佼者,貪汙也不例外。明朝的官員對此深有體會,貪多少?怎麼貪?貪汙真的是門藝術啊!朱元璋說到貪腐,一般人都會想到明朝,明朝官員貪汙赫赫有名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方面是明朝官員的工資極低,另一方面就是朱元璋殺貪官的手段
  • 我找到了明朝貪腐成名的三大原因!
    你對明朝的印象是什麼?是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是一群有趣的皇帝,是無數文學作品,還是所謂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恐怕都不是,大部分人印象中的明朝都是貪腐盛行,這是為什麼呢?我整理了三個主要原因。下面我就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 官員貪腐導致的明末錢荒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些官吏縱敢貪汙,也是心懷恐懼,「暮夜而行,潛滅其跡,猶恐人知」。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先後處決貪汙官吏多達十餘萬人,然而即使朱元璋如此雷厲風行,卻仍然無法徹底根除貪腐現象,以至於他晚年只能發出「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屍未移而人為繼踵,治癒重而犯愈多」的哀嘆。
  • 朱元璋恨腐敗,官員貪汙60兩銀就得殺頭,為何貪官還屢禁不絕?
    朱元璋恨腐敗,官員貪汙60兩銀就得殺頭,為何貪官還屢禁不絕?而且,為了增加震懾力度以及「榜樣作用」,朱元璋還為此出臺了一項駭人聽聞的政策:官員貪汙被處死後要把其皮剝下來,在皮內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掛於衙門大門與二門之間的土地祠,供眾人參觀。
  • 朱元璋治貪腐的鐵血手腕:貪汙60兩,斬首示眾,阻攔上訪,死
    朱元璋治貪腐的鐵血手腕:貪汙60兩,斬首示眾,阻攔上訪,死!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具傳奇色彩的皇帝。因為他是唯一一個出身草根,卻榮登天子寶座的人。5000年歷史只此一家。朱元璋童年的時候,由於家裡窮,因此只能沿途要飯。後來為了能有吃的,便出家為僧。後來,紅巾軍起義,朱元璋又去參了軍。
  • 朱元璋以殺止貪,貪腐現象卻屢禁不止,雍正帝對治貪:我只需一招
    由於朱元璋出身低微,所以他對貪官汙吏之禍有過切身體會,在得以執掌大權之後,朱元璋便下狠手整治貪腐。朱元璋整治貪腐可謂一視同仁,不論官員品階大小,只要貪汙60兩銀子以上便會被判處死刑。在這一場反貪行動中,就算是朱元璋身邊的親信,一旦犯了貪腐,也同樣會被嚴厲處罰。朱元璋甚至還下旨允許百姓上訪舉報,他還專門設置了一個鳴冤鼓,讓百姓可以擊鼓告御狀。這些雷霆手段,無一不展示了朱元璋懲治貪腐的決心,而且他的這些措施設置非常精準,對於貪腐官員起到了強烈的震懾和控制。
  • 朱元璋以殺止貪,貪腐現象卻屢禁不止,雍正帝對治貪:我只需一招
    《清史稿.蔣赫德列傳》中有言:「百姓大害,莫甚於貪官蠢吏」。貪汙腐敗會對整個國家帶來極大危害。所以從古到今,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對於整治貪腐可說是用盡了各種手段。宋朝的高薪養廉,明朝的酷刑苛法,這些辦法在實行之初都有一定效果,但隨著推行力度減弱和執行力下降,最終成效並不盡如人意。 在歷史上對待貪官汙吏手段最為狠辣的皇帝,莫過於明太祖朱元璋。
  • 評論:貪汙4億!最大貪能否終結「裸官」貪腐
    8月21日,涉嫌貪汙受賄近4億元的「裸官」張新華步入廣州市中級法院的法庭,張新華被控在擔任廣州市國營白雲農工商聯合公司經理一職期間,共貪汙2.84多億元,受賄9780萬元、港幣238萬元,檢方指控張新華涉嫌貪汙罪和受賄罪,應數罪併罰。
  • 唐宋兩朝推行高薪養廉,為何明朝卻反其道而行,助長了官員的貪腐
    皆知高薪養廉,明朝反其道而行,不但沒能養廉還給了官員貪汙理由「高薪養廉」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意思就是說要提高官員的收入,避免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利謀取私利,從而達到根除腐敗問題的一種行政機制;這似乎是有道理的,唐宋時期都是推行「高薪養廉」制度,但明朝卻反其道而行,認為「低薪」才能「養廉」;那麼明朝的「低薪制」真能促進官員廉潔自律,杜絕貪汙的現象,從而催生出更多的清官嗎?
  • 朱元璋規定:官員貪汙60兩銀子以上處死,60兩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而拋開現在,歷史上對於貪腐最為憎恨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他算是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父母就是因為有官員貪汙而被害死的。所以他在位時規定貪汙60兩以上的銀子就會被斬首。手段及其殘忍,試圖為自己 親手打造一個最為清廉的政府。那麼,明朝時的60兩又等於現在多少錢呢?是不是不夠官員生活,才會貪汙呢?
  • 明朝最大貪腐案,朱元璋一怒殺三萬多人,朝廷官員被斬殺殆盡
    明朝建立之初,曾發生過震驚歷史的肅貪大案——郭桓案,此案涉案金額之多,牽涉人員之廣可以說是古今少有。而由於朱元璋是窮苦出身,最見不得貪官汙吏,所以在此案爆發之後,全國六品以下的官員基本被殺盡,很多涉案的鄉紳也在劫難逃。
  • 朱元璋是鐵腕皇帝,殺了很多貪腐官員,為什麼沒人造反?
    朱元璋的家族也是這樣,這時候的朱元璋一家幾乎是餓肚子的。朱元璋為了生存,早就給地主劉德家放牛,這時候的朱元璋萬萬想不到,自己以後竟然會成為開國皇帝。隨著年齡的增長,朱元璋後來加入了起義軍,這時候的朱元璋開始在歷史上嶄露頭角。朱元璋選擇了加入郭子興的起義軍,在這裡他不僅屢立戰功,而且還娶到了馬皇后。史書中對馬皇后只是記載了姓什麼,沒有記載名字。
  • 朱元璋是鐵腕皇帝,殺了很多貪腐官員,為什麼沒人造反?
    ,朱元璋深知元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在元朝時期,貪腐官員的出現讓元朝走向了滅亡。這時候的明朝雖然剛剛建立,但是朱元璋就已經開始懲治貪腐官員。朱元璋自己是苦出身,他肯定知道應該如何對待百姓。朱元璋制定了貪汙六十兩以上白銀就&34;的制度。也就是說,明朝的官員貪腐六十兩白銀,就會被剝皮,這是明朝的一種酷刑。
  • 朱元璋殺了15萬人還是治不了貪汙,而雍正只用了3招,從此無人敢貪
    權利交織的地方貪汙問題也極為嚴重。無論在什麼時候,反貪治貪都是一項重要的政治舉措。很多王朝建立之初,都不乏勵精圖治的帝王和兢兢業業的大臣,但是歷史終究是相同的,最後都會走上滅亡的道路。一來,就是因為後世君主安享成果,不思進取;二來就是朝政混亂,貪汙腐敗之人大肆橫行,魚肉百姓。所以,無論在什麼時候,治理貪腐都是極其重要的政治民生任務。
  • 朱元璋痛恨貪官,酷刑高壓不斷,為何明朝官員依然前「腐」後繼?
    為此他取締丞相制,分封藩王,甚至對功臣宿將舉起屠刀,在各方面進行制度革新,頒布了大明律,尤其對貪腐問題劃定了標準。他頒布肅貪法令,規定大明官員貪汙60兩以上銀子者,立殺,後來還在殺戮之上發明出了更殘酷的刑罰。
  • 朱元璋痛恨貪官,貪汙60兩就殺甚至剝皮示眾,貪官為何越抓越多?
    而且由於他寧殺錯不放過的心性手段,其在位年間很多貪腐案件都定性過重、牽連過廣,造成了不少冤假錯案。回歸正題,成為皇帝後,洪武二年,貧民出身、平生最恨貪官汙吏的朱元璋就頒布了中國曆朝歷代有史以來最嚴厲的肅貪法令:貪汙60兩以上銀子者,立殺。那明初60兩銀子等於現代的多少錢呢?
  • 明朝的貪腐嚴重,太監與大臣方式各不相同,究竟誰才是朝中蛀蟲
    在歷朝歷代,貪腐事情都是比較嚴重的,當然明朝也不列外。 在明朝俸祿有單獨的一種計算方式,就是先計算出官員需要多少糧食,然後按照這個總量折算成具體的金銀,發放俸祿的時候是以金銀髮放。即使官職發生了變動,雖然俸祿也會隨之增減,但是比例就一直沒有更改過,1兩黃金就是能換10石糧食。
  • 中國的貪腐問題該怎麼解?來看看明朝的張居正是怎麼做的
    以庶吉士的官職入仕簡直再好不過了,因為它就像一個跳板,發展前景非常大。二十三歲的張居正,正是意氣風發、滿懷理想的少年。但是他肯定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會官至內閣首輔,萬人之上,無人之下。有機會實踐自己全部的理想。
  • 此地兩父母官賑災6年,卻貪汙1600萬,誕生清朝最大集體貪腐案
    朝廷官員王亶望擔任甘肅布政使之後,他以甘肅倉儲不足,大力推行「捐監」糧米賑貸災民。然而,在執行的過程中,王亶望卻露出了貪官的本色,他把「糧食」換成了「白銀」,進行貪汙。上梁不正下梁歪,很快甘肅各級官員都沆瀣一氣的行貪腐之事。於是原本用來「賑災」的糧食大部分流入了各級官員個人的口袋裡了。
  • 皆知高薪養廉,明朝反其道而行,不但沒能養廉還給了官員貪汙理由
    唐宋兩朝推行高薪養廉,為何明朝卻反其道而行,助長了官員的貪腐 「高薪養廉」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意思就是說要提高官員的收入,避免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利謀取私利,從而達到根除腐敗問題的一種行政機制;這似乎是有道理的,唐宋時期都是推行「高薪養廉」制度,但明朝卻反其道而行,認為「低薪」才能「養廉」;那麼明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