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官汙吏自古有之。《清史稿.蔣赫德列傳》中有言:「百姓大害,莫甚於貪官蠢吏」。貪汙腐敗會對整個國家帶來極大危害。所以從古到今,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對於整治貪腐可說是用盡了各種手段。宋朝的高薪養廉,明朝的酷刑苛法,這些辦法在實行之初都有一定效果,但隨著推行力度減弱和執行力下降,最終成效並不盡如人意。
在歷史上對待貪官汙吏手段最為狠辣的皇帝,莫過於明太祖朱元璋。由於朱元璋出身低微,所以他對貪官汙吏之禍有過切身體會,在得以執掌大權之後,朱元璋便下狠手整治貪腐。朱元璋整治貪腐可謂一視同仁,不論官員品階大小,只要貪汙60兩銀子以上便會被判處死刑。
▲朱元璋劇照
而且朱元璋專門創設了刑法《大誥》,對被判處貪汙的官員採取了極其殘酷的刑法,斷手斷指都是小事,還下令將剝皮揎草後的皮囊放到繼任官員的公案旁邊,以示警告。在這一場反貪行動中,就算是朱元璋身邊的親信,一旦犯了貪腐,也同樣會被嚴厲處罰。朱元璋甚至還下旨允許百姓上訪舉報,他還專門設置了一個鳴冤鼓,讓百姓可以擊鼓告御狀。
這些雷霆手段,無一不展示了朱元璋懲治貪腐的決心,而且他的這些措施設置非常精準,對於貪腐官員起到了強烈的震懾和控制。但是令朱元璋倍感失望的是,在他當政的31年中,曾經殺掉了15萬貪官汙吏,但最終未將這種現象根除,反而「治癒重而犯愈多」。
▲官員入獄劇照
連朱元璋在世時,明朝的貪腐也未能徹底根除,在他去世過後,他定下的嚴厲政策慢慢執行懈怠,貪官汙吏便又開始了新一輪春風吹又生。最終明朝的覆亡,貪官汙吏在其中可謂功不可沒。
清朝時的雍正皇帝在歷史上也是一個手段非常嚴厲的執政者,但是在整治貪腐這件事上,平心而論,雍正皇帝所採取的手段就比朱元璋要高明一些。這可能也跟他們所受到的教育有關,雍正有著傳統的「帝王心術」。專家表示,光是用酷刑來遏制貪汙腐敗,在短時間內可能會有成效,但是貪婪是一種人性,殺是殺不完的。所以雍正採取的辦法是「反腐倡廉」,並且以此為基礎結合了多種手段,最終在反貪腐的政治上卓有成效。
▲雍正劇照
雍正首先治理的虧空,在他即位一個月後,便開始治理錢糧虧空。《清史稿》中有記載:「詔直省倉庫虧空,限三年補足,逾限治罪」。雍正在這件事情上抓住了要害,他認為出現錢糧虧空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官員自身貪汙,另外一個則是上司索要。所以雍正下令限期完結虧空,也就是說誰那兒有虧空,誰就得負責把這個虧空給補上,而且不準向民間另外徵收稅銀。
其次,雍正截斷了官員主要貪汙渠道,下令火耗歸公。什麼叫火耗?就是碎銀重新鑄造成銀錠時的折損消耗。很多地方官員為了中飽私囊,會採取欺上瞞下的方法,向上虛報火耗數量,向下多搜刮火耗銀。雍正乾脆利落地下令,不管火耗有多少,不管銀錢被折損成什麼樣子,都必須全部交到中央。對於犯事官員要革職抄家,所有財產沒收。
▲清朝銀錠
在這樣的手段下,國庫收入得到了增加,雍正便有錢來給官員們發「養廉銀」。所謂養廉銀,就是在官員應得的俸祿之外,按照不同的等級所給予的銀兩。越大的官員得到的養廉銀越多,而且清朝的養廉銀十分豐厚,大部分官員大可不必要再去貪汙,就可以過上非常舒適的生活。
相比之下,在明朝時期,地方官員的俸祿就比較低,而且經濟壓力也大。在這種情況下,貪汙成風,肯定無法禁止。朱元璋對待貪官汙吏只禁不疏,這樣不管罰的再怎麼狠,殺得再怎麼慘,也總會有人鋌而走險。
▲明朝官員劇照
至於養廉銀,這也不是雍正首創,宋朝也實行過高薪養廉的政策,但由於沒有與之搭配的嚴格懲治措施,再加上執行力不強,所以慢慢變成了朝中官員拿著高工資照樣貪汙。
懲治貪腐從古到今都是政府的一件大事,但是想要將之治理得當,卓有成效,對任何一個政府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現代社會,世界各國也都在致力於反貪反腐,現在貪汙手段和反貪手段都已經日新月異,然而只要有人類社會的存在,這兩者之間的鬥爭,恐怕還將繼續持續下去。
參考資料:
《清史稿》
《大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