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PM2.5,空氣汙染背後還有個傢伙在「作妖」

2020-12-16 中國經濟網

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

今年進入秋冬季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已經歷了數次空氣汙染過程。各地在加大二氧化硫、PM2.5等汙染物減排的同時,VOCs(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卻在上升中。

「未來較長一段時期,VOCs防治將成為我國汙染控制舞臺上的『主角』之一,將為『十四五』期間空氣品質的進一步改善,乃至碳減排貢獻重要力量。」在11月20日結束的2020全國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科技大會和技術裝備博覽會上,生態環境部華北督察局武紹貴處長說。

武紹貴表示,VOCs的治理管控與傳統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著明顯區別,其管控難度更大。

VOCs排放量高達千萬噸,影響顯現

VOCs(揮發性有機物)是大氣中形成臭氧和PM2.5的重要前體物。甲醛、苯系物、烴類化合物均為揮發性有機物,主要來源於石化、化工、汽車製造、印刷、家具、電子等生產或使用油漆、塗料和溶劑的工業企業。當VOCs進入大氣環境後,經過化學反應會產生臭氧和PM2.5,是造成大氣汙染的重要汙染物。

據《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的數據顯示,部分行業和領域VOCs排放量高達1017.45萬噸。

生態環境部執法局督察專員李天威說:「隨著藍天保衛戰的推進,最突出的就是大氣汙染成分結構性變化非常明顯,典型特徵是顆粒物指標和對優良天氣的影響下來了,但臭氧的影響卻開始顯現。」

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臭氧濃度同比上升了6.5%。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佔總超標天數的41.8%,僅僅次於PM2.5(以PM2.5為首要汙染物的天數佔比是45%)。特別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佔比已超過PM2.5。

VOCs排放量巨大是我國當前臭氧汙染濃度不降反升的重要因素。「現在的VOCs整治,和10年前的顆粒物整治非常相似。」李天威說,很多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小微企業對VOCs的認識明顯不足,對企業使用的原料中有沒有VOCs、產生VOCs的環節、設施運行情況等都掌握不清。

武紹貴也強調,在開展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過程中發現,各地VOCs汙染治理設施底數不清、原料使用不合規、大型工業源治理不到位、小型企業治理浮於表面、對生活源的關注剛起步、機動車等移動源的VOCs治理尚未引起足夠重視。

根據生態環境部的調查和統計,VOCs涉及的企業和門類眾多。共涉及460多個行業門類,其中,重點行業有90多個。每個行業的情況都不一樣,而且一個行業裡的不同品種、不同工藝環節差距也很大。其治理的複雜性遠遠超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治理,其治理投入也將遠大於前兩者。

亟鬚髮展新理論和新技術,支撐精準防控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院研究員劉文清強調,我國大氣汙染防治已經到了深水區。

他認為,從汙染物減排上看,二氧化硫和PM2.5改善明顯,但VOCs仍然缺乏有效控制,亟鬚髮展和完善大氣汙染防治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支撐我國大氣汙染精準防控。目前,部分VOCs治理技術僅僅在個別地區應用。

記者在安徽省黃山市城市汙水廠汙泥與餐廚垃圾處置項目廠區看到,汙泥和餐廚垃圾處理兩個車間的部分機器被巨大玻璃罩密封起來,車間頂上有封閉的收集管道來處理VOCs。

對此,合肥工業大學教授徐從裕表示,餐廚垃圾在處理過程中會產生惡臭廢氣,而惡臭廢氣也屬於VOCs。該項目採用的雙三等離子體技術,通過收集系統把臭氣集中收集,處理效果比較明顯。

不過,全國範圍來看,目前的控制技術參差不齊。技術水平不高是目前VOCs汙染防治的一大挑戰。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在廢氣治理中正在發揮重要作用。

徐從裕表示,近年來,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在惡臭氣體治理行業實際應用中取得了安全、高效、長效、自淨的效果。除黃山市城市汙水廠汙泥與餐廚垃圾處置項目外,在黃山德青源有機肥廠車間惡臭廢氣處理項目、合肥大同格蘭塑業項目的VOCs處理中都得到成功應用。

政府主管部門也正在各地進行摸底數、溯源頭、查設施、看環境質量改善等實踐。生態環境部不久前印發《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提出要通過攻堅行動,VOCs治理能力顯著提升,VOCs排放量明顯下降,夏季臭氧汙染得到一定程度遏制。

據了解,今年7月15日至9月22日,生態環境部開展了5個輪次的夏季臭氧汙染防治監督幫扶行動。其範圍包括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長三角、長江中遊及珠三角等區域82個城市。

李天威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幫扶行動圍繞石化、化工、工業塗裝、包裝印刷和油品儲運銷等5個行業,篩選出近30%的VOCs減排潛力大的重點縣區,聚焦300多個典型園區、3200多個特色產業集群和每個城市VOCs排放量前100名的重點企業,效果明顯。

據統計,監督幫扶期間,全國337個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同比增加共計1076天,平均每個城市增加3.2天。其中涉及的82個城市優良天同比增加567天,平均每個城市增加6.9天。

加強統籌謀劃,補齊VOCs治理短板

「十四五」期間,既要保持PM2.5汙染持續下降,又要扭轉臭氧汙染升高態勢,實現重汙染天基本消除。這將是我國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加快建設「美麗中國」的焦點和難點。但與PM2.5治理相比,VOCs治理處於起步階段。今年夏季臭氧監督幫扶組共檢查企業11.7萬家,發現存在環境問題的企業3.3萬家,累計發現各類VOCs問題10.5萬個。

那麼,「十四五」VOCs治理工作該注重什麼?

對此,武紹貴表示,政策保障方面,在國家層面要加強統籌謀劃,加大政策協調和引導力度;推動實施重大減排工程,有效減少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量,尤其是要補齊VOCs防治在法規標準和經濟政策等方面的短板。

他同時強調,現有的監測手段,特別是快速檢測儀器,使用效果不如人意。在環境監測和執法方面,要以VOCs為重點,加強能力建設,補齊短板,以適應更高的監管要求。

目前,我國有數百萬企業的生產與VOCs有關係,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微企業。

李天威強調,這就需要鼓勵技術進步、技術研發,這是一個很大的任務,「十四五」應重點突破,「否則,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將無所適從」。同時,還需抓住重點行業、重點排放環節來補齊治理短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表示,「十四五」期間,應全面開展散亂汙企業的整治,大幅度控制VOCs的無序排放,在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等行業淘汰過剩和落後產能,使VOCs進入深度處理階段。此外,對工業企業和園區要開展清潔生產審計,減少VOCs排放;開展產品生態設計,淘汰部分排放VOCs的溶劑生產和使用。

專家表示,除工業生產外,VOCs與公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使用化妝品、洗髮水、染髮劑、塗改液、家裝塗料都會排放VOCs。

北京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提出,要根據法律法規開展VOCs廢氣監測,並按照應收盡收的原則提升收集率。在今後的VOCs治理過程中,臭氧治理作為我國廢氣治理領域的重中之重,需要總結前期的治理經驗,完善治理技術路線,提升設備水平,才能提升和強化治理的效果。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警惕PM2.5風險,除了戴口罩外,還有4招自我防護空氣汙染
    空氣汙染造成的症狀有鼻子過敏、喉嚨發癢、咳嗽、氣喘、胸痛、胸悶等,這些症狀初期較輕,不易引起人們的警惕,但如果有人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時候,那麼空氣汙染就可能會對這些疾病產生不良的影響,加重病情。即使沒有相關的疾病,長期暴露在空氣汙染下,也會引起呼吸系統或心血管系統的疾病。
  • 農村導致了我國的pm2.5汙染?網友推論錯了!
    簡單的說: 文章的結論:農村的做飯和取暖方式會導致室內的空氣汙染尤其是pm2.5很高,所以影響健康——正確。 網友的推論:農村對中國大氣的pm2.5貢獻大——自己編的或者臆想的結論,錯誤。
  • 地理研究生制\"南京PM2.5分布圖\" 引起軒然大波
    汙染嚴重的六合和主城區被紫色籠罩  這兩天,一張題為《南京市pm2.5濃度分布圖》的圖片,被不少南京網友在微博上轉發。記者看到,作者將六合、主城區、江浦、江寧、溧水、高淳6大區塊以不同的顏色標註,「綠色表示pm2.5汙染較輕,紫色則表示汙染嚴重。」
  • 中科院院士陶澍:關注室內空氣汙染,門窗擋不住PM2.5
    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陶澍就「室內空氣汙染」問題予以解讀和說明。他表示,人們對室內空氣的關注度不夠,實際上室外空氣汙染嚴重的時候,室內空氣汙染也會同樣嚴重,這種情況是門窗無法隔絕的。「近些年,空氣品質提升攻堅戰後,室外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 pm2.5標準值是多少?pm2.5中國標準與pm2.5國際標準的區別
    連日來,霧靄重重,使越來越多的人關注pm2.5標準值。我國現行的pm2.5標準值與pm2.5國際標準有多大差距呢?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被稱作入肺顆粒物。pm2.5的危害很大,除心臟病、動脈硬化外,還會造成肺癌、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
  • 中國近年來PM2.5濃度減少28%,每年因空氣汙染而死亡的人少了9萬!
    其中指出,中國近年來細顆粒物汙染即PM2.5濃度減少了28%,直接導致每年因空氣汙染而死亡的人數減少了9萬人。 另外,針對冬季霧霾天氣多的情況,世界衛生組織近日發布了「空氣汙染保護措施及戶外活動小貼士」,指導人們科學防護。
  • 北京市PM2.5數據實時監測發布
    坐落在北京市東城區東四六條東城區環保局的pm2.5監測點是北京市環保檢測中心35個pm2.5監測站點中的一個。監測點內有一臺監測pm2.5的檢測設備,一臺數據傳輸設備。pm2.5監測數據通過樓頂的空氣採集管道進入監測設備得出,檢測設備將數據傳輸到傳輸設備裡,傳輸設備通過3G網絡將數據回傳至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
  • 中國霧霾汙染嚴重城市PM2.5變化情況
    中國霧霾汙染嚴重城市PM2.5變化情況北極星大氣網訊:我國作為全球空氣汙染重災區,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成為社會時刻關注的焦點。在 2016 年 EPI 報告中,中國空氣 質量依然在 180 個參評國家中位列倒數第二,是世界上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PM2.5,準確預報到底難在哪?
    「上海霧霾最嚴重的那次,預報人員大著膽子報了個每立方米300多微克,結果第二天實際監測數據是每立方米400多微克。」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介紹說。   如今,很多人每天出門前除了關心天氣狀況外,又多了一項關心的新指標,那就是空氣汙染狀況。
  • 科學網—PM2.5引發霾天增多 首都空氣更「凝重」
    然而面對PM2.5濃度升高帶來的影響,有關專家更傾向於解釋為「天氣變得更為複雜」而非「汙染更為嚴重」。 據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範》的定義,霾是大量極細微的幹塵粒浮遊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0千米的空氣普遍有混濁現象。即能見度小於10千米,排除降水、沙塵暴、揚沙、浮塵、煙幕等天氣現象造成的視程障礙,相對溼度小於80%,可判識為霾。
  • 河北多地空氣品質「爆表」石家莊PM2.5指數過千
    新華社記者王曉攝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從16日開始的重汙染天氣到了19日進一步加劇,河北石家莊、辛集、邯鄲3市AQI出現「爆表」。其中,石家莊市空氣汙染最重,19日市區內「世紀公園」監測點PM2.5和PM10一度雙雙突破1000微克/立方米。
  • 報告:去年中國PM2.5降9%,在汙染最嚴重國家排名上升1位
    日前一個國際機構發布的《世界空氣品質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PM2.5平均濃度下降9%,但仍有48個城市位於汙染最嚴重的100個城市之列,同時中國在全球汙染最嚴重的國家排名中上升1位,位列第11位。報告稱,南亞、東南亞和西亞的空氣汙染總體負擔最為嚴重。
  • 光化學汙染:與PM2.5一樣危害大
    近日,南京空氣持續汙染,臭氧連連超標。據南京環保微博發布的信息,造成本次南京空氣汙染的首要汙染物是臭氧,南京又一次出現了大範圍的光化學汙染。 據悉,2011年,南京就曾出現一次罕見的大範圍光化學汙染;2012年,廣東省光化學汙染嚴重,臭氧成為重要汙染物。
  • 華北持續重汙染 太行山燕山沿線PM2.5濃度攀升
    11月3日電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3日中午發布的北京及周邊地區遙感影像圖顯示,受弱偏南風影響,華北地區持續大範圍汙染,並已蔓延至北部山區,太行山-燕山沿線PM2.5濃度攀升。3日白天,北京處於東部弱高壓後部、偏南風之下,受區域傳輸影響,汙染積累加劇,全市空氣品質已達「5級重度汙染」。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2日表示,10月31日夜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2+26」城市中的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的部分城市首先出現「小時輕-中度汙染」並逐漸擴散。1日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發生「中-重度汙染過程」。
  • 珠海上半年空氣品質排全國第三,PM2.5下降22.7%
    南都訊隨著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推進,珠海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在最新出爐的2020年上半年空氣品質排名中,珠海躍居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3位,較2019年同期提升4位。據珠海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上半年珠海空氣品質同比去年有所改善,PM2.5、PM10、CO、NO2和SO2汙染物濃度均值同比下降,PM2.5汙染物濃度達到17微克/立方米,達到世界衛生組織二級標準。
  • 地球的一半|疫情期間,PM2.5還未走遠,臭氧汙染卻來了
    這次臭氧汙染也受到了該時間範圍內的升溫影響,截至29日11時,全廣東省有102個市(區)縣森林火險警信號生效中,天氣高溫乾燥,其中28日和29日的白天最高氣溫都超過了30℃。受氣候變化影響,高溫低溼的天氣出現頻率及強度更高,是臭氧汙染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2020年1月到4月,隨著PM2.5濃度在全國範圍內的下降,近地面臭氧卻呈現快速上升趨勢。
  • 上海PM2.5爆表
    除夕夜鞭炮聲聲響 上海PM2.5爆表除夕之夜,噼裡啪啦的煙花爆竹,在迎接新年的同時,也令上海空氣中的PM2.5濃度驟升。昨天,空氣品質從前一天的「優」,連降三級,一下跌至「重度汙染」,空氣品質寶寶...
  • pm2.5口罩可以防止病毒感染嗎?
    Pm2.5口罩是指能有效過濾空氣中PM2.5顆粒的口罩,比如說霧霾以及空氣中的塵蟎、花粉、細菌、病毒等,主要適用於空氣品質較差的環境下,病毒在空氣中主要存在於飛沫中,為直徑大於5um的含水顆粒,PM2.5口罩的防護功能不佳,而且有的Pm2.5口罩含有呼吸閥,呼吸閥為單向防護,即對佩戴口罩的人有防護作用
  • PM2.5同比降28.1% 浙江各地空氣品質大幅改善
    記者12月8日從浙江省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新聞通氣會上獲悉,10月至11月,全省11個設區城市PM2.5濃度範圍為13至31微克/立方米,均小於國家二級標準35微克/立方米,平均為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1%,各設區城市空氣品質大幅改善。
  • 臘八,雍和宮香客雲集煙霧騰騰,pm2.5肯定爆表,這事誰來管?
    這些年我們國家加大了環境治理的力度,山變綠了,水變清了,空氣清新了,在這樣的環境裡面生活,人們心情舒暢,身體健康,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每個人都會受益。首都北京原來霧霾特別嚴重,經過對黃標車、小鍋爐,高汙染企業的綜合治理,現在達標天數不斷增加,在北京看藍天白雲不是一件難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