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以殺止貪,貪腐現象卻屢禁不止,雍正帝對治貪:我只需一招

2020-09-21 零度歷史觀

引言

貪官汙吏自古有之。《清史稿.蔣赫德列傳》中有言:「百姓大害,莫甚於貪官蠢吏」。貪汙腐敗會對整個國家帶來極大危害。所以從古到今,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對於整治貪腐可說是用盡了各種手段。宋朝的高薪養廉,明朝的酷刑苛法,這些辦法在實行之初都有一定效果,但隨著推行力度減弱和執行力下降,最終成效並不盡如人意。

在歷史上對待貪官汙吏手段最為狠辣的皇帝,莫過於明太祖朱元璋。由於朱元璋出身低微,所以他對貪官汙吏之禍有過切身體會,在得以執掌大權之後,朱元璋便下狠手整治貪腐。朱元璋整治貪腐可謂一視同仁,不論官員品階大小,只要貪汙60兩銀子以上便會被判處死刑。

▲朱元璋劇照

01

而且朱元璋專門創設了刑法《大誥》,對被判處貪汙的官員採取了極其殘酷的刑法,斷手斷指都是小事,還下令將剝皮草後的皮囊放到繼任官員的公案旁邊,以示警告。在這一場反貪行動中,就算是朱元璋身邊的親信,一旦犯了貪腐,也同樣會被嚴厲處罰。朱元璋甚至還下旨允許百姓上訪舉報,他還專門設置了一個鳴冤鼓,讓百姓可以擊鼓告御狀。

這些雷霆手段,無一不展示了朱元璋懲治貪腐的決心,而且他的這些措施設置非常精準,對於貪腐官員起到了強烈的震懾和控制。但是令朱元璋倍感失望的是,在他當政的31年中,曾經殺掉了15萬貪官汙吏,但最終未將這種現象根除,反而「治癒重而犯愈多」。

▲官員入獄劇照

連朱元璋在世時,明朝的貪腐也未能徹底根除,在他去世過後,他定下的嚴厲政策慢慢執行懈怠,貪官汙吏便又開始了新一輪春風吹又生。最終明朝的覆亡,貪官汙吏在其中可謂功不可沒。

02

清朝時的雍正皇帝在歷史上也是一個手段非常嚴厲的執政者,但是在整治貪腐這件事上,平心而論,雍正皇帝所採取的手段就比朱元璋要高明一些。這可能也跟他們所受到的教育有關,雍正有著傳統的「帝王心術」。專家表示,光是用酷刑來遏制貪汙腐敗,在短時間內可能會有成效,但是貪婪是一種人性,殺是殺不完的。所以雍正採取的辦法是「反腐倡廉」,並且以此為基礎結合了多種手段,最終在反貪腐的政治上卓有成效。

▲雍正劇照

雍正首先治理的虧空,在他即位一個月後,便開始治理錢糧虧空。《清史稿》中有記載:「詔直省倉庫虧空,限三年補足,逾限治罪」。雍正在這件事情上抓住了要害,他認為出現錢糧虧空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官員自身貪汙,另外一個則是上司索要。所以雍正下令限期完結虧空,也就是說誰那兒有虧空,誰就得負責把這個虧空給補上,而且不準向民間另外徵收稅銀。

其次,雍正截斷了官員主要貪汙渠道,下令火耗歸公。什麼叫火耗?就是碎銀重新鑄造成銀錠時的折損消耗。很多地方官員為了中飽私囊,會採取欺上瞞下的方法,向上虛報火耗數量,向下多搜刮火耗銀。雍正乾脆利落地下令,不管火耗有多少,不管銀錢被折損成什麼樣子,都必須全部交到中央。對於犯事官員要革職抄家,所有財產沒收。

▲清朝銀錠

03

在這樣的手段下,國庫收入得到了增加,雍正便有錢來給官員們發「養廉銀」。所謂養廉銀,就是在官員應得的俸祿之外,按照不同的等級所給予的銀兩。越大的官員得到的養廉銀越多,而且清朝的養廉銀十分豐厚,大部分官員大可不必要再去貪汙,就可以過上非常舒適的生活。

相比之下,在明朝時期,地方官員的俸祿就比較低,而且經濟壓力也大。在這種情況下,貪汙成風,肯定無法禁止。朱元璋對待貪官汙吏只禁不疏,這樣不管罰的再怎麼狠,殺得再怎麼慘,也總會有人鋌而走險。

▲明朝官員劇照

至於養廉銀,這也不是雍正首創,宋朝也實行過高薪養廉的政策,但由於沒有與之搭配的嚴格懲治措施,再加上執行力不強,所以慢慢變成了朝中官員拿著高工資照樣貪汙。

結語

懲治貪腐從古到今都是政府的一件大事,但是想要將之治理得當,卓有成效,對任何一個政府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現代社會,世界各國也都在致力於反貪反腐,現在貪汙手段和反貪手段都已經日新月異,然而只要有人類社會的存在,這兩者之間的鬥爭,恐怕還將繼續持續下去。

參考資料:

《清史稿》

《大誥》

相關焦點

  • 朱元璋以殺止貪,貪腐現象卻屢禁不止,雍正帝對治貪:我只需一招
    在歷史上對待貪官汙吏手段最為狠辣的皇帝,莫過於明太祖朱元璋。由於朱元璋出身低微,所以他對貪官汙吏之禍有過切身體會,在得以執掌大權之後,朱元璋便下狠手整治貪腐。朱元璋整治貪腐可謂一視同仁,不論官員品階大小,只要貪汙60兩銀子以上便會被判處死刑。
  • 朱元璋殺掉五萬貪官都解決不了的問題,雍正只用了三招,永不敢貪
    直到數百年後的清朝,雍正帝卻只用了三招,就讓官員永不敢貪!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勤政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苦人家,其祖上曾因受不了元朝官府壓榨而舉家遷徙,為此朱元璋當上皇帝後對貪官汙吏的敲詐勒索行徑非常痛惡,又鑑於元末的政治混亂不堪,所以採取的是從嚴治國。
  • 為什麼朱元璋治了一輩子的貪腐,最後還是無濟於事?
    為什麼朱元璋治了一輩子的貪腐,最後還是無濟於事?道理很明白,但做起來沒那麼容易,朱元璋時期的升遷制度很麻煩,官員的薪水也不是很高,在這種社會性質下,肯定會有人前赴後繼的腐敗下去。朱元璋時期的反腐工作,是整個大明也是歷史上最大最嚴的反腐運動。年少時期的悲慘遭遇,使朱元璋對貪汙腐敗的官員深惡痛絕,據統計,有超過15萬的貪官被殺。但是,反腐的效果呢?該貪的還是貪,該腐的還是腐。為什麼會是這種情況呢?
  • 朱元璋治貪腐的鐵血手腕:貪汙60兩,斬首示眾,阻攔上訪,死
    朱元璋治貪腐的鐵血手腕:貪汙60兩,斬首示眾,阻攔上訪,死!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具傳奇色彩的皇帝。因為他是唯一一個出身草根,卻榮登天子寶座的人。5000年歷史只此一家。朱元璋童年的時候,由於家裡窮,因此只能沿途要飯。後來為了能有吃的,便出家為僧。後來,紅巾軍起義,朱元璋又去參了軍。
  • 中國歷代開國皇帝對貪腐都痛下殺手,為何後人僅記住明太祖朱元璋
    貪腐問題也的確是中國曆朝歷代難以克服的頑疾,尤其到了王朝後期,一度到了「十官九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地步。但不得不承認,多數王朝開創之初,貪腐現象還有有所收斂的,歷代開國君主們要麼經歷多年戰亂,要麼出身行伍平民,深知民間疾苦,因此對貪腐現象打擊力度也都非常大。
  • 明朝開國太祖朱元璋為什麼要「重典治貪」?
    朱元璋在明朝建立後,勵精圖治,為強化中央集權,鞏固統治,加強對官吏的管理,尤其是加強對貪官汙吏的治理,推行「重典治貪」的政策。這一政策的推行有其複雜的背景,其中當時明初的社會狀況與朱元璋的懲貪思想以及傳統的「刑亂國,用重典」的用刑思想等是重要方面。
  • 朱元璋殺了15萬人還是治不了貪汙,而雍正只用了3招,從此無人敢貪
    無論在什麼時候,反貪治貪都是一項重要的政治舉措。很多王朝建立之初,都不乏勵精圖治的帝王和兢兢業業的大臣,但是歷史終究是相同的,最後都會走上滅亡的道路。一來,就是因為後世君主安享成果,不思進取;二來就是朝政混亂,貪汙腐敗之人大肆橫行,魚肉百姓。所以,無論在什麼時候,治理貪腐都是極其重要的政治民生任務。
  • 雍正給大臣發的養廉銀是工資的幾十上百倍,為何貪腐之風愈演愈烈
    雍正帝在位期間,以勤政著稱,是個名副其實的工作狂,為國操勞的程度,比之另一個以勤政聞名的皇帝朱元璋,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登基十三年,幾乎從未走出過紫禁城,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木蘭行圍等舉止,他是一次也沒有,幾乎把全部身心都夜以繼日地用在軍國大事之上。
  • 我找到了明朝貪腐成名的三大原因!
    恐怕都不是,大部分人印象中的明朝都是貪腐盛行,這是為什麼呢?我整理了三個主要原因。下面我就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強烈的突出了明朝貪腐官員之多,貪腐之風之勝,下面說兩個極端的例子來直觀感受一下朱元璋懲處貪官的殘暴手段。剝皮揎草。這是記載在朱元璋創設的《大誥》裡的專門處罰貪官的刑罰,具體措施是:將剝下的人皮填入稻草製成人皮稻草人,立於衙門口或土地廟門口。
  • 明朝反貪史上最嚴,卻屢禁不止,只因為朱元璋不懂經濟
    反貪反腐是歷朝歷代都嚴抓狠打的事情,但每個朝代都是屢禁不止。清朝的和珅就以貪腐聞名,家裡比國庫還富有。和珅貪婪是因為皇帝故意放縱,打算養肥了再殺,可是明朝呢?明朝是歷史上打擊貪腐最嚴厲的一個朝代。二、明朝制定了法律卻不能依法治國明朝確實是對貪腐打擊最嚴厲的一個朝代,但作為一個人治的國家,本身就存在問題,明朝的法律對貪腐定了重罪,從剝皮到凌遲,幾乎都是酷刑。這些刑罰雖然嚴酷,但對於貪腐並沒有造成多大的打擊,因為如何判刑都掌握在皇帝的手裡,從朱元璋開始,就從來完全遵循過法律。
  • 官員貪腐導致的明末錢荒的一個重要原因
    明王朝立國之初,對貪官汙吏的懲治非常嚴厲,朱元璋規定:「凡守令貪酷者,許民赴京陳訴。贓至六十兩以上者,梟首示眾,仍剝皮實草。府州縣衛之左,特立一廟,以祀土地,為剝皮之場,名曰『皮場廟』。官府公座旁,各懸一剝皮實草之袋,使之觸目驚心」。
  • 貪1塊錢也拉出去槍斃是不是就沒有貪官了?朱元璋用行動來解答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是個例外,他對官員貪腐魚肉百姓深惡痛絕,歷史上沒有比朱元璋懲治貪官更嚴厲的帝王,官員貪汙一雙襪子都要被斬殺。 看到貪腐問題屢禁不止,朱元璋盛怒之下規定:「今後犯髒的,不分輕重都殺!」 意識到貪汙案件發生後懲治的滯後性,朱元璋又想到了提前預防的問題。
  • 雍正治貪不光用養廉銀、火耗歸公,幾個絕招讓貪官乖乖伏法
    多年做皇子協助理政,讓他對大清官場辦事風格非常了解,也深知官場貪腐的嚴重。剛一繼位,他就開始整頓吏治,查處貪腐。很多人喜歡拿朱元璋治貪和雍正治貪對比,對比效果是朱元璋治貪狠、殺戮重,但是效果不理想,而雍正治貪辦法多、效果好,更具參考價值。 與明朝相比,雍正的治貪手段確實更勝一籌。
  • 「以權謀私、以權謀錢」,被貪腐吸乾的明王朝,最終走向衰落
    常例錢就是利用封建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稅收政策,在正常的稅收範圍之外,又增加了一系列額外賦稅,這種以徵收賦稅作為貪腐主要途徑的官場行徑,通常出現在地方政府當中。那麼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明朝的基層政府官員的貪腐行為,究竟有多麼令人瞠目結舌吧。在針對基層民眾的經濟壓迫中,這些基層官員的表現,遠比他們在實際中所做出的政績要高明、積極得多。畢竟中央官員的俸祿尚且也只能養家餬口,那麼地方官員如若再不實行一些貪腐手段,恐怕家裡也就揭不開鍋了吧。
  • 為何史上治貪腐最嚴的朝代,卻最腐敗
    然而,很奇怪的是,在朱元璋統治的時期(史稱洪武時期),卻是封建政權中貪官汙吏最多的時期。甚至又一段時間,「特務」遍地,一查出貪官,馬上斬殺!早在洪武2年2月,朱元璋便告諭群臣,說:「從前我在民間時洪武25年,朱元璋讓吏部編纂了《醒貪簡要錄》。在《醒貪簡要錄》中規定,貪官貪汙到60兩以上,就要斬首示眾!示眾結束以後,還要對屍體行「剝皮之刑」。
  • 雍正只用三招對付貪官,就無人敢貪了嗎?其實不是
    貪官是每個朝代都會有的,因為貪是人的本性。明洪武朱元璋時期也曾大力整治貪腐,但效果甚微。要說到整治貪官,中國歷史上也就雍正做的比較好。 雍正登基以後,國庫虧空嚴重,嚴重到國庫存銀只剩八百萬兩。不要說邊境打仗,就是發生個水災旱災都難以拿錢出來去救。康熙晚年以後,可能因為身體精力方面不濟,倦於理政,底下各皇子又各分黨派,縱容手下大肆貪腐。
  • 朱元璋是鐵腕皇帝,殺了很多貪腐官員,為什麼沒人造反?
    朱元璋的家族也是這樣,這時候的朱元璋一家幾乎是餓肚子的。朱元璋為了生存,早就給地主劉德家放牛,這時候的朱元璋萬萬想不到,自己以後竟然會成為開國皇帝。隨著年齡的增長,朱元璋後來加入了起義軍,這時候的朱元璋開始在歷史上嶄露頭角。朱元璋選擇了加入郭子興的起義軍,在這裡他不僅屢立戰功,而且還娶到了馬皇后。史書中對馬皇后只是記載了姓什麼,沒有記載名字。
  • 朱元璋是鐵腕皇帝,殺了很多貪腐官員,為什麼沒人造反?
    ,在元朝時期,貪腐官員的出現讓元朝走向了滅亡。這時候的明朝雖然剛剛建立,但是朱元璋就已經開始懲治貪腐官員。朱元璋自己是苦出身,他肯定知道應該如何對待百姓。朱元璋制定了貪汙六十兩以上白銀就&34;的制度。也就是說,明朝的官員貪腐六十兩白銀,就會被剝皮,這是明朝的一種酷刑。
  • 你是真的痛恨貪腐嗎?
    博士的一位本科同學平時對腐敗深惡痛絕,甚至主張抓到貪官,不分貪腐金額大小,都像朱元璋時代「剝皮揎草」,說到激動處,額上青筋畢露,眼睛睜得像卵石一樣。某次,這位同學的小兒子報考博士所在大學,離投檔線差了3分,同學一次次給博士打電話,問他有無辦法運作一下,送個八萬十萬,他都能承受。博士覺得很奇怪,問了同學一句:「你不是非常痛恨腐敗嗎?現在怎麼想到給人送錢了?」
  • 宋朝是如何整治貪腐行為的?看宋代「反腐」制度的產生及影響
    不過在我們對宋朝巨大成就予以肯定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到其繁榮昌盛背後隱藏的一個社會問題,那就是——官員貪腐的行為屢禁不止。縱觀宋三百二十年的歷史,官員貪腐現象十分常見。這種貪腐風氣的存在使得宋初的貪腐官員頻頻出現,嚴重擾亂了政權的穩定。宋初,太祖、太宗適用嚴懲貪腐官員的政策,使唐末五代開始發展起來的官員貪腐的官場惡習有所收斂。但隨著政局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官員資腐現象又悄然滋生,最終成為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