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俗語:十個瘦子九個貧,一個不貧有精神,老祖宗說的啥意思?
在看到一些女孩子,為了減肥和好看,將自己的身體弄得千瘡百孔,甚至為此丟了命的時候,小編總是感到十分惋惜,美有千萬種,人卻只活一回。
一些人或許因為自己的身材和容貌受到過別人的嘲笑,才想著要改變自己,但無論如何,都要考慮到自己的生命安全,變美的路不止一條。
其實人們的對身材的審美,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停留在「以瘦為美」上,在古時候,瘦更多地是代表著貧窮和營養不良,畢竟有這樣一句俗語說:「十個瘦子九個貧,一個不貧有精神」。
老祖宗說的啥意思呢?在老祖宗眼裡啊,十個瘦子裡有九個都是吃不上飯的,當然,這上半句在今天已經不太適用了,但要是我們能回到古人所處的時代,估計就會同意這句話了。
大家都知道,無論是今朝還是往昔,人民都是要繳稅的,國家的發展需要經濟的支撐,我們用部分的勞動所得,換來祖國對我們的保護,也是值得的。
但在古代,賦稅的程度大部分取決於皇帝,碰上不太平的年代,或者是皇帝只顧享樂,完全不顧及百姓的死活,官商勾結,肆意搜刮民脂民膏的時候,百姓就處在水深火熱中了。
即使人們拼命勞作,也養不活自己和家人,因為稅是一定要交的,但糧食卻是不一定能豐收的,在科學技術水平不發達的古時候,作物的生長除了依靠人們的勤勞耕種以外,更靠老天爺,老天要是不賞飯吃,降下來些災害天氣,顆粒無收都是可能發生的。
人的活動需要能量啊,吃不飽飯哪裡來的能量可以消耗?身上當然就積累不起來脂肪了,所以古時候,那些吃得飽飯的大戶人家,都是比較富態的,瘦子都是窮人。
那些久居深閨的小姐們,估計也沒有話本裡說的那樣婀娜多姿,更有可能是有些胖嘟嘟的,但也有例外,就是俗語後半句裡說的情況了,就是「一個不貧有精神」。
有的人喝點水都發胖,但有的人天天大魚大肉也不見長肉,這就是「天分」了,如果是努力程度不同,那或許還能趕上人家,但差別出在基因上,要怎麼改呢?沒辦法呀!
大部分人對吃不胖的人都會有一些嫉妒的心理,但也不用太在意,畢竟大多數人,胖的原因在於懶,在於明明知道瘦身的方法,卻無法堅持。
只要我們能認清這一點,我們就能明白,其實我們是能控制自己的身材的,只不過是自己不願意而已,等到哪天,我們真的覺得肥胖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甚至是已經危害到身體健康的時候,自然就有毅力和決心減肥了。
不過小編在這裡還是要說,什麼節食減肥還有減肥藥,大家還是不要嘗試,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明明有更健康的瘦身方式,我們又為什麼要拿自己的生命作為美的賭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