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東,土地現在值錢了,這塊地原是一座荒山, 6年前被推平了就這麼一直閒著,原本說是要建一個女鞋工業園,近來又說是搞商業開發,具體不知道政府要幹什麼。」5月13日,廣東省惠東縣平山鎮百邱田村村民石先生指著面前的名為「茶園山」的空地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
記者看到,一個巨大的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招牌立在空地上,但頭一個字已經倒下,石先生說,招牌上原來寫著「嘉豪運」三個字。
空地旁邊有一座冷清的兩層小樓,門口的銘牌上寫著「嘉豪運工業園區惠東項目部」。兩位在裡面居住的老人告訴記者,他們是為施工方留守工地的,「都守了6年了,但一直無法開工。」
已平整的土地,為何6年無法開工?
據記者調查了解,早在2003年,廣東省惠東縣以招商引資的方式,將香港嘉和鞋業集團引入,該集團規劃用5億元打造亞洲最大鞋業研發中心及總部基地即「嘉豪運工業園」。但2004年土地平整基本完成後,因嘉豪運與地方政府出現了一系列糾葛,導致項目歷時6年仍無法動工。
企業:「我們被鎮政府給騙了」
「我們被鎮政府給騙了!」面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的採訪,在鞋業摸爬滾打30年、被業內稱為「亞洲鞋業大王」的香港嘉和鞋業集團董事總經理陳小鳴一臉無奈。
2003年9月2日,嘉和鞋業在惠東縣平山鎮投資設立外資企業「嘉豪運工業園區(惠東)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嘉豪運」)。
「我們先期規劃投資5億元,聯合幾十家與鞋業關聯的商業協會和貿易集團,整合中高端女鞋產業鏈,依託惠東當地女鞋的雄厚產業及配套基礎,打造一個集設計、研發、生產、貿易、品牌及金融配套為一體的鞋業總部基地,以提升中國女鞋的品牌影響力和整體競爭力。」陳小鳴告訴記者當初選擇投資惠東的初衷。
2003年9月6日,嘉豪運與惠東縣平山鎮政府(2005年12月改為平山街道辦事處)籤訂協議,將位於平山鎮茶園山百丘田村約316畝土地(下稱「茶園山地塊」)使用權一次性轉讓給嘉豪運用於建設工業園區,嘉豪運按316畝的土地面積足額繳納了土地款650萬元,並交納了二期項目預留地 禾廉坑約400畝地塊的轉讓預付定金30萬元。2004年3月12日,經省、市、縣三級國土部門批准核定茶園山地塊為295畝,並為嘉豪運頒發了土地證。
正當嘉豪運投入資金平整山地時,問題出現了。
「2004年7月,當時的平山鎮政府領導突然找到我們,要求我們支持招商引資工作,在茶園山地塊中割讓出100畝給急待開工而無土地指標的美麗華油墨廠,並籤訂協議以附近的120畝土地進行置換,承諾將會負責幫我們辦理新證。」陳小鳴說,在土地置換協議籤訂後,當年 11月,平山鎮經濟發展辦公室以辦理土地分割、置換為由,將土地證收回。
陳小鳴向記者出示了一份蓋有惠東縣平山鎮經濟發展辦公室公章的「通知書」,上面顯示,收回土地證的理由是「以便劃出100畝給縣政府作招商引資項目用地,由國土部門另行發給新的土地證,感謝嘉豪運以大局為重的支持」。
「然而,時至今日,分割我們100畝土地的美麗華油墨廠沒有動工建設,所置換的120畝土地也沒兌現,原土地證被拿走不還,新土地證一直不發,我們投入巨資將山地推平後,卻無法辦理工業園報建手續。」陳小鳴氣憤地告訴記者,由於無法報建,工業園建設工作被迫停工。
接踵而來的土地問題
茶園山地塊的置換及土地證問題,並非平山鎮與嘉豪運之後矛盾的唯一來源。在與嘉豪運籤訂土地置換協議後,平山鎮又先後兩次與嘉豪運籤定了土地轉讓及合作開發協議。
「在等待政府部門發放分割後的茶園山地塊土地證的同時,平山鎮政府又一次找到我們,力勸我們出資購買為嘉豪運工業園二期發展預留的土地。」陳小鳴告訴記者,2005年1月20日,平山鎮政府與嘉豪運籤訂了《「茶園山」工業園用地補充協議》,以工業用地的形式將位於茶園山附近的400畝禾鐮坑地塊轉讓給嘉豪運。
但在嘉豪運先後支付了協議約定的近600萬元土地款後,新地塊的土地證始終沒有發放。
隨後的2005年2月28日,平山鎮政府再次與嘉豪運籤訂了《合作盤整「大小龜」土地協議書》,協議約定:合作開發位於茶園山旁邊的「大小龜」150畝土地(下稱「大小龜地塊」),嘉豪運負責投入資金、鎮政府負責盤整(包括向業主收地及協商補償、清除附著物等)此地,將出售的土地款扣除投入成本後5 5分成。
但陳小鳴表示,在嘉豪運按協議投入盤整費用313.2萬元後,鎮政府方面再無回音。
在採訪中,陳小鳴還告訴記者,自2003年來,平山鎮政府先後以發工資等各種名義向嘉豪運借款達49.65萬元,6年多來,雖經嘉豪運多次催促,平山鎮政府至今未還。
記者看到,在2007年1月8日由嘉豪運與平山街道辦事處(即原平山鎮政府)籤章的「惠東購地付款對帳總表」上,確實有以「借款」名目由「深圳市龍崗區橫崗保安嘉和皮革製品廠」(嘉和鞋業旗下子公司)向平山鎮政府支付的款項金額共計49.65萬元。
在這份「惠東購地付款對帳總表」上,記者還注意到,竟然有1000多萬元涉及土地及辦證款項打入到平山鎮政府財政以外的帳戶,如「惠東縣民營工業園區有限公司」和「惠東縣平山鎮強基實業有限公司」。
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以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土地出讓收入必須全額繳入地方國庫,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為何嘉豪運會將款項打入上述公司的帳戶?陳小鳴表示:「每次付款我們都是按鎮政府要求打到其指定帳戶上的。作為企業,我們有什麼辦法。」
鎮政府法律顧問:
「鎮政府在履行縣裡的指示」
大量土地款項流入其他帳戶,是否涉嫌違規?急需用地的美麗華油墨廠為何6年來未落地建設?政府部門為何不給嘉豪運發放新的土地證
帶著諸多迷惑,記者趕赴惠東縣委、縣政府,希望能就此事採訪主管領導及相關部門。縣委宣傳部接待人員認真審核查驗了記者身份後離開,20分鐘後回復記者「主管領導均不在」。記者隨後先後撥打了惠東縣縣委書記、縣長和一位副縣長的手機,但要麼關機,要麼接通後對方表示自己是「領導司機」。
惠東縣國土資源局法律顧問鍾洪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事件是平山鎮政府與嘉豪運沒有嚴格履行相關法律程序,以致產生糾紛,同時也是國家政策的調整造成的,國土部門在此事件中一直依法依規辦事,沒有責任。
記者又前往平山街道辦事處,該處辦公室李主任表示領導都在外開會,安排平山街道辦法律顧問饒毅平接受採訪。
饒毅平首先承認只有縣一級政府才有土地處置權,平山鎮政府也是在履行縣裡的指示,承接嘉豪運工業園項目,在履行相關協議過程中,作為服務性政府,平山鎮政府的確沒有兌現承諾,他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沒有履行合同,政府有過錯。」
針對上述三塊土地問題,饒毅平作出如下解釋:
茶園山地塊分割出100畝是因鎮政府又引進一家美麗華油墨廠急需用地辦廠,由於已沒有用地指標,便協商嘉豪運進行分割土地,「用於置換的120畝土地,鎮政府也在積極向縣職能部門報送徵地申請,由於用地指標奇缺,一直沒有得到批准,鎮政府沒能履行協議,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饒毅平說。
「當年收回嘉豪運土地證進行分割後沒有及時換發新證,是因為原預留給村民留用地無法滿足村民新的訴求,從維護社會穩定大局出發,所以一直未將土地證發還嘉豪運。」饒毅平說。
對於鎮政府在嘉豪運工業園二期建設用地的禾鐮坑400畝地塊違約的原因,饒毅平說,根據國務院有關限制建設用地的要求,由於全惠東縣建設用地指標只有400畝,省、市重點工程的用地指標都滿足不了,根本解決不了嘉豪運的二期用地指標,這項違約不是平山鎮政府有意造成。至於大小龜地塊合作項目違約,是由於有關業主單位不同意政府的盤整方案,致使鎮政府無法履行協議。
至於借款問題,饒毅平則表示:借來的款主要用於徵地補償和由嘉豪運在香港為鎮政府代購掘土機。
而現任平山街道辦事處主要負責人此前在接受某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政府財政困難,企業願意的話,政府也可以從企業借錢。」
對記者提出的「急需用地的美麗華油墨廠為何一直沒有開工建設」問題,饒毅平沒有給出答覆。
而對於為什麼部分土地款未打入政府財政帳戶,饒毅平則表示不清楚,不便回答。
在返京途中,記者收到了一條陌生號碼發來的簡訊,大意為:希望有關惠東事能私下與記者談一談。
記者將繼續關注事件的進展。(記者 李偉 馬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