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反韓情緒」是偽命題

2020-12-20 央視網

    概念本身就是誇張 近鄰難免會有矛盾

    中國人「反韓情緒」最近成了韓國媒體非常熱的話題,不少韓國朋友一見到《環球時報》記者就問這是怎麼回事。有人甚至開始擔心「13億中國人都討厭韓國」。但在中國學者看來,「反韓情緒」這個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誇張。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副教授蔡建博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問題遠沒有韓媒報導得那麼嚴重!」他認為,隨著兩國的交流增多,矛盾自然也會多一些,但動不動上綱上線成「反韓情緒」或「反華情緒」,是言過其實的鑽牛角尖。

    六成韓國受訪者認為中國「反韓情緒」在擴大

    北京奧運會期間,韓國一些媒體特別喜歡盯著一些負面的東西進行報導。女子射箭個人決賽中,韓聯社等媒體報導說,中國觀眾有意幹擾韓國選手。韓國媒體還紛紛報導在韓日棒球比賽中,中國觀眾給日本隊「加油」。韓國媒體將幾件事串聯起來,憂心忡忡地議論面對中國的「反韓情緒」,韓國人該怎麼辦。

    韓國三大報業集團之一的《中央日報》9月1日報導稱,韓中人民之間的感情正在迅速惡化,勢頭不亞於正在惡化的韓日兩國人民的感情。該報稱,「反韓、嫌韓情緒」通過網際網路在中國迅速擴大。

    該報對103名在華韓國人進行了問卷調查,主題是北京奧運期間中國人「反韓情緒」的實際情況及解決方法。調查結果稱,68.0%的人認為中國國內的反韓情緒目前正超越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與網絡空間,逐漸擴散到全社會。約60.2%的被調查者認為「如果不及時化解,反韓情緒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調查顯示,認為責任在中方的佔5.8%,認為責任在韓方的則佔13.6%。34.0%的受訪者認為是因為韓國電視臺洩密北京奧運開幕式細節,而21.4%的參與者表示韓國網友對四川大地震的惡毒言論是主要原因。40.8%的參與者則認為更根本的原因在於,兩國建交16年來韓國人在中國生活時表現出的不當行為。在最討厭的國家的提問中,選日本的佔52.4%,選美國的佔13.6%,選中國的只有8.7%。

    在調查中,47.6%的韓國受訪者認為應擴大兩國民間交流使兩國國民更好地了解對方,33.0%的參與者認為應迅速應對網絡等媒體對事實的歪曲報導。認為在民間交流中重視青少年交流與學術界交流的各佔35.0%與9.7%,而認為應重視兩國輿論間相互理解與交流的最多,佔55.3%。《中央日報》呼籲「以謙虛和溫情來化解中國的反韓情緒」。

    問題沒有那麼嚴重

    對此,北京大學朝鮮文化研究所所長金景一表示:「當前中韓關係的確遇到了某些問題,但我並不認同『反韓情緒』這一提法。」韓國延世大學東西問題研究所博士金禮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兩國相互交往,存在不喜歡對方國家的情緒是正常現象,如同韓國國內存在部分反華情緒一樣。最重要的是,這些都不是主流。」目前在復旦大學學習的韓國留學生韓淑姬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在上海半年多了,至今沒有遭到過什麼歧視韓國人的事,也沒有看到專門針對韓國人的抗議現象,更談不上有什麼反韓情緒。」

    韓聯社8月29日文章也認為「韓國媒體報導中國國內反韓情緒不無誇大其詞」,文章說,向生活在北京的韓國人問及「有沒有感受到反韓情緒」時,他們均表示否定。

    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副教授蔡建博士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韓國人具有強烈的受害者意識,這跟他們的歷史有著深切關係,這種受害者意識使得他們中不少人敏感、多疑。韓國人對來自外界的批評十分敏感正是源於這種意識,常將對個別現象的批評渲染成對整個韓國的批評。」

    「韓國人應自我反省」

    不過,沒有專家否認,中韓之間的民間交往確實出現一些問題。實際上,自從「反韓情緒」這個話題被炒起來後,韓國就有部分媒體在反省。《韓國日報》8月21日發表題為「不應一味指責中國的反韓情緒」的社論稱,從「拉薩事件」到聖火傳遞,再到北京的大氣汙染等各種爭議,韓國媒體比任何國家的媒體對中國都更不友好。社論稱,在埋怨中國人氣度狹隘之前,應該先反省自己的不辨是非;應該回顧一下,這是否傷了鄰居的心。

    韓京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尹輝鐸教授表示:「韓國網民在網絡帖子中對居住在韓國的中國朝鮮族人惡語相向,部分朝鮮族人回到中國後把在韓國受到的種種委屈化成對韓國人的辱罵,這也在一方面助長了中國國內的反韓情緒。」

    需要用平常心看待

    「對於近年來兩國間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應該用平常心看待。」蔡建博士說:「記得一個韓國朋友說,中國人討厭韓國人並不可怕。換個角度看,那是接觸比以前多了,矛盾才會比以前多。相信隨著兩國交流的日益頻繁,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也會逐漸加強。兩國有識之士要從兩國關係的大處著眼,積極發揮自身作用,引導民眾。」

    韓國檀國大學教授金珍鎬表示:「韓國比中國小,自尊心很強,心態也比較急,所以看到中國人有反韓情緒就很著急。」「韓國認識到反韓情緒不利於兩國關係的健康發展,社會各界也在積極反省該如何做。」金珍鎬稱:「最重要的是,媒體不需要去炒作這些事情,否則只能越炒越嚴重。」

責編:肖金平

相關焦點

  • 韓國網民眼中的「中國反韓情緒」
    特別是最近,有許多中國人認為韓國人把中國當做是落後的國家,因此而誤會、無視中國。抱有這樣想法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中國國內的反韓情緒不斷擴散。中國的許多門戶網站上關於韓國的回覆,都把韓國人蔑稱是「高麗棒子」。對此,有網友說「反韓論的起始點是在韓國的中國留學生」,並表示「擔負中國未來的學生們的這種意識給韓國的國家形象帶來很大影響」,對此表示憂慮。
  • 楊淑君被判取消比賽資格 臺灣蔓延「反韓情緒」
    據臺灣《聯合報》21日報導 中華臺北跆拳道選手楊淑君日前在亞運會比賽中被判取消資格,意外引爆臺灣島內的「反韓情緒」,臺北的韓國學校20日遭不明人士砸雞蛋,警方已加強巡邏。臺當局「外交部」20日晚特別發布新聞稿呼籲民眾「以和平理性態度處理反韓情緒」,並將會持續關注相關情況。據報導,此事件在臺灣被歸咎於韓國,是因為韓國目前負責這項運動的關鍵崗位,而涉及直接取消楊淑君比賽資格的也是韓國官員。20日,臺北韓國學校被人丟擲雞蛋,校門旁招牌與地板留下一堆蛋殼,警察立即通報學校。校方則低調處理,認為這是少數人情緒不滿的單一行為,不會報案。
  • 日本網友反韓情緒暴漲 韓國瑜都躺槍了!
    日本網友的反應固然無釐頭,僅僅因為名字被這樣揶揄的韓國瑜很無辜,但是這也反映出,日本民間反韓情緒日益高漲的現象。2013年,東京新宿新大久保舉行「仇恨言論」遊行(共同社)在人稱東京「韓國街」的新大久保地區,常常有「反韓」示威,參與者舉著「韓國人滾出日本」「韓國人是蟑螂」等標語遊街。這種「仇恨言論」不論是在日本現實世界還是網絡世界,至今存在。
  • 韓"反日"情緒升溫 首爾街頭日本國旗被拆除
    韓"反日"情緒升溫 首爾街頭日本國旗被拆除
  • 受反韓情緒影響 日本地方航空公司處虧損狀態
    但是從2012年末開始,受韓日外交矛盾的影響,日本國內開始出現反韓情緒並快速擴散,最終導致乘客減少,航線取消。韓國旅遊業界負責人表示「每年派學生到韓國休學旅行的日本學校也因為去年極右團體的抗議取消了休學旅行計劃。與此同時,受反韓情緒影響,來韓國的遊客也大幅減少,對經營飛往韓國航線的日本地方航空公司來說,國際航線的經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 楊淑君事件引反韓情緒 韓國外交通商部正式表態
    在亞運會上發生的中華臺北跆拳道選手楊淑君被取消比賽資格一事,在臺灣引起了反韓情緒,並大有擴散的趨勢。據韓國聯合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20日,韓國外交通商部終於對此事件正式表態:如果有必要,將向臺灣表明遺憾的立場。
  • 日反韓情緒高漲 多家地方機場赴韓航線遭重創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韓國《東亞日報》4月1日消息,隨著韓國與日本的外交矛盾加劇,日本國內的反韓情緒也在擴散。日本國內運營韓國為主的國際航線的小規模地方機場正遭受直接打擊。韓國旅遊業內人士表示,每年都會到韓國進行校遊的日本學校在2013年也因右翼團體的抗議而取消了計劃。
  • 韓媒:中國掀起赴韓國旅遊熱 日本反韓情緒高
    田口翔子表示,「雖然平時很關心韓國電視劇以及韓流明星,也幾乎每年去韓國旅遊,但是最近由於韓日匯率原因導致去韓國旅遊的負擔加重也是不爭的事實。。」日本人減少前往韓國旅遊與韓日外交關係進入冷卻期息息相關。最近,日本的一所高中原本計劃前往韓國進行修學旅行,但是考慮到反日情緒高漲的韓國人,研修計劃遭到很多日本學生家長的反對。
  • 韓使館感謝中國救治MERS患者 嚴防反韓情緒產生
    韓國外交部官員也表示,政府組建並啟動MERS特別工作小組,以防MERS疫情對韓國旅遊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在國外引起反韓情緒,打擊韓國國家信譽。<關於MERS疫情的說明>1、韓國政府就中國醫療機構對赴華韓國患者進行迅速而積極的治療,向中國政府轉達了深切謝意。韓國政府為了防止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疫情擴散正在與中國當局展開積極合作。
  • 日媒稱日韓首腦會談無望令日民眾反韓情緒高漲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因為韓國總統樸槿惠反覆批評日本對歷史問題的認識態度,拒絕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進行會談,由此也導致日本民眾反韓情緒高漲。報導稱,日韓首腦會談能否成功在年內舉行變得模凌兩可。韓國總統樸槿惠於本月初訪問歐洲之際,曾多次在接受當地媒體訪問時,指責安倍晉三應對慰安婦問題的態度。
  • 薩德事件:韓外交部:中國人損毀韓國旗猶如恐怖襲擊!
    《韓國時報》稱,中國最大的黑客組織「紅客聯盟」威脅近日對韓發動網絡襲擊。  韓國外交部28日還提出「中國人損壞韓國國旗」的情況。據韓聯社28日報導,趙俊赫當天表示,韓方正嚴肅對待此事,並多次向中國提出抗議,要求中方立即糾正。
  • 韓媒稱中國綜藝節目刪韓藝人鏡頭 薩德帶來反韓情緒擴散
    韓國《中央日報》8月19日稱,這是自韓美宣布「薩德」反導系統入韓後,中國主辦方取消韓國藝人參加中國活動或演出後發生的最新事例。報導稱,在浙江衛視13日播放的《挑戰者聯盟第二季》中,黃致列作為嘉賓出場並完成拍攝。但在播放中幾乎找不到黃致列的身影。在3-4個場景中,他的身影都是暫時出現,且在要出現正臉的部分,被電視臺用節目圖標或字幕打上了馬賽克。
  • 韓國組建監測中國局勢小組 集中應對中國「反韓情緒」
    監測小組由7名專家組成,將搜集中國的歷史、文化和輿論等,特別是集中應對中國的「反韓情緒」。據韓聯社報導,去年12月29日,韓國總統李明博在聽取外交通商部年終業務報告時就明確表示,隨著韓國外交環境的變化,韓國必須更加重視對華外交。去年12月15日,韓國外交通商部在下屬的外交安保研究院舉行「中國研究中心」成立儀式,任命韓國前駐華大使辛正承為研究中心代表。
  • 韓媒憂遇襲事件讓美國人「反韓」 稱外交壓力大
    原標題:韓媒憂遇襲事件讓美國人「反韓」 稱外交壓力大   中新網3月5日電 據韓媒報導,當地時間5日上午,美國駐韓大使李柏特遭到手持兇器的一名男子襲擊。有分析稱,美國駐韓大使遇到嚴重襲擊尚屬首次,有人擔心韓美關係或因此受到不利影響。   韓媒稱,雖然這次襲擊可以被看成是一種個人行為,但事實上,在美國的同盟國發生了針對其大使的恐怖襲擊,因此不排除事情鬧大的可能。
  • 韓國人發起「反安倍」集會 韓國反日情緒再升高
    據韓聯社報導,當地時間27日晚,數千名韓國抗議者在首爾市中心舉行燭光集會,抗議日本限制對韓出口半導體材料,並要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道歉。 「抵日情緒」在韓爆發 據路透社報導,在日本宣布對韓出口管制後,數萬名韓國人在韓國總統府網站上簽署請願書,呼籲抵制日本產品和赴日本旅遊,甚至還要求抵制明年在東京舉辦的奧運會。 國際市場調查機構蓋洛普7月23至25日針對韓國千名成年人進行調查,8成受訪者表示,對購買日本產品產生反感。
  • 日本華媒:「反韓」使日本社會「戾氣」暴增
    日本華媒:「反韓」使日本社會「戾氣」暴增 日本新華僑報網4日刊發文章《「反韓」使日本社會「戾氣」暴增》指出,這種行為帶來的後果十分嚴重。這不僅是個人修養的體現,更會對他人的身或心造成傷害,使日本社會的氣氛變得浮躁暴戾,對正在成長的日本青少年兒童以及日本國的名譽、國家間友好關係造成損害等等。  文章摘編如下:  許多人在描述日本人時,「謙和」、「禮貌」這兩個詞語是幾乎不會「缺席」的。
  • 中國存在強大的反日、仇日、厭日情緒
    童增說,在中國民間存在強大的反日、仇日、厭日的情緒。不管年輕年老,只要談到日本,都非常反感。這種情緒不是一代人,是很多代人,一百多年來,沿襲下來的,是客觀存在的。以下為對話節錄,文中標題為編輯所加。在中國存在強大的反日、仇日、厭日的情緒。不管年輕年老,只要談到日本,都非常反感。這種情緒不是一代人,是很多代人,一百年來,沿襲下來的,是客觀存在的。比如我們說發動一次反美、反英的遊行,發動不起來,沒有這種情緒,沒有這種基礎。
  • 向日使館縱火中國人出獄中日都欲引渡 韓為難
    據韓國《中央日報》15日報導,因今年年初向日本駐韓國大使館投擲火焰瓶被拘押的中國人劉強將於11月初出獄,目前中國和日本都提出了引渡要求,韓國政府「十分為難」。報導稱,該事件恐將引起中日韓三國間的外交戰,韓國外交通商部與法務部為此召開了對策會議,但至今仍未確定好處理此事的方針。
  • 日極右勢力東京街頭反韓 放舊日本帝國軍歌
    但去年日韓關係惡化後,「韓國城」逐漸成為日本極右勢力煽動反韓極端情緒的標的。「韓流」迎來了極右「寒流」。16日15時許,「韓國城」前的大馬路上突然響起高音喇叭放出的舊日本帝國軍歌。在日本右翼常用的街宣車引導下,由數百人組成的示威遊行隊列從街頭湧出。這些人舉著太陽旗、日本帝國海軍日章旗,以及寫有「驅逐韓國人」等字樣的形形色色的反韓標語牌,並喊出不忍卒聽的侮辱性口號。
  • 在韓中國朝鮮族發生集體感染 或再引發韓國人反感情緒
    居住在大林洞的上班族A某透露,「COVID-19疫情爆發初期,中國的朝鮮族同胞一直過得小心翼翼,在小區公寓的電梯和走廊裡都很少看到他們」,「他們可能擔心,如果有朝鮮族確診,人們對他們原本就有的反感情緒會變得更加嚴重吧」。然而,中國朝鮮族出現確診病例,引起了社區對COVID-19的極度緊張。